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医师可跨省域执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创新经验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21:36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4项制度创新经验,包括:统筹推 进跨省域医联体医师便利执业、管道燃气跨省域供应、跨省域共推绿色服务认证、跨省域联合招商。截 至目前,示范区已形成154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增至61项。 跨省域共推绿色服务认证 为发挥绿色认证对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构建企业绿色服务标准化评价体 系,进一步激活绿色消费市场,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市场监管等部门跨省域共同推动绿色服务联 合认证。选取绿色会展、绿色餐饮、零碳旅游景区、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乡村民宿等5个区域特色 明显、市场需求突出、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联合发布跨省域绿色服务认证目录,推动有关行业组织、 企业、科研院所等先行研制绿色服务评价标准,由两区一县组织实施。联合组织开展宣贯培训,指导企 业依据目录对标开展绿色服务认证。 跨省域联合招商 为吸引更多优质经营主体在示范区投资兴业,实现各扬所长、错位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探 索开展联合招商。共同举办示范区招商活动,由示范区执委会面向社会解读示范区建设政策措施和重点 任务,由两区一县推介重点片区 ...
加大改革探索力度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浙江嘉善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9-16 14:52
会议指出,2019年示范区设立以来,各有关方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抓紧 抓实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见效,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稳步实施,重要 河湖治理、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得到有力制度支撑,制度创新经验常态化总结推广工作机制不 断完善,一系列经验做法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落地见效,示范区改革创新动能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 强。 会议要求,要将功能升级作为"十五五"时期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任务。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紧密对接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生态圈。协同提升产业发展能 级,聚焦重点产业和潜力方向,构建集群化发展生态。加快释放生态环境价值,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依托江南水乡文化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以更高水平一体化制度创新支撑功能提 升,在解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问题中、在挖掘各地协同发展的新需求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深化跨省 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体制机制创新。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示范区有关政 策文件制定工作,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谋划,形成既积极 ...
18个事项改革权限 示范区承接落实14项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解放日报· 2025-09-14 10:25
不过,仍有改革授权事项在推进中面临着堵点、难点。比如,关于推动示范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检 查资格跨省互认、探索交叉执法检查等相关事项虽写入第一批改革授权清单,相关做法仍未成熟——当 下已经探索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但行政执法检查资格跨省互认不符合行政法属地管辖原则,需要进一步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探索研究示范区生态环境交叉执法的可行路径。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在会 上回应,将进一步支持示范区开展相关改革工作。 目前,第三批国家层面改革授权事项清单制定工作正扎实推进。同时,沪、苏、浙两省一市将出台 首批省级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进一步为示范区赋能。 记者 巩持平 昨天,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示范区方厅水院召开。会上传出 消息,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印发两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赋予示范区18个事项的改革权 限,现已承接落实14项,为示范区在推进规划、土地、要素、财税、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 化发展制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改革授权事项清单为示范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有力支撑,已经有一批事项落地实施,并 取得较好成效。比如在示范区全域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深化产业园区规 ...
长三角示范区6年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苏州日报· 2025-09-14 08:30
制度创新成果 - 6年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57项制度创新经验向全国发布推广 [1] - 构建"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 [1] - 出台省级人才计划跨域申报 "金融16条" "知识产权16条" "数字经济20条"等政策 [1] - 中央区域办赋予两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 已承接落实14项 第三批授权事项清单制定中 [1] 项目建设进展 - 实施两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 1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456亿元 [2] - 43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1.33亿元 [2] - 水乡客厅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落户 [2] - 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 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2] 产业发展现状 - 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 [2]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50家 上市公司82家 [2] - 去年示范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2% 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2] - 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绿色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现代服务 生命健康 [2]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2] - 2030年水乡客厅建设框架全面成型 "三片"形态开发基本完成 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3] - 研究制定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方案 打造创新绿核 [3] - 加快推进"轨道上的示范区""水上示范区"建设 推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 太浦河后续工程等项目落地投用 [3]
14项改革授权事项落地 有力支撑长三角示范区建设
央视新闻· 2025-09-13 22:22
人民财讯9月13日电,今天(9月13日),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将在 示范区水乡客厅·方厅水院召开。六年来,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聚焦重点领域, 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发布推广,有力发挥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 田"作用。 六年来,示范区清单式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6456亿元,其中,43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 持21.33亿元。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部门赋予示范区两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已承接落实14项,有 力支撑示范区建设。第三批国家层面改革授权事项清单制定工作扎实推进。同步推进首批省级层面改革 授权和复制推广沪苏浙改革经验工作,推动地方改革与中央部署相衔接。 ...
上海示范区线首个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2:50
上海示范区线3标工程进展 - 上海示范区线3标取得重大进展,右线"建平号"盾构机顺利接收,西岑站至水乡客厅站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这是全线首个贯通的盾构区间[1] - 该标段位于青浦区金泽镇,盾构区间左线长约1467米、右线长约1522米,隧道呈"V"字坡[1] - 区间采用两台9米级土压平衡盾构机("建安号"与"建平号")进行施工,自明挖区间工作井始发,推进至水乡客厅站完成接收[1] 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 项目团队采用多项技术手段确保长距离全断面砂层掘进质量,及时形成防水衬砌,达到无渗漏区间要求[1] - 依托"9+1"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编制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邀请专家论证[1] - 优化关键环节工筹安排,加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控,有效降低施工风险[2] 项目整体规划与意义 - 上海示范区线全长52.4公里,途经闵行、青浦2个行政区,设10座车站,列车最高时速160公里[2] - 建成后将构建连接上海主城区、青浦新城与嘉善、吴江等地的快速交通骨架[2] - 作为沪苏嘉城际铁路上海段,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门户线路和上海市域线网重要组成部分[2]
49平方公里“跨省域高新区”如何协同招商?这三地再携手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20:20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规划 - 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总规划面积49.16平方公里,包含青浦园区(8.69平方公里)、吴江园区(33.02平方公里)、嘉善园区(0.94平方公里)三个分园 [4][5][6] - 空间布局采用"一芯引领、两廊带动、三片协同、多点支撑"战略,以西岑科创中心为创新策源核心,建设G50数智创新走廊和蓝色珠链生态价值绿廊 [4] - 产业布局分为东部转移转化、西部高端制造、南部科创服务三大功能片区,联动朱家角工业园、汾湖创新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形成"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框架 [4] 青浦园区发展重点 - 青浦园区包含朱家角、金泽、练塘3个子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4] - 西岑科创中心定位为长三角最具活力创新极核,目标建设世界级"科创小镇",具备优质产业空间和营商环境软实力 [4] 吴江园区产业布局 - 汾湖子园已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同步发展高端装备和绿色新材料产业 [5] -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未来产业赛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嘉善园区项目规划 - 姚庄子园已引入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等平台,计划打造泛华为产业园 [6] - 水乡SOHO重点导入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及总部经济项目,西片工业用地聚焦华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6] 金融支持体系 - 长三角示范区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采用"母基金+子基金"模式,要求子基金投资跨省域高新区比例不低于10% [6][7] - 基金重点投向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支持 [7] - 示范区创投联盟由青浦崧源资本、TCL创投等机构发起,促进"政-企-投"生态协同 [9]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进展 - 已投资吴江区4.8亿元(环太湖生态治理)、嘉善县4.6亿元(祥符荡科创中心),正与青浦区探讨西岑科创中心合作 [9] 营商环境优化方案 - 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29项重点任务,覆盖市场环境、政务服务、人才服务等6大领域 [10] - 2025年目标解决跨区域政务服务、要素流动等难点,2026年完善跨域审批等机制,2027年形成可复制推广案例 [10]
吴江创新“先锋队”以集群之势推动产业跃升
新华日报· 2025-07-11 07:43
科技创新成果 - 苏州海鸥飞行汽车有限公司成功首飞大载重智能消防无人机,可携带多种消防装备和灭火剂,在复杂地形和环境执行消防任务[1] - 苏州鼎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光芯片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调制速率与功耗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准[1] - 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国产首台商用200千伏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可实现百万倍级图像放大,直接分辨绝大多数材料的晶格结构[1] - 吴江1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占比近40%,形成创新"先锋队"推动产业跃升[1] 民营经济与产业集群 - 吴江拥有超10万家民营企业,培育出2家世界500强、4家中国企业500强、6家中国民企500强[2] - 形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 - 亨通集团与乐聚机器人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2] - 乐聚机器人在吴江建设江苏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满产后预计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3] 长三角一体化机遇 - 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合作推动人才制度创新[3] - 实现职业资格互认、职称联合评审、外籍人才申办上海市海外居住证等创新成果[3] - 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在氢能一体化电控领域累计申请国家专利80余项,销售额突破千万元[4] 人才服务与政策支持 - 吴江实施"益企助才"专项行动,组织多部门常态化走企问需,实时更新问题清单并跟踪督办[4] - 推出9条青年人才"硬核"举措,涵盖求职面试补贴、租房补贴等扶持政策[5] - 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定制10条专项措施,建立"一事一议"决策机制[6] - 打造"才聚吴江"智能体,掌握40份人才文件解读和12类问题解答,服务447家企业[6] - 未来3年计划新引进顶尖人才团队3个,领军人才500名以上[6]
一个“公式”精算保洁难度系数
苏州日报· 2025-07-05 08:3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难度系数模型 - 吴江区农业农村局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难度系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综合考量自然村数量、村域面积、户数、保洁河道长度、保洁公厕数量、保洁人数、保洁人员平均工资七个核心因素,使用加权平均方法形成基础工作难度系数 [1] - 该模型将资源配置比重从调整前的19.14%降至17.59%,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减轻了基层财政压力 [1] - 模型能精准识别高难度区域,为科学调配保洁人员、合理设定工资标准、优化管护资金分配提供决策支撑,提升整治工作精细化水平 [2] 试点成效 - 七都镇管护费用从2141万元降至1792.03万元,占经营性收入比重从21.32%优化至17.85%,工作难度系数从0.95提升至1.07 [2] - 桃源镇调整后系数从1.37升至1.62,归一化值从0.68升至0.75,管护费用占比从28.20%降至19.59% [2] - 预计到2025年底全区整治费用同比可节省2603.33万元 [2] 模型应用价值 - 有效识别各地整治工作难点,便于科学施策并优化资源配置 [2] - 明确工作优先级,预判挑战并推动长效治理 [2] - 为政策制定和压降费用提供科学支撑 [2] 实施背景 - 吴江区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区186个行政村纳入农村环境整治提升 [1]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自然村落垃圾清理、河道沟渠生态管护、公共设施常态化维护等多个环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