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生活
icon
搜索文档
宣传活动进校园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5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24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幼儿园,老 师在引导小朋友正确投放垃圾。 徐江海摄(影像中国) 23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职教集团雉山校区学生在体验 绿色单车游戏。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6月25日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近日,各地举办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节能降碳知识,引导公众养 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
我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探索建立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生态补偿机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2 16:35
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核心目标 - 到2025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1] - 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 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 资源化利用率提升 [1] - 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1]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 建立"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全链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分拣中心 [2] -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回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三网融合" [2] - 布局广州 深圳 珠江口西岸 汕潮揭 湛茂五大都市圈区域性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 [2] 危险废物管理创新 - 推行危险废物"五即"规范化建设(即产生 即包装 即称重 即打码 即入库) [3] - 应用智能称重 电子标签 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手段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3] - 鼓励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管家服务 推广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智能收集模式 [3] 重点行业固体废物治理 - 强化动力电池制造 回收 利用全过程管理 落实风电光伏设备退役处理责任 [4] -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循环利用 工业炉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 -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排查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存场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机制 优先在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中使用 [5] - 实施建筑垃圾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实现种类 数量 流向全过程追溯 [5] - 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 明确工程招标减量化要求 [5] 农业领域生态化转型 - 推广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立体养殖 海洋牧场等生态养殖 [5] - 构建三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使用者 经营者 县级回收站) [5] - 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 规范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 [5]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机制 - 探索制定湾区统一固体废物管理规范标准 推进规则衔接 [7] - 建立区域废弃物协同利用机制 统筹布局区域性循环利用项目 [7] - 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推动"以竹代塑""以纸代塑" [6]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活动启动,高德地图助力全民低碳生活
北京商报· 2025-06-05 17:25
活动概述 -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六五环境日启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旨在激发公众践行低碳理念并共建美丽中国 [1] - 活动聚焦公众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场景,通过数字化平台联动和碳行为量化机制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 参与方式与功能 - 用户可通过高德地图APP"我的-绿色出行"或搜索关键词进入活动页面,页面集成个人积分账户、打卡日历、达人榜单等功能 [2] - 活动纳入骑行、步行、公交地铁、驾车低碳路线及新能源驾车等多样化低碳场景,突破传统碳普惠机制局限 [2] - 用户可累计积分兑换权益,例如达人徽章、TOP达人大奖,高德地图创新研发的驾车低碳路线使驾车用户也能获得积分 [2] 企业参与与技术创新 - 高德地图利用技术优势推广绿色出行,其绿色出行项目通过低碳路线推荐降低用户通勤碳排放 [3] - 饿了么、支付宝及多地碳普惠平台同步上线活动入口,联合发布《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倡议》 [3] - 未来用户可在绿色出行、低碳餐饮、闲置交易等多场景记录低碳行为并获得积分奖励 [3] 行业影响 - 活动标志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进入新阶段,数字化手段将个人行为精准量化并纳入社会减排体系 [3] - 为探索全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提供创新范例,推动社会减排目标实现 [3]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央视网· 2025-06-03 09:50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2] -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 [3] - 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4] 重点任务与具体举措 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 - 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支持高校、智库和文化单位等开展生态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 [5] -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 [5] - 传承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财富,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资源 [5] 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 -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持续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工作,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 [6] - 壮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以高质效新闻发布扩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场,加快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迭代升级 [6] - 繁荣生态文艺创作,开展生态文艺采风创作,生产更多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 [6] - 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 [7] - 推动生态文化出海,探索推出生态环保主题的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国际交流活动 [7] 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 -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 [8] - 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 [8] 实施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各级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文联、作协等部门加强合作,统筹谋划生态文化建设 [9] - 加大保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形式参与支持生态文化建设 [9] - 加强成效评估,选取一批有条件、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组织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成效评估 [9]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举办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5-30 06:28
活动概述 - 2025年六五环境日陕西省主场活动在榆林市举行 由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等9部门主办 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等3部门承办 [1] - 活动现场公布多项生态相关比赛获奖名单 包括"全面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 第六届陕西省生态文学艺术创作大赛 第三届"秦岭杯"双碳书画大赛 [1] - 设置多个互动展示区 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展 辐射环保设备展 创意无废互动区 绿植文创兑换展 科普生态图书展 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成果展 [1] 活动内容 - 邀请生态环境工作者 志愿服务代表 大学生代表围绕"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进行宣讲 [1] - 全体观看《五十载监测路——筑梦三秦生态新时代》宣传片 回顾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50年发展历程 [1] - 2025年陕西将开展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 包括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典型案例调研采访 生态文学艺术创作大赛 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送法入企"活动 [1] 活动意义 -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 系列活动旨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绿色低碳生活行动自觉 [2] - 通过提升环保设施开放水平 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多样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推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 [1][2]
海南开发建设碳普惠体系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41
碳普惠体系建设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静表示海南多措并举建设碳普惠体系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推动绿色发展[1] - 碳普惠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增汇行为进行量化后赋予信用指标并运用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1] 制度体系与管理系统 - 海南于2023年公布《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碳普惠、碳账户等基本概念并规范了低碳场景管理、碳普惠方法学管理等内容[1] - 依托"海易办"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统[1] 低碳场景创建 -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将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等打造成为低碳场景实现"一网通办""零跑动"、新能源汽车出行、步行和亮码办事四大绿色应用场景[2] - 在绿色低碳行为中实现碳积分收集与权益兑换[2] 碳普惠方法学开发 - 海南发布了《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海南省碳普惠(橡胶林碳汇)方法学》鼓励科学申报项目减排量[2] - 依托相关方法学开发了万宁小海、琼海沙美内海红树林碳汇和白沙地区橡胶林碳汇等减排项目备案减排量合计超过24000吨[2] 减排量消纳与价值实现 - 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海易办"碳普惠管理系统自愿购买减排量实施碳中和[2] - 鼓励大型活动自愿购买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并积极探索"司法+碳汇"实践拓展生态产品消纳场景[2] 未来发展计划 - 海南将依托丰富的蓝碳资源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库资源培育和开发更多蓝碳、绿碳和低碳产品相关方法学[3] - 计划创建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等低碳场景健全碳普惠激励机制向全社会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