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ow-altitude Economy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规划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 全方位展示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深圳商报· 2025-07-30 01:19
高交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于11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 拟邀请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参展 [1] - 设置国之重器 科技巨头产业链 国际科技成果 生物技术 人工智能等十余个专业展区 [1] 重点展区内容 - 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设置十大主题展区 涵盖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工业机器人等全生态链技术 [2] - 亚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展覆盖IC设计 制造 封测 设备 材料全产业链环节 [2] - 低空经济展聚焦五大产业链主题 包括飞行器制造 基础设施 无人系统等应用场景 [2] 投融资情况 - 投资机构意向总额超10亿元 覆盖天使轮到Pre-A轮全阶段 [2] - 包含单笔1亿元的生物医疗与硬科技投资 以及6000万元深圳本地中小企业专项基金 [2] 展会作用 - 通过专业采购商和投融资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融资 [3] - 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3]
2025智博会前瞻:汇聚创新力量,共展智能蓝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3 20:51
2025智博会概况 - 第七届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将于2025年7月28至30日在苏州举办,主题为"智无界,慧共生" [1] - 展会设置开幕式区、供需对接区、新品发布区、"黑科技"互动体验区四大版块 [1] - 聚焦"AI+制造""AI+交通""AI+医疗"等领域创新成果展示 [1] 具身智能领域 - 星海图人工智能科技推出通用仿人形机器人R1 Pro,采用EFM-1双系统架构融合视觉语言大模型与动作大模型,可在0.1秒内完成环境感知到机械臂控制的闭环决策 [2] - 优理奇机器人科技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全尺寸通用移动人形机器人Wanda和Martian,能完成拿取嫩豆腐、制作汉堡等精细操作 [2] -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推出家庭服务机器人"小麦",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掌握烹饪、清洁等技能 [2] - 苏州穿山甲机器人餐宝送餐机器人已覆盖全国80%高端餐饮品牌,日均服务人次突破200万 [2] 低空经济领域 - 星逻智能科技推出中国首台无人机机库和全球首个覆盖"空中巡检+地面清洁"的全栈光伏巡检方案,产品已覆盖全球超700个新能源场站和40个区县 [3] - 苏州加乘科技的低空软硬件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低空交通诱导等多个场景 [3] AI+制造领域 - 宝时得科技推出智能割草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与路径规划算法实现自主运行 [4] - 乐图扫地机器人搭载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避障与高效清洁 [4] - 苏州镁伽科技自动化细胞培养工作站和药物筛选功能岛通过AI算法将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 [4] - LABILLION实验室数字化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链条智能化支持 [4] AI+交通与医疗领域 - 九识智能科技拥有L4级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技术,产品已服务超200个城市,整车销售市场占有率超90% [5] - 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推出康养机器人,已在长三角地区养老机构部署超2000台 [5] - 远也科技开发出世界首款肌肉外甲系统,推动康复行业从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转变 [5] AI+语音交互与文旅领域 - 思必驰科技DFM语言大模型支持300种方言识别,将展示AI办公本等产品 [5] - 科大讯飞将展出讯飞星火大模型、智慧车载音频管理系统等产品 [5] -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将展示AI数字人对话、AIGC多模态内容生成等应用 [5][6]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点评:科创板励精图治,科特估扬帆起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22:14
报告核心观点 - 科创板已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优质资产的集聚高地,投融资生态进一步优化,后续成长潜力巨大,持续关注投资机会 [3] 科创板发展现状 -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为A股市场向注册制转型树立典范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以及1家转板上市企业 [3] - 与2019年7月21日科创板开板前相比,A股高技术产业市值大幅增长16.8万亿,其中约37%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先进制造行业市值增长约14%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 [3] - 2019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整体A股,2024年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8% [3] 科创板改革进展 科创成长层 - 2025年7月1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作为未盈利企业的管理机制,配合第五套上市规则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与港股18A机制类似 [3] - 港股18A自2018年4月以来支持一批创新药企业上市;科创板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3] - 第五套上市标准将前沿科技领域纳入范围,科创板汇聚硬科技资产,投资价值凸显 [3] 预先审核机制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提出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预先审阅,过程及结果不公开 [3] - 该机制降低了涉及敏感信息企业的技术泄露风险,提升融资效率,拓展估值空间,与境外“秘密递交”制度类似,或成中概股回归选择地之一 [3] 并购潮 - 伴随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出台,科创板并购事件数量占比从2023年的4%跃升至2024年的12%,2025年上半年达18% [3]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将收购未盈利资产提升为A股市场政策导向,体现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3] - 科创板涌现一批代表并购案例,如“A收A”“H收A”等;2025年5月修订的《重组办法》“四个首次”直击硬科技并购估值退出痛点 [3] - 本轮并购潮,科创类资产作为被收购方有望兑现最大弹性,关注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领域 [3] 规则对比 科创成长层与港股18A规则对比 - 科创成长层2025年6月设立,是科创板内部分层级制;港股18A 2018年4月设立,是港交所主板特殊上市规则 [4] - 科创成长层定位广泛科技型企业,港股18A主要服务生物科技公司 [4] - 两者在纳入、调出标准及标识上存在差异 [4] 《重组办法》对应硬科技资产并购痛点 - 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解决技术整合进度偏慢问题 [10] - 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监管要求,允许收购未盈利科技资产,解决科技资产估值难问题 [10] -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可分期发行股份支付对价,解决科技企业估值与业绩对赌矛盾 [10] -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鼓励长期资金参与并购,解决私募退出难问题 [10]
科创板成长层启幕!科创板指数基金投资,迎来哪些变革?
天天基金网· 2025-07-15 20:25
科创板成长层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企业 [2][5] - 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未盈利企业市值门槛40亿,覆盖芯片/AI/低空经济等领域,打破生物医药独占局面 [3] - 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价试点,PE/VC参与未盈利企业估值,提升定价专业性 [3] - 优化IPO预先审阅机制,非公开提交材料缩短上市周期,保护商业机密 [3] 制度设计特点 - 定位为未盈利优质科技企业的"成长摇篮",覆盖研发攻坚期高潜力企业 [6][7] - 实施"新老划断":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直接纳入,新增企业需满足市值40亿等条件 [12] - 退出机制差异化:存量企业首次盈利后调出,增量企业需满足净利润5000万或营收1亿 [8][12] - 股票简称加"U"标识,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 [8] 对科技企业的影响 融资与发展支持 - 解决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14][15] - 允许IPO排队期间向老股东定向增资,避免研发资金链断裂 [3][8] - 再融资流程简化,战投认定放宽至产业链协同机构,支持持续技术迭代 [3] 行业覆盖扩展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8][21] - 重点支持计算机/电子(AI)、机械设备/国防军工(航天/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企业 [29]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投资标的与工具 - 提供更多高潜力未盈利科技企业标的,参考港股18A生物科技企业历史超额收益案例 [17] - 丰富科创板ETF、期权、科创债等衍生品,吸引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 [3][22] - 指数体系扩容:科创综指、科创50(大盘)、科创100(中小盘)、科创200(小微盘)分层覆盖 [24][32] 市场结构变化 - 科创板行业分布向"更硬核"科技领域倾斜,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 [26][27] - 未盈利企业高研发投入特性将提升指数整体营收增速,但伴随更高波动性 [31][37] 投资者策略建议 - "核心+卫星"配置:核心资产以债基/红利基金为主,卫星资产按风险偏好选择科创指数 [34] - 追求稳健Beta配置科创50/综指,高弹性选择科创100/200 [34] - 个人投资者需签署风险揭示书,门槛维持50万资产+2年经验 [19]
东吴证券:首次覆盖林泰新材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7-07 07:34
公司概况 - 林泰新材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唯一一家在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湿式纸基摩擦片领域实现规模化配套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 [2]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国内主流车企及变速器厂商,并进入麦格纳等国际供应链体系 [2]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6/0.25/0.49/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50% [2] - 2025Q1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287.62%,毛利率48.96%,同比+7.86pct [2] 行业与市场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3128万辆和31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3] - 混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从2023年17%增至2035年55%,带动乘用车摩擦片市场需求提升 [3] - 2025年乘用车摩擦片市场空间预计66亿元,2035年将达74亿元 [3] 竞争格局与技术优势 - 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化率较低,公司是国内唯一能与国外企业抗衡的品牌 [3] - 公司产品核心技术指标与国外企业无实质差异,且更具性价比 [3] - 2024H1公司产能利用率达101.77%,募投项目建成后湿式纸基摩擦片和对偶片产能将分别达5200万片和4500万片 [3] 业务拓展与增长驱动 - 公司DCT项目2024年12月通过麦格纳量产审核,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4] - 已开发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领域湿式纸基摩擦片,进入法士特、三一重工、约翰迪尔等供应链 [4] - 布局低空经济领域,与某知名飞行汽车制造商签订保密协议并开展研发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0/2.15/3.23亿元,对应PE为40.30/28.21/18.73倍 [5]
【产业互联网周报】 OpenAI开始提供ChatGPT企业版折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消息称微软计划裁员数千人,主要集...
钛媒体APP· 2025-06-23 10:22
华为技术动态 - 华为宣布自研仓颉编程语言将于7月30日开源,支持欧拉、鸿蒙等操作系统,面向全场景应用开发 [2] - 华为云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单卡推理吞吐量达2300 Tokens/s,客户超1300家 [4] - 华为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整合盘古大模型多模态能力,提供三大核心模型加速具身智能创新 [7]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5,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等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 [20][21] 机器人及AI领域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7亿元,估值达120亿元,正推进A股或港股IPO,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 [3][32] - 帕西尼感知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触觉感知技术迭代和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 [36] - 墨现科技获北京机器人基金投资,专注于触觉传感器和柔性压力传感器方案 [37] - MiniMax发布视频生成工具Hailuo 02和AI Agent产品MiniMax Agent,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 [13][19] 云计算与算力 - 鼎捷数智发布《2025生成式AI企业应用实务报告》,推出智能数据与企业智能体套件等AI产品 [5] - 日科化学拟合资成立克拉玛依融和智算科技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全部用于采购国产算力设备 [10] - 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获批注册,标志着公募REITs底层资产成功扩容 [12] 半导体与芯片 - 炬芯科技端侧AI音频芯片新品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多个系列产品在头部品牌客户中导入立项 [11] - 黑芝麻智能拟收购AI系统芯片公司股权,目标公司主要提供汽车智能化和端侧AI解决方案 [35]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制出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流星一号",实现并行度>100的光子计算系统 [14][15] 5G与通信技术 - 全国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用户数超1000万,30多个省份发布5G-A主套餐 [38] - 全球首款低空无人机感知基站亮相,基于5G-A+TDOA技术构建多模态融合低空安全监管体系 [17]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国家网信办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 [40] - 证监会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42][43] - 武汉出台人工智能人才激励政策,每年支持50家初创企业最高100万元创业资助 [44]
投资广东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日企广东行签单1166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21:11
招商活动概况 - 广东省政府与商务厅举办"日本企业广东行"活动 吸引210家日本企业参与 [1][3] - 活动聚焦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汽车 生物医药与健康 商贸服务五大产业 [1] - 共促成68个项目签约 总金额达1166亿元 [6] 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 - 60家中日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 6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 - 广东拥有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最全产业链和最强制造基因 [3] - 电子信息与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万亿 日本企业可融入产业链协同发展 [3] 汽车产业 -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5% [5] - 广东发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超1100张 开放测试道路超4400公里 [5] - 日本汽车产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具优势 双方互补性强 [5]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前列 2024年GDP突破14万亿元 [6] - 深圳广州形成医疗器械"双核驱动"格局 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同比增16.8% [6] - 广东拥有149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数量全国第一 [6] - 60余家日企与康方药业 广药集团洽谈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整合 [6] 商贸服务产业 - 华为 TCL 交通集团 广州希音等企业参与对接会 [6] - 日本企业可考察广州 佛山 东莞 惠州 汕尾等地 [5]
南京浦口:创新引擎轰鸣,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南京日报· 2025-05-15 18:3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南京浦口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1] - 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25%,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算力领域需求增长 [2] - 浦口区31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反映区域经济高成长潜力 [2] 先进制造业发展 - 华天南京(一期)项目产线满负荷生产,总投资30亿元的"盘古半导体"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2] -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SOFIM2.5L发动机全面投产,冲压车间单班产能提升18%,在手订单同比大幅上涨 [5] - 沐曦集成电路(南京)有限公司选择浦口落户,因当地集成电路产业链完整且人才资源丰富 [6] 低空经济与技术创新 - 南京大翼航空推出行业首个多模态交互引擎,实现无人机"怎么说就怎么飞"的自然语言操作 [3] - 浦口高新区与大翼航空合作落地全国首个融合自然语言交互技术的低空数据产品交易项目,实现技术标准、交易模式、国资管理三重突破 [3][4] - 低空数据产品通过NLP技术提升无人机数据采集效率,重构数据生产关系 [3][4] 产业集群构建 - 浦口区形成数智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吸引南京鼎华、奕泰微、中孚、芯宇宙等企业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赛道 [6] - 政策层面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质量小站"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2][6] - 未来将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核心技术攻关 [6]
苏州100亿母基金火速赶来,聚焦人工智能等产业
FOFWEEKLY· 2025-04-24 17:03
苏州母基金动态 - 江苏省苏州市审议通过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组建方案,总规模105亿元,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3][4] - 第二批基金包括4只专项母基金: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常熟)、新型能源及智能座驾产业专项母基金(张家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吴中区)[7][8][9][10] - 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1800多家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7] - 常熟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新签约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83.4亿元[8] - 张家港新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超400亿元,以氢能为引领[9] - 吴中区已集聚11家高校院所、7家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产学研合作[10] 江苏LP市场表现 - 2025年3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新备案351只,环比增20.6%,同比增16.2%,机构LP出资活跃度环比上升24%[15] - 长三角地区LP出资活跃度占比42%,江苏省内南京、苏州、扬州、无锡等地表现突出[15] - 苏州创新集团筹建"新千亿"产业基金,首批规模70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100亿元)、人工智能(100亿元)、具身机器人(100亿元)等"1030"产业体系[16] - 江苏省高投集团放宽子基金返投认定标准,吸引央企、国家级大基金参与[17][18] 行业投资趋势 - 各地母基金重点布局AI、机器人、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12] - 郑州市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招募算力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四川省先进制造基金设立人工智能子基金[13] - 扬州数智电子信息母基金完成备案,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