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素养
icon
搜索文档
网络不是侵权的“避风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一线司法审判工作人员,近期阅读了贵报刊登的报道《严惩"开盒",给隐私"上锁"》,深受触动。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网民被误导,参与"开盒""人肉""网暴"案件,其中不少涉及演艺明星、社会热点事 件。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一旦遭遇类似"开盒""人肉""网暴"等网络侵权行为,要第一时间借助平台"一键 防暴"等功能阻断侵权内容传播,并及时通知平台对侵权内容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避免损害的进一 步扩大,同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三庭法官 王红霞 2025年7月8日 (责编:岳弘彬、牛镛) 我也发现,这类案件中的侵权人往往法律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网络是匿名的,在网络中说什 么话做什么事都不需要负责。 我想借这个机会,提醒广大网络用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的虚拟性不是"按键伤人"的"避风港"。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要依法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相关规定的, 以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定罪处罚。 网络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 ...
玩转短视频的少年背后:放手的家长,守护的刚刚好
36氪· 2025-06-06 17:32
青少年短视频创作者现象 - 12岁小学生陈宇夏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红米K40刷机技术,视频获得上万点赞评论,账号"老陈爱刷机"从刷机内容转向编程和硬件测评[1][4] - 11岁创作者"谁家那小谁"自制火箭并完成发射,12岁"柒柒的昆虫世界"认识上千种昆虫,"小谷数学课"讲解高数知识点[1][5] - 这些青少年创作者展现的知识面和创造力打破了人们对短视频影响青少年的偏见,被称为"互联网学习搭子"[1] 短视频平台对青少年影响 - 陈宇夏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到小米公司,实现参观小米科技园和汽车工厂的梦想[2] - 张赫奕通过抖音账号"柒柒的昆虫世界"积累超26万粉丝,成为学校受欢迎的昆虫专家[7] - 严弘森通过短视频展示航天知识,自制火箭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 家长引导方式 - 陈宇夏父亲川哥采用"放手"教育方式,4岁给予智能手机,引导辨别信息可靠性并培养"上帝视角"[13][14] - 张赫奕母亲蒋文娟克服对昆虫的不适,支持儿子兴趣并共同学习昆虫知识[8] - 严弘森父亲为儿子打造工作室,支持火箭研发并陪伴完成发射[11] 短视频创作成果 - 陈宇夏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担任英语讲解员,学习C++并获得软件能力认证二等证书[20][22] - 严弘森收到学校和科技馆"小讲师"聘书,认识航天领域专家[20] - 张赫奕通过短视频学习制作章鱼小丸子,提升实践能力[21] 青少年未来发展 - 陈宇夏目标是进入小米公司工作,研究飞书并尝试运营父亲抖音号[21] - 张赫奕梦想考入农业类大学,追随自然科普创作者脚步[21] - 严弘森坚持研发火箭,即使未来兴趣转移也已收获宝贵学习经历[20]
北京法院“典型案事例﹢23条指引”回应网络监护难题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工作成效 - 北京高院通报近三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退款纠纷近700件,单案最高标的额310万元,平均标的额8万余元 [1] - 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案件中,民事纠纷数量逐年增长,充值打赏类案件呈批量化趋势,刑事犯罪手段多样 [1] - 北京法院建设全国首个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指导令等300余份 [1] - 602名干警在626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协助完善网络欺凌预防机制 [1]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指引 - 《关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的指引》聚焦防范不良信息影响、应对网络欺凌、处理非理性消费等,提出23项具体建议 [2] - 指引将通过"首互未来"平台、案件审理及法院开放日等活动渠道发放,助力家长提升网络监护能力 [2] 典型案例与法治宣传 - 发布会通报5件典型案例及5件典型事例,包括打造"京法护'未'来"法治宣传品牌等 [1]
“手机陪伴童年”,家长要当好孩子虚拟世界的园丁
中国青年报· 2025-05-31 06:02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 - 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6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7.3% [2] -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 手机成为青少年主要上网设备 [2] - 留守儿童群体中 3-9岁儿童每日刷短视频或玩游戏时间达数小时 假期情况更严重 [3][4] 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移动互联网兴起导致"以玩耍为主的童年"被"以手机为主的童年"取代 [4] - 过度使用手机易导致社会剥夺 成瘾 注意力碎片化 睡眠剥夺等心理问题 [5] - 部分家庭将手机作为"电子保姆" 用于替代家长陪伴 成本低且见效快 [4] 家长应对策略 - 北京师范大学建议家庭教育网络素养实践三大原则:规则与引导结合 尊重兴趣个性 建立平等沟通 [5] - 成功案例显示 家长以身作则卸载短视频软件 设定20分钟使用时限可有效控制使用时长 [7][8] - 引导孩子将电子设备作为工具而非娱乐载体 如创作科普内容 培养现实爱好可减少依赖 [7][9][10] 行业与社会支持 -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连续举办青少年互联网大会 推动平台与青少年良性互动 [5] - 家 校 社协同被强调 需共同营造儿童友好网络生态 [11] - 心理学研究指出 家庭需进入孩子"核心护航轨道" 满足亲密感需求以防网络替代 [12] 教育理念转变 - 专家认为教育应唤醒而非控制 理解陪伴比技术管控更有效 [13] - 家长恐慌情绪源于将孩子问题简单归因网络 忽视家庭系统支持不足的现实 [11][12] - 健康使用电子设备的关键在于内容选择与场景管理 而非绝对禁止 [7][9][11]
世纪华通:保护与发展并重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中国经营报· 2025-05-28 22:18
未成年人防沉迷策略 - 公司主张未成年人防沉迷应采取"疏堵结合"策略而非简单"一刀切",强调保护与发展并重[1] - 公司旗下盛趣游戏2007年已率先实施防沉迷系统,目前18岁以下注册用户占比仅0.0559%,充值占比低至0.0027%[3] 数字鸿沟与教育公益 - 公司通过"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向偏远地区(如云南腾冲)提供电脑教育,当地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仅1人曾接触过电脑[3] - 公司组织员工志愿者教授基础电脑操作(开关机、打字、Office软件),以缩小城乡未成年人数字鸿沟[3]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调研显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素养较高,但深层技术应用和创新性网络使用能力不足,且随年龄增长改善有限[4] - 调研发现网络素养与自我价值感、身心健康水平正相关,需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提升[4] - 公司2022年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小童善治"网络保护项目,针对性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