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陈春花:面对今天最大的机会变量,组织重塑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8:27
数智技术作为核心机会变量 - 数智技术被视为当前最大的机会变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商业模式和工作能力[2] - 技术优先是核心维度,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和业务模型以及自身能力是AI优先的,否则面临被淘汰风险[4] - 数智技术打破了线性时间概念,使得各行业能够以现在为起点重新定义未来,典型案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4] - 数智技术使人类的三种基本活动(物质生产、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均能参与经济活动并创造财富,例如直播商业模式规模已过万亿[5] - 数智技术改变了财富生产方式和工作取向,需理解年轻一代价值观从呵护人类转向更广范围(如动物)的变化[7]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演进 - 2012年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线上消费终端,2015年后数字技术开始进入产业端,推动数字化转型[8] - 数字化的三个本质特征是连接(连接大于拥有)、共生(同时存在于物理和数字世界)、当下(从现在向未来)[9][10][11] - 数智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过去与未来,加入智能概念,其三个本质特征是协同(与机器关系以降本增效)、适应(响应与进化速度)、精准(数据决策以增强客户互动)[11][12][13] - 企业需评估自身在数字化与数智化六个关键词之间的进展位置[14] 组织价值重构的关键要素 - 组织需从管控转向赋能,缺乏为伙伴和年轻员工赋能的能力将导致其流失[14] - 组织需从强调竞争转向强调共生,需存在于或创造生态体系以避免生存焦虑[16] - 组织需从分工(内部企业分工、外部产业分工)转向协同,以整合内外部及上下游合作者来提升整体效率[17] - 数智化下企业的核心挑战在于外部寻求确定性机会,内部激活人的价值而非仅机器价值,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智化转型[18]
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局,普通人有戏吗?
虎嗅APP· 2025-08-31 22:37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个人经历与《家锁》一书分析东亚家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困境 包括面子秩序、畸形家庭分工、移民融入挑战及精神健康污名化问题 并提出四把系统性解决方案钥匙 [3][4][8][10][13][16][20][21][32] 书籍《家锁》内容总结 - 作者谭蕙芸以记者身份记录香港移民家庭在加拿大面临的文化震荡与精神健康危机 父亲作为绝对权威 母亲完全自我消失 哥哥因过度保护导致生活能力缺失 [7][8][13][14] - 采用非口语表达机制 通过哥哥的拼贴画和线条画作为核心证词 避免滥用话语权并让沉默者发声 [8] - 移民后语言障碍导致社交隔离 家庭内部矛盾被放大 西方精神治疗体系与东方病耻感文化产生冲突 [16][17] 东亚家庭面子秩序 - 面子优先于人的价值秩序 公开增光的行为才被认可为家庭资源使用方向 例如父亲反对女儿加入女童军 却在其与港督合影见报后装裱珍藏 [11] - 报喜不报忧导致焦虑与问题被隐藏 移民家庭因社会资本抽离而更强化面子保护机制 [11] 畸形家庭分工模式 - 父权制下父亲享有绝对权威却逃避责任 常用"他不肯吃药 我有什么办法"推卸照料义务 [13][14] - 母亲完全依附丈夫失去自我 被期待成为贤妻良母 导致判断力丧失 [14] - 孩子被过度保护 仅关注学习成绩而缺乏生活与社交能力 面对挫折时易产生心理问题 [14][15] 移民家庭社会融入困境 - 语言障碍限制文化融入 父母仅接触粤语圈层 从未与非裔邻居交往 [17] - 缺乏亲友网络导致母亲照料压力激增 无条件服从从策略变为本能 [17] - 精神疾病治疗受文化差异影响 西方专业化体系与东方病耻感观念冲突 延误治疗时机 [17][18] 四把系统解决方案钥匙 - 钥匙一:臣服——等待秩序松动时机(如父亲中风)顺势推进改变 通过重塑体面对象(如让父亲教书法)引导能量转向 [22][23] - 钥匙二:发心——以善意为内核的策略 用陪伴作为奖赏机制帮助母亲恢复最小自我 [24] - 钥匙三: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承认危机与自身焦虑 接受现实边界 用记者技能搭建支持网络 建立非口语表达通道并放下痊愈执念 [26][27][28] - 钥匙四:赋能——将个人困境接入公共资源 参考"巴士妈妈"推动政策改变使更多人受益 而非接受个人捐款 [29] 案例与数据关联 - W大学学生因失恋产生自残倾向 被强制送医治疗 母亲透露其曾说"你们只知道让我好好学习 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3][4][15] - 谭家哥哥停药2年 父亲中风入院母亲失智后选择回流香港 重建支持系统 [18] - 哥哥作品在含金量高的展览会展出 为家庭带来超越面子的尊严 [33][35]
领导者必读:Meta CEO扎克伯格的AI宣言有何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57
AI行业竞争格局 - OpenAI、谷歌、Anthropic、Perplexity、Meta等公司正在展开激烈的AI技术竞争,企业领导层和商业圈对AI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2] - Meta近期营收大幅超出预期,并展开大规模招聘,公司CEO扎克伯格发布全新AI愿景宣言,目标是打造面向每个人的"超级智能" [2] Meta的差异化AI战略 - 与多数竞争对手专注企业级AI不同,Meta采取"个体优先"的差异化战略,旨在构建能适应不同个体并辅助决策的AI系统 [3] - Meta的AI愿景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隐含未来组织发展蓝图,强调个性化与赋能两大文化支柱 [3] - 未来领先公司需将个性化和赋能融入组织DNA,而非简单将AI嫁接至现有工作流程 [3] AI对现代领导力的启示 - Meta的AI宣言突出个性化与赋能两大原则,这对打造韧性工作场所至关重要 [4] - 个性化原则要求AI能感知情境并适应用户,而非让用户适应系统,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组织人才管理 [5] - 赋能原则强调AI应增强而非取代人类智慧,组织需设计能消除流程瓶颈的工作体系 [6] - 真正的赋能需要明确决策权、顺畅沟通渠道和信任员工的文化,类似优秀AI系统的反馈和应变能力 [7] 传统组织模式的弊端 - 许多组织仍沿用标准化、控制导向的运作模式,导致个性化和赋能流于表面 [8] - 具体表现为:千篇一律的人才发展计划、流于表面的健康关怀、形式主义的授权审批流程 [10] - 这种理念与实践脱节会持续消耗团队生产力、动力和士气 [8] 未来组织发展方向 - 下一代技术设计原则将塑造下一代组织文化,成功组织需重构运作方式而不仅是部署新工具 [8] - 最佳领导力应构建能适应个体的文化,如同AI系统通过训练适应用户,以释放团队全部潜能 [8] - 未来十年脱颖而出的组织需实现从工具应用到体系重构的转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