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电商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更“友好”的双十一,藏着一场更复杂的平台暗战
钛媒体APP· 2025-10-24 10:30
双十一大促趋势演变 - 双十一已步入第17年,消费者兴奋感消逝,促销战线不断拉长,今年快手于10月7日率先启动预售,京东与抖音于10月9日加入,小红书与淘天分别于11月11日与15日登场 [1] - 电商平台需共同思考如何为步入成熟期的双十一大促重新找回新鲜感 [1] 平台策略转向简化与透明 - 各大平台今年不约而同做"减法",天猫采用"开卖即低价"的明牌打法,清晰标注到手价与真实折扣,提供定金红包叠加店铺优惠券、官方立减85折起等9重优惠 [2] - 京东主打"官方直降"优惠力度低至1折,提供最高2111元的官方加补券包,用户选购时无领劵弹窗,直接显示到手价格以简化操作 [2] - 但实际改变有限,社交平台出现消费者抱怨优惠复杂、计算后仍买贵的吐槽,商家也指责活动成本高、效果不佳,小红书平台双十一避坑话题浏览量破234.2万,"2025双十一凑单公式表"相关笔记达7万+ [2] AI技术深度融入大促 - 今年双11被称为"首个AI爆发下的双11",淘天首次将AI纳入大促实战,推出"AI万能搜"等6款AI导购应用,优惠券改由AI"智惠引擎"决策发放,大模型在双11首日被调用高达150亿次 [3] - 京东通过"京小智"等智能工具免费开放大模型客服与设计服务,并通过JoyAI产品线为合作伙伴提供超50款专业工具,包括免费数字人直播 [3] - 双十一转向以技术和体验为核心的革命,预示着电商行业新阶段的开启,未来竞争将是技术深度、体验温度与商业效率的综合较量 [3] 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长路径 - 面对流量红利收窄,头部平台加码即时零售,淘天旗下"淘宝闪购"首次参与双11,给予88VIP用户每日两个5折专属红包,搜索"闪购双11"可抢超1000万份免单红包 [4] - 京东将"秒送"纳入双十一,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动,并首次联合超300万餐饮、即时零售及酒旅商家参与大促,京东物流以2.7亿美元收购集团本地即时配送子公司以加强配送能力 [5] - 即时零售战场早已打响,京东于2月发力外卖业务免佣金,4月上线百亿补贴指向美团,美团推出"美团闪购"以"30分钟好货到手"迎战,阿里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进驻APP首页一级入口 [5] - 商务部研究院预测,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即时零售适应了从"远场电商"到"远场+近场"协同演进的消费者需求变化 [6] 内容电商强势崛起 - 直播电商相关企业超37.3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7.4万余家,新玩家不断涌入 [7] - 小红书重点发展"买手电商"模式,上线买手橱窗功能,明星吴千语首场直播带货GMV达7000万元,章小蕙直播间单场GMV突破1.8亿元,双11开启48小时内下单购买人数同比增长77%、交易订单数增73%,销售额破100万商品数量增155% [9] - 小红书"买手模式"基于长期内容积累的审美品味和专业信任,将社区"种草"势能转化为商业交易,公司估值达170亿美元 [9] - 抖音直播间表现强劲,董宇辉直播间10月9至11日销售额超3亿元,与辉同行直播间平均观看人次超1800万,销售额有三天达5000万至7500万元,抖音双11首日直播带动销售额同比增长66%,店播销售额破百万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17% [10] - 内容电商本质是"货找人",通过内容创造消费场景激发潜在需求,与传统电商"人找货"模式形成差异,双十一走向多极化竞争新格局 [10][11]
双11低价新套路,忙晕商家,气死用户
虎嗅· 2025-10-23 18:02
电商平台定价策略演变 - 2024年比价潮席卷电商行业,平台推出自动改价、跟价、全网低价承诺及买贵就赔等功能 [3] - 2025年平台策略调整,弱化直接比价,转而通过平台全资优惠券引发新一轮竞争 [3] - 平台全资或平台与商家共同出资的优惠券出现,例如85折券由商家出资5%、平台出资10%,超80%用户可领取 [4] 商家运营压力与挑战 - 双11大促周期再次刷新成为史上最长,电商运营需长时间保持神经紧绷状态 [7] - 商家需实时权衡各平台折扣及时间,平衡淘宝、抖音、京东等平台的优惠券及券后价 [1] - 平台优惠券活动优先级高于商家自主设置,导致商家无法完全把控商品折扣率,出现品牌破价风险 [4][6][7] 价格差异对退货率的影响 - 价格差推高退货率,有商家近四成退货订单原因为“买贵了/少用优惠/降价” [10][12] - 即使价差仅几块钱也会导致消费者退货重买,增加商家快递费与包材费 [12] - 高端女装品牌客单价约1500元,年消费20万的用户也会因150元差价要求赔偿 [12] AI技术对定价的双面影响 - AI大语言模型结合电商大数据与计算机视觉,推出AI找低价、找平替及AI驱动优惠券等工具 [7][8] - 运动品牌美津浓通过平台工具将主推品价格下调10%~20%,商品订单环比增长70倍 [9] - 个人护理品牌博士伦通过平台工具改价近200次,618大促GMV增长5倍 [9] 商家利润保卫策略转变 - 多数商家将今年双11核心任务定为“保住利润”,重点关注推广成本与退货率两个指标 [13] - 商家设定付费投流控制线,例如广州女装商家将付费底线设定为5%,并根据销售与退货情况动态调整 [15] - 越来越多商家要求达人直播保证一定ROI和销售额目标,或签署年框保量合同要求完成目标GSV [14] 平台与商家应对退货措施 - 抖音电商在商家后台上线“建议优先挽回”标签,通过换货、部分退款、维修等方式降低退货率 [15] - 淘宝对综合体验分≥4.8分的商家,平台不再主动介入收货后的仅退款申请,鼓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 [15] - 部分商家尝试取消运费险以降低退货率,反映出缺乏其他有效办法的困境 [15]
出图率从25%提至60%,Jazi靠AI改图在亚马逊、SHEIN 间抢沙特市场
虎嗅APP· 2025-09-27 17:44
文章核心观点 - AI出图工具在不同电商市场的应用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商家主要用于在同质化竞争中创造内容差异化,而海外商家则侧重于以可控成本解决营销内容制作难题 [6] - 沙特电商平台Jazi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引入WeShop唯象的AI解决方案,成功将商品图片的AI出图可用率从自研时的不足25%提升至60%以上,有效支撑其本土化品牌战略 [7][27][30] - AI工具的成功落地不仅依赖于技术能力,更取决于对本地市场文化、审美及运营痛点的深度理解,例如中东市场对头巾、人脸特征等细节的高度敏感性 [7][35] 电商客户AI出图需求分野 - 国内电商客户主要分为两类:品牌客户(如唯品会、波司登)使用AI较为有限;更多是无独立供应链的中小商家,他们从批发市场拿货,依赖AI工具快速生成差异化图片以在比价环境中争取流量优势 [8][9][11] - 海外电商客户以独立站商家为主,尤其是Shopify上的小微团队,他们拥有特色产品但缺乏拍摄预算,AI工具帮助他们以可控成本在独立站或Etsy等平台展示商品 [10] - 沙特等新兴市场的电商平台(如Jazi)需求独特:由于供应链依赖中国,需通过AI大量处理图片水印、文字,并将模特替换为中东面孔,以营造“本土感”契合品牌定位 [7][10][20] 不同品类与市场的需求差异 - 服装是AI出图需求最大的品类,家居类(如小沙发、茶几)需求也较多,因其场景搭建拍摄成本高(一组布景可能花费2000-3000元),而3C电器类因场景复用率高,AI应用需求相对较少 [12][13][14] - 免费用户分布以印度、越南、巴西为主,付费用户则集中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地;美国客户多为独立站商家,售卖女装、小礼服、定制运动服等多样化商品 [15][16] - 韩国电商生态特殊,大量独立站直接依托Instagram完成全链路交易,而非外部建站平台 [17] WeShop唯象与Jazi的合作细节 - 合作始于基础图片处理需求:批量去除水印、文字,后续扩展至服装品类的模特替换;Jazi技术团队曾自研解决方案,但出图成功率仅20%-25%,且成本高昂 [7][25][26][29] - WeShop唯象方案的核心优势是出图稳定性,将平铺上衣的生成可用率提升至60%-70%,且输出幻觉少,虽生成速度不及部分竞品,但成本优势明显 [27][30] - 双方协作流程轻量:Jazi运营人员前端批量提交任务,利用时差夜间生成图片,白天审核,日均处理200-300个SKU,每个SKU生成6-8张图,最终选用1-3张 [28][34][36] 技术实现与文化适配关键点 - 平铺上身功能于今年3月底实现技术跃升,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思路,结合多种开源模型和工程流程优化,不再单一依赖Stable Diffusion [31][32] - 沙特市场的文化适配至关重要:除中东人脸特征外,需精准还原头巾佩戴方式、肤色、装扮等细节,确保生成的模特形象符合本地审美而非海外中东裔风格 [35] - 中东地区人工成本约为国内的1.5到2倍,且假期多、工作节奏慢,AI工具的异步批量处理模式能有效适应其运营环境 [36] 海外市场拓展的挑战与经验 - 部分国际品牌(如瑞士手表、UGG)对AI生成内容持保守态度,或因细节标准苛刻(如表带歪斜0.1毫米即不可接受),或因合规风险担忧训练数据溯源问题 [40][41] - AI工具服务商需面对客户决策链长、技术要求高、以及用户忠诚度低等挑战,技术迭代快可能导致客户随时转向其他解决方案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