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端创新

搜索文档
万联晨会-20250703
万联证券· 2025-07-03 09:16
核心观点 - 周三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跌0.09%、0.61%、1.13%,沪深两市成交额13767.27亿元;港股恒生指数收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4%;海外美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收跌0.02%,标普500收涨0.47%,纳指收涨0.94% [2][6]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意外减少3.3万人,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服务业就业减少6.6万个岗位,美国利率期货完全消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3][7] - 2025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估值略高于近年中枢,Q1业绩向好,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近三年Q1新高,下半年建议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和终端创新投资机遇 [8] - 2025年6月游戏版号发放量创新高,涵盖多类型产品与知名厂商,腾讯加码FPS赛道,《鹅鸭杀》通过审批,行业供给端延续释放,版号常态化趋势稳固,修复节奏持续推进 [13] 市场回顾 国内市场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收于3454.79点,跌0.09%;深成指收于10412.63点,跌0.61%;创业板指收于2123.72点,跌1.13%;沪深300涨0.02%,科创50跌1.22%,上证50涨0.18%,上证180涨0.15%,上证基金跌0.04%,国债指数涨0.06% [2][4][6] - 申万行业中钢铁、煤炭、建筑材料领涨,电子、通信、国防军工领跌;概念板块中低辐射玻璃、硅能源、特钢概念涨幅居前,兵装重组概念、脑机接口、EDR概念跌幅居前 [2][6] 港股市场 - 恒生指数收涨0.62%,报24221.41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4% [2][4][6] 海外市场 - 美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收于44484.42点,跌0.02%;标普500收于6227.42点,涨0.47%;纳指收于20393.13点,涨0.94%;日经225跌0.56%,美元指数涨0.14% [2][4][6]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 [3][7] 国际新闻 - 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意外减少3.3万人,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预期增长9.8万人,5月数据向下修正后仅增加2.9万人;服务业就业6月减少6.6万个岗位,遭遇自疫情以来最大降幅;美国利率期货完全消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3][7] 电子行业投资策略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估值略高于近年中枢,Q1业绩向好,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近三年Q1新高,下半年建议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和终端创新投资机遇 [8] 投资要点 半导体自主可控 - 中美科技摩擦加剧,倒逼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晶圆厂扩建提振设备行业需求,先进制程增长动能更强;我国先进制程设备、零部件及材料部分环节国产化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大,建议关注先进制程半导体产业链突破投资机遇 [8] AI算力建设 - AI算力建设进入军备竞赛,AI芯片、先进封装、存储芯片及PCB等是算力底座关键环节;AI芯片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先进封装助力国产先进制程突破,存储芯片价格上扬,国内厂商有望受益,PCB市场需求增速较快,国内公司有望受益 [9][10] AI终端创新 - AI浪潮推进,AI手机、AIPC有望加速渗透,AI应用多点开花,用户规模加速增长,带来较大市场增量 [8] 投资建议 - 关注先进制程半导体产业链突破及设备、零部件、材料端优质龙头企业;关注国产AI芯片龙头企业技术突破;关注先进封装领域前瞻布局的龙头封测厂商;关注优质存储芯片龙头企业;关注国内PCB优质龙头企业;关注手机龙头厂商新品发布及AI杀手级应用落地投资机遇;关注AIPC领域前瞻布局厂商及打入全球PC供应链的零部件龙头厂商 [11] 传媒行业快评 行业事件 - 2025年6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告6月国产游戏版号及进口游戏版号,147款国产游戏和11款进口游戏过审 [13] 投资要点 - 6月游戏版号发放量创新高,年初至今国产游戏通过审批757款,6月通过147款,为今年峰值;进口游戏年初至今通过审批55款,6月通过11款 [13] - 腾讯两款FPS游戏《穿越火线:虹》《战术小队:破晓攻势》获批版号,有望在工作室及IP影响力加持下实现市场突破 [14] - 金山世游《鹅鸭杀》移动端进口版号获批,上线后将成为网易《蛋仔派对》、腾讯《元梦之星》的竞争对手 [15] 投资建议 - 关注具备产品储备、研发能力及题材多样化布局能力的头部厂商 [15]
2025年中期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芯声澎湃,精彩纷呈-20250702
万联证券· 2025-07-02 21:10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估值略高于近年中枢;SW电子2025Q1业绩向好,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下近三年Q1新高;展望2025年下半年,建议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和终端创新的投资机遇 [1] 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和终端创新的投资机遇 行情表现 - 2025年初至6月29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33%,申万电子行业上涨2.5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17位,跑赢沪深300指数2.86个百分点;截至6月29日,SW电子板块PE(TTM)为61.90倍,2019年至今均值为51.36倍,行业估值略高于历史中枢 [15][16] 业绩综述 - 2024年SW电子业绩回暖,费用控制优化;营收33,299.07亿元,同比增长16.90%;毛利率15.47%,同比下滑0.31pct;期间费用率10.84%,同比下滑0.77pct;归母净利润1292.96亿元,同比增长43.07%,净利率为3.66%,同比提升0.47pct [19] - 2024年营收逐季回暖,利润端改善;Q4营收9471.59亿元,环比增长5.30%,同比增长15.76%;归母净利润279.34亿元,环比下降29.78%,同比增长64.52% [22] - 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创近三年Q1新高;营收8238.31亿元,同比增长17.98%;归母净利润342.63亿元,同比增长29.58% [26] - 多个电子板块2025Q1营收回暖,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半导体行业有望迎上行周期;消费电子板块营收增长、盈利承压;光学光电子板块整体复苏;元件行业受AI算力产业链带动业绩增长;电子化学品盈利能力提升 [28][30] 基金持仓 - 2025年Q1基金重仓前十个股九成属半导体行业,自主可控受关注;前十大重仓股有六个Q1上涨,涨幅最高达102.17% [34] - 从基金加仓标的看,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及端侧应用方向受机构关注;前十大加仓股由半导体和元件领域组成,半导体领域占比90% [35] 展望 - 建议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和终端创新投资机遇;半导体自主可控方面,关注先进制程产业链突破机遇;AI算力建设方面,关注AI芯片、先进封装、存储芯片及PCB等赛道;AI终端创新方面,关注AI手机、AIPC渗透及AI应用发展带来的市场增量 [38][39] 半导体自主可控加速推进,算力建设方兴未艾 中美科技摩擦加剧,半导体设备&材料受益于国产替代 - 美日荷加大对华半导体贸易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国产化率低的环节将受益 [40] - 关税博弈未定,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未来美方对半导体进出口管控或趋严,高端产品受影响 [43] - 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4年销售额暴增35%至495.5亿美元;晶圆厂扩建将提振设备需求,先进制程增长动能强 [46][47] - 我国光刻机、量检测设备等先进制程设备国产化率低,科技摩擦或倒逼国产替代;部分设备零部件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大;成熟制程材料国产化进展快,先进制程仍需突破 [48][51][52] 国内大厂AI资本开支加大,国产AI芯片份额提升 - DeepSeek以架构创新推动AI大模型平权,降低应用部署成本,推动AI普惠化发展 [55] - 国内厂商资本开支加速,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加大AI投入;政策大力支持国产AI芯片发展 [57][58] - 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AI芯片厂商市场份额提升;推理应用场景占比更高,ASIC类型AI芯片占约三成份额 [61][62] 先进封装助力国产先进制程突破,国内厂商加速布局 - 华为公布Chiplet技术专利,有望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 [64][66] - 先进封装渗透率持续提升且有提升空间,2025年中国预计达41%;国内封装厂商加速布局先进封装领域 [68][70] 存储大厂调整产能规划,国内厂商有望受益 - 存储大厂调整NAND及DRAM产能规划,优化供需格局;DRAM原厂停供DDR4使产品价格上扬,未来供需或维持紧平衡;NAND原厂减产或停产推升产品价格 [72][74][75] - 国内NAND龙头厂商技术突破成效显著,DRAM龙头厂商出货量有望攀升;国内存储厂商有望受益于供需格局优化 [77][79] PCB行业受益于AI算力高景气,高多层板/HDI市场表现好 - AI算力建设推动全球PCB行业产值增长,2024年为736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5年达786亿美元,同比增长6.8%;2024 - 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2% [82] - 高多层板及HDI市场增速较快;高多层板市场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2024年18 +层增长40.3%;HDI市场受益于多领域需求,2024年增长18.8%,预计2025年增长10.4% [84][85] - 国内PCB公司业务底蕴深厚,有望受益于AI算力建设需求 [86] 端侧AI加速渗透,终端创新精彩纷呈 “国补”政策延续,消费终端有望维持复苏 - “国补”政策助力消费终端复苏,对数码产品和家电产品给予补贴;截至5月31日,家电和数码产品消费数据良好;后续还有资金下达,政策将继续惠及消费者 [88] - 2025年Q1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增长5%,小米销量好,市场集中度提升;PC出货增长12%,软通动力市场份额增长 [89][91] AI手机加速渗透,品牌厂商创新迭代端侧芯片 - AI手机有望加速渗透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渗透率或超三成;端侧模型精简和芯片算力升级将助推其向中端价位段渗透 [92] - 中国大陆AI手机市场份额集中于头部品牌,苹果AI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比重高 [93] - 品牌厂商创新迭代手机SoC芯片,在工艺制程、研发模式和加速工具支持方面各有特点;苹果WWDC2025聚焦AI应用创新 [99][101] AIPC渗透率超三成,AI应用多点开花 - AI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超三成,2025年Q1搭载40TOPS及以上NPU的出货量占5.3%;高算力AIPC产品集中于高端价格段;AIPC市场竞争呈一超多强格局 [103][104][105] - AI应用多点开花,用户规模增长迅速;9个赛道突破千万月活,AI音乐创作和设计赛道增长超30倍,AI聊天机器人月活破亿 [108] - 国内大厂爆款应用以聊天机器人为主,字节跳动和腾讯在AI应用领域布局积极;中国AI应用市场前景好,未来有望诞生亿量级应用机遇 [110][111] 投资建议 - 把握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建设及终端创新投资机遇;关注半导体设备及材料、AI芯片、先进封装、存储芯片、PCB、AI手机、AIPC等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 [9][114][115]
模拟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回暖进行时,国产替代与并购整合共筑成长动能
华创证券· 2025-06-30 14: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模拟芯片行业周期底部已过,需求回暖叠加终端创新助力行业新一轮成长,海外公司占主导,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并购是行业做大做强关键手段,国内厂商进入平台化整合阶段,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建议关注纳芯微、圣邦股份、思瑞浦、杰华特 [4] 各部分总结 模拟芯片是真实世界与数字系统的桥梁,产品种类丰富、应用广泛 - 模拟芯片是连接真实世界与数字系统的核心桥梁,承担信号感知与转换功能,具有生命周期长、品类多等特点,技术演进路径区别于数字IC [19][23] - 按定制化程度,模拟芯片分为专用型与通用型,专用型占主导,通用型涵盖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两类 [24][25] - 电源管理芯片产业链包含“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环节,厂商分为IDM与Fabless两类,IDM适合高可靠性场景,Fabless适应消费电子等赛道 [31][33] -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走出下行周期,预计2025年规模同比回升6.7%至843.4亿美元,中国大陆为最大消费市场,自给率提升,市场规模有望稳健增长 [31][38] - 模拟芯片下游多元分布,汽车与通信市场是主要增长引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智能制造加速、5G通信技术演进带动相关芯片需求增长 [39] 需求回暖叠加终端创新,模拟芯片有望迈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 行业自2022Q4进入下行周期,当前周期低点已过,从25Q1开始进入上行周期,海外龙头库存止涨或下滑,需求复苏拐点已现 [47][48] - 模拟芯片厂商长期成长需捕捉下游结构性变革,德州仪器不同阶段受益于工业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汽车深化与AI终端等需求增长 [55][58][59][60] - 消费电子领域,“国补”政策提振需求,端侧AI应用落地增加模拟芯片应用场景 [61][62] - 工业自动化领域,市场周期回暖,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带动模拟芯片需求增长 [66][69][71] - 汽车电子领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模拟芯片用量增长,单车芯片价值量扩容,模拟IC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73][77][82] - 服务器领域,AI算力需求驱动数据中心扩容,模拟芯片在电源管理、信号转换、通信等环节价值提升 [85][91] - 无线通讯领域,5G基站建设加速,驱动模拟芯片市场扩容,相关信号链与电源管理芯片需求上升,未来6G技术演进有望拉动高性能模拟芯片需求 [92][93] 国产替代乘势纵深突破,自给率提升与整合共筑成长动能 - 海外公司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占比前十企业均为海外公司,CR10达68%,中国市场仍由外资主导,国内厂商替代空间广阔 [99] - 政策引导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本土模拟IC厂商产品布局丰富,自给率有望持续提升,消费电子领域国产化率领先,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有替代空间 [103][104][107] - 海外龙头通过并购实现产品平台化与客户体系绑定,国内厂商进入并购整合加速期,通过横向并购补齐产品线,推动市场走向集中 [108][115] 相关标的 - 纳芯微25Q1收入创新高,毛利率改善,受益于汽车、AI、机器人等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收购麦歌恩完善产品布局 [117][118][120] - 圣邦股份深耕模拟芯片领域,产品覆盖信号链及电源管理,通过收并购整合资源,加强竞争力 [121][122] - 思瑞浦聚焦泛工业应用领域,内生外延协同发力构建平台化产品体系,25Q1营收增长,毛利率环比改善 [123][124][125] - 杰华特是虚拟IDM模拟芯片厂商,多相电源业务迎来放量期,打破海外大厂垄断,通过内生发展与外延并购完善产品布局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