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哈尔滨啤酒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关税交锋惨烈,潜伏在我国多年的美国货,却靠中国人大赚特赚
搜狐财经· 2025-09-05 23:11
核心观点 - 多个被中国消费者广泛认知为"国货"的消费品牌实际由外资控股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 这些品牌在中美贸易战中因本土化生产未受关税冲击 并通过营销策略维持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认知[2][4][6][8][10][12][14][16][18][20][22][24][26] 双汇发展 -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双汇多数股权 品牌从民族企业转变为外资控股[4] - 2013年母公司万洲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成为全球猪肉巨头[6] - 2024年中国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 居肉制品行业首位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8] - 供应链完全本土化 原材料来自国内养殖场 未受中美关税战影响[6][8] 大宝化妆品 - 2008年美国强生集团以23亿元收购大宝品牌 创始人另创森宝品牌但影响力式微[10] - 强生维持原有定价/包装和销售渠道 主要覆盖三四线城市中低端市场[12] - 生产完全本土化 贸易战期间成为进口护肤品替代品 年销售额未披露[12] 哈尔滨啤酒 - 2004年被美国安海斯-布希(百威母公司)以99.66%股权收购 2016年随百威转入比利时英博集团[16] - 2023年中国销量超180万吨 为百威英博亚太区贡献40%利润[20] - 90%原材料采购自中国 生产线本土化 未受进口关税影响[20] - 推行国潮营销策略 包括故宫IP联名和中国风包装[18] 小肥羊餐饮 - 2012年被美国百胜集团以46亿港元私有化收购 实际控制权转移[22] - 门店数量从峰值700余家缩减至2024年不足300家 但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维持盈利能力[24] - 原料采购和生产完全本土化 未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24] - 营销中强调"草原基因"和"中华美食"强化国货认知[24] 行业特征 - 外资收购后普遍保持品牌原有定位和营销策略 维持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12][18][24] - 被收购品牌均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在中国完成[6][12][20][24] - 资本跨国运作导致品牌国籍模糊化 利润导向成为核心决策因素[26]
去KTV喝啤酒?老了
搜狐财经· 2025-08-09 22:20
行业趋势 - 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千升,仅为2013年高峰期5061.5万千升的七成 [1] - 夜间音乐节、烧烤摊、露营地等新兴场景消费量显著增加,"早C晚A"生活模式推动情绪消费 [1] - 近九成消费者每次饮用控制在1至5瓶,六成消费者秉持适度饮酒习惯 [1] - "喝少点、喝好点"成为消费大趋势,年轻人对高品质啤酒需求提升 [3] - 精酿啤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无醇啤酒增长1.3倍,白啤/果味啤酒/黑啤均翻倍 [9] 消费行为变化 - 传统即饮渠道持续承压,餐饮店客单价下调,50-100元人均消费门店增长 [5] - 小酒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600亿元,满足轻量化社交需求 [8] - 57%受访者因健康隐患减少啤酒频次,48%的"95后"选择"小酌怡情" [8] - 消费者偏好从"半醉半醒"转向"点到为止",90后/95后仅14%追求前者 [8] 产品创新 - 低糖/零卡、低醇/无醇、果啤/茶啤等新品涌现 [9] - 精酿啤酒成为重要增长点,3000余家小型精酿公司未纳入统计 [14] - 哈尔滨啤酒零糖新品"哈尔滨 ICGD"在年轻群体销量增长70% [20] - "江苏十三城市系列文创啤酒"结合AI制图与城市热梗,盲盒玩法刺激消费 [22][24] 营销策略 - 百威通过音乐/体育场景绑定消费群体,非即饮渠道高端产品占比超越中餐厅 [14] - 哈尔滨啤酒冠名音乐节,85%观众为30岁以下,带动区域业绩增长5% [16][17] - 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实景剧游/AR互动,吸引消费者平均年龄从33岁降至27岁 [19] - 品牌联合NBA举办400多场校园篮球赛,强化Z世代关联 [20] 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平台成交额显著增长,宿迁/淮安/盐城等城市啤酒成交额翻倍 [29] - 美团闪购精酿啤酒成交额增超170%,"30分钟送达"服务提升履约能力 [29] - 百威中国/青岛啤酒/嘉士伯在美团闪购成交额均突破10亿元 [31] - 华润雪花与美团合作代工精酿啤酒,线上销售额占整体渠道近40% [31] 区域市场案例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市场6月销量同比增长103%,扬州啤酒节收入翻倍 [25] - 常州露营观赛活动日营收从1.5-2万元增至近三倍,单日消耗5箱啤酒 [25] - 青岛"啤酒交易所"装置热门单品日销量超100升,推广至6个城市 [34][35] - 沈阳啤酒节设置14个文化主题分会场,融合工业遗产等地域元素 [36]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5年第4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7 11:33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 本次抽检共计113批次 其中合格食品110批次 不合格食品3批次 不合格率为2.65% [3] - 不合格产品涉及鸡蛋(甲硝唑超标)、橙子(联苯菊酯超标)、小台芒(吡唑醚菌酯超标) 均来自绍兴市越城区不同商户 [3] 不合格产品详情 - 绍兴越城开元名都大酒店有限公司的鸡蛋检出禁用兽药甲硝唑(2025/5/4生产) [3] - 越城区利利水果商行的橙子检出联苯菊酯超标(2025/5/14采样) [3] - 越城区倪佳超市的小台芒检出吡唑醚菌酯残留(2025/4/25进货) [3] 合格产品供应链分析 - 粮油类合格产品包括庐江县新明粮油公司的长粒香米(5kg/袋)和江苏祥兴米业的粳米(10kg/袋) [3][4] - 调味品合格企业涉及四川光良酿酒(白酒)、佛山市海天(生抽酱油)、鹤山东古(一品鲜酱油)等跨省品牌 [4][5] - 乳制品合格供应商包含蒙牛高新乳业(纯牛奶)和北京光明健能(大白兔风味牛奶) [5] 本地食品企业表现 - 绍兴四方食品的玫瑰米醋(490ml/瓶)和白醋(450ml/瓶)通过抽检 生产日期分别为2023/12/14和2025/1/12 [3] - 浙江比奇豆制食品的千张和豆干(2025/5/7生产)符合标准 [4] - 会稽山绍兴酒股份的五年陈黄酒(≥14%vol)抽检合格 [4]
新帅首考挂科,百威中国啤酒销量降超8%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5: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滑5.6% [1] - 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1] - 啤酒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滑6.1% [1] - 中国区啤酒销量同比减少8.2% 净收入下降9.5% [2] - 每百升收入下滑1.4% 市场表现低于其他地区 [2] 中国市场困境 - 2018-2024年中国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 [2] - 2023年销量锐减11.8% 收入下滑13% [2] - 市场份额减少149个基点 [2] - 即饮渠道疲软冲击高端品牌销售 [2] - 国产啤酒高端化挤压市场份额 [2] 战略调整措施 - 2023年中国区雇员从21181人降至18401人 减少2780人 [3] - 2023年底实施部分产品涨价策略 [3] - 2024年2月原CEO杨克卸任 结束七年任期 [4] - 2024年4月任命程衍俊为新任CEO [4] 管理层变动 - 新任CEO程衍俊为百威亚太首位中国籍CEO [5] - 程衍俊在公司体系内工作29年 曾任供应链与物流副总裁 [4] - 第二季度为新CEO上任后首个销售旺季 [5] - 新管理层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未达预期 [6]
茅台明晟ESG评级提升至A;泸州老窖下周分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1:57
酒业ESG评级 - 贵州茅台MSCI ESG评级从BBB上调至A级 两年内提升三级 在中国饮料行业排名第二[2] 酒企业绩表现 - 百威亚太2025年上半年收入31.36亿美元(内生下降5.6%) 盈利9.83亿美元(内生下降8%) 销量436.3万千升(内生下降6.1%) 但二季度中国市场每百升收入恢复增长[3] - 喜力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入169.24亿欧元(同比下滑) 经营利润14.33亿欧元(同比下滑7.1%) 但中国授权啤酒销量增长30%以上 其中喜力星银增长30%以上 红爵销量翻倍[4][5] - 贵州省2025年上半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7% 限额以上烟酒类零售额增长7.4%[19] - 广东省2025年上半年啤酒产量241.89万千升(同比下降0.6%) 其中6月单月产量51.35万千升(同比下降6.4%)[18] 酒企资本动态 - 泸州老窖将于8月8日分红67.59亿元 每10股派45.92元[6] - 百润股份实控人刘晓东累计质押7200万股(占总股本6.86%) 最新质押3510万股[7][8] - 金徽酒控股股东亚特集团累计质押8872.3万股(占其持股75.36%) 最新质押1000万股用于补充流动资金[9] 酒企业务动态 - 茅台在上海昆明新增两家文化体验馆 全国已开业67家 定位为"卖生活方式"战略载体[10] - 金徽酒明确无开发啤酒产品或收购啤酒企业计划[11] - 重庆慕尼勃朗酒业一款啤酒被检出含"O-丙基伐地那非" 涉事企业已注销[12] 酒业新品发布 - 会稽山将推出1743原浆鲜黄酒 采用5秒瞬杀和全程冷链技术[13] - 郎酒2025版郎牌郎8月下旬上市 基酒贮存3年以上比例不低于80%[14] 行业监管动态 - 贵阳发布酱香型白酒合规生产经营告诫书 强调八项合规要求[15][16] - 仁怀市酒协撤销冯小宁委员资格 因其涉嫌违反广告法宣传"加30年老酒"等[17] 酒企人事变动 - 舍得酒业董事倪强辞职 曾担任复星系高管及豫园股份副总裁[20] - 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离任[21] - 天佑德酒重新聘任鲁水龙为副总经理 负责国内主要市场拓展[22][23]
茅台明晟ESG评级提升至A;泸州老窖下周分红|观酒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1:24
酒业上市公司半年报周期 - A股、港股酒业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半年报周期 [1] ESG评级提升 - 贵州茅台MSCI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级,两年内提升三级,在中国饮料行业排名第二 [2] 百威亚太业绩 - 百威亚太上半年收入31.36亿美元,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9.83亿美元,销量436.3万千升,同比分别下降5.6%、8%、6.1% [3] - 二季度中国市场每百升收入恢复增长,收入、盈利跌幅放缓 [3] 喜力集团业绩 - 喜力集团上半年收入169.24亿欧元,销量1164万千升,经营利润14.33亿欧元,同比分别下滑1.2%、7.1% [4] - 喜力在中国授权啤酒销量增长30%以上,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4] - 喜力独创在中国至少两位数增长,喜力星银销量增长30%以上,红爵销量翻倍 [5] 泸州老窖分红 - 泸州老窖将于8月8日分红67.59亿元,每10股派45.92元人民币 [6] 股份质押情况 - 百润股份实控人刘晓东质押3510万股,累计质押7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86% [7] - 金徽酒控股股东亚特集团累计质押8872.3万股,占其持股75.36%,占公司总股本17.49% [8][9] 茅台文化体验馆 - 第53号、47号茅台文化体验馆在上海、昆明开业,全国已有67家投入运营 [10] 金徽酒业务聚焦 - 金徽酒表示聚焦白酒主业,无开发啤酒产品或收购啤酒企业计划 [11] 啤酒安全事件 - 重庆慕尼勃朗酒业一款啤酒被检出类似"伟哥"物质"O-丙基伐地那非",涉事公司已注销 [12] 新品发布 - 会稽山将推出1743原浆鲜黄酒和纯正五年鲜原浆绍兴酒 [13] - 新版郎牌郎将于8月下旬上市,主体基酒贮存3年以上且比例不低于80% [14] 行业监管 - 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酱香型白酒合规生产经营提醒告诫书 [15] - 仁怀市酒协撤销冯小宁委员资格,因其涉嫌违反广告法 [16][17] 行业数据 - 广东省6月啤酒产量51.35万千升,同比下降6.4%;1-6月累计产量241.89万千升,同比下降0.6% [17] - 贵州省上半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18] 人事变动 - 舍得酒业董事倪强辞职,曾担任董事长 [19] - 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离任 [20] - 天佑德酒重聘鲁水龙为副总经理 [21]
旗舰品牌×超级平台:在变局中,百威中国与经销商共建韧性增长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8-03 03:1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经销商群体普遍处于迷茫状态,面临渠道碎片化、线下门店流量下滑、低价竞争等不确定性 [1] - 酒类市场分层明显,上线城市与下沉市场需求差异加大,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 [1] - 行业从"商品分销"逻辑转向"品牌+平台"协同逻辑,品牌力与平台力成为增长关键 [1] 百威中国战略核心 - 推行"旗舰品牌 × 超级平台"战略,整合全球资源与本地化深耕优势,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增长模型 [1][2] - 旗舰品牌战略聚焦品牌力建设,将品牌作为长期发展核心驱动力,集中资源打造具备广泛认同和商业增长潜力的品牌资产 [3][5] - 超级平台战略围绕体育与音乐两大场景,整合全球顶级IP资源,构建"场景—内容—人群"闭环能力 [11][13] 旗舰品牌战略实施 - 选择百威啤酒与哈尔滨啤酒两大核心品牌,分别通过场景深耕和亲民形象撬动市场增长 [5] - 百威啤酒聚焦夜生活、体育、电音等核心圈层,构建文化标签与情绪共鸣 [6] - 哈尔滨啤酒通过罐身共创、街头营销强化"年轻、好玩"形象,覆盖85%便利店系统 [6][9] - 传播逻辑升级,围绕核心人群高频场景深度打穿,如短剧联动、电竞跨界等 [6][8] 超级平台战略落地 - 体育领域与奥运会、FIFA世界杯、NBA等顶尖赛事长期合作,强化消费者链接 [11] - 音乐领域引入Tomorrowland、Creamfields等全球顶级IP,并创办STORM风暴电音节 [13] - 平台生态不以短期曝光为目标,而是实现品牌文化长期渗透与用户资产沉淀 [15] 战略成效与数据表现 - 百威中国高端市占率达40%,位居行业第一 [9] - 哈尔滨零糖冰极纯生系列在25-34岁消费群体中渗透率提升至19.3% [9] - 先蜂购B2B平台覆盖中国超320个城市,助力经销商数字化能力提升 [19] 经销商赋能与协同价值 - 旗舰品牌战略为经销商带来品牌溢价和营销势能,增强长期合作信心 [9][16] - 超级平台战略通过顶级IP资源为经销商提供终端分销与动销支持 [16] - 数字化生态圈建设帮助经销商优化库存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19] - 战略转型使经销商突破传统销售天花板,实现产品与流量协同增长 [18][19]
消费变化,百威中国如何让啤酒讲出新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8-02 17:12
音乐节与啤酒营销 - 全球顶级音乐节IP"Tomorrowland"首个官方室内版本将于11月在上海开演,这是其中国首秀,社交平台相关讨论达30万次[1] - 百威中国联合英雄电竞、INS新乐园等以"纸上幻境"为主题,集结国际知名DJ中国首秀及多元音乐流派阵容[1] - 音乐节等新兴娱乐场景中,啤酒角色转变为"情绪搭子",替代传统KTV与俱乐部消费模式[3] 啤酒消费模式变革 - 年轻消费者偏好从大排档豪饮转向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情绪价值驱动的场景[3] - 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下,同价格带产品同质化加剧,10元以上及6-8元价格带竞争尤为激烈[4][5] - 2024年前三季度精酿/鲜啤等概念新品占所有啤酒新品SKU超50%,显示市场细分加速[4] 百威集团战略布局 - 推行"旗舰品牌,超级平台"战略,聚焦百威与哈尔滨啤酒两大品牌,2024年贡献4.6%净利润增长[5] - 通过音乐节(如Tomorrowland、风暴电音节)及体育赛事(NBA、FIFA)强化品牌场景渗透[6] - 数字化创新方面推出B2B平台"先蜂购",覆盖320城,非即饮渠道占比达50%且利润率高于餐饮渠道[12] 渠道与产品创新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持续萎缩,非即饮渠道(便利店、折扣店)快速增长,主因餐饮业低迷(2023年注销率达新注册量的78%)[11] - 健康化趋势推动无醇啤酒兴起,哈啤无醇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4倍,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691亿元[12] - 哈啤零糖产品"哈尔滨icgd"2024年Q1销量增70%,反映年轻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12] 行业未来方向 - 消费者需求趋向健康化、年轻化与小众化,茶啤等本土化创新品类涌现[13] - 三线城市音乐节占比达25.6%,显示下沉市场潜力,啤酒企业通过文旅体联动破局内卷[9] - 头部企业资源聚焦优势品牌以应对存量竞争,创新能力成为长期竞争力核心[13]
百威亚太上半年净利大跌24.4%:中国市场遭遇夹击,高端领域“腹背受敌”
华夏时报· 2025-08-02 16: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3% 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7.7%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2][3]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2% 净收入同比减少10.2% 正常化除息税折扣摊销前盈利同比减少12.3% [4] - 亚太地区西部营收25.22亿美元同比减少8.3% 占总营收80.4% 其中中国市场为主要拖累因素 [3]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消费降级趋势下高端啤酒市场遇冷 公司传统优势的高端市场份额正被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竞争对手持续蚕食 [2][6] - 华润啤酒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9% 其中喜力品牌增长近20% 2025年上半年喜力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长超30% [7] - 8-10元价格带竞争激烈 燕京U8已抢占先机 华润啤酒也明确布局该细分市场 公司战略转向后仍面临渠道和品牌认知的滞后 [5][6] 战略调整与执行 - 2025年2月公司调整战略 将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向8-10元核心++价格带 重点投放百威及哈尔滨啤酒 [2][5] - 哈尔滨冰极纯生零糖表现突出 公司计划加大非即饮渠道和中式餐厅的营销资源投入 [6] - 新任CEO程衍俊指出中国市场疲软主因区域布局失衡及即饮渠道持续弱势 公司正通过旗舰品牌投资和非即饮渠道拓展应对挑战 [4][7] 历史业绩对比 - 2021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20% 但2022年起净利润开始下滑 2024年营收62.46亿美元同比下滑8.9% 净利润7.26亿美元同比下滑14.8% [3] - 中国市场每百升收入连续下滑 2024年同比减少3.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2.2% [5] 行业专家观点 - 分析师指出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包括过度依赖疲软的夜场和餐饮渠道 非现饮渠道拓展不足 高端化战略受挫 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4] - 专家认为公司需强化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的体育/IP营销 同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非即饮占比 并推进差异化产品创新 [7]
百威亚太二季度收入降幅收窄 战略调整效果待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19: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1]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9% 较第一季度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每百升收入同比增长2.4% 带动上半年整体每百升收入同比增长0.5% [1] - 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8.2% 收入同比下降9.5% 每百升收入同比下降1.4% 第二季度销量同比下降7.4% 收入同比下降6.4% [2] 区域市场表现 - 印度市场第二季度收入呈双位数增长 上半年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及收入均双位数增长 [2] - 韩国市场第二季度销量高单位数下跌 收入高单位数下跌 每百升收入低单位数增长 上半年销量持平 [2] - 亚太地区西部上半年销量及收入分别下降6.9%和7.1% 东部地区销量下降0.5% 收入增长0.6% 每百升收入增长1.1% [2] 战略调整 - 公司持续调整库存水平 第二季度库存量及库存天数均低于去年同期 [3] - 重点加大对百威、哈尔滨等品牌投资力度 着力拓展非即饮渠道并提升交易执行力 [3] - 中国市场非即饮渠道拓展成为下半年重点 预期基数走低将带来边际修复 [3] 行业分析 - 高端化战略逐步见效 产品结构优化对冲部分销量下滑影响 [1] - 啤酒行业整体消费疲软 夜场渠道增长乏力 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需时 [3] - 传统分销体系与新兴渠道融合成为趋势 终端数据反馈对运营灵活性愈发关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