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又是一年收获时!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鱼虾满舱……丰收画卷徐徐铺展
央视网· 2025-09-16 11:09
央视网消息:金秋是收获的时节,田间地头人们勤劳耕耘,一幅幅丰收的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展开来。 四川崇州:32万亩水稻收割正当时 良种良技促增产 金秋时节,广袤大地片片金黄。新疆昌吉种植的上万亩制种玉米大面积成熟进入收获期。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摘穗、剥皮、装卸一 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 甘肃白银:五彩藜麦映金秋 寒旱农业结硕果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的藜麦也迎来丰收。走进西格拉滩千亩藜麦示范基地,成熟的藜麦穗色泽艳丽,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工人忙着抢收入仓。 金色稻浪在田间翻滚,农机轰鸣奏响丰收乐章。眼下,位于四川崇州的32万亩水稻进入收割季节。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启动收割机联合作业, 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据了解,目前,整个崇州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6%。当地以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为纽带,联合30家科研院所,通过"良种 选育"巩固秋粮高产基础。 新疆昌吉:上万亩制种玉米采收忙 机械化省时省力 近年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不断收集引进藜麦种质资源材料,筛选出7种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藜麦新品种在高海拔区域试种。 这几天,河南省卫辉市太行山区的小米也喜获丰收。在狮豹头乡南寨沟村,连绵的谷田映照在 ...
金秋时节“丰”光无限 多彩丰收画面拼就乡村振兴盛景图
央视网· 2025-09-15 12:05
央视网消息:眼下,青海海北州门源县的20多万亩青稞迎来集中收割期。今年,当地创新探索秋收新模式,在传统联合收割的基础上,采 用分段收获的新方式,助力农作物防灾稳产。 这两天,在海北州门源县的一处青稞种植基地内,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正有序作业。与往年不同,今年当地创新尝试分段收获的新方式,也 就是在青稞处于"八九成熟"的阶段开展作业。先把割下的青稞放置在麦茬上晾晒三至五天,待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捡拾脱粒处理,以此保证 籽粒的饱满度和品质。 今年,门源县预计青稞总产量约5.5余万吨,预计9月底前全部收完。 江西吉安:峡江灌区精准调水 为14.45万亩农田"解渴" 此外,当地农业技术人员还组成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测产工作,测量统计株高、穗数、千粒重等数据,为优化品种选择和指导明年 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连日来,江西再次出现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灌溉面临考验。在吉安,峡江灌区通过泵站提水、管道调水,给14.45万亩农田供 水。 眼下,晚稻进入拔节孕穗期,需水量大。然而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峡江灌区出现旱情,当地启动峡江灌区工程在赣江边建设的8座泵站,从 赣江水提水,通过管道把水源送到水库、山塘以及渠道,缓解旱情,确保秋 ...
特色产业绘就秋日好“丰”景 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11 16:56
江西婺源:晒秋时节游客来 央视网消息:秋收时节,一起到江西婺源和新疆和硕去看看晒秋的美景。 在江西婺源不少地方,至今还完好保留着"晒秋"习俗。村民们将自家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出来,梯田式的古建筑配上五颜六色的晒盘,构成 了一幅绝美的晒秋图,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据了解,晒秋美景每年为篁岭村带来的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新疆和硕:辣椒进入全面采收季 戈壁滩披上巨型"红地毯" 眼下在新疆巴州和硕县,19万多亩红辣椒进入全面采收季。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晾晒辣椒,广袤的戈壁滩、晾晒场上,红辣椒有序铺 开,气势壮观。据介绍,今年和硕县辣椒总产量可以达到11万多吨。 新疆伊犁:140多万亩小麦迎丰收 这几天,新疆伊犁河谷140多万亩小麦收获基本完成,粮食生产迎来丰收年。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日照时间长、水量丰沛,是新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年,伊犁河谷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各70余万亩,冬小 麦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毕,春小麦累计收获97%。今年以来,当地加快小麦新老品种更新换代,同时推广实施精细整地、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 等关键技术。新建以节水滴灌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44.45万亩,实现了小麦高产稳产和大面积单产提升。在近日的小 ...
《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发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 系统总结"1364"发展路径 推动绿色水经济健康发展 [1][2][3] 发展背景与定义 - 绿色水经济是围绕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水文化及水域岸线空间保护和利用的经济活动总和 [2] - 具有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科技含量高 产业附加值高等特点 [2] - 包括传统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水产业两大类别 [2] 发展路径框架 - 锚定1个目标: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2] - 做好3个统筹:统筹发展和保护 统筹市场和政府 统筹供给和需求 [2] - 形成6种发展模式:水城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驱动 工程盘活利用 生态保护导向 优质资源增值 文旅品牌赋能 [2] - 取得4项成效: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打造全民绿色消费新场景 开辟社会资本投资新赛道 激发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 试点项目进展 - 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开展109个试点项目 覆盖"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及市县两级 [3] - 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 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约80% [3] - 已谋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储备项目 [3] 未来发展重点 -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资源图谱 谋划总体布局 明确发展任务 配套保障措施 [3] -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河湖长制 加强金融支持 探索反哺路径 推动全民参与 [3] - 拓展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业态升级 壮大水生态保护修复产业 发展水科技创新产业 构建水金融支撑保障 [3] - 深化理论研究:开展河湖水域岸线有偿使用研究 构建绿色水经济统计体系 [3]
美印贸易战白热化!莫迪下令全国推“印度制造”,年底芯片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17 20:36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 部分商品税率高达50% [3] - 关税政策冲击印度近870亿美元对美出口贸易 主要影响纺织 制鞋 水产和珠宝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3] - 美印双边贸易谈判破裂 核心分歧在于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 以及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3] 莫迪政府应对措施 - 宣布自10月排灯节起大幅下调商品与服务税(GST) 将多档税率简化为两个主要税率 特别针对女性用品 学生用品 农资产品等民生商品实施优惠税率 [4] - 加速关键产品国产化 包括化肥 喷气发动机到电动车电池等 要求全国商家悬挂"在印度生产"国货标识 [5] - 宣布年底前推出国产半导体芯片 已在1200个地点展开关键矿产勘探 [5][9] - 强调保护农民利益 表示任何威胁农民 渔民和畜牧业者利益的政策都会坚决反对 [6] 印度民间反应 - 民间反美情绪升温 社交媒体发起抵制麦当劳 可口可乐 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企业的运动 [8] - 部分城市美国连锁餐厅客流量下降 印度本土品牌借机加大促销力度抢占市场份额 [8] - 宣布研发名为"妙见神轮"的新型防御系统 可能是对俄制S-400防空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8] 印度经济转型挑战与机遇 - 产业升级压力大 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需要时间 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对美出口损失 [9] - 内需市场局限 印度人均收入较低 内需市场能否完全消化出口受阻的产能存疑 [11] - 拥有庞大年轻人口 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 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和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等优势 [11] - 半导体产业布局关键 计划年底推出国产芯片 虽然初期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 但标志着高科技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9]
沙漠里养海鲜、种水稻?科技助力新疆“点沙成金”变身鱼米之乡
央视网· 2025-08-17 10:55
沙漠治理与产业发展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2024年上半年投入20.14亿元财政资金巩固成果 [1] - 沙漠治理孕育出"绿富同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等新产业 [1] 沙漠水产养殖业 - 和田地区成功在沙漠边缘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养殖螃蟹、鱼虾等水产品 [3] - 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水质PH值从9.5-11调整至7.5-8.5,解决养殖难题 [5] - 2024年和田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产值3.8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均工资3600元以上 [5] 沙漠水稻种植业 - 和田稻香村在沙漠边缘成功种植万亩水稻,克服沙荒、土碱、水缺三大挑战 [6][8] - 通过改土治水攻坚小组的努力,水稻亩产提升至约600公斤 [8][10] -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 [10] 沙漠节水农业 - 策勒县采用喷灌节水系统种植玉米,相比漫灌节水30%-50%,每100亩节省千元成本 [12][14] - 形成"种植+养殖"一体化产业链,引入苜蓿等适合沙地生长的作物 [16] 多元化种植模式 - 津南新村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多元化种植,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6] - 墨玉县种植3.4万亩棉花,皮山县等地发展10万亩中药材基地 [18] - 于田县种植10万株玫瑰,全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达184.5万亩,年产值43.7亿元 [18]
共绘发展“同心圆” 广西北海以质量筑基助力水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水产业是北海市优势传统产业 水产品产量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量70%以上[1] - 2024年规上水产品加工产值达8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1] - 虾滑单品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 纳入市级食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范畴[2] 产业链建设 - 形成从原料采集 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1] -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向产业链 供应链延伸 形成上下游互融共生的一体化质量提升体系[2] - 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产业园 申报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名单[2] 质量服务体系 - 通过中国-东盟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提供检测 计量 标准 认证等全链条服务[1] - 线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设立质量服务站 解决企业质量需求与技术信息不对称问题[1] - 与海洋四所 西南大学 江南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 开展质量技术帮扶行动[2] 标准化与创新 - 推动起草制定《虾滑》团体标准 填补行业空白[2] - 为产品研发 原料采集 生产加工等数十个环节提供技术把关[2] - 北海玖嘉久食品有限公司获得4项发明专利 10项实用新型专利及46项注册商标[3] 国际化发展 - 广西金海盈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国际化生产线 成为广西唯一获得美国认证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3] - 产品出口美国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额达3亿多元人民币[3] - 北海虾滑成为著名连锁餐饮和商超企业必采食品 在全国享有良好口碑和较高知名度[3] 企业成果 - 全市拥有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其中13家为水产品加工重点企业[2] - 北海玖嘉久食品有限公司为广西首家获得出口资格认证的包馅鱼丸生产企业[3] - 企业累计获得7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 包括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
中国本来可以成为“农业克苏鲁”的,但被我们给吃没了
虎嗅· 2025-08-08 16:42
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产能规模巨大但内需旺盛 导致主要农产品需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形成"农业克苏鲁"现象[3][8][10] - 中国在蔬菜水果领域人均消费量全球领先 肉类及水产品消费量被统计口径低估 实际消费水平远超官方数据[5][23][30] - 通过菜篮子工程和技术创新 农业实现从解决温饱到品质提升的转型 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产销效率[55][70][96] 主粮供需 - 小麦年产量1.3亿吨略低于1.4亿吨消费量 水稻产量2.1亿吨略低于2.2亿吨消费量 玉米产量2.8亿吨略低于3亿吨消费量[11] - 三大主粮本土产能与消费量基本匹配 每年仅需少量进口补充[11][12] 肉类消费 - 猪肉年产量5000万吨占全球一半 但仍需进口数百万吨满足需求[15][16] - 人均猪肉消费量40公斤/年 与欧盟持平 远超全球13公斤/年的平均水平[17] - 牛肉羊肉鸡肉产量虽居全球前列 仍需大量进口才能满足消费[31] 水产品统计差异 - 官方统计人均水产品消费量13公斤/年 远低于全球21公斤/年 因仅计算家庭购买数据[23][25] - 实际人均水产占有量达50公斤/年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一倍以上[30] - 水产品净进口国 进口量460万吨高于出口量380万吨[22] 蔬菜主导地位 - 全球蔬菜年产量11亿吨 中国占8亿吨 其他国家共享3亿吨[32] - 出口品类以大蒜生姜等调料类为主 绿叶菜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33][34] - 人均蔬菜消费量为欧美国家的6-7倍[36] 水果供需特征 - 全球水果年产量9亿吨 中国占3.2亿吨 仍净进口700万吨[35] -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国产化后 年产量从不足500吨增至200万吨 价格从300元/斤降至3-5元/斤[38][39] - 人均水果消费量为欧美国家的6-7倍[36] 农业工程发展 - 1988年启动菜篮子工程 1995年建成80多个大中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55][57] - 1985-1993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350元增至1058元 主食消费量从135公斤/年降至98公斤/年[58][59] - 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实现"西菜东送 南菜北运"的全国调配体系[63] 技术创新应用 - 在新疆养殖三文鱼大闸蟹 甘肃量产南美对虾 沙漠改良土壤种植庄稼[72][73] - 国信一号养殖工船年产量3700吨大黄鱼 创造1亿元年利润[74][79] - 26层立体养猪场年出栏120万头 用工效率达每人管理1500头猪[80][81] 数字化农业 - 通过传感器建立农作物生理模型 实现番茄种植的工业化管理[84][87] - 冷链机器人可在零下30度环境作业 精度达±5mm[90] - 中老铁路将果蔬运输时间从7-10天压缩至48小时 损耗率降至个位数[90] 电商赋能农业 - 拼购模式聚合分散需求 实现产地直连消费者 减少中间环节[96][97] - 提前仓储高需求农产品 实现当日达次日达的物流效率[98] - 电商平台介入使农产品销路得到保障 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101] 产出成果 - 2017年中国副食品消费量超越日韩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66] - 全国蔬菜产量较十年前增长30% 水果产量增长44%[91] - 19岁男女平均身高分别达175.7cm和163.5cm 居东亚第一[66]
巴西水产界人士:美加征关税将严重冲击本国水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7-28 21:52
美国加征关税对巴西水产业的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进口自巴西的商品加征50%关税 [1] - 巴西全国水产养殖和渔业委员会主席维拉萨表示该政策将对巴西水产业造成严重冲击 [1][3] 巴西水产业对美出口依赖度 - 巴西出产的鲷鱼、龙虾等海产品主要对美出口 [3] - 养殖及捕捞的龙虾近七成销往美国 [3] 关税对产业链的冲击 - 50%关税落地将对整个渔业及捕捞业产业链产生较大冲击 [3] - 美国进口商可能将关税成本转嫁给巴西生产商 [5] - 巴西生产商还需支付更高的原材料费用和船运费用 [5] 行业面临的直接经济损失 - 一周前鲷鱼售价为每公斤40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2元) [7] - 目前买家仅愿出26雷亚尔(约合人民币34元)购买 [7] - 捕捞一吨鲷鱼的利润从4万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1568元)大幅下降 [7] 行业就业与经营风险 - 巴西有超百万人从事海产品养殖、捕捞和进出口相关产业 [5] - 部分出口企业因利润下降考虑停产 [5] 行业应对措施与长期影响 - 维拉萨呼吁政府提供特别信贷以渡过难关 [7] - 关税的影响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 [7]
特朗普万万没想到,石破茂居然入了中方的眼,火速派美财长到日本要一个交代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49
中国恢复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 - 中国海关总署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部分水产品进口 基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国际监测数据和中方独立取样监测结果 [1] - 中方将持续强化监管 一旦发现风险将立即采取限制措施 [1] - 中国市场曾是日本水产业重要支撑 但受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暂停进口 此次恢复准入对日本水产企业是重要机会 [1] 日本水产业现状 - 日本水产业对出口依赖极深 是其经济重要支柱 [1] - 近年受多重因素影响 日本水产出口已大幅下滑 中国市场流失对行业造成重创 [1] - 日本政府积极寻求挽回中国市场 因中国市场需求大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高 [1] 美日贸易摩擦 - 美国计划8月1日起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预计日本将面临690亿美元贸易逆差 [3] - 美日谈判在汽车、钢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3] - 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已7次访美未果 美国财长访日时回避正式贸易讨论 [3] 日本面临的两难处境 - 中国恢复部分水产品进口被视为"及时雨" 日本愿意配合中方安全要求以保住部分市场 [3] - 美国对中国恢复进口反应强烈 要求日本解释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为何先与中国合作 [5] - 日本若配合美国可能损害刚恢复的水产品出口 若不配合则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 [5] 日本企业的现实需求 - 日本水产企业急需订单和收入 中国市场是目前最可靠的选择 [8] - 行业等不起长期博弈 需要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8] - 深化与中国合作巩固水产品市场 同时寻求与美国在其他领域合作可能是可行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