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数控机床

搜索文档
“0.01毫米”壁垒是如何突破的?
人民日报· 2025-08-20 13:21
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影响制造精度与效率,从螺丝钉到远洋邮轮制造都依赖该设备 [1] - 公司是国内最大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前身可追溯至"一五"期间的沈阳三大机床厂 [1] - 五轴联动机床被誉为"工业皇冠明珠",能同时控制五个轴实现空间复杂曲面加工,是高端制造自主权的关键 [3] - 2020年中国"S试件"检测方法成为国际标准,系金属切削机床领域首项国际标准,公司提供2000多次实验数据支撑 [3][4] - 高精度龙门加工中心定位精度突破0.01毫米行业门槛,该设备用于制造机床的机床,精度要求比被加工零件高2个等级 [4] 核心技术攻关 - 通过11米长导轨淬火技术突破,解决大型机床核心部件寿命难题,原技术仅支持2米零件加工 [6] - 主轴转速从2000转/分钟提升至8000转/分钟,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6] - 采用"时间测量空间"创新路径研发纳米时栅传感器,突破国外光栅技术垄断,具有抗粉尘油污干扰优势 [7] - 2019年破产重整后构建两级研发体系,攻克高精度主机设计等10余项关键技术,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6][7] 市场应用与业绩表现 - 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多主轴电池托盘加工方案,效率较普通设备提升4-5倍,2023年获单笔超亿元订单 [8][9] - 风电行业实现"以车代磨"技术,加工工件表面接触率达80%以上,与曲轴/模具龙头建立长期设备+服务合作 [8] - 采用定制化研发+7×24小时服务模式,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并布局人形机器人配套机床 [9] - 2023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500-4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1] 发展战略 - 母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将高端数控机床列为第一核心主业,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机床装备集团 [11] - 坚持"技术为要+市场为帆"策略,紧跟中国制造需求进行产品迭代,70年持续突破从普通车床到数控机床技术 [9][11]
“0.01毫米”壁垒是如何突破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探访“一五”老厂)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行业地位与核心突破 -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由"一五"期间的沈阳第一、第二、第三机床厂发展演变而来 [2] - 五轴联动机床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公司攻克了该技术,实现空间复杂曲面加工,解决了三轴/四轴机床的误差问题 [3][4][6] - 2020年公司参与的"S试件"五轴机床检测方法成为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金属切削机床领域首项国际标准,公司为此进行了2000多次实验和上万组数据记录 [7] - 公司高精度龙门加工中心定位精度突破0.01毫米行业门槛,达到国际精密级水平 [8] 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 - 公司突破11米长导轨淬火技术和大扭矩主轴转速(从2000转/分钟提升至8000转/分钟),提升机床稳定性和效率 [10][11] - 2019年破产重整后,公司构建两级研发组织,采用"揭榜挂帅"机制,攻克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如高精度主机设计、高动态运动部件伺服驱动 [13] - 公司与通用技术集团合作研发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突破国外光栅技术垄断,具有抗粉尘油污干扰优势 [14] 市场应用与定制化服务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开发摩擦焊专机、副车架五轴加工中心等解决方案,电池托盘加工效率较普通设备提升4-5倍 [15] - 2023年公司获新能源汽车领域亿元订单,风电行业高精度立车产品实现"以车代磨",工件表面接触率达80%以上 [16] - 公司采用"定制化研发+场景验证"模式,提供7×24小时现场服务,与曲轴、模具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16][17] 财务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净利润3500万至4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9] - 公司正布局人形机器人配套领域,研发专用高效数控机床 [18] - 通用技术集团将高端数控机床作为第一核心主业,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机床装备集团 [19] 行业经验与产业链协同 - 公司通过融合下游应用场景(如与央企合作)解决"样机可用但不好用"的困境,推动技术迭代 [21] - 行业通过整合资源(如通用技术重组7家企业)和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突破"小散弱"格局,形成创新体系 [22][23]
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 “0.01毫米”壁垒是如何突破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探访“一五”老厂)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09
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影响制造精度与效率,从螺丝钉到远洋邮轮制造均依赖该设备 [1] - 五轴联动机床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能同时控制三个直线轴及两个旋转轴,实现空间复杂曲面加工,是高端精密零件唯一解决方案 [3][4] - 2020年中国"S试件"五轴机床检测方法成为国际标准,系金属切削机床领域首项国际标准,公司参与提供2000多次实验数据支撑 [5] - 高精度龙门加工中心定位精度突破0.01毫米行业门槛,该设备用于制造机床的机床,精度要求比被加工零件高1-2个等级 [6][7] 核心技术攻关 - 突破11米长导轨淬火技术,解决大型龙门加工中心核心部件寿命问题 [9] - 大扭矩主轴转速从2000转/分钟提升至8000转/分钟,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10] - 研发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采用"时间测量空间"创新路径,突破国外光栅技术垄断,具有抗粉尘油污干扰优势 [13] - 构建三级研发体系,攻克高精度主机设计等10余项关键技术,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机制 [12] 市场应用与业绩表现 - 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摩擦焊专机等系列解决方案,电池托盘加工效率提升4-5倍 [15] - 2023年收获新能源领域超亿元订单,立车产品实现"以车代磨",工件表面接触率达80%以上 [16] - 布局人形机器人配套领域,与曲轴/模具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提供"设备+服务"综合方案 [16][17] - 2023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500-4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8] 产业协同发展 - 与中央企业组成联合研发机制,打通机床从"可用"到"好用"关键环节,改变重样机轻应用的旧模式 [21] - 通用技术集团完成对7家企业的专业化整合,组建机床工程研究院专注共性技术研究 [22] - 在钛合金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动产业从大而不强向高端突破 [19]
科力尔股价下跌1.40% 伺服电机应用于AGV领域
金融界· 2025-08-08 02:4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7日收盘,科力尔股价报14.8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 [1] - 当日成交量为232351手,成交金额达3.44亿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属于电机行业,主营业务为微特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医疗器械等领域 [1] 产品应用 - 伺服电机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锂电池设备、光伏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 [1] - 部分产品已在自动导引运输车(AGV)领域实现成熟应用 [1] 资金流向 - 8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02.28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034.36万元 [1]
钶锐锶科创板IPO“已问询” 数控系统产品已累计销售及使用超2万套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06:58
公司上市及募资计划 - 钶锐锶申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国泰海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7 19亿元 [1] - 募集资金计划投入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建设(16 441 86万元)、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研发(24 080 18万元)、数控机床整体加工解决方案研发(16 332 66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5 000万元) [2]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全直驱数控机床领先者,同时拥有PWM型和总线型数控系统并实现规模销售 [1] - 全直驱数控机床采用直驱技术,无中间传动件,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特点,已成为高端数控机床主流 [1] - 自研PWM型数控系统可解决高端机床"卡脖子"难题,报告期内90%机床应用于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 [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数控系统累计销售超20 000套,应用于铣床、磨床、五轴机床等领域,替代西门子、海德汉等国际品牌 [2] - U系列PWM型数控系统打破德国海德汉垄断,与海德汉共同成为国内PWM系统主要供应商 [2] - N系列总线型数控系统因性能稳定已销售给发那科机器人等全球知名企业 [2] 客户与财务数据 - 累计客户超700家,包括富士康、欣旺达、发那科机器人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 22亿元(+14 4%)、2 54亿元(+24 4%)、3 16亿元 [2][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 494 14万元(+44%)、3 590 99万元(+78 4%)、6 406 17万元 [2][3] - 2024年资产总额达10 11亿元,资产负债率10 0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 42% [3]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7 5%-7 9%区间 [3]
探访中国机床产业高端化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3 06:5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机床产业处于从"大而不强"向"自主高端"跃迁的攻坚期,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为6%,中低端国产化率分别为65%和82% [1] - 产业竞争格局呈现外资主导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加速追赶的特点 [1] - 沈阳机床累计为全球提供100余万台机床,占中国每12台机床中的1台 [3] 公司转型与创新成果 - 沈阳机床经历2019年破产重组后,由通用技术集团注资数十亿元完成重整,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及高效制造 [3] - 构建三级研发体系,采用"揭榜挂帅"制、项目"总师"制等机制推动技术攻关 [3] - 22人年轻团队耗时1年半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龙门加工中心 [4] - 累计获批辽宁省首台套产品2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新增受理专利363项、授权专利310项 [5] - 五轴重切龙门镗铣加工中心达到制造成熟度八级,自研国内首条钛合金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5] - 为国家重点领域提供165台高端机床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合同占比达30% [5]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2-3年机床加工精度将从微米级向亚微米级、纳米级跨越式升级 [6] - 五轴联动、直驱伺服等技术突破将增强复杂异形曲面零件加工能力 [6] - 特种加工工艺体系加速完善,针对超硬合金、钛基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技术迭代加速 [6] -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控机床向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演进 [6] 公司未来战略 - 集中资源突破高端数控机床技术难题,强化专业化分工 [7] - 以科技进步和品质服务"双轮"驱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 [7] - 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产业蓝图,目标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