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宿业
icon
搜索文档
前10月江西省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搜狐财经· 2025-11-19 08:42
工业经济 - 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1] -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 [1] - 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光电子器件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1] - 1至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78.0亿元,同比增长7.6% [1] 消费市场 - 1至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1.3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2] - 全省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0.0%、10.7% [2] - 集合店、无人值守商店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同比增长4.6% [2]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 [2] - 31个制造业投资细分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4.2% [2] - 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9% [2] - 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8093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 [2]
精准发力提升住宿业供给质量
经济日报· 2025-11-18 08:0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提升供给质量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对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 -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提质升级关键时期,住宿业作为连接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的枢纽,其供给质量关系到扩大内需与优化消费结构 [1] -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数达49.98亿人次,同比增长18%,行业面临广阔市场空间但存在自主品牌建设不足、同质化竞争突出、绿色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1] 行业发展方向与措施 - 《意见》围绕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具体措施,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中高端酒店和特色民宿品牌发展,推动设施改造升级 [1] - 鼓励住宿业与文娱、康养、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亲子旅行、康养旅居等主题场景,将历史文化元素植入民宿空间,使住宿成为可沉浸的文化体验载体 [2] - 推动智慧化转型,利用虚拟现实选房、智能语音控制等服务提升效率与体验,降低人力成本并满足年轻群体需求 [2] - 提出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节水节能设施改造,鼓励创建绿色饭店,以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并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2] 市场机遇与落地实施 - 随着入境游持续升温,提升接待能力成为行业新关注点,需优化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推广多语种服务、提高支付便利度以提升国际游客满意度 [2] - 县域市场正成为行业新增长点,未来住宿业应结合县域特色,发展“民宿+农业”、“酒店+非遗”等模式,让品质住宿成为推动城乡消费联动的重要纽带 [3] - 政策落地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政府部门需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标准体系并提供支持,企业需打破“重硬件轻服务”惯性,在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资源 [3]
中国单方面免签不存在吃亏,背后隐藏超乎想象的治国理政智慧
搜狐财经· 2025-11-11 07:12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免签入境中国的外国人超2088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70%以上 [1] - 2024年湖南张家界接待入境游客超183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创汇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504.3% [3] - 四川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升级后,2024年前10月外国人住宿登记达2023年同期的3.5倍 [3] 政策驱动因素与行业影响 - 免签政策直接带动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繁荣,为中外企业合作带来更多商机 [3] - 政策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 政策实施基于长期发展战略,为行业和世界共同发展创造更大共赢空间 [7] 目的地与产品创新 - 上海推出“老外友好商圈”提供双语导览和文化体验工坊,成都熊猫基地推出“国际志愿者”项目 [7] - 许多城市优化旅游服务,推出多语种标识、国际化支付系统和便捷公共交通以实现“无障碍旅行” [7] - 外国游客体验活动包括穿汉服、品尝美食、乘坐高铁,旅行从“打卡”转向互动与深度体验 [3][7] 市场推广与认知转变 - 外国博主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全球展示真实中国风貌,社交媒体“中国热”持续发酵 [9] - 外国游客亲身体验成为“中国叙事”新主角,其分享见闻打破刻板印象,展现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9] - 真实、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通过外国游客镜头和文字分享至世界各地,促进文明深度交流 [3][9] 未来发展趋势 - 随着国际航线增加、跨境支付便利化及文旅融合深化,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旅游市场“新顶流” [11] - 免签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使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文明对话更加深入 [11]
北京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28.3亿元|提振消费看京潮
搜狐财经· 2025-11-02 21:17
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 - 北京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8.3亿元 [2] - 行业同期实现利润总额19.5亿元 [2] - 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803.2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较高 [2] - 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 [3] 餐饮业表现 - 餐饮业增长受假日游客就餐需求增加带动 [2] - 餐饮业利润总额增长较多,得益于企业优化经营策略、促进降本增效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 [3] - 咖啡馆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4% [2] - 餐饮配送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5.8% [2] - 高质价比、便捷的快餐服务业盈利持续改善 [3] 住宿业表现 - 消费体验特色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的酒店较受欢迎 [3] - 大型展览、体育赛事等赛会经济有效提升周边酒店入住率 [3]
制造业PMI为何超季节性回落?:——2025年10月PMI点评
光大证券· 2025-10-31 20:32
制造业PMI回落原因 - 2025年10月制造业PMI为49.0%,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降幅显著大于2020-2024年同期均值(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5] - 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降1.9个百分点至45.9%,为2025年4月对等关税出台以来的次低水平[5] - 生产指数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至49.7%,部分受十一中秋双节长假季节性因素影响(2020-2024年10月生产指数均值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5][15] 行业与企业结构分化 - 出口相关行业承压明显:高技术制造业PMI回落1.1个百分点至50.5%,装备制造业PMI回落1.7个百分点至50.2%,消费品制造业PMI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1%[16] - 高耗能行业PMI仅回落0.2个百分点至47.3%,显示内需相对稳定但仍在收缩区间[16] - 小型企业PMI回落1.1个百分点至47.1%,受外贸不确定性影响更大[6] 价格与库存变动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分别至52.5%和47.5%[25] - 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7.3%,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48.1%[26] 非制造业表现 - 10月非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2][28] - 假期消费带动接触型服务业活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文体娱乐业指数升至60%以上[28] 建筑业与政策展望 - 建筑业PMI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1%,但新订单指数上升3.7个百分点至45.9%,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升3.6个百分点至56.0%[34]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升至55%以上,预示基建活动升温[34] - 后续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和2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支撑基建投资[34]
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制造业短期波动仍有趋稳基础
贝壳财经· 2025-10-31 11:36
制造业PMI指数 -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1][2]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出现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收紧,带动需求整体偏弱运行,企业生产活动小幅放缓 [2] - 13个分项指数全部较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2.6个百分点之间,大中小企业运行均有所承压 [2]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在50%及以上的水平 [1][4] - 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需求侧相对稳定,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分别小幅上升至49.4%和47.8% [4]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以上,企业乐观预期有所升温 [4][5] 行业表现 - 节日消费带动作用明显,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3%以上,景区服务业指数升至53%以上,文体娱乐业指数升至60%以上 [5] - 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住宿业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55%以上,餐饮业指数升至50%以上 [5]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以上,显示基础建设投资活动有加速启动迹象 [5] 综合经济产出 -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经济总体产出保持稳定 [1]
制造业PMI回落至49%,“反内卷”带动价格改善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31 11:10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10月份制造业PMI为49.0%,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上升后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1] -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继续发展,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1] 制造业供需分析 - 10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9.7%,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在连续5个月扩张后降至收缩区间[4] - 生产放缓带动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收缩,采购量指数为49%,较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5] - 生产活动放缓受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预期及长假季节性因素影响[4] 制造业市场需求 - 10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5.9%,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次低点[5]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明显下降,分别降至48%以下、45%水平和46%以下[5] - 出口需求明显收紧拖累整体制造业市场需求偏弱运行[5] 不同规模企业表现 - 10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均较上月下降,分别为49.9%、48.7%和47.1%[6] - 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型企业供需两端同步收紧,小型企业运行压力突出[6] 制造业价格变化 - 反“内卷式”竞争政策推进带动市场价格积极变化,装备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6] - 高技术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创今年以来新高,消费品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减轻,出厂价格指数回升至49%以上[6][7] 非制造业表现 -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1][10]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10] 服务业细分行业 - 节日效应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10] - “双十一”促销活动带动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70.0%以上,业务总量加快增长[10] 市场预期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1%,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较强信心[10] - 随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内需动力将继续强化,为全年目标提供支撑[10]
【商洛】赛事出彩 城市出圈
陕西日报· 2025-10-31 06:54
赛事活动对当地经济的即时拉动效应 - 10月18日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商洛邀请赛吸引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1] - 赛前商洛市主城区主要酒店入住率较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周边特色民宿预订率显著增长[1] - 赛事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形成一站式消费模式[1] 商洛市体育赛事经济的战略布局与规模 - 近年来商洛市成功举办国际级、国家级等大型赛事100余场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0余场次[2] - 积极打造兼具本土气质与破圈能力的体育赛事IP,以破解有赛事无品牌、有活动无流量的瓶颈[2] - 策划创办中国康养之都气排球超级联赛,赛事分为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4个阶段,吸引全市机关单位、企业及民间团体广泛参与[2] “体育+”融合发展战略与品牌效应 - 设置“赛事集市”集中展销木耳、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洛南草编等非遗文创,打造观赛、购物、体验、出游一站式消费模式[1] - “陕西·跟着赛事游商洛”之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 - 通过“体育+康养+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持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沉浸式体验生态康养与文旅风情[3]
我区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搜狐财经· 2025-10-30 16:41
公司层面:特定项目与活动表现 - 银川阅彩城9周年店庆通过街区改造和增加娱乐项目品牌,吸引客流42万人次,并带动整体销售额增长5.14%,其中潮玩类和数码科技类产品销售增长明显 [1] - “购在中国 爱尚宁夏”36小时不打烊活动期间,新百CCmall商品实现销售额8192万元,较去年同期可比增长10.14%,交易数同比增长9.44%,包含租赁品牌及餐饮娱乐等业态后总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 [6] 行业层面:区域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7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零售业增长6.7%,批发业增长1.3%,住宿业增长0.6%,餐饮业增长4.9% [3] - 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7%、14.2%、43.8%,其中新能源汽车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3.7% [5] - 消费供给端持续优化,引进砂之船奥莱、华为高标准店等品牌首店超70家,并举办“浪宁夏”系列商旅文体健融合促消费活动500余场及演唱会超30场次,实现万人演唱会零突破,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是往年同期3倍 [8] - 商务部门计划攻坚重点项目,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便民生活圈省域全覆盖及商超改造扩围,打造网货生产供应中心以持续激活消费市场 [8]
拒绝35岁中年人的青旅,正在被00后遗忘
36氪· 2025-10-27 21:31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青年旅舍行业在中国市场出现显著萎缩,国际青年旅舍联盟(YHA China)认证的旅舍数量从2017年的近300家减少至当前的109家,缩水近三分之二[36] - 行业面临客群流失问题,年轻旅客对青旅的偏好降低,社交媒体上的旅游攻略中已较少出现青旅的分享和推荐[35] - 部分青旅通过转型长租市场维持运营,例如广州某青旅超过一半住客入住时间大于两周,月租价格约2000元,较同地段一居室租金3500元/月更具性价比[39] 客群结构变化 - 青旅传统核心客群(年轻背包客)被快捷酒店分流,例如北京某连锁青旅价格仅86元/晚,而同地段低价旅馆需500元/晚,但年轻人仍愿多花100元选择连锁酒店[6][5] - 行业出现"年龄歧视"争议,部分店家以"安全隐患"为由拒绝35岁以上人群入住,违背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向所有自认有年轻之心人士开放"的章程[9][10][15] - 当前青旅住客中长租客比例上升,包括求职、考研、失业等过渡期人群,他们对集体宿舍生活接受度较高[39][41] 产品竞争力分析 - 青旅核心卖点"公共交流空间"对当代年轻人吸引力下降,社恐倾向(i人)的旅客更重视私人空间,例如学生刘晨因怕打扰他人而选择搬离青旅[4][5][43] - 与酒店相比,青旅缺乏服务(需自助办理事务)、私密性差(多人共享房间),在行程紧凑的"特种兵旅行"中体验劣势明显[31][32] - 部分青旅尝试通过免费咖啡、自习区等增值服务吸引长租客,但旅游住客普遍早出晚归,公共区域使用率有限[35] 社会文化变迁影响 - 当代年轻人更倾向"确定性消费",对青旅可能产生的人际摩擦(如夜聊中被"爹味"说教)采取回避策略,认为"心力是宝贵资源"[50][54][55] - 互联网普及削弱青旅的信息传递价值,年轻人认为"网上有差不多经验",对实地交流需求降低[49][52] - 社会对"稳定"的追求加剧,青旅代表的"流浪浪漫"叙事被质疑,与求职、考公等主流路径产生背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