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行进中国|乡村振兴看“湘”村
人民网· 2025-08-02 12:27
晨光微熹,长沙乡村一派繁忙景象: 湘江新区圣峰果业基地里,黄桃、梨子挂满枝头,浓浓果香扑面而来;浏阳葛家镇蔬菜大棚内,技术员 轻点屏幕,便完成了5个片区的灌溉任务;宁乡夏铎铺镇的屋场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商量着村里的 大事小情…… 田间地头藏着"致富经" 茶亭万亩油菜花海。人民网记者 匡滢摄 七月的周末,圣峰果园里热闹非凡。 从稻田到花海,从指尖到心间,乡村正以新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振兴故事。 圣峰果业基地里,73岁的黄仕其正弯腰查看水果长势。 游客们提着竹篮穿梭在桃林间,直播间里主播正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过来,咱们的黄桃现摘现发,香 甜可口!"另一边的滑翔伞基地,年轻人在340米的山顶盘旋,俯瞰层峦叠嶂的果园和远处的长沙城。 黄仕其的女儿黄莲花随父亲一起回乡创业,引入"果园+旅游"模式:修建观光步道、开设亲子研学基 地、打造特色民宿"风吟谷"。 如今,这里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综合营收突破2000万元,还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和"湖南省五星 级乡村旅游点"。 这几年来,莲花镇大力发展林果花木种植业,培育莲花甜桃、莲旺葡萄等特色品牌,爱格花卉、圣峰果 业、龙洞园林三个千亩种植基地全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带 ...
“雪域桃源”走出生态致富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10:55
雪山脚下,藏式民居星罗棋布,这里便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因春季上千株野桃花盛开而 成为"桃花村"——林芝市最佳赏花地及重要旅游景点。近日,记者跟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采访团 来到这里。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考察。4年来,嘎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 族团结上取得实效。该村立足生态资源走致富路,成为雪域高原乡村振兴典型。 "总书记的回信极大鼓舞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边巴告诉记者,目前嘎拉村坚 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为引导村民保护环境、分类回收垃圾,嘎拉村设立了"绿色银行"积分兑换超市。村民主动参与人居 环境整治,将回收的垃圾核算成积分,不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排名靠前的村民还可享受增量授信、放 款提速等金融服务。这激发了村民的环保热情。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是村民的心声。边巴表示,嘎拉村计划推动"桃 花经济"向"四季经济"延伸,擦亮品牌,不忘嘱托,让"雪域桃源"更加美好。 2002年首届林芝桃花节在此举办,但初期收益有限。2014年,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引入"景区带村"模 式,投资4800万元打造"嘎拉桃花源"3A级景 ...
我省发布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可推广经验清单
新华日报· 2025-08-02 05:57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各地因地制宜,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 产"文章、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力,实现了富民增收。如盐城市盐都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三湾村三 湾,依托桃花缘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黄桃、水蜜桃218亩,打造"桃醉湾"绿色品牌并推进有机认证,产 值突破200万元。沛县大屯街道宋庄村宋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集红色教育、健康休闲、田园体 验于一体的新都市田园综合体,2019年至2024年,村庄旅游总收入从6.8万元增至38.5万元。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各地不少闲置农房被盘活,重焕生机。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山滕,对闲 置老旧农房进行翻新改造,打造17个"莱斯共享小院",重点发展特色民宿、农家餐饮、实践基地等三产 融合项目。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小泾依托黄桃特色产业,改造村集体闲置空房,建设黄桃展示馆、制 作工作室、文玩集市等,提供乡村慢生活体验空间。 各地重产业发展也重留住乡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东桥村史陈家,通过设立非遗工坊、举办节庆活动 等,传承非遗剪纸、堆花糕团等民间传统习俗、技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从2020年到2024年,村 庄旅游总收入实现从零提升至45万元。 ...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8-01 05:57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不同于传统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需求,如今消费者更加注 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许多新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出现。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个方面23 项具体举措。 如何优供给? 农产品消费的源头是农业生产。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 平。"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 增加70%,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 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发布了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西湖龙井茶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 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引导各地深入挖掘本地区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 力度。"食品工业上游承接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下游拉动日常饮食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规划 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 司长李强表示。 如何畅流通? ...
奖金池12.2万元!佛冈水头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报名通道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15:27
活动概述 - 2025年水头镇首届"青春逐梦活力兴乡—水头羊晚杯"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通道开启,面向创意人才、创业达人及返乡青年,涵盖技术、文创、直播等领域[1] - 活动主题为"青春逐梦活力兴乡",时间定于2025年7月11日至9月8日,地点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2] 组织架构 - 指导单位包括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佛冈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别支持单位含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2] - 主办单位为中共佛冈县水头镇委、水头镇人民政府等,承办及协办单位涉及城乡规划、建设开发、文旅、高校等13家机构[2] 赛事内容 - 参赛项目需选址水头镇,参考附件项目库,分创业实践组(需已注册公司且运营超180天)和创想圆梦组(团队≤8人)[2][3][4] - 项目方向覆盖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等10余个领域,需符合政策要求[4] 赛事安排 - 分报名(7月11日-8月20日)、初赛(8月21日-25日)、复赛(8月26日-9月2日)、决赛(9月8日)四个阶段,采用演讲+答辩形式[5] - 创业实践组决赛入围9个项目,创想圆梦组入围6个,决赛在佛冈县融媒体中心展播[5] 奖项设置 - 创业实践组设一等奖1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2名(1.5万元)、三等奖3名(1万元)及优胜奖3名(3000元)[6] - 创想圆梦组设一等奖1名(1万元)、二等奖2名(5000元)、三等奖3名(1000元)[6] 支持措施 - 提供场地免租入驻、创业融资对接、政策补贴(如"青创贷")、技能培训、媒体宣传等10项支持[7][8][9] - 获奖项目可获个人IP打造、产销对接、推优评选等资源,如推荐参加广东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8][9] 报名方式 - 创业实践组需提交营业执照、计划书等6项材料,创想圆梦组需团队介绍及计划书等5项材料[10] -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或邮箱报名,线下可至佛冈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或水头镇党群服务中心提交[12][13]
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 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0 10:13
江文胜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从扩总量、促优质、拓渠道等方面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具体包括 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绿色防控等技 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等。 食品工业上游承接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下游拉动着人民群众的日常饮食消 费。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表示,将重点围绕加快生物技术应用、打造特色食品产业 集群、扩大食品消费等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膳食结构的营养健康越来越 受到关注。 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说,将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并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专题科普,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 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引导城乡居民调整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让老百姓能够会选、会吃、 吃出健康。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 实施方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 ...
以农文旅融合助力海南城乡融合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7-30 08:57
发展状况 海南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气候特色鲜明,具有农文旅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海南牢 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 牌"的嘱托,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乡土文明等资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载 体,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比如,在三亚博后村玫瑰谷,游客不仅可以赏花、摄影,还可以体验玫瑰种植、品尝玫瑰饼、购买 玫瑰。玫瑰谷已成为花卉主题旅游景点,同时,玫瑰谷延伸的产业链,将鲜花生产、观赏、销售扩展到 了食品领域,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海口市结合琼北文化,打造城市与郊区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探索城乡融合模式;文昌市探索打造休闲产业集群;琼海市着力打造国家农业公园与乡村旅游品牌,探索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不过,农文旅融合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化开发利用不够,海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 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但不少乡村旅游尚处于简单复制层面,缺少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利用; 缺乏长期规划;农文旅融合度不紧密,不少乡村旅游还处于自然生态观光阶段,人文旅游景观尚未得到 深度开发;有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在重要节假日与旅游 ...
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0 08:45
如何看待并落实这些新举措?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有关 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 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提出一系列新举措,顺应农产品消费新趋 势、新特点,着力从变化中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当前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以及新式饮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产 品需求快速增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说,针对这些趋势,实施方案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 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服务。"十 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 70%,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 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 ...
提升数字化技能改善农民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28
从产业发展看,农民数字化技能提升还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数字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 时,还在快速催生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如今,多地县乡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推广本地乡村 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 活力。 农民数字化素养持续提升,还能让农民更便捷地参与乡村事务,享受优质公共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 农村的政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变得更加高效透明。目前我国农民使用相关数字工具能力越来越强, 通过手机或网络获取政策信息、参与村务决策的人比比皆是。 农民数字化技能持续提升,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数字支撑更坚实。前不久,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印发的 《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并对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 平、培育壮大数字乡村人才队伍等工作作出部署。 在数字时代,数字化手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数字化技能的加快 掌握和持续提升,对实现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积 极作用更加明显。 从农业生产方面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
遵义:红土地缀满“生态绿”
金融时报· 2025-07-29 10:49
"我姓红星""马灯,照亮长征的路""看遵义会议会址,必看'伟大转折'(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6月 初夏,《金融时报》记者一踏上遵义这片土地,无论是在城里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间的村舍农庄,都能 看见"老标语""新标语""潮标语"交织叠印,构成别样的"红色文字风景线"——鲜艳的红色,正是这座城 市的底色。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遵义。"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嘱托,至今响彻全城。走进当年红军歇过脚的枫香镇花茂村,总书记与村民 们促膝交谈:"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传统手艺不能丢,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殷殷 嘱托,字字真情,一一投射在革命老区群众的心田里。 10年来,遵义市作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与我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大关,较2015年翻了一番。真正蜕变为"花繁叶茂"之地的花茂村,"生态优、乡风好、产业兴、腰包 鼓、笑容更灿烂"是乡亲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群众富起来"这件头等大事,是这 片红土地在新时代孜孜求索的"真理之路"。 "我在花茂有块田"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