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投资策略

搜索文档
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什么原因?接棒者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8-12 15:36
基金经理变动 -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目前无在管产品 [2] - 翟相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A期间任职回报达124.59%,同类排名5/2890 [2] - 2023年和2024年该基金收益率分别为27.25%和30.16%,分别跑赢基准32.61和13.54个百分点 [2] 投资策略与业绩 - 翟相栋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选股,重点布局TMT板块,兼顾国防军工和消费 [3] - 招商优势企业管理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末1.93亿元最高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101.46亿元 [3] - 陆文凯接任后将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采取逆向投资策略,行业配置更均衡分散 [4] 新任基金经理情况 - 陆文凯从业近7年,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 [3] - 陆文凯历史持仓覆盖TMT、国防军工、公共事业、食品饮料等行业 [3] - 公司表示陆文凯将确保投资策略延续性,未来可能增加消费行业配置 [4] 市场展望 - 陆文凯对A股和H股持中性偏乐观态度,认为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4] - 未来投资将聚焦内需消费中与零售终端关联度高的方向 [4] - 投资逻辑主要遵循行业、估值和企业发展潜力三方面 [4]
翟相栋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8-10 16:35
基金经理变动 - 翟相栋因个人原因于8月9日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1]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自7月22日起增聘陆文凯为基金经理 现由陆文凯单独管理 [1]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与策略 - 陆文凯与翟相栋同为成长风格 历史持仓行业偏好有一定重合 [1] - 陆文凯行业个股配置更均衡分散 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 在权益基金管理领域深耕多年 [1] - 陆文凯投资理念以估值和成长性为核心 采取逆向投资策略 确保投资策略延续性 [1] 后市展望与行业配置 - 陆文凯对A股和H股持中性偏乐观态度 认为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1] - 未来可能逐步增加消费相关行业配置 尤其聚焦内需消费中与零售终端关联度更高的方向 [1]
突发!翟相栋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10:54
基金经理变动 - 招商基金公告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与翟相栋共同管理该基金 [2][3] - 行业传闻翟相栋或将离任,增聘基金经理可能伴随人事变动 [2][4] - 公司回应称此次调整基于投研团队长远规划及资源优化配置需求 [2]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 - 陆文凯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管理4只主动权益基金 [4] - 其投资策略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擅长在周期与估值底部布局成长股 [4] - 历史持仓覆盖TMT、国防军工、公共事业、食品饮料等行业 [4] - 二季度操作包括获利了结军工股,增配消费与资源龙头 [4] 原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翟相栋为成长风格选手,擅长TMT行业研究及宏观分析 [7] - 其管理招商优势企业三年间任职回报达112.52%,年化回报26.39% [7] - 基金规模从接手时的4000万元增至2024年末超百亿元 [7] - 2023-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25%-30%年度收益 [7] 投资策略与持仓调整 - 翟相栋二季度对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进行获利了结与逢低加仓 [8] - A股仓位仍聚焦AI应用方向,但配置更分散 [8] - 陆文凯将延续估值与成长性核心理念,采取逆向投资策略 [5] 行业趋势 -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趋势明显,注重平台型投研体系建设 [8]
野村东方国际 从“美国例外”到“美国除外”
野村· 2025-04-27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除外”现象显现,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出,转向欧元、日元、黄金及全球科技投资,逆向投资策略成为有效选择 [1][2] - AI 技术推动全球科技投资者进行国别资产再平衡,中国科技产业商业化落地加速,港股科技类公司获外资增持带动 A 股成交额回升 [1][2] - 南下资金快速增长,对港股成交额贡献超 20%创历史新高,跨境市场表现强劲带动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但持续性待定,流动性流入中小市值股票 [1][3] - 美国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资金逃离美元资产影响美股 EPS,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中国资产或受益 [1][4] -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显著,机构交易额上涨推动市场情绪改善,个人投资者情绪偏低,融资买入占比恢复缓慢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资金面展望及其对 A 股和港股市场的影响 - 2025 年上半年起全球资金流向变化,4 月后“美国除外”现象强化,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向欧元、日元、黄金及全球科技投资 [2] - AI 技术推动国别资产再平衡,中国科技产业商业化落地加速,港股科技类公司获外资增持带动 A 股成交额回升 [2] - 南下资金余额快速增长,对港股成交额贡献超 20%创历史新高,跨境市场带动公募基金发行回暖,流动性流入中小市值股票 [2][3] 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全球非美资产配置的影响 - 2025 年一季度起投资者降低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政府招聘冻结及国防部裁员计划将拖累就业数据 [4] - 美国消费者信心和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信心减弱,失业率小幅上升至 4.2%,资金逃离美元资产影响美股 EPS,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中国资产可能受益 [4]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行为差异 -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显著,机构交易额上涨推动市场情绪改善,个人投资者情绪偏低,融资买入占比恢复缓慢 [1][5] - 外资在 A 股成交额占比可能上升,南下资金推动港股成交额,机构主导跨境市场表现强劲 [6] 美股的 EPS 增速与其他国家股市的 EPS 增速差异缩减对美股配置的影响 - 差异缩减后集中配置美股、容忍高估值趋势难维持,投资者可能质疑美股价值,需重新进行国别资产再平衡,削减美股超配比例 [7] 美国经济增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趋势对短期和中期市场的影响 - 短期看美国经济增速,中期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趋势,3 月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强调不确定性,未来或聚焦通胀维持利率不变 [8] 美联储未来降息预期及交易机会 - 下一次降息可能在 2025 年 12 月左右,交易机会在预期超调或数据急转弯时出现,窗口期短 [10] 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的原因 - 企业重资本支出全球化、居民端信贷意愿低迷、超量准备金问题、国际资本流动导致美联储原有模型对通道和就业环境解释力度失效 [11][12] 美联储利率上升对美元和美债市场的影响 - 利率上升吸引外资流入美债市场套利,抵消抽钱效果,导致美元指数上涨,使美联储难以计量通胀和就业环境,投资者寻找替代方案 [13] 外资在美股和美债上的持有规模变化 - 截至 2025 年 1 月,美股外资规模超 18 万亿美元,疫情前约 8 万亿美元;美债外资规模从 12 万亿美元增至 13 万亿美元 [14] - 欧洲和亚洲投资者是主要持有者,欧洲投资者存在超配美股风险 [14] 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资金配置的影响 - 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资金对地缘风险厌恶情绪,引发资本再配置,导致全球市场波动加剧 [15] 外资撤离美国市场时可能面临的问题 - 非美市场容量有限,大量资金撤出易陷入资产荒,非美元化交易流动性弱,替代品资产配置潜力有限 [16] 中国资产是否会受益于国际资本重新配置 - 中国资产可能受益于估值修复,AH 市场低估值将吸引资金,但伴随基本面割裂风险,可能加剧港股波动率 [17] 港股估值存在显著分化的原因 - 中美利差持续走阔,用 10 年期美债计算恒生指数 ERP 估值偏贵,用中债计算估值偏低,解释了南下资金流入与外资审慎并存现象 [18] 未来两个月内市场的资金面和基本面表现 - 未来两个月市场受资金面驱动,领先于基本面改善,国内全年基本面有下行压力,资金面和基本面割裂或推动估值正向影响市场 [19] 可能受到投资者关注的产业和领域 - 科技产业、人工智能技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以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受关注 [20] - 房地产回暖、PMI 改善等复苏相关行业,尤其是消费复苏或再通胀交易脉络可能吸引风险偏好较低资金 [21]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 - 外资对中国市场持积极态度,二季度国际资金对美股交易松动,有进一步流入 A 股和 H 股市场的预期和可能性 [22]
霍华德·马克斯最新对话谈运气的重要,以及如何让自己更走运 | 大家谈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4-03 10:01
投资哲学 - 运气建立在持续准备的基础上,市场机会需要投资者站在正确位置并做好准备才能抓住 [4] - 投资不是寻找绝对确定性,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合理决策,需通过纪律、研究和思维框架构建稳健策略 [4] - 市场不可预测但可为不同可能性做好准备,关键在于构建能应对多种结果的投资组合 [29][30] - 成功投资依赖于对定性因素做出优越判断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而非掌握所有信息 [37][39] 投资策略 - 获得非凡成功的主要方式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逆向投资策略可能带来独特回报 [13][14] - 决定卖出时应重新评估投资逻辑而非仅因股价涨跌,持有决策应基于升值空间而非避免后悔 [18][19] - 市场总是反应过度创造机会,情绪驱动导致价格波动远超基本面,冷静投资者可从中获利 [21][22][23] - 私募股权"银弹"时代已结束,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杠杆红利不复存在 [32][34][35] 投资能力 - 优秀投资者需具备三种能力:更高水平解读信息、更擅长定性分析、更准确预测未来 [38][39][40] - 智识上的谦逊至关重要,避免使用绝对性词汇,承认不确定性并保持开放心态 [25][26][27] - 找出最重要几件事深入研究比掌握所有事实更重要,成功源于聚焦关键而非信息轰炸 [46][47] 职业发展 - 会计是金融投资的基础语言但非充分条件,需进一步学习如MBA或CFA等 [10] - 职业生涯转折点可能带来意外机遇,如从股票转向债券领域最终发现不良资产投资机会 [11] - 选择职业应基于内心满足感而非社会期待或金钱驱使,找到能带来持久成就感的方向 [50]
对话霍华德·马克斯!成为优秀投资人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天天基金网· 2025-03-24 18:09
文章核心观点 -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认为投资中运气重要,但需建立在持续准备上,投资者要为不同可能性做准备,在不确定性中做合理决策,掌握真正重要的事,不过度依赖预测,构建能应对多种结果的投资组合 [1][2][3] 年轻时学到的重要经验 - 16岁高中选修会计课程,因复式记账法的对称性让其意识到自己“左脑型”思维倾向 [5][6][7] - 会计是商业基础语言,但掌握金融投资精髓还需进一步学习,如攻读MBA、金融学硕士或获得CFA认证 [8][9] - 1969年加入花旗银行,最初在股票投资部门,后被调往可转换债券和高收益债券领域,这一经历使其进入固定收益市场并走向不良资产投资,投资中获得非凡成功要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11][12][14] 决定何时卖的真正大问题 - 逆向投资后最大挑战是坚持到投资奏效,而非决定何时退出,需强大心理素质和坚定意志,找到合适平衡点 [16][17][19] - 投资书籍和文章中关于卖出的内容不到1%,多数人因股价涨跌卖出不合理,应从投资本身价值出发,重新分析投资逻辑决定是否持有,也存在与投资价值无关的合理卖出理由 [21][22][26] 市场总会反应过度,为投资创造机会 - 市场永远有周期,其过度行为由情绪和心理因素驱动,股市波动性远超经济和企业盈利,头脑冷静者可从中获利 [31][32][33] 要保持“智识上的谦逊” - 投资行业无确定性,应避免使用绝对词汇,要对未知诚实坦率,保持“智识上的谦逊”,既不能认为自己一无所知,也不能自以为什么都知道 [35][36][42] 你无法预测,但你可以做好准备 - 投资不能依赖预测,应构建能应对多种可能结果的投资组合,“单一情景投资”不可取 [43][45][47] 私募股权的“银弹”时代已经过去 - 2004 - 2021年私募股权因利率下降成为投资界“银弹”,但未来利率不会持续下降或超低,私募股权难以重现过去的巨大成功 [53][62][63] 优秀投资人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 优秀投资者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用更高水平解读相同信息、更擅长理解定性因素、更了解未来,但未来不可知,需有洞察力 [68][71][73] 美国持续保持优势的可能性并不大 - 美国成功源于多种因素组合,但持续保持优势可能性不大,若失去卓越地位需自身优势减弱且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取代 [78][79][81] 运气的重要和如何让自己更走运 - 霍华德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人,列举了多种好运气经历,人们可通过做好准备迎接机会让自己更走运 [84][85][90] 成功来自于明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 成功并非知晓一切,而是掌握真正重要的事,应放弃琐碎细节,找出决定公司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并深入研究 [95][98][99] 财政问题是美国最大的隐患 - 美国自2000年后财政赤字成常态,过去几年规模庞大,缺乏财政纪律是最大隐患,特朗普或许会带来转机 [101][102][110] 最后跟人生相关的问题 - 最有趣的人是雅各布·罗斯柴尔德,他是杰出投资者且在多领域有深刻见解 [112] - 推荐《金融狂热简史》,这本书影响其研究市场情绪对投资的影响 [114][116] - 建议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年轻人考虑是否真要进入,若决定进入应按自己方式选择职业,找到能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 [118][119]
霍华德·马克斯最新对话谈运气的重要,以及如何让自己更走运︱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3-24 15:09
投资哲学 -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而非预测未来[1][38] - 市场情绪在"完美无瑕"和"毫无希望"间摇摆创造投资机会[33][34] - 非凡成功需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并坚持到策略生效[16][17][20] 职业发展 - 会计是商业基础语言但需结合MBA/CFA等深造[11][12] - 债券部门被动调岗意外开启高收益债券投资生涯[14] - 私募股权黄金时代受益于40年利率下行周期[43][44] 市场分析 - 股市波动远超经济基本面源于情绪驱动[33][34] -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成最大系统性风险[62][63] - 私募股权"银弹"效应随利率环境改变而消失[44][45] 投资策略 - 卖出决策应基于价值重估而非价格波动[25][26][29] - 定性分析能力比定量信息更具竞争优势[48][49] - 构建适应多情景组合优于押注单一预测[39][40] 行业趋势 - 另类投资崛起是市场自然选择非主动布局[55] - 美国优势地位面临挑战但暂无明确替代者[52] - 计算机可替代多数投资者但无法超越顶尖人才[50] 职业建议 - 成功需要找出关键变量深度研究而非掌握全部信息[58][60] - 智识谦逊比绝对确定性更能应对复杂市场[36][37] - 职业选择应追求内在满足而非外部期望[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