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生育

搜索文档
假如中国生育率继续降低,当人口降至8亿时,日子会更舒服吗
搜狐财经· 2025-07-06 15:50
人口生育率现状 - 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家总和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且可能低于预测数字[3] - 出生人口自2017年起连续七年下降,生育主力年龄段女性数量持续减少[3][5] - 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数量远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水平[3] 生育率下降原因 - 生育观念转变:从"养儿防老"转向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和生活质量[7] - 养育成本高昂:在中国养大一个孩子至17岁的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全球排名第二高[9] - 机会成本显著:女性生育对职业发展影响大,可能导致晋升受阻或辞职[12] - 住房/教育/医疗支出构成三大经济压力,其中教育支出尤为突出[9] 政策应对措施 - 直接经济补助:向生育家庭提供现金补贴[13] - 配套支持政策:税收优惠/购房政策倾斜/托育服务扩容[13] - 重点解决0-3岁入托率低问题,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13][15] - 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缓解工作家庭矛盾[15] - 参考法国经验建立多层次补贴体系和托儿服务[17] 人口减少影响 潜在积极影响 - 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耕地/淡水/能源)[22] - 公共服务压力减轻(交通/医疗排队等)[22] - 就业市场竞争缓和,教育资源分配可能改善[21][22] 主要挑战 - 劳动力短缺将冲击制造业/服务业,推高人力成本[23] - 养老金体系承压:缴费人群减少而领取人群扩大[26] - 医疗资源紧张:老年群体需求增加与医护人员减少并存[26] -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学校可能面临合并或关闭[28] 长期发展路径 - 需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消化劳动力减少影响[25][28] - 政策调整需持续强化以维持社会活力[30] - 人口结构变化既是挑战也可能转化为发展机遇[28][30]
别笑日本,其实我们早就在交“单身税”了
虎嗅· 2025-07-03 19:35
日本育儿支援金制度 - 日本政府推进"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要求所有上班族按平均每月250日元(2026年)至450日元(2028年)标准缴纳资金,用于育儿津贴和孕妇福利[9][10] - 缴费标准根据保险类型不同存在差异,例如被用者保险2028年需缴800日元/月,健保组合需缴850日元/月,共済组合需缴950日元/月[11] - 资金使用方式为二次分配,生育家庭可获得从怀孕到高中毕业的多项补贴,包括10万日元生育补助、每月1-3万日元儿童津贴等[12][14] 国际生育补贴政策比较 - 法国提供怀孕第七个月起的出生奖金,3岁前每月196.6欧元基本津贴,父母可选择减少工作获得教育福利[50][54][55] - 德国提供14个月父母津贴(按收入计算),18-25岁儿童福利金,每个孩子12000欧元住房补贴[61][62][66] - 澳大利亚提供2052澳元新生儿补助,每周最高915.9澳元带薪育儿假(120天),多种托儿/租房/医疗补贴[67][70][71] - 韩国发放0-7岁累计2960万韩元补贴,父母可享20天陪产假+1.5年育儿假,每月最高250万韩元休假补贴[75][76][77] 生育补贴资金来源与影响 - 各国生育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保体系,形成"无孩税"效应——全体纳税人承担但仅生育家庭受益[86][87][89] - 补贴形式包括直接发放现金(法国/韩国)、工资替代津贴(德国60%产前收入)、长期福利金(澳大利亚至18岁)[54][65][69] - 政策配套措施涵盖带薪假期(韩国20天陪产假)、教育支持(法国3岁以下保育机构)、住房补助(德国1.2万欧元/孩)[55][66][78] 低生育率的经济动因 - 全球生育率已降至2.3(2024年),接近人口更替警戒线2.1,德国/法国/日韩等国数据显著低于平均水平[37][39] - 年轻人口对经济的三重价值:创造GDP(劳动贡献)、拉动消费(购买力)、支撑养老体系(社保缴纳)[40][41] - 生育率持续走低将导致人口红利消失、消费市场萎缩、养老金缺口扩大等系统性风险[43][44]
日本将征收“单身税”,每月最高要缴1650日元,人口危机能解决吗
搜狐财经· 2025-07-03 08:56
全球生育政策趋势 - 俄罗斯设立"怀孕日"并恢复"英雄母亲"称号 提供现金补贴、延长产假等奖励 最高可与普京共进晚餐 [5] - 西班牙小镇推出生育奖励政策 每出生一个婴儿赠送价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亚小奶猪 [5] - 丹麦旅游公司推出"怀孕旅行奖励" 旅行期间怀孕可获三年婴儿用品 [5] 欧洲国家生育福利 - 瑞典提供长达数年的带薪产假 鼓励夫妻共同休假并根据时长给予额外补贴 [7] - 法国强制要求男性休产假 [7] - 德国提供长达三年的育儿假和育儿金 [7] - 新加坡为生育二胎发放高达80万元人民币的津贴 [7] - 韩国探讨每周工作4.5天制 为孕妇提供免费体检 [7] 日本生育政策调整 - 日本计划调整健康保险费 每人每月需额外支付250-450日元 资金用于补贴有孩子家庭 [9] - 调整方案被误读为"单身税" 最高达1650日元 引发广泛争议 [9] - 政府澄清并非针对单身人士的税收 [9] 中国生育压力现状 - 高昂房价和高额教育成本是主要压力源 买房需耗尽两代人积蓄并背负数十年房贷 [12] - 教育内卷导致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焦虑 择校费、学区房、补习班等成本巨大 [12] 生育政策效果分析 - 各国生育政策效果有限 需从根本解决住房和教育等经济压力 [14] - 创造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比强制政策更能提升生育率 [14] - 日本"单身税"乌龙事件显示政策需避免误导性信息和个人选择干涉 [14]
鼓励生育措施密集出台!多个村庄、企业发钱鼓励生娃
第一财经· 2025-05-28 18:36
2025.05. 28 本文字数:2266,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 :生育支持增加涵盖了经济补贴的增加,假期延长、托育服务、医疗和居住保障等多个方面,政策支持效果不 断显现。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靖 近年来,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 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 今年5月20日,神木市政府网站公布《神木市生育补贴、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试行)》,生育二孩的家 庭,给予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生育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的家 庭,每年给予3000元育儿补贴,发放至孩子2周岁;生育三孩的家庭,每年给予10000元育儿补贴, 发放至孩子3周岁。 《攀枝花市"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的十二条措施》(下称"十二条措施")自2025年6月1日起 施行。"十二条措施"分别为构建新型婚俗文化,探索优生定额补贴政策,建立辅助生殖补贴制度,实 施住院分娩免费政策,发放生育津贴,实施新生儿落地参保,实施产假、男方护理假、育儿假,落实 税费减免政策,完善育儿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普惠托育补助,加强教育支持政策,加强住房支持政 策。 2021年7月,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推出"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补 ...
多地加码鼓励生育措施,多个村庄发钱鼓励生娃
第一财经· 2025-05-28 17:27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生育支持政策涵盖经济补贴、假期延长、托育服务、医疗和居住保障等多方面,效果持续显现[1] - 神木市对生育二孩家庭一次性补贴5000元,三孩家庭10000元,并分别提供每年3000元和10000元育儿补贴至孩子2-3周岁[2] - 攀枝花市自2021年起为二、三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补贴至孩子3岁,已累计发放5560.5万元[2] 地方政策具体措施 - 长春市拟对公办托育机构按2400-3600元/年/孩补助,民办普惠机构按1800-3600元/年/孩补助[3] - 攀枝花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122.3万人,增量0.5万人居全省第三,城镇化率71.46%全省第二[3] - 东莞市黄塘村对初婚登记奖励1万元,政策内生育每孩奖励1万元[5] 村庄级激励措施 - 泰山区北上高村对二孩家庭奖励2万元,三孩家庭3万元,试点期2025-2027年[5] - 广州南岭村生一孩奖1万元,二孩2万元,三孩3万元,初婚夫妻最高可获10万元奖金[5][6] - 黄塘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2300万元,人均分红2.8万元,为激励措施提供经济基础[7] 企业参与生育支持 - 劲牌公司对员工生育二孩奖补1万元,三孩奖补2万元[8] - 自2021年起超10家知名企业推出生育补贴及延长产假措施,包括名创优品、携程、快手等[8] - 企业鼓励生育措施有助于提升社会美誉度及员工凝聚力[8]
首次!第二强省,人口零增长了
城市财经· 2025-03-17 11:41
当前市场环境下,应采取低吸潜伏的策略,或参与最强势的方向以寻求趋势性机会。当前A股市场处于震荡行情,交易难度极大,关键在于生存技能的比 拼。 股市交易本质上是对预期的博弈,需具备先手优势,避免在盘中追涨。追涨并非长久之计,盘中的价格波动往往是先手出货的机会,后手应以低吸潜伏为 主。 近期,我结识了一位在龙虎榜上颇具声望的大佬,他的投资风格偏向于低吸,专注于市场中最强板块。这些板块通常具备领军特质,涨幅显著。他倾向于在 强势股回调至5日和10日均线附近时进行低吸,以博弈反弹行情。 他的操盘流程展现了其敏锐的投资能力。 实力可以说是抓妖的缔造者!想在市场抄作业躺赢的或者是亏损较多着急回血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一下这位大佬的实 盘公众号,关注及时的朋友都或许能同步跟着踩准节奏。 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168 文 | 余飞 01 江苏,常住人口零增长 这是江苏省新世纪以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零增长。 3月15日,江苏省公布了2024年统计公报,其中关于人口数据显示: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8526 万人,与上年末持平。 也就是常住人口零增长。 对于这一结果,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作为经济第二强省的江苏,人口临界点会来得这么 ...
人口告急!鼓励生育,大招发布了!
城市财经· 2025-03-16 11:31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上周会议的核心思想。所以接下来的主线肯定要围绕这个方向来做。 其中 deepseek 和人形机器人是绕不开的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他们前期都走出了足够的空间和赚钱效应,另外一方面接下来政策扶持也都主要 集中在这里。 当然短期这两个方向都开始分化了,市场也正在高低切换,如何选才是关键。如果你对这个方向的操作没把握,强烈推荐大家关注金田哥。去 年他的收益绝对是圈内的佼佼者,近期他在公众号公布的几个人形机器人板块操作,都吃了大肉,公众号历史文章可查看思路。 接下来金田哥觉得 AI+ 智驾有潜力,大家可以关注下方公众号,关注他的思路和战法! 01 鼓励生育,大招来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这意味着,2025年各地的鼓励生育措施,会相继出台,又到了拼钱的时候了。 3月13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抢跑,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出了让人心动的生育补贴方案: 1.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 2.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