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RNA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福建医科大学潘誉/黄鹤光团队等开发新型mRNA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
生物世界· 2025-08-13 12:0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急性胰腺炎 (AP) 与高死亡率相关,其特征是腺泡细胞 ( Acinar cell ) 死亡增加,消化酶过早释放和激活。在急性期,急性胰腺炎伴有" 胞葬作用 " ( efferocytosis ) 增强,以清除凋亡细胞; Anxa1 蛋白对于 胞葬 作用至关重要,但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2025 年 8 月 11 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潘誉 、 黄鹤光 , 澳门科技大学 尹成亮 等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Annexin A1 mRNA- loaded liposomes alleviate acute pancreatitis by suppressing STING pathway and promoting efferocytosis in macrophag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 新型 mRNA 疗法 用于缓解 急性胰腺炎 ,使用纳米脂质体递送 Anxa1 mRNA ,通过抑制 STING 通路并促进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实现对急 性胰腺炎的缓解。 急性胰腺炎 (AP) 的特征是腺泡细胞发生坏 ...
Nature子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宫宁强等开发新型LNP,降低副作用,增强mRNA疗法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7-20 11:11
mRNA递送技术突破 - 传统LNP-mRNA疗法存在免疫原性限制,导致编码蛋白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不足[2] - 中国科大团队开发新型可电离脂质C-a16,基于曼尼希反应组合库筛选获得,具有抗氧化特性且免疫原性显著降低[3][5] - C-a16-LNP可减轻细胞内ROS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延长蛋白表达持续时间[3][7] 新型脂质C-a16的性能优势 - 在基因编辑应用中,C-a16-LNP使Cas9 mRNA的编辑效率提高2.8倍[7] - 在蛋白表达方面,FGF21 mRNA的表达量提升3.6倍[7] - 在疫苗应用中,能诱导更强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针对肿瘤新抗原和SARS-CoV-2 S蛋白)[7] 技术应用前景 - C-a16为mRNA疗法和疫苗提供了新型可电离脂质解决方案[3][8] - 该技术突破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具有权威学术背书[3][9]
Nature子刊:北京大学苗蕾团队等开发新型吸入式LNP,高效低毒,治疗慢性肺病
生物世界· 2025-07-16 17:56
mRNA疗法递送技术突破 - 基于mRNA的疗法在遗传疾病、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革命性潜力 但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存在剂量限制性炎症反应 导致疼痛、肿胀和发热等副作用 [1] - 治疗性mRNA需要比预防性疫苗高1000倍的蛋白质表达量才能达到治疗窗口 但高剂量可能增强反应原性并降低转染效率 [1] - LNP的固有反应原性可能加剧慢性疾病的炎症进展 限制了其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1] 新型非炎性脂质纳米颗粒(NIF-LNP) - 研究团队开发出可雾化吸入的NIF-LNP 通过激活V-ATP酶增强RNA纳米疗法对慢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 [2][3] - 将熊果酸整合至可生物降解阳离子磷酰胺衍生LNP中 相比含ALC-0315的LNP 肺部蛋白质表达水平提升40倍且无显著反应原性 [5] - 熊果酸通过激活V-ATP酶复合物实现双重机制:促进内体酸化加速mRNA释放 同时维持内体稳定并招募ESCRT蛋白修复损伤 [6] 临床转化优势 - 开发出冻干制剂 保持90天以上稳定性 雾化后在小鼠、幼鼠和比格犬模型中均显示高效mRNA转染效果 [7] - 该技术为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具有临床可行性 [9] 研究团队 - 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中科院化学所、南方科技大学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完成 通讯作者包括苗蕾研究员、吕雪光研究员等 [10] - 第一作者包括沈阳药科大学赵志强博士生等 [10]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聚焦前沿技术 走向全球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7-04 00:17
公司战略 - 采用"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平衡经营可持续性与创新性 [1][2] - 通过引进三款商业化产品实现稳定现金流,2024年营收达7.07亿元,同比增长461% [3] - 预计到2030年通过引进品种实现100亿元销售额目标 [3] mRNA技术布局 - 聚焦mRNA疗法开发三款核心产品:通用型肿瘤疫苗EVM14、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 [1][6] - 构建涵盖抗原设计、mRNA序列优化、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的端到端平台 [3][5] - 拥有超过500种专有脂质库,满足疫苗及CAR-T项目需求 [5] 技术竞争力 - 开发第三代AI算法用于抗原序列设计 [5][6] - 建立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平台,拥有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专利 [6] - 实现mRNA疗法全流程本土化生产,嘉善工厂完成EVM14首批临床样品放行 [6] 产品管线进展 - EVM16个性化疫苗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6] - EVM14通用型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计划2024年下半年启动患者入组 [6] - 自体生成CAR-T取得多项临床前验证成果 [6] 行业动态 - 全球药企加速布局mRNA领域,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4] - 礼来、强生、阿斯利康等通过投资并购切入mRNA疗法和CAR-T赛道 [4]
为基因治疗装上“安全导航” 西电团队探索生物医药新赛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23:46
mRNA疗法技术突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邓宏章教授团队开发出基于氢键作用的非离子递送系统(TNP),突破传统脂质纳米颗粒(LNP)的毒性高、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 [1] - TNP通过硫脲基团与mRNA形成强氢键网络实现无电荷依赖的高效负载,mRNA体内表达周期延长至LNP的7倍 [2] - TNP在4℃液态或冻干状态下储存30天后mRNA完整性仍保持95%以上,破解mRNA冷链运输依赖 [2] 非离子递送系统技术优势 - TNP脾脏靶向效率显著提升,生物安全性达到极高水平,细胞存活率接近100% [2] - TNP通过微胞饮作用持续内化,胞内截留率高达89.7%(LNP仅为27.5%) [2] - 硫脲基团与内体膜脂质相互作用引发膜透化效应,使载体携完整mRNA直接释放至胞质,避开溶酶体降解陷阱 [2] 临床应用前景 - 团队已基于TNP技术开发出多款靶向递送系统,进入肿瘤免疫治疗、罕见病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动物实验阶段 [3] - 非离子递送技术的临床转化将降低基因治疗成本,为罕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可及的治疗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