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细胞衔接器
icon
搜索文档
165家!上市宁企总数持续攀升
南京日报· 2025-07-28 10:36
南京资本市场动态 - 南京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在30多天内从163家增至165家 [1] - 维立志博成为年内第三家上市宁企 推动南京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65家 [1] - 下月汉桑科技即将上市 南京上市企业总数将从165家增至166家 [5] 维立志博上市情况 - 维立志博于7月25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募资1.89亿美元 [2][3]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 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疗法的研发 [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临床药物研发 技术平台优化和产能提升 [3] 维立志博业务与技术 - 公司重点布局肿瘤免疫2.0 T细胞衔接器和抗体偶联药物三大领域 [2] - 已研发出12款肿瘤管线产品 包括3款单克隆抗体 5款双特异性抗体 3款抗体偶联药物和1款双特异性融合蛋白 [2] - 开发了LeadsBodyTM和X-bodyTM等专有技术平台 优化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2] - 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布局6款差异化TCE管线产品 [3] 南京医药企业上市情况 - 维立志博是今年第二家登陆港交所的宁企 [4] - 药捷安康于6月23日成为今年南京首家上市企业 [4] - 南京与港交所合作推动宁港资本市场合作 目前已有32家宁企在港上市 [4] 南京其他企业上市动态 - 汉桑科技将于下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该公司专注于音频技术研发 [5] - 汉桑科技拥有20多年音频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经验 已于7月25日开启新股网上申购 [5]
IPO周报|一亩田纳斯达克上市在即;维立志博登陆港交所
IPO早知道· 2025-07-27 10:47
一亩田美股IPO - 公司于美东时间7月22日向SEC递交红鲱鱼版招股书 计划以"YMT"为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预计本月月底完成[3] - 本次IPO计划发行452 2万股ADS 发行区间4 10-5 00美元/ADS 含超额配售权至多募资2600万美元[3] - 公司IPO前已获红杉中国 云锋基金 华创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3] - 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农业B2B平台 2024年营收1 6亿元 覆盖340多个城市和2800多个县 占全国一级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超65%[4] - 平台累计服务超5600万用户 主要服务农产品经纪人群体 提供广告 认证等收费服务[4] - 2024年推出"沃来采"线下门店模式 已开设数十家 采用数字化工具重构农产品经纪服务流程[4] - 农业经纪人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交易频率和佣金高于房产行业 业务模式对标链家/贝壳[5] 维立志博港股IPO - 公司于2025年7月25日以"9887"代码登陆港交所主板 发行价35港元/股 募资12 9亿港元[7] - 引入9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6900万美元 包括高毅 TruMed OrbiMed各1000万美元 腾讯800万美元[8] - 上市首日收盘价67 1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91 71% 市值达129 75亿港元[9] - 公司专注肿瘤免疫2 0 TCE和ADC三大领域 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 其中4款为核心产品 临床进度全球领先[9] 其他IPO动态 - 港股美股A股市场近期IPO活动活跃[1] - 小马智行 地平线 蜜雪冰城等企业出现在IPO关注名单中[13]
手握21亿美金BD!岸迈生物冲击IPO,尚无产品上市
格隆汇· 2025-06-23 18:31
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动态 - 2024年国内创新药领域接连收获海外大单,双抗领域表现突出,三生制药、普米斯等公司的产品被海外大药企发掘,拉动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初至6月13日最大涨幅达73% [1] - 和铂医药与日本大冢制药达成合作,将其自主研发的BCMA/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的全球开发权益(除大中华区外)授权给大冢制药,交易总金额高达6.7亿美元,消息刺激公司股价涨超12% [1] 岸迈生物公司概况 - 岸迈生物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双特异性抗体领域,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创始人吴辰冰博士为三生制药前研发总裁 [4][3] - 公司经历多轮融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国投创新、德诚资本、招银国际等,2022年4月股权转让时估值约4.92亿美元 [5] - 吴辰冰博士拥有超过20年生物制药经验,曾在三生制药、艾伯维等公司担任要职,公司首席医学官朱永红博士拥有20多年跨国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经验 [7] 岸迈生物融资历程 - 公司自2015年起完成多轮融资,包括种子轮、A轮、B轮、C轮等,累计融资额超过2.34亿美元 [6] - 各轮融资情况:种子轮投资150万美元(2015年)、A轮2500万美元(2017年)、B轮7400万美元(2018年)、C轮1.2亿美元(2020年) [6] - 公司估值从种子轮的1050万美元增长至C轮的4.923亿美元 [6] 岸迈生物研发管线 - 公司专注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截至2025年6月有8个自主开发在研管线 [10][11] - 肿瘤学领域有6条管线,包括3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EMB-01、EMB-06、EMB-07)和3款临床前候选药物 [12] - 免疫领域有2款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9、EM1042)和1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EMB-06) [13] 核心产品EMB-01进展 - EMB-01是全球首批进入结直肠癌II期试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之一,2025年5月获IND批准,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II期临床试验 [15] - 在Ib/II期研究中,EMB-01在44例可评估患者中显示出24.1%的客观缓解率(ORR)和82.8%的疾病控制率(DCR) [16] - 全球尚无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上市,岸迈生物EMB-01有望成为全球率先上市的产品之一,但面临来自杨森、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的竞争 [18][19] 岸迈生物财务状况 - 公司尚无产品上市销售,2023年亏损5.95亿元,2024年通过对外授权实现收入4.59亿元,利润4770万元 [22][2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负债净额23.44亿元,主要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金额达27.47亿元 [2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6亿元,预计可维持12个月财务稳定,未来可能进行下一轮融资 [27] 行业市场前景 -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癌症,2024年全球新增病例超过200万例,中国新发病例约54.24万例 [16][17] - 中国结直肠癌药物市场2024年价值约31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 [17] - 自2023年底起,岸迈生物已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7]
和铂医药-B(02142)与大冢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以推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BCMAx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08:41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大冢製药株式会社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推进BCMAx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的开发[1] - 大冢获得HBM7020在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市场的独家开发、制造及商业化权利[1] - 公司可获得4700万美元首期及近期付款,最高6.2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分层特许权使用费[1] - 此次合作为双方未来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的潜在合作奠定基础[1] HBM7020技术特点 - HBM7020采用全人源HBICE®双抗技术及Harbour Mice®平台生成[2] - 通过双价靶向BCMA结合位点增强细胞靶向性,单价优化CD3活性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2] - 具有强效细胞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免疫性与肿瘤疾病[2] - 2023年8月获中国NMPA批准开展针对癌症的I期临床试验[2] 合作伙伴背景 - 大冢製药是日本综合医疗保健公司,专注于身心健康治疗方案与诊断服务[2] - 业务涵盖医疗相关及营养保健领域,基于科学依据开发产品[2] - 企业理念是为全球健康创造新产品[2]
岸迈生物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18:05
公司概况 - 岸迈生物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 [1] - 公司已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业务管线 - 肿瘤学业务管线包括三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用于结直肠癌,EMB-06(靶向BCMA/CD3)用于多发性骨髓瘤,EMB-07(靶向ROR1/CD3)用于淋巴瘤及实体瘤 [1] - 肿瘤学管线还包括三款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2(靶向ALPP(G)/CD3)、EM1034(靶向LY6G6D/CD3)、EM1031(靶向KLK2/CD3) [1] - 免疫学业务管线包括一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EMB-06和两款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9、EM1042 [1]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基于专有的双抗平台和CD3结合域库技术,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双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衔接器 [2] 战略合作 - 自2023年底起,公司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收入约为4.59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度公司亏损5.95亿元人民币,2024年度实现利润0.48亿元人民币 [2]
岸迈生物冲刺港交所:专注双特异性抗体,已达成超21亿美元授权合作
IPO早知道· 2025-06-18 09:26
公司概况 - 岸迈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 [2]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于2025年6月17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公司已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为4.92亿美元 [7] 产品管线 - 肿瘤学业务管线包括三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关键产品EMB-06(靶向BCMA/CD3)和EMB-07(靶向ROR1/CD3) [3] - 免疫学业务管线包括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EMB-06和两款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9和EM1042 [3] - 核心产品EMB-01是全球率先进入治疗结直肠癌II期试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全球率先上市的结直肠癌靶向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之一 [4]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全球尚无获批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 [4] 研发进展 - 2023年7月,公司完成EMB-01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体I/II期试验 [4] - 正在推进EMB-01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化疗治疗的全面临床开发计划,以转移性结直肠癌作为战略重点 [4]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EMB-01的II期试验 [3]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EMB-01的II期研究 [3] - 预计在2026年初完成EMB-07的I期研究 [3] 商业合作与融资 - 自2023年底起,公司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中排名全球第二 [5] - 获得国投创新、德诚资本、元禾、夏尔巴投资、招银国际、Mirae Asset、本草资本、弘毅投资、燕创资本、Cormorant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6]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为核心产品EMB-01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提供资金,为主要产品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提供资金,推进其他管线资产并扩展现有管线,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7]
新股消息 | 岸迈生物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6:51
公司概况 - 岸迈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处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的创新前沿 [3] - 公司拥有肿瘤学和免疫学两大业务管线,包括3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和5款临床前候选药物 [3] - 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3] 技术平台 - 公司建立了三个专有技术平台:FIT-Ig平台、MAT-Fab平台及T-FIT平台,旨在克服传统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的局限性 [4] - 技术平台构成公司的"即插即用技术工具箱",支持双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衔接器的开发 [4] 战略合作 - 自2023年底起,公司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4] - 与Almirall合作开发双特异性抗体,Almirall已行使部分FIT-Ig分子的选择权并签订产品系列许可协议 [4] - 与Vignette Bio(后被Candid收购)合作推进EMB-06的开发,潜在总交易价值高达6.35亿美元 [5] - 与Candid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共同开发用于自身免疫适应症的T细胞衔接器候选项目 [5] - 与Juri订立对外授权协议,总潜在交易价值最多为2.1亿美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收入约为4.59亿元人民币 [7] - 2023年度和2024年度年内亏损分别约为5.95亿元和0.48亿元人民币 [7] - 2024年毛利为4.5591亿元人民币 [8]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226亿元人民币 [8] - 2024年税前利润为7270万元人民币 [8] - 2024年净利润为4761万元人民币 [8] 产品管线 - 肿瘤学管线包括:EMB-01(结直肠癌)、EMB-06(多发性骨髓瘤)、EMB-07(淋巴瘤及实体瘤) [3] - 免疫学管线包括:EMB-06(多发性骨髓瘤)、EM1039和EM1042 [3] - 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EM1032(靶向ALPP(G)/CD3)、EM1034(靶向LY6G6D/CD3)、EM1031(靶向KLK2/CD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