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搜索文档
锚点价、复活机制首现耗材国采:防止“低价抢标”,确保临床供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09
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再迎新进展。 近日,第六批耗材国采方案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流出,与第11批药品国采方向一脉相 承,"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被写到了开篇之中,整体风向转向了"稳"。联采办相关工作人 员确认,文件属实,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此前,2023年8月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简称"联采办")发布通知,启动药物涂 层球囊类及泌尿介入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标志本轮集采正式启动。 而无论是药品集采还是耗材集采,均已跳出"卷价格",进而转向"拼质量"的良性竞争新阶段。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上海医药(601607)科技公司全国市场准入经理曹毅平认为, 此举将集采理念从"低价中选"转向"合理价中选",有助于稳定各方预期,同时防范围标和恶性竞争。 控费保供平衡 "此次集采之所以被业内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其规则体系的精细化打磨。"广东某器械耗材企业人士向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首先是筛选纳入集采的耗材,征求意见稿紧扣"临床必需"。 药物涂层球囊类直接覆盖冠脉与外周血管的核心应用场景。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是心内科介入治疗的 常用器械,外周 ...
第六批耗材国采征求意见稿流出,首次引入“锚点价”
凤凰网· 2025-10-13 08:31
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再迎新进展。 今年8月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简称"联采办")发布通知,宣布开展药物涂层球囊类及泌尿介入类医用耗材的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 (《关于开展药物涂层球囊类及泌尿介入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标志着本轮集采的正式启动。 近日,一份关于本次集采的征求意见稿又在业内流传,内容涵盖集采品种、医疗机构报量规则以及企业竞价方案等关键环节。**《科创板日报》记者从联采 办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该文件属实,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与即将就要开标的第十一批药品国采一脉相承,"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12字方针也被写进了这一份《征求意见稿》的开篇之 中。由此可见,无论是药品集采还是耗材集采,均已跳出"卷价格",进而转向"拼质量"的良性竞争新阶段。 ▌"稳临床、保质量"是基本 截至目前,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已开展五批,覆盖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类耗材、人工晶体、运动医学、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等多个品类。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第六批耗材集采的采购范围涵盖药物涂层球囊、泌尿介入两大类。其中,药物涂层球囊又进一步细分为 ...
天星医疗转战港股:支柱产品集采后遗症逐步显现 境外依赖与关联交易风险交织
新浪证券· 2025-09-26 16:53
支柱产品集采后遗症逐步显现 境外依赖与关联交易风险交织 财务数据显示,天星医疗近年业绩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47亿元增长至3.27亿 元,净利润从4034万元提升至9538万元。2025年前5个月,公司实现收入1.11亿元,净利润3260万元, 同比增长142%。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增长数据背后,公司的产品结构隐患日益凸显。天星医疗的收入高度依赖植入物产 品,2022年至2024年,该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79.8%、78.2%和76.4%。尽管比例微降,但依然构成公 司收入的绝对主力。 2023年9月,运动医学类耗材被正式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目录,并于2024年5月开始执行。 此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60%,天星医疗虽有14款产品中标,但也不得不接受大幅降价。 集采政策的直接影响已经体现在公司财务报表中。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69.6%,较2023年的74.3%下 降4.7个百分点。公司坦言,毛利率下滑主要是植入物产品纳入带量采购计划导致销售价格下调所致。 带量采购政策虽然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在短期内帮助公司维持了收入增长,但长期来看,如果销量增长 无法完全抵消 ...
正海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00:23
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再生医学领域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2025年上半年面临行业政策深化、市场竞争加剧及增值税率调整等多重挑战,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46.77%至4028.07万元[6][13] 公司通过推动活性生物骨产品放量、优化营销策略及深化研发创新应对短期压力,同时长期布局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宫腔修复膜等新产品梯队,以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并强化核心竞争力[2][15][1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主要受口腔修复膜产品收入下滑及增值税率调整影响[6][13][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8.07万元,同比下降46.77%,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相同[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未披露具体数值,但因销售费用增加导致同比显著下降[6][24] -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同比下降45.8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7%,下降3.51个百分点[6] 产品与业务 - 脑膜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持续中标[14] - 口腔修复膜产品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主要因民营市场竞争加剧及价格战[14] - 活性生物骨产品通过优化销售团队结构及扩大终端覆盖实现稳步放量,具体收入未单独披露[15] - 在研产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宫腔修复膜完成临床总结,乳房补片进入临床总结阶段[16]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2514.12万元,同比增长28.58%,聚焦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2][20][24] - 拥有78件专利授权及155件注册商标,与中科院、四川大学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20] - 新增口腔修复膜及非吸收性外科缝线医疗器械注册证,强化产品组合能力[15] 行业与政策环境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持续深化,2025年将开展第六批国家集采及20个地方联盟采购[9] - 口腔种植耗材集采及DRG/DIP支付改革推动行业向质量提升转型,释放下游诊疗需求[10] - 增值税率从3%简易征收调整为13%一般计税,直接影响公司成本及利润[13] 运营与治理 - 完成ZDES数字化项目建设,实现业务-财务-物流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18] - 员工总数400人,通过人才盘点及培训计划强化梯队建设[19] - 注销子公司苏州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优化资源配置[25] 市场与销售 - 经销商网络覆盖1175家,营销网络遍及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22] - "海奥"品牌累计服务患者数百万人次,覆盖超万家医疗机构[21] - 通过精准化营销策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87%至7117.79万元[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