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增价减
icon
搜索文档
调味料巨头陷“血海”厮杀,谁能笑到最后?
36氪· 2025-10-09 10:43
行业整体表现 - 调味品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竞争激烈,但上半年大部分企业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1][3]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等8家企业实现双增长,而苏盐井神、雪天盐业、中炬高新等6家公司营收净利双下滑,涪陵榨菜增收不增利[2][3] - 市场延续“一超多强”格局,头部企业优势显著,但营收规模在10亿至30亿元区间的腰部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3] 头部企业业绩 - 海天味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3.4%,净利润增速创近五年新高[2][4] - 海天味业、梅花生物与安琪酵母营收与利润水平稳居行业前三,形成“头部阵营”[3] - 海天味业单家营收规模超过行业内十几家同行企业营收总和,净利润实现近乎翻倍增长,行业寡头特征明显[4] 细分市场与价格趋势 - 2023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5923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7881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万亿元[6] - 行业内存量企业数量达34.93万家,竞争白热化,导致“以价换量”成为主旋律[6][8] - 酱油行业呈现“量增价减”,海天味业2024年销量256.55万吨领跑,但吨价同比下降2.48%,中炬高新酱油销量增长4%达53.25万吨,千禾味业销量微增1.3%但收入下滑3.8%,吨价降幅达5.1%[6] - 火锅调料行业同样“量增价减”,颐海国际2024年销量增长9.48%至19.27万吨,但吨价同比下滑8.62%,天味食品销量增长7.9%但吨价下降3.92%[7] - 食盐行业价格下行,江盐集团前三季度食盐均价同比下降10.14%至797.88元/吨,苏盐井神上半年均价下滑1.74%[8] 企业创新与研发投入 - 行业增长引擎转向健康化、高端化和全球化,零添加、有机认证产品占比持续攀升[9] - 多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构建产品护城河,莲花控股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71.14万元,同比增长38.71%[9][10] - 梅花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1.99亿元,同比增长10.79%,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10] - 千禾味业研发投入约4120.3万元,引入新设备并组建实验室,苏盐井神研发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24%,涪陵榨菜研发费用同比增25.07%,恒顺醋业和仲景食品研发经费同比增幅分别为29.71%和19.42%[10]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拼价值”,创新成为竞争力关键[9][12] - 对于缺乏特色的企业是“血海”,但对于巨头和创新者则是奠定未来格局的“关键时刻”[11] - 最终胜出者需跳出价格战,通过不断创新建立真正的企业护城河[12]
【读财报】快递行业2025年中报:营收普遍增长 快递业务“量增价减”
新华财经· 2025-09-12 07:1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5家A股上市快递公司合计营收2531.53亿元同比增长9.95% 归母净利润86.03亿元同比微降0.03% [1][2] - 行业呈现"量增价减"态势 全国快递业务量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 业务收入7187.8亿元同比增长10.1% 单票均价7.5元同比下降8% [9] - 4家披露月度数据的快递公司单票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 顺丰控股和圆通速递6月单票收入较1月分别下降12.43%和10.64% [13] 营收表现 - 顺丰控股以1468.58亿元营收规模居首 圆通速递358.83亿元和申通快递250.25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5] - 申通快递营收同比增长16.02%增速最快 德邦股份11.43%和圆通速递10.19%紧随其后 [5] - 韵达股份营收248.33亿元 德邦股份营收205.55亿元 [6] 净利润表现 - 顺丰控股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位列第一且同比增长19.37% 圆通速递18.31亿元位居第二 [8] - 德邦股份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84.34% 韵达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49.19% [8] - 申通快递净利润同比增长3.73% 圆通速递净利润同比下降 [8] 业务量及收入 - 圆通速递业务总量148.63亿票居首 韵达股份127.26亿票和申通快递123.47亿票分列二三位 [11] - 顺丰控股业务总量78.13亿票但同比增长25.73%增速最快 [9] - 顺丰控股快递业务收入1091.55亿元遥遥领先 圆通速递325.72亿元位列第二 [11] 单票收入变化 - 顺丰控股单票收入从1月15.61元降至6月13.67元 圆通速递从2.35元降至2.1元 [13] - 韵达股份单票收入维持在1.95-2.02元区间 申通快递维持在2.01-2.06元区间 [13]
青岛啤酒(600600):25Q1量增价减,利润率同比改善
光大证券· 2025-04-29 1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青岛啤酒25Q1营收104.5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7.1%,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5.9% [1] - 25Q1量增价减,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受销量带动营收增长,主品牌和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加,吨价同比-0.6% [2] - 25Q1积极控本降费,净利率改善明显,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3] - 低基数及降本增效下,全年利润率改善确定性较强,25Q2 - 25Q3销量同比基数低,成本下降、费用率有望稳中有降,新管理层换届或提升经营效率 [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8.46/51.71/54.42亿元,折合EPS分别为3.55/3.79/3.99元 [4] - 估值: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22x/20x/19x [4] - 利润表:2023 - 2027E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1] - 现金流量表: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1] - 资产负债表:2023 - 2024及2025E - 2027E总资产、总负债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2] - 盈利能力:2023 - 2027E毛利率、ROE等多项指标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3] - 偿债能力: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3] - 费用率:2023 - 2027E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4] - 每股指标:2023 - 2027E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4] - 估值指标:2023 - 2027E PE、PB等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4] 市场数据 - 总股本13.64亿股,总市值1053.98亿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53.20/86.18元,近3月换手率25.58% [6] 收益表现 - 相对收益1M为4.36%、3M为14.81%、1Y为 - 4.06%,绝对收益1M为0.95%、3M为14.46%、1Y为0.29% [9] 相关研报 - 《24年收入承压,管理层换新或迎改变——青岛啤酒(600600.SH)2024年年报点评》(2025 - 03 - 31) [10] - 《Q3量价降幅收窄,成本延续改善趋势——青岛啤酒(600600.SH)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2024 - 10 - 30) [10]
中芯国际Q4营收同比增长30.9%创新高,净利润同比下降13.5%,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持平
华尔街见闻· 2025-03-27 21:35
文章核心观点 在半导体行业复苏背景下,中芯国际营收增长、晶圆销售创新高,但因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受挑战,净利润下滑,公司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同业且资本开支持平 [1][4] 收入表现 - 四季度营收159.17亿元,环比增长2%,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1] -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71.08亿元,同比增加28.1% [1] 盈利能力 - 四季度归母净利润9.92亿元,同比下降13.5%,毛利率18.6%同比下降 [1] - 全年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受投资和资金收益下降影响 [1] 核心业务 - 全年晶圆销售数量同比增36.7%至8,021千片,产能利用率达85.6% [1] - 晶圆平均售价6,639元,同比下降4.7% [1] 研发投入 - 全年研发费用7.65亿美元,占营收9.5%,研发人员占比达12.1% [2] 资本开支 - 全年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现金545.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 [2] - 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 [4] 现金储备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63.6亿美元,确保未来资本开支需求 [3] 2025年指引 - 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 [4] 股东回报 - 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 [5] 量增价减的博弈 - 全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核心矛盾是量升价减 [6] - 2024年晶圆销量增长驱动收入,平均售价下降,反映中低端产能释放对价格的稀释 [6] - 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需求回暖,但高压驱动、射频等高价产品占比不足 [6] 折旧及摊销费用 - 去年折旧及摊销费用231.56亿元,同比增长22.8%,新建产线爬坡阶段固定成本摊薄需时间 [7] 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战略布局 - 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103.94亿元,环比上升15.3%,全年资本开支545.59亿元 [8] - 公司将把握在地制造需求,调整产品组合,聚焦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 [8] - 持续投入研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9.4%,虽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