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
搜索文档
“上场运动、下场消费”成为消费新选择 老厂房向“新”向“智”催生新场景
央视网· 2025-11-16 10:25
项目改造背景与定位 - 项目位于河北石家庄 由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煤矿机械厂老厂区改造而成[8] - 改造后老厂房焕发活力 变身为体育场馆、创意市集、书屋茶室等 成为城市新地标[1] - 项目是石家庄体育消费活跃的缩影 当地已将3处纺织、钢铁老厂区改造成综合性商业中心[23] 体育场馆核心设施与运营 - 场馆由老厂房改造 面积达12000平方米 内部保留原有结构如四五层楼挑高和巨型柱子[8][10] - 厂房内近7000平方米宽敞面积被划分为20个大小不一的运动场地 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等[4][10] - 场馆实现24小时全天候营业 配备智能化设施 通过微信小程序可预约场地 灯光自动控制[1][12] - 场馆满足周边"15分钟生活圈"需求 节假日和周末白天时段一场难求[14] 客流量与商业价值 - 10月份以来场馆运动市民达33000多人次 单日最高纪录超过5000人次[14] - 场馆火爆人气吸引众多运动商家紧挨着扎堆 形成"上场运动、下场消费"的新模式[1][16] - 场馆内设有儿童少年专属运动场地 覆盖全年龄段消费群体[6] 多元化业态与场景拓展 - 老厂区其余5个老厂房被改造成文化活动中心、商业综合体、餐饮集合区等不同样态[18] - 消费者可在区域内逛书屋、文创店 品尝各地特色美食 体验潮流运动[17][18] - 项目成功打造集运动、娱乐、休闲购物、餐饮为一体的"体育+消费"新场景[23]
品牌1折起开抢!大浪时尚活力嘉年华活动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1-10 02:22
活动概况与核心主题 - 活动为“小镇有料——2025大浪时尚小镇时尚活力嘉年华”,于11月7日至9日举办,以“时尚+文化+消费”为核心,串联品牌狂欢、非遗展演、潮流互动等多元场景 [2] - 活动旨在落实“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跨年消费季部署,是公司迈向“产业高地+消费目的地”的重要升级,也是推动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3] - 活动成功彰显了公司作为湾区时尚产业高地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 [2][4] 活动亮点与商家参与 - 启动仪式上,传统麒麟舞与科技机器狗互动,展现了“时尚+科技”的融合创新 [3] - 近百家“嘉年华宠粉商家”同步发力,品牌商品1折起开抢,餐饮商家推出专属折扣 [2][6] - 40余家知名服饰品牌携最大折扣力度开启购物狂欢 [3] - 活动当天,参与店铺的销售额较平时增长了超50% [2][6] - 除主活动外,小镇企业园区及商铺的促销活动将持续到11月底,以搭建长效联动机制 [6] 产业基础与战略意义 - 公司作为龙华区现代时尚产业核心载体,已集聚700余家时尚企业,形成从面料研发、原创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9] - 本次活动打破了产业与消费的边界,让“大浪时尚”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9] - 活动是公司推动“产业升级+文化传播+消费引流”深度融合的探索,未来将持续以时尚为纽带,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为打造湾区时尚产业新标杆注入动力 [9]
浙江诸暨:社区共富市集助力城市夜经济
新华网· 2025-11-09 09:49
社区共富市集模式 -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打造“陶你所需·朱市云集”社区共富市集 [2] - 市集采用“长期性+周期性”相结合与“固定场地+流动摊位”相补充的灵活运营模式 [2] - 构建集特色美食、文创手作、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空间 [2] 市集运营与客流量来源 - 社区共富市集依托各类赛事和演唱会带来的客流量进行运营 [2] - 市集为本土特色产品提供展示销售平台 [2] 经济效益与产业拉动 - 社区共富市集成为带动本地农户与商户增收的“共富增量” [2] - 市集拉动餐饮、零售、文创等多领域消费增长 [2] - 社区共富市集助力城市夜经济发展 [2]
河南漯河:非遗展演激发经济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11-07 06:11
活动概况与核心目标 - 漯河市启动“非遗传承漯在其中”非遗展演年活动,计划全年举办非遗文化展演42次,旨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1] - 活动已举办34次,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达到216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人群3万余人次,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1] - 活动包含“传武沙澧、曲艺流芳”等九大主题活动,从4月持续到12月,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2] 非遗资源与文化内涵 - 漯河市拥有1项国家级、22项省级、13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构成中原文化基因库的璀璨明珠 [2] - 非遗项目包括心意六合拳、农民画、双人旱船舞、召陵区剪纸、赵氏面塑、豫剧沙河调等,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活态见证 [2] 活动形式与创新表达 - 活动通过舞台展演、互动体验、非遗市集等多元形式构建全方位展示体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护”得好、“火”起来、“传”下去 [3] - 采用年轻化表达、时尚化演绎、沉浸式体验、数字化传播方式,以创新编排赋予传统艺术新活力 [2][3] - 活动邀请市豫剧艺术中心、市杂技艺术中心、市曲艺家协会等代表和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搭建展示互动平台 [3] 商业带动与文旅融合 - 非遗文化常态化展演吸引年轻化消费新场景入驻万达新商圈,助力商圈成为漯河市文旅消费市场新热点 [4] - 西城区万达广场拥有100余个首次进入河南的品牌、300余家优质商户 [5] - 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吸引全球660多家知名品牌、7000多款单品入驻,已接待国内外客商、游客市民30万余人次,国内外组织机构及企业合作伙伴来访200多场次 [5] 区域协同与发展战略 - 漯河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将万达新商圈与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河上街景区、贾湖遗址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集链成势 [5] - 战略旨在聚人气、聚活动、聚品牌、聚业态、聚服务,探索“文商旅创”一体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豫中南地区文商旅体一体化发展新地标 [5][6]
固原市“城中大集”释放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10-28 05:41
活动概况 - 活动由固原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主办,于10月24日至26日举办,主题为“新大集 新服务 新消费”县域商业消费季暨惠民电商直播节 [1] - 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挖掘市场潜力并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1] - 活动形式聚焦“新大集、新服务、新消费”三大维度,通过特色市集、商品展销、直播促销、优惠补贴及电动车以旧换新等核心板块展开 [3] 消费场景创新 - 活动创新消费场景,跨越昼夜,例如新华百货固原店推出“36小时不打烊”特别活动以持续点燃购物热情 [4] - 线下设置“千人火锅宴”、烤全羊及固原黄牛肉免费品尝等美食体验,并结合“原州织女手工钩织技能争霸赛”促进非遗技艺与市场消费结合 [4] - 夜间经济活动通过“光影筑古楼”视觉盛宴、“烟火秀”及“非遗火舞表演”丰富夜间消费体验 [4] 线上线下联动 - 线上举办惠民电商直播节,邀请知名主播与本地达人多平台同步推介固原特色产品,并设置一元秒杀、9.9元包邮等特价活动及消费券发放 [6] - 线下通过特色市集和商品展销集中展示固原各县区优质农特产品和美食,便于消费者近距离体验选购 [9] - 同步实施电动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旨在鼓励绿色消费和升级消费,释放家庭消费潜力 [9] 活动影响与意义 - 活动整合商业资源,融合文化、旅游、电商等多元业态,旨在提升县域商业体系的活跃度与竞争力 [12] - 活动为固原市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成为提振消费信心、激活内需潜力的亮丽名片 [12] - 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并显著带动了餐饮、零售、文旅等相关产业的增长 [12]
徐州诚邀大湾区游客“潮游彭城”
新华日报· 2025-10-24 07:04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23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汉风新韵 潮游彭城”徐州文旅(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 [1] - 活动由徐州市文广旅局联合徐州市外办、大湾区航空、徐州观音机场、新华日报社徐州分社共同举办 [1] - 70余家内地及港澳旅行商参与交流,徐州热门景点景区及文旅单位代表进行现场推介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以汉乐表演《汉韵悠扬》开场,运用古筝、箜篌等乐器展现两汉文化底蕴 [1] - 设置《遇见汉风》环节,传统乐器演奏《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引发观众共鸣 [1] - 通过方言互动环节,促进徐州方言与粤语的文化交流,营造活跃氛围 [1] - 徐州市文广旅局推介官采用“视频+图文+讲解”形式,围绕八大主题提供全方位旅游攻略 [1] - 现场设立文旅展示区,展出非遗工艺品、文创产品及特色美食,吸引嘉宾驻足 [1] 合作成果与市场拓展 - 徐州重点景区代表与粤港澳旅行商进行现场洽谈,沟通线路设计 [1] - 双方围绕“徐州游优惠”、“航司合作”等话题深入交流,挖掘文旅亮点 [1] - 多家粤港澳旅行商与徐州就深化文旅市场联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33
户外消费市场趋势 - 以露营、徒步、骑行为代表的“山系生活”方式日益流行,带动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 [1] - 户外运动通过“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科普”等多元融合模式,持续拓展消费新空间并激活潜在消费市场 [6] 消费场景延伸与创新 - 南京帐篷大会暨户外运动嘉年华通过超过30个特色摊位组成的“帐篷市集”、户外版“闲鱼商店”、篝火晚会、音乐派对和露天影院等活动,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多元消费新场景 [2] - 聚宝山公园新开2万平方米昆虫乐园,设置蝴蝶谷和甲虫馆等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亲子家庭游客,结合科普知识实现“体育+科普”融合 [5] - 户外活动不仅提供体育活动,更致力于打造可触摸的户外生活方式,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消费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发生 [2] 产业链与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第24届南京金鸿翔自行车赛预计吸引约500名选手参赛,赛事设置多项目和多组别,并通过定制文创伴手礼、将本地特色产品纳入赛事包等方式串联周边资源 [3][4] - 赛事首次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方案,整合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特产采购等多元化消费选择,为当地商户创造更多商机 [4] - 景区拥有全国专业山地车赛道和4500平方米自行车文化体验馆,通过赛事平台将深山美景“串珠成链”,丰富参赛体验并延伸消费链条 [3][4]
拱墅:商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场景
杭州日报· 2025-10-09 10:30
商文旅融合消费生态 - 以商文旅融合为引擎,实现传统街区焕新、潮流玩法破圈与夜间经济提质,形成多元消费生态 [1] - 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表现亮眼,商圈活动与运河文化体验双线并进 [1] - 作为浙江省商贸第一区,国庆期间共推出80余场主题促消费活动 [1] 汽车与家电消费 - 在“置换补贴倒计时”“新车购车补贴”等政策推动下,汽车消费迎来一波高峰 [1] - 绍兴路汽车街区推出第八届车享节,联合11家车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1] - 家电消费在“第四轮电子产品消费券”与商家主动让利的双重推动下稳步攀升 [1] 商圈与潮流活动 - 武林广场“运閤集·武林月下撒欢”市集自10月1日开幕后成为热门打卡地,汇聚60余个特色摊位 [1] - 武林商圈内各大综合体上演潮流大戏,明星IP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流量密码,如明星主理品牌快闪店吸引外地粉丝专程打卡 [2] - 商场特邀艺术工坊呈现同款剧目,将商场空间变为沉浸式剧场 [2] 运河文化带消费 - “拱宸400”商圈累计接待客流120.84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4490.65万元 [2] - “盛世华章 月满拱宸”市集在运河两岸开出超过120个摊位,游客可听古乐品美味、提灯夜游 [2] - 蚕花园的“摩登新拱北”邻里生活节别具一格,大运河拱宸桥城市共生记忆馆正式开放,通过15亿像素影像、3D打印模型等展品带领游客体验时空穿越 [2]
花式促销引客来 商文旅解锁新体验 消费市场热潮涌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总体销售表现 - 全省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总额30.99亿元,同比增长2.8% [1] - 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销售额30.54亿元,同比增长2.6% [1] - 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4503.02万元,同比增长14% [2] 区域与商圈表现 - 郑州、新乡等地重点商圈累计营业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郑州市11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累计客流量超660万人次、累计营业额7.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8.9% [2] - 新乡市6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累计客流量超230万人次、累计营业额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16.2% [2] 消费刺激措施 - 发放第四期"乐享河南"零售、餐饮消费券,撬动直接消费超亿元 [1] - 郑州、漯河、南阳、新乡、焦作温县等地分别针对重点领域进行消费补贴 [1] - 驻马店举办汽车展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汽车置换补贴叠加品牌厂家优惠 [3] 消费业态亮点 - 商文旅融合成为消费市场亮点,各地景区联动商圈,打通"吃住行游娱购"等环节 [2] - 体验式消费需求显著提升,服务型消费比重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3] - 花式促销、贴心服务成商场"引流利器",如许昌推出胖东来品质消费之旅专属交通服务 [2] 细分市场表现 - 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 [1] - 截至10月6日,胖东来国庆中秋假期销售额已达6.81亿元 [2] - 大宗消费市场表现抢眼,安阳部分热门数码产品及家电产品销量同比增幅超30% [3]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魅力田园活力无限(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乡村旅游市场概况 - 乡村旅游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和文旅活动新风尚,展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 [1] - 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约9000亿元 [1]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5] 需求端特征 - “奔县游”和“乡村游”热度高,游客从匆匆打卡转向体验乡村慢生活,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成为新向往 [3][5] - 例如江西省铜鼓县在10月1日至7日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湖北省秭归县通过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 [4][5] 供给端创新与业态发展 - 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 [5] -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关碾房村在假期民宿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100多间民宿早早预订一空 [5] - “十四五”时期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6] 文化赋能与消费场景创新 -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融,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展现新活力 [8][9] -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时尚古镇假期首日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70%以上,通过引进非遗市集、研学游等增强吸引力 [9] - 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村歌、村晚、村超等活动如火如荼,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将举办超2.9万场次活动并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0] 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 -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12]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便游客,如河北省涉县大洼村因交通便利和设施完善,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12] - 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例如河北省武安市的项目解决近百人就业,并通过“公司+集体+村民+商户”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