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即饮渠道
icon
搜索文档
渠道失利 百威亚太营收被华润啤酒反超
经济观察网· 2025-08-30 20:3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啤酒Top6公司市场份额连续三年均超过90% 显示行业高度集中 [2] - 百威亚太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06%至222.75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24.4%至29.05亿元 成为头部企业中跌幅最大者 [2] - 华润啤酒以239.42亿元营收超越百威亚太 登顶行业第一 净利润达57.89亿元 [2]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贡献百威亚太超70%收入 但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8.2% 净收入同比减少10.2% [2] - 中国市场下滑并非首次 2024年销量和收入均已出现10%以上降幅 [2] - 第二季度在华销量未达行业平均水平 主要因关键市场与渠道表现疲软 [2] 渠道结构变化 - 百威亚太非即饮渠道占比约50% 低于行业60%的平均水平 [4] - 即饮渠道(餐饮/夜店/KTV)曾是百威在沿海地区的优势渠道 但非即饮渠道(商超/电商)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4] - 公司正发展新一级和二级批发商以扩大覆盖 但渠道建设需要时间 [4] 新兴渠道发展 - 新零售渠道(电商/即时零售)虽基数小但增长迅猛 年增速达30%或高双位数 [5] - 即时零售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快消渠道 具有引流作用 [5] - 华润啤酒与阿里巴巴/美团闪购/京东等平台战略合作 2025年上半年线上GMV增近40% 即时零售GMV增近50% [5] 管理层策略 - 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指出餐饮业放缓影响将持续至下半年 [3] - 公司加速拓展非即饮渠道 尤其在广东等核心市场需提升渠道扩张与执行能力 [4] - 百威亚太通过招募和培养批发商来提升非即饮渠道覆盖 [4]
失速与换挡: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待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8-20 18: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1][3] - 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收入减少9.5% 每百升收入减少1.4% 二季度受渠道疲弱影响销量减少7.4%收入减少6.4% [4]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9.13亿美元(-3.89%) 2023年8.52亿美元(-6.7%) 2024年7.26亿美元(-14.8%) [3] 市场竞争态势 - 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历史高点约50%下滑至42%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强势崛起 [1][7] - 8-10元价格带成为竞争焦点 燕京U8建立先发优势 华润/青岛等巨头纷纷加码该价格带 [8] - 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达52%(2023年)并扩大至约60%(2024上半年) 百威非即饮渠道占比约50%低于行业水平 [9][10] 渠道战略调整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持续疲弱 部分主战场被喜力/青岛/燕京等品牌瓜分 广东地区非即饮渠道增长最快但执行落后 [6][9] - 战略重点转向非即饮渠道 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占比 满足居家/即时零售消费场景转变 [10] - 渠道转型与品牌认知培育需时间 短期内难以撼动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全国存量优势 [8] 产品与营销策略 - 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移至8-10元价格带 瞄准中端市场缺口但布局显滞后 [8] - 需通过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和曝光度 [10] - 积极进行差异化产品创新应对个性化消费需求 维持高端市场地位 [10]
失速与换挡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待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8-20 00:16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跌24.4%至4.09亿美元,收入下降5.6%至31.36亿美元,总销量下滑6.1%至43.63亿公升 [1]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3亿美元(-3.89%)、8.52亿美元(-6.7%)、7.26亿美元(-14.8%) [2] - 中国市场表现疲弱,上半年销量减少8.2%,收入下降9.5%,每百升收入减少1.4%,二季度销量减少7.4%且收入减少6.4% [2] 市场地位变化 - 公司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历史高点约50%下滑至42% [4] - 本土品牌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及燕京啤酒在高端市场强势崛起,打破百威一枝独秀局面 [2][5] - 2022年四季度公司高端及超高端品类收入出现双位数下降 [4] 渠道表现 - 即饮渠道持续疲弱,餐饮及夜场渠道承压,部分终端出现竞品瓜分市场份额现象 [3] - 非即饮渠道占比约50%,低于行业60%水平,在核心市场广东的非即饮渠道扩张执行落后 [7] - 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达52%(2023年)并扩大至约60%(2024年上半年),消费场景向居家及即时零售转变 [7] 战略调整 - 新任CEO推动战略转型,重点包括渠道转型、产品调整和营销创新三个维度 [6] - 产品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移至8-10元价格带,瞄准中端市场缺口 [6] - 通过强化核心品牌优势(百威、科罗娜)、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并借助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非即饮占比 [7]
百威亚太半年业绩销量双下滑 在华市场收缩 还遭遇喜力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22:5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 同比下跌24.4% [2] - 上半年啤酒销量436.3万千升 同比下跌6.1% [2] - 股价高开低走 盘中最高涨6.9%至9.37港元 收盘跌5.82%至8.26港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业务受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疲弱影响 [3] - 韩国市场持续超越行业水平 [3] - 印度市场增长动力加快 [3] 中国市场挑战 - 高端产品受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高端化及嘉士伯等品牌夹击 [4] - 消费趋势转向8元价格带产品 导致消费群缩量 [4]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受弱复苏及"禁酒令"担忧情绪影响 [4] 渠道与战略调整 - 夜场渠道增长乏力 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需时 [5] - 加速布局非即饮渠道(商超/便利店/O2O) 与美团、饿了么合作发放优惠券 [8] - 非即饮渠道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收入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 [8] 竞争对手动态 - 喜力中国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超30% 红爵啤酒销量翻倍 [7] - 喜力通过华润啤酒补充高端产品线并提升渠道铺货率 [7] - 喜力联营公司净利润有机增长3.7% 中国市场贡献显著 [7] 行业整体环境 - 2024年1-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904.4万千升 同比下跌0.3% [10] - 啤酒行业处于持续缩量阶段 [10] 管理层与战略方向 - 新CEO程衍俊接任后延续聚焦百威啤酒与哈尔滨啤酒的双品牌策略 [8] - 组织架构与渠道策略处于深度调整期 次高档品牌建设发力较晚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