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icon
搜索文档
“换马甲”违规炒股红线不能碰
经济日报· 2025-10-09 07:20
监管处罚动态 - 证监会近日对4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最大罚没金额高达1.59亿元,并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1] - 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此次天价罚单再次清晰划出从业人员的行为底线 [1] 违规行为动因与特点 - 部分从业者利用职务之便,借用他人账户、通过层层嵌套的马甲身份入市炒股,试图大捞一笔 [1] - 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缘由包括内部管控缺位、自我约束缺乏、守法意识淡薄以及从业者的侥幸心理 [1] 监管应对策略 - 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政策,对违规炒股的打击追溯历史更久、追责处罚更严,未来应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2] -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精准发现能力,让隐蔽违规交易无所遁形 [2] - 重点关注违规炒股背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一旦涉嫌犯罪则严厉移送司法 [2] 行业内部管控要求 - 部分券商内控管理存在漏洞,证券公司需压实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 [2] - 对投行、资管、自营等关键岗位员工实施重点监督,严格控制其可获取的信息范围 [2] - 通过健全内部管控体系,在从业人员与股票交易之间筑起隔离墙,从物理空间和操作流程上切断违规交易可能性 [2] 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 证券从业人员应提高认知,其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市场公平公正及普通投资者利益 [3] - 从业人员需摒弃侥幸心理,拒绝非法诱惑,让讲规矩、守诚信成为行动自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 [3]
证监会重拳出击!1.59亿罚单揭露违规炒股案细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2 17:19
监管处罚概况 - 监管近期披露4则针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案件处罚力度大、违规时长长、处罚对象身份特殊,成为市场焦点 [1] - 2019年至2023年五年期间,证监会共查办67起从业人员违法炒股案件,对139人作出行政处罚 [2] - 2024年证监会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合计104名从业人员被点名 [2] 展翔违规案详情 - 展翔因违规炒股被证监会罚没1.59亿元,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此为监管年内针对同类案件开出的最大罚单,刷新近年以来单案最高处罚金额纪录 [1][4] - 展翔在2018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多只股票 [4][5] - 违规时长超6年,违法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实施阶段 [5][6] 金亚平违规案详情 - 民生证券在职保代金亚平被罚没超千万元,合计罚没金额约1001万元 [1][5] - 金亚平从业17年违规炒股16年,2008年3月至2024年10月间持续使用他人账户交易股票 [1][5] - 违规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实施阶段,是近年"问题保代"中唯一因个人证券交易行为遭重罚者 [1][12] - 金亚平目前已被列入保代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和名单D(暂停业务类),因受罚被暂停执业 [11] 其他从业人员处罚情况 - 邓纬安通过他人交易相关公司股票,被没收违法所得17.50万元,并处罚款35万元,合计罚没约52.50万元 [5] - 赵友强在2016年5月及2023年11月期间通过他人交易股票,被没收违法所得7万元,并处罚款25.67万元,合计罚没约32.67万元 [5] - 四人合计被监管罚没约1.7亿元,四人申辩均被监管驳回 [6] 金亚平执业背景 - 金亚平自2008年6月起在民生证券登记为一般证券业务,2012年10月起登记为保荐代表人 [9][10] - 作为资深保代,金亚平参与的保荐项目类型丰富,涵盖首发(IPO)、非公开发行、可转债等 [13] - 成功保荐3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包括天奈科技(688116 SH)、寒锐钴业(300618 SZ)和ST八菱(002592 SZ) [14] - 2016年因八菱科技信息披露违规问题,作为时任保代之一的金亚平被深交所出具警示函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5][16] 监管趋势分析 - 监管态度鲜明"零容忍",一次性公布四起处罚案例,彰显系统性、常态化打击违规行为的决心 [7] - 监管已明确将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后续监管将更加严格,处罚力度持续加大 [7] - 监管手段更加精准化、系统化,从业人员投资行为将被纳入常态化监测 [7] - "穿透式追责"成监管常态,对违法行为实施长期追溯 [6]
证监会重拳出击!1.59亿罚单揭露违规炒股案细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2 17:09
编辑丨巫燕玲 近日,监管一连披露4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剑指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行为。 记者丨孙永乐 其中两大案件格外引人关注,无论是处罚力度、违规时长,还是处罚对象的特殊身份,均成 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一是展翔因违规炒股被证监会罚没1.59亿元,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这不仅是监 管年内针对同类案件开出的最大罚单,更刷新了近年以来单案最高处罚金额纪录。 2024年中国证监会执法情况综述显示,证监会去年开展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专项治理 行动,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7家证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 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合计104名从业人员被"点名"。 监管开出近年最大罚单 9月26日晚间,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展翔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在从业期间通过他人 违规投资交易多个公司股票。2018年2月至2024年10月,展翔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持 有、买卖多只股票。证监会决定:责令展翔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合计罚没金额约1.59亿 元。 与此同时,鉴于展翔在从业期间控制使用多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股票,持续时间较长,情 节严重,证监会对展翔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除了展翔之外 ...
又现天价罚单!展翔被罚1.59亿,一保代“上岗即炒股”16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49
监管处罚概况 - 监管近期集中披露4则针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案件处罚力度大、违规时长长、处罚对象身份特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2] - 2019年至2023年五年期间,证监会共查办67起从业人员违法炒股案件,对139人作出行政处罚 [2] - 2024年证监会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合计104名从业人员被点名 [3] 重点个案分析:展翔案 - 展翔因违规炒股被证监会罚没约15.95亿元,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5] - 其违规行为发生在2018年2月至2024年10月,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交易股票 [4] - 该案罚没金额刷新近年来单案最高处罚金额纪录,是年内针对同类案件开出的最大罚单 [2][6] - 在此之前,较高罚没金额案例包括长城证券原副总裁韩飞被罚没约1.17亿元和海通资产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刘某被罚没1.09亿元 [6] 重点个案分析:金亚平案 - 金亚平为民生证券在职保荐代表人,被罚没约1001万元 [5] - 其违规行为持续16年,从2008年3月至2024年10月,使用他人证券账户交易股票 [5][7] - 违规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实施阶段,是近年"问题保代"中唯一因个人证券交易行为遭重罚者 [2][13] - 金亚平自2008年6月起在民生证券登记,2012年10月起登记为保荐代表人 [11] 其他处罚案件 - 邓纬安因2016年5月通过他人交易股票被罚没约52.50万元 [5] - 赵友强因2016年5月及2023年11月期间通过他人交易股票被罚没约32.67万元 [5] - 四人合计被监管罚没约1.7亿元,且四人申辩均被监管驳回 [6] 违规行为特征 - 违规炒股时间跨度极长,违法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最长跨度达16年 [7] - 监管采取"穿透式追责",成为常态 [7] - 从业人员违法时段覆盖2008年至2024年 [7] 监管导向与行业影响 - 监管态度鲜明"零容忍",彰显系统性、常态化打击违规行为的决心 [9] - 监管将更加严格,处罚力度持续加大,监管手段更加精准化、系统化 [9] - 金亚平作为在职保代被重罚,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保代作为资本市场"守门人"更应坚守职业操守 [13][14] - 金亚平已因受罚被暂停执业,出现在保代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和名单D(暂停业务类)中 [12] 金亚平执业背景 - 金亚平是民生证券资深保代,从业13年,参与项目类型丰富,涵盖IPO、非公开发行、可转债等 [14] - 其成功保荐3家企业首发上市,包括天奈科技、寒锐钴业和ST八菱,覆盖科创板、创业板及深市主板 [14] - 2016年因八菱科技信息披露违规问题,作为保代之一的金亚平被深交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15] - 目前国联民生证券整合进展中,原民生证券240余单投行项目由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公司承继 [17]
时报观察丨持续严监严管 证券从业人员切不可违规炒股
证券时报· 2025-09-30 07:58
监管处罚概况 - 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是证券法的基本要求,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1] - 证监会近日对多名违规买卖股票的从业者进行行政处罚,开出巨额罚单,体现持续严监严管和零容忍态度 [1] - 集中处罚的四起案件包括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多只股票,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被处以1.59亿元罚单并被市场禁入 [1] - 有从业者在16年间多次违规买卖股票,涉案时间长,被证监会“没一罚一” [1] - 有从业者通过他人交易相关公司股票,申辩请求被驳回后从重处罚 [1] 违规行为动机与影响 - 证券从业人员因工作原因拥有信息优势,违规买卖股票易滋生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等违法行为 [2] - 2024年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专项治理行动中,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 [2] - 部分从业人员铤而走险的原因包括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以及面对利益诱惑存在侥幸心理 [2] - 从业人员行为关乎个人名誉和前途,更关乎行业形象和信誉,应坚守职业道德 [2] 行业合规管理要求 - 证券公司需在内控和合规管理方面持续下功夫,认真落实从业人员管理要求 [2] - 证券公司应提升从业人员道德水准、合规风险意识和廉洁从业水平 [2] - 证券公司应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控,强化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坚决遏制违规行为发生 [2]
时报观察 持续严监严管 证券从业人员切不可违规炒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7:10
处罚概况 - 证监会近期对多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进行集中行政处罚,开出巨额罚单 [1] - 处罚案例包括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买卖股票,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被处以1.59亿元罚单并市场禁入 [1] - 存在从业16年间多次违规买卖股票的情况,涉案时间长,被证监会“没一罚一” [1] - 通过他人交易相关公司股票的行为在被驳回申辩请求后从重处罚 [1] 违规行为性质与影响 -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是触碰证券法基本要求“红线”的行为 [1] - 从业人员拥有信息优势,此类行为极易滋生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等违法行为 [2] - 从业人员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名誉和前途,更关乎行业形象和信誉 [2] 监管行动与趋势 - 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持零容忍态度,采取“露头就打”的持续严监严管策略 [1] - 2024年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专项治理行动中,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 [2] - 同一专项治理行动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 [2] 违规动机与行业要求 - 部分从业人员铤而走险的原因包括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以及面对利益诱惑存在侥幸心理 [2] - 从业人员自迈入行业起即应坚守职业道德,远离违规炒股 [2] - 证券公司需在内控和合规管理方面持续加强,认真落实从业人员管理要求 [2] - 证券公司应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控,强化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 [2]
持续严监严管 证券从业人员切不可违规炒股
搜狐财经· 2025-09-30 06:16
监管部门开出的一张张罚单,时刻警示着证券从业人员不可逾越法律"红线",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毁了 职业生涯。 此次集中处罚的四起案件,有的是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多只股票,涉案金额巨大,情 节严重,被处以1.59亿元罚单并被市场禁入;有的是在从业的16年间多次违规买卖股票,涉案时间长, 被证监会"没一罚一";还有的通过他人交易相关公司股票,被证监会驳回申辩请求后从重处罚。无一例 外,他们的职业生涯都会因一纸罚单而改变。 由于工作原因,证券从业人员拥有信息优势,若任其违规买卖股票,极易滋生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等违 法行为。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2024年开展的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专项 治理行动中,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 话等行政监管措施。严打之下,为何还有人铤而走险?一是部分从业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二是面对 利益诱惑,存在侥幸心理。实际上,从业人员一举一动不仅关乎个人名誉和前途,更关乎行业形象和信 誉。在迈入证券行业那一刻,从业人员就应该坚守职业道德,远离违规炒股。 于证券公司而言,要在内控和合规管理方面持续下功夫,认 ...
时报观察 | 持续严监严管 证券从业人员切不可违规炒股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26
监管部门开出的一张张罚单,时刻警示着证券从业人员不可逾越法律"红线",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毁了 职业生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是证券法的基本要求,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证监会近日对多名违规买卖股 票的从业者进行行政处罚,开出巨额罚单。持续严监严管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的零容忍和露 头就打。 此次集中处罚的四起案件,有的是控制使用多个他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多只股票,涉案金额巨大,情 节严重,被处以1.59亿元罚单并被市场禁入;有的是在从业的16年间多次违规买卖股票,涉案时间长, 被证监会"没一罚一";还有的通过他人交易相关公司股票,被证监会驳回申辩请求后从重处罚。无一例 外,他们的职业生涯都会因一纸罚单而改变。 由于工作原因,证券从业人员拥有信息优势,若任其违规买卖股票,极易滋生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等违 法行为。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2024年开展的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专项 治理行动中,对38名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对66名从业人员及7家证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 话等行政监管措施。严打之下,为何还有人铤而走险?一是部分从业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二是 ...
最高罚没1.59亿元!4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被罚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23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国证监会对展翔处罚没款共计1.59亿元,罚没金额在年内同类违规情况中居 首,并对展翔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没收金亚平违法所得500.5万元,并处以500.5万元的罚款;对 邓纬安没收违法所得17.5万元,并处以35万元的罚款;对赵友强没收违法所得7万元,并处以25.67万元 的罚款。 中国证监会连发四张罚单,直指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现象。9月2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四张行 政处罚决定书,对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展翔、金亚平、邓纬安、赵友强违规炒股相关情况进行处罚,其中 最高罚没金额达1.59亿元,在年内同类违规情况中居首。有观点指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破坏 了市场的公平原则,若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监督,会使投资者对市场的监管有效性产生怀疑,也会对券 商机构产生不信任态度,从中长期而言会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监管连发四张罚单 9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4张发文日期为9月9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直指4名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展 翔、金亚平、邓纬安、赵友强违规炒股相关情况。针对相关情况,上述4人分别采取提出陈述、申辩意 见或申请听证会的举措,中国证监会表示,相关案件已调查、办理终结。 从案 ...
17年从业老保代违规炒股16年,没一罚一达1000万
凤凰网· 2025-09-27 21:55
监管处罚概况 - 监管机构于9月26日集中发布四张针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7亿元 [1] - 单案最高罚没金额为展翔案,罚没款共计159,497,159.49元(约1.59亿元)[1][2] - 四名当事人均通过控制或使用他人证券账户实施持有、买卖股票的行为,以规避监管禁令 [1] 个案处罚详情 - 展翔被罚没约1.59亿元,并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违规行为持续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4年10月,超过6年 [1][2][6] - 金亚平被没收违法所得500.495419万元,并处以等额罚款,合计罚没约1000万元 [1] - 赵友强被没收违法所得70,004.57元,并处以256,666元罚款 [2] - 邓纬安被没收违法所得175,011.43元,并处以350,000元罚款 [2] 违规行为特征 - 违规炒股时间跨度长,四名从业人员的违法时段覆盖2008年至2024年,长达16年 [6] - 金亚平违规周期最长,达16年(2008年3月至2024年10月),几乎贯穿其整个券商从业过程 [7][12] - 展翔案罚没金额创下近年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单案罚没金额的新高 [6] 当事人背景与申辩 - 金亚平为民生证券在职保荐代表人,拥有17年工作经历,其违规炒股时长与工作经历相吻合 [1][3] - 金亚平作为保荐代表人参与过多家公司的IPO、非公开发行、可转债等项目,涉及创业板、科创板、深市主板、沪市主板 [5][12][13] - 四名当事人均提出申辩,理由包括“账户由他人控制”、“资金为借款”等,但所有申辩意见均被证监会复核后驳回 [8] 行业背景与历史记录 - 2024年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罚单有105张,160人遭罚,处罚人数创近六年来新高 [12] - 金亚平曾在2016年因在八菱科技持续督导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公司违规行为而受到处分 [15][16] - 民生证券投行业务主体已确认并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其作为保荐机构仍在推进中的IPO和再融资项目合计达15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