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提振消费

搜索文档
实探国补政策出台后的消费贷市场: 银行储备充足 利率有望“2”字头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6:03
消费贷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出炉,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加入消费贷"国补"行列,部分银行宣布将于9月1日落地贴息举措 [1][2]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贴息对象为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 [2] - 待贴息政策执行后,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有望降至"2"字开头,目前银行消费贷利率基本保持在3%以上 [1][5] 银行消费贷产品升级 - 多家银行对消费贷产品进行升级,推出最高额度达百万元级的产品,如建设银行"建易贷"和农业银行"网捷贷" [4][5] - 建设银行线上"快贷"产品额度上限为30万元,利率3%起,线下"建易贷"面向优质公积金缴存客户,额度上限可达100万元 [4] - 农业银行"网捷贷"线上初步测算额度为30万元,线下申请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招商银行"闪电贷"额度上限为50万元,利率最低3% [4][5] 地方与全国政策联动 - 四川、重庆等地已实施消费贷贴息政策,如四川省对1年期及以上消费贷款按年利率1.5%、单笔不超过3000元给予居民1年期一次性贴息 [3]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利率 [5]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对信用良好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5] 金融提振消费成效 - 农业银行信用卡"以旧换新"消费额达1549亿元,汽车及家装分期贷款金额较年初增长明显 [7] - 中国银行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余额超3700亿元,1-6月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16% [7] - 银行通过降低消费贷利率、提升额度等措施促进居民消费,消费贷已成为银行重点发展的零售业务 [6][7]
统一品牌标识、优化用户体验,中原消费金融旗下品牌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8 09:53
品牌升级 - 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大额消费信贷产品"柚卡"正式升级更名为"中原提钱花" [1] - 品牌升级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辨识度,强化"中原"母品牌的市场认知 [1] - 产品功能、费率、权益及相关服务流程均保持不变,既有的合同文本效力及用户权利义务不受影响 [1] - "柚卡"品牌名称因地域文化差异在川渝等地区展业时曾引发用户认知偏差,此次升级为"中原提钱花"实现了三重提升:增强用户信任度、降低用户记忆成本、降低获客成本 [2] 公司概况 - 中原消费金融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6年 [2] - 公司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服务 [2] - 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旗下有中原消费金融APP及柚卡APP两大核心产品 [2] - 中原消费金融APP提供小额、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覆盖日常消费场景 [2] - 柚卡APP(现中原提钱花)依托专属客户经理模式,为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提供更高额度的消费金融支持 [2] 业务模式 - 采用"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与国家倡导的金融科技与普惠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3] - 通过自主研发的"信鸽"风控系统,有效破解征信缺失难题 [3] - 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金融支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3] - 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公平性 [3] 行业背景 - 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国家大力号召金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品牌升级是顺应国家金融提振消费政策指引的重要举措 [3]
东吴人寿2025年客户服务月启幕:以 “智” 赋能服务,以 “惠” 深耕苏州
搜狐财经· 2025-06-12 14:02
产品创新 - 推出"臻康护"产品,面向苏州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企业家,覆盖住院、门急诊及特定药械责任 [5] - 推出"东吴惠享恒悦两全保险",响应个人养老金政策,统筹保障与养老资金规划需求 [5] 服务体系 - 发布"153"全方位服务体系,包括1个货架整合数百项服务资源,5大系列31项服务覆盖全生活场景,3类模式精准触达客户 [7] - "吴悠医、吴悠享、吴悠学、吴悠行、吴悠福"五大系列服务实现全场景覆盖 [7] 科技赋能 - "东吴天枢大模型知识引擎"首次落地应用,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体系 [11] - "掌上东吴APP"全面升级,实现投保、保全、理赔全流程线上秒级办理 [11] - 苏惠保快赔功能打造"分钟级"理赔体验 [11] 客户体验与生态合作 - 聘任15位"东吴人寿服务体验官",活动期间开放近4000个体验名额 [15] - 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构建"保险+医疗"生态 [17] - 与苏州康养集团合作打造"苏式颐养"服务体系 [17] - 与腾讯云、新华三等企业探索"本地化+数字化"发展模式 [17] 本土市场深耕 - "臻康护"产品与苏大附一院联合开发,保障范围涵盖住院、质重医疗、门急诊、特定药械及牙科责任 [19] - 产品具备次标体可保可赔、住院零免赔、家庭投保优惠、直付理赔等优势 [19] 活动总结 - 客户服务月活动持续至7月底,通过"服务+科技+产品"三维联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21]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银行消费贷不能局限在优质客群里“内卷”
北京商报· 2025-05-28 17:48
金融提振消费的核心观点 - 金融作为撬动消费升级的杠杆,需通过精准识别需求、优化产品设计降低门槛,扩大服务覆盖面[3] - 信贷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但当前存在额度不足、手续复杂、实际利率高等问题[3] - 金融机构需利用大数据提升营销精准度和风控能力,同时调整优质客户界定标准[4] - 银行应突破优质客群内卷,挖掘中高风险客群潜力以促进行业增长[4] - 经济复苏背景下,零售贷款不良风险缓解,未来银行可能降低准入门槛[4] - 金融支持消费需多政策协同,包括信贷优惠、支付生态构建及公募基金等发力[5] 当前消费信贷市场问题 - 营销渠道过度渗透导致贷款产品"触手可及"假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3] - 零售贷款不良率处于高位,消费贷和信用卡不良率均上升[3] - 银行转向质量导向策略,提高准入门槛但客户分层标准滞后于新职业形态[4] 金融机构改进方向 -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与客群匹配[4] - 优化风控模型,修正优质客户界定标准(如职业标签局限性)[4] - 战略层面布局中高风险客群市场,提升服务能力[4] 政策与市场协同措施 - 金融监管部门推出延长贷款期限、提高额度等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刺激汽车家电消费[5] - 人民银行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预计推动住宿餐饮等领域专属贷款产品[5] - 供给侧需通过新消费品牌质价比提升创造需求[5] 行业趋势展望 - 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将促使银行调整零售贷款策略,未来低息高额消费贷机会增加[4] - 服务消费领域(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或成商业银行专属贷款产品重点方向[5]
提振消费,金融要回归服务本质
北京商报· 2025-05-27 21:32
消费与金融的关系 - 消费是经济的"毛细血管",连接人间烟火和发展大局,金融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杠杆 [1] - 金融提振消费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精准识别需求、优化产品设计、降低消费门槛,回归服务实体和改善民生的本质 [1] - 金融既能通过消费信贷解放预算约束,又能通过乘数效应撬动经济循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 消费升级的必要性 - 当前经济面临外部贸易摩擦与产业链重构,内需需做大做强,内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矛盾凸显 [1] - 消费升级是破解结构性矛盾的钥匙和经济转型的新支点,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1] - 居民储蓄意愿强、养老教育负担重、优质供给缺口大等问题阻碍消费潜力释放 [1] 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 - 破解"能消费"需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2] - 破解"敢消费"需完善社会保障、减轻民生负担 [2] - 破解"愿消费"需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体验 [2] 金融提振消费的原则 - 金融可以"解近渴"但非"万金油",需坚持"适度普惠、精准滴灌",避免居民杠杆率失控 [2] - 金融要"造活水"而非"发大水",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如支持国货研发、助力老字号焕新 [3] - 金融需当"筑堤坝",守住民生底线,如探索"保险+信贷"组合产品,加强金融素养教育 [3] 金融与产业升级的联动 - 金融资源精准灌溉优质供给端,形成"供给升级-需求释放"的正向循环 [3] - 通过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消费大数据反哺生产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3] - 金融机构需以用户需求为圆心、产业升级为半径,真正激活消费潜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