结构性偏差

搜索文档
刘世锦:扩消费稳增长要重视源头治理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4 18:30
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 中国家庭消费、最终消费和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与OECD国家相比存在1/4至1/3的缺口,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3][4] - 结构性偏差的四大成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大(农村养老金仅220元/月vs城镇企业3000元/月)、城市化率滞后(67% vs OECD国家70%-80%)、收入差距大(基尼系数0.45+,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vs低收入群体9亿人)、政府净资产占比高(38.6% vs OECD国家5%)[5][6][7] 消费不足的核心矛盾 - 服务消费不足集中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发展型消费,农村居民(3亿农民工+2亿进城农民工)是最大短板 [10] - 房地产基建高增长曾掩盖消费偏差,但当前房地产下跌和基建减速使消费短板成为终端需求"卡脖子"因素 [10][11] - 需区分源头性问题(终端需求不足)与派生性问题(价格低迷/产能过剩等),解决消费占比偏低是经济运行的"第一性原理" [12][13] 扩大消费的解决方案 - 短期优先推动农村养老金改革:将5-6万亿刺激资金中划拨5000亿可使月养老金从220元增至400元,划拨1万亿可增至600元 [16] - 中期建议划拨国有资本: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0.6万亿中划拨10万亿,按7%收益率可使养老金发放水平提升1-2倍 [17] - 长期完善缴费制度:目标5年内将农村养老金从当前220元提升至1000元,测算显示1万亿投入可带动8000亿直接消费,通过1.5倍乘数效应拉动GDP增长1.2万亿 [19] 经济转型路径 - 需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将政府净财富和国有资本收益从储蓄投资转向支持消费 [7] - 纠正消费结构性偏差可释放新增长动能,潜力不亚于房地产曾带来的增长效应 [19]
刘世锦:扩消费稳增长要重视源头治理
和讯· 2025-05-02 16:01
我国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 从购买力平价视角看,中国家庭消费、最终消费和服务消费占GDP比重较OECD国家相同发展阶段低1/4至1/3,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3] - 形成结构性偏差的四大主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大(城乡养老金差距达30倍)、城市化率滞后(中国67% vs OECD 70-80%)、收入差距大(基尼系数0.45+)、政府净资产占比高(38.6% vs OECD 5%) [4][5][6] - 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增长曾掩盖消费不足问题,但随着两者增速下滑,消费结构性偏差成为终端需求短板 [7][8] 解决消费不足的路径选择 - 需区分源头性问题(终端需求不足)与派生性问题(价格低迷/产能过剩等),应将政策重点放在提升消费占比这一源头问题上 [9] - 短期最有效措施是改革农村居民养老金:将5-6万亿刺激资金中5000亿注入可使月养老金从220元增至400元,1万亿可增至600元 [11][12] - 建议划拨10万亿国有金融资本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7%收益率测算可使养老金发放水平提升1-2倍 [13] 农村养老金改革的经济影响 -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达0.8,1万亿资金投入可产生8000亿直接消费,考虑1.5倍乘数效应可拉动GDP增长1.2万亿 [15] - 以2025年GDP增长5%测算(增量6.7万亿),该措施可贡献约1万亿增量,对稳增长效果显著 [15] - 五年内将农村养老金提至1000元/月,虽仍低于城市水平,但能有效释放9亿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 [14][15]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需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将政府净财富和国有资本收益从储蓄投资转向支持消费 [6] - 补足消费结构性偏差短板可创造不亚于房地产的新增长动能,支撑经济中速增长 [16] -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既是民生需求,更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条件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