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债问责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8.2-8.8)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10 00:04
美国劳动力市场 - 美国7月就业数据弱于市场预期 非农就业人数环比仅增长59千人 显著低于预期的104千人 且5、6月数据大幅下修[12] - 分行业看 商品生产部门就业减少13千人 其中制造业下降11千人 服务业增长96千人 教育及健康服务贡献最大达79千人[12] - 政府就业减少10千人 联邦政府裁员12千人 州及地方政府微增2千人 显示公共部门用工收缩[12] 中国经济与政策 - 7月出口同比增速达7.2% 超预期5.8个百分点 进口同比4.1% 同样高于预期 显示外需回暖[19]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反内卷"政策 包括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26] - 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将出台稳增长方案 通过绿色化、智能化标准淘汰落后产能[14] - 煤矿超产10%将面临停产整改 集采规则优化 不再单纯以最低价作为中选标准[1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 2022年以来财政部累计通报44起隐债问责案例 2025年新增查处少报漏报隐性债务等违规行为[16] - 典型案例显示 融资平台公司参与违规举债仍是监管重点 终身问责制持续强化[16] 国际贸易动态 - 8月1日起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升至18.3% 较4月下降4个百分点 巴西税率增幅最大达40个百分点[25] - 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税率降幅显著 分别达26%和30% 欧盟、日本税率降至15%[25] 高频数据跟踪 - 国内港口货运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工业生产呈现淡季特征 建筑业开工表现分化[21] - 美国对未达成协议经济体维持高关税 如叙利亚41% 老挝40% 缅甸40%[25]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8.2-8.8)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09 21:26
美国劳动力市场 - 美国7月就业数据弱于市场预期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73千人 显著低于预期的104千人 且5、6月数据大幅下修[12] - 分行业看 商品生产部门就业减少13千人 其中制造业减少11千人 服务业增加96千人 教育及健康服务贡献最大(增加79千人)[12] - 政府部门就业减少10千人 联邦政府裁员12千人是主要拖累 州及地方政府就业微增2千人[12] 中国经济与政策 - 7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增7.2% 超预期(5.8%) 进口同比增4.1% 同样高于预期(0.3%)[19]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反内卷"政策 要求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26] - 多部门出台"反内卷"细则 包括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煤矿核查超产行为 医疗集采优化最低价中标规则[14] 国际贸易环境 - 8月1日起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升至18.3% 较4月下降4个百分点 其中巴西税率增幅最大(达40个百分点) 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税率下调[25] - 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关税降幅显著 分别达26和30个百分点 而未达成协议经济体如巴西税率升至50%[25]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 2022年以来财政部累计通报44起隐性债务问责案例 2025年通报显示监管持续高压 重点查处新增债务和化债不实行为[16] - 最新政策要求严禁融资平台新增隐性债务 对失去清偿能力平台依法实施破产重整 严格落实终身问责制[16] 行业动态 - 港口货运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反映工业生产淡季特征[21] - 钢铁、有色、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将出台稳增长方案 通过绿色化、智能化标准推动产能优化[14]
政策高频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07 00:04
政策动态 -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2] - 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1][2] - 会议决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 经济工作部署 -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包括全方位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等 [4] - 要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2] - 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基础 [2]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双方同意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 [5][6] - 中方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 [5][6] - 美方表示愿与中方一道进一步稳定美中经贸关系 [6] 民生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7][8]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7][8] 投资政策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征求意见,要求政府投资基金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支持国家层面现代化产业提质升级 [9][10] - 政府投资基金要避免投资于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 [10] - 将建立基金投向评价体系,设置投向领域负面行为清单 [10] 农产品消费促进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12][13] - 方案包括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等 [12][13] - 有利于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扩大农产品消费 [12]
热点思考 | “隐债问责” ,有何新变化?(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07 00:04
隐债问责案例概况 - 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显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 - 问责主体从地方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扩展到金融机构、公办学校,2025年更深入至区县级政府[2][12] - 案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能级城市,江西、河南、安徽等地被通报次数较多,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也被涉及[3][15] 2025年隐债问责新特点 - 采用"穿透式"监管,问责主体深入至市本级及下属区县政府,如成都案例涉及13个区政府责任人[17] - 更聚焦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增隐债行为,涉及高标准农田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20] - 新增隐债投向出现偿还棚改贷款本息、实施农田改造等新用途,显示部分项目偿付压力[23] - 单次通报规模显著扩大,2025年8月通报案例涉及金额达1410亿元,福建、四川规模居前[doc id='13表格下方文字'] 隐债问题反映的深层次矛盾 - 新增隐债投向基层财政账户统筹使用,反映地方"三保"支出压力加大[32]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城市更新等项目,显示建设资金缺口问题[32] - 土地财政退坡导致地方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引发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38] -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破解隐债问题的关键,需拓展地方税源并适当扩大税收管理权限[38]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与"高质量建设"并重,规范地方投资行为[31] - 城市更新、高标准农田等"两重"建设项目成为监管重点领域[23][31] -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工作将有序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面临更严格审查[31]
“大国财政”系列三:“隐债问责”,有何新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6 23:21
隐债问责概况 - 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隐债问责典型案例[1][2] - 问责主体从地方政府部门扩展到区县级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办学校[2] - 中西部低能级城市如江西、河南、安徽被通报次数较多[3] 2025年新变化 - 2025年两次通报12起案例涉及规模达1410亿元[7] - 更关注基层政府行为,如成都市及13个区政府被问责[3] - 新增隐债投向包括棚改贷款本息和高标准农田项目[4] 改革信号 - 地方财政"三保"承压导致新增隐债用于基层账户统筹[5] - 财税体制改革是防范隐债和破解地方政府"内卷"的关键[6] - 三中全会提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扩大税收管理权限[6]
政策高频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06 22:28
政策动态 -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2] - 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企业无序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1][2] - 会议决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 经济工作部署 -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包括全方位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 [4] - 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 - 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序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2]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同意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 [5][6] - 双方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愿通过磋商机制协商解决分歧 [6] 民生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2025年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7][8]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8] 投资政策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征求意见,要求基金支持国家层面现代化产业提质升级,避免投资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产业 [9][10] - 强调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0] - 将建立基金投向评价体系,设置负面行为清单 [10] 农产品消费促进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供给端、流通端和市场端提出多项举措 [12][13] - 包括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等 [13] 部门工作重点 -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完善市场监管基础制度,优化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 [11] - 工信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11] - 发改委强调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为"十五五"打好基础 [11] - 证监会强调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防控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 [11]
热点思考 | “隐债问责” ,有何新变化?(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06 22:28
隐性债务监管趋势 - 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显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1][2] - 问责主体从地方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扩展到金融机构、公办学校,2025年更聚焦区县级政府 [2][12] - 中西部低能级城市成为问责重点区域,江西、河南、安徽等地通报次数较多,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也被通报 [3][15] 2025年问责新特征 - 采用"穿透式"监管方式,典型案例如成都市问责涉及13个区县政府相关责任人 [17] - 更关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如高标准农田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 [20] - 新增债务投向出现支付棚改贷款本息、实施农田改造等新用途,部分区域存在借新还旧现象 [23] 政策导向与改革方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质量"建设与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并重,要求防范平台债务风险 [31][32] - 地方财政"三保"压力显现,部分地区出现将债务资金调入财政账户统筹使用的情况 [32] -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关键,重点包括扩大地方税源、调整央地财政关系等举措 [38][44] 债务规模与结构 - 2025年8月通报案例涉及债务规模达1410亿元,显著高于此前批次 [24] - 福建厦门和四川成都单笔问责规模最大,分别达683.96亿元和614.08亿元 [24] - 债务用途中基建类占比仍高,但新增了民生领域如棚改贷款偿还等投向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