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搜索文档
OpenAI画的饼,这家中国公司先吃上了
搜狐财经· 2025-10-28 07:22
"人类花了上万亿搞的AI别再陪聊了,赶紧干点正事吧! 凌晨三点,曼谷。 一位外籍主播正坐在TikTok直播镜头前,用地道的泰语卖力推荐一款来自中国的香薰蜡烛。他的语气自然流畅,肢体动作节奏分明,镜头切换踩点精准, 背景音乐轻柔而应景。整个直播间的表现,堪比一场本地化内容制作团队精心编排的商业演出。 但真正令人震惊的,并不在镜头里。 而是在镜头背后: ·直播脚本由AI自动生成,基于产品亮点和目标受众语境定制; ·带货达人由系统智能匹配,算法优先推荐ROI潜力高的红人; ·产品视频是AI自动剪辑完成,图文混剪、口播字幕、节奏控制全自动化; ·广告投放策略由Agent实时优化,动态出价、多平台AB测试全链路闭环; ·直播结束后的数据分析和下一轮投放路径,也由AI主导完成,无需人手复盘。 没有运营团队通宵盯盘、没有投手来回测试、没有创意剪辑熬夜赶工。 有的,只是一套名叫"全球营销AI Agent"的系统,在悄无声息地搬砖、执行、优化、进化。 它不是OpenAI做的,不是谷歌、Meta、百度,甚至不是字节跳动。它来自一家中国出海SaaS公司——钛动科技,一向以"增长黑科技"在出海圈闻名。 从陪聊到干活,从语义到业务,从 ...
e签宝创始人金宏洲:聚水潭上市是saas行业回归新实证
搜狐财经· 2025-10-23 21:03
回顾过去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轮技术浪潮都会催生一批新公司崛起。潮水退去后,大 多数创业公司逐渐湮没在历史中,而真正发光的金子,终究会闪耀出来。如今进入AI时代,再次迎来 一波创业热潮。金宏洲相信,最终能够穿越周期、成为赢家的,只会是少数。 对创业者来说,当大潮来临时,当然要把握机遇,但更重要的是始终把重心放在用心打磨产品和扎实经 营上,而不是一味地面向投资人、做表面功夫。最终,"剩者为王"。 而对投资者,金宏洲想说:去发现那些真正踏实经营的好公司,下重注,与它们共同成长。时代,从不 会辜负那些慧眼识珠的人。 聚水潭正式在港股上市了!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认为,聚水潭的表现值得期待,上市首日开盘果 然不负众望——股价大涨24%,市值突破161亿港币,整体表现超出预期。 今年以来,金宏洲在多个场合包括视频号中反复强调:中国的SaaS行业正在回归价值。无论是金蝶还是 北森,这些在港股上市的SaaS龙头企业,今年股价都实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市场表现非常亮眼。 作为一名SaaS行业的老兵,e签宝也算是这个领域的明星项目。金宏洲经历过2021年之前,投资者挤破 头、托关系都想参与投资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 ...
光大证券:微盟集团积极推动与抖音合作 维持“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0-22 15:17
公司业务合作 - 公司与抖音集团旗下巨量引擎开展业务合作,成为其广告业务综合代理商并取得巨量千川服务商牌照[1] - 合作将覆盖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多个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从营销到经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1] - 2021年公司在抖音平台的广告投放流水规模约为30亿元,预计此次合作将在2026年为商家解决方案收入带来可观增长[1] 商家解决方案业务展望 - 预计2025年公司广告毛收入约为170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主要因主动淘汰低质量客户以优化客户结构[2] - 预计2026年广告毛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受益于腾讯渠道收入提升及抖音渠道带来的增量[2] - 2025年上半年净返点率从上年同期的2.1%提升至3.85%,增加了1.7个百分点,后续返点差有望稳中有升[2] SaaS业务展望 - SaaS业务已呈现企稳迹象,预计2026年恢复正增长[1][2] - 2025年上半年AI相关产品带来收入3400万元,后续有望继续贡献增量[2] - 公司拓展本地生活行业如宠物行业及到店到家场景,并推动微盟小程序与抖音、美团、小红书、支付宝等平台打通[2] 财务预测与融资 - 维持2025年收入预测,小幅上调2026-2027年收入预测至17.9亿元及20.0亿元,较上次预测分别提升3%和6%[1] - 公司成功融资2亿美元,资金将用于AI技术整合与应用、扩大媒体渠道及精准营销服务能力、以及推进海外业务发展[3] - 融资将重点升级AI技术基础设施,加速AI技术在零售、电商场景的深度应用,并布局跨境出海业务[3]
纪源资本吴陈尧:坚定看好聚水潭,中国企业服务行业有着被低估的市场潜力
IPO早知道· 2025-10-21 10:21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聚水潭于2025年10月21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687" [2]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以2024年相关收入计算,其市场份额达到24.4%,超过第二至第五大参与者市场份额的总和 [2] - 公司获得了纪源资本、红杉中国、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纪源资本在2022年投资并在IPO时作为基石投资者继续加码 [2] 投资逻辑与创始人特质 -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吴陈尧对聚水潭创始人骆海东的坚定信仰和深厚行业经验印象深刻,骆海东在ERP领域有30年经验并保持谦卑的学习态度 [4] - 投资决策基于对中国企业服务行业被低估潜力的判断,并在2022年全球SaaS企业估值下调时完成投资,从初次见面到打款交割历时约两年 [5] - 投资人通过参加客户大会等线下活动建立信任,看重创始人骆海东在激烈竞争或市场低迷时依然保持信心和稳健打法 [6][7] 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 公司在管理和产品两方面表现出色,团队保留创业狼性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使管理更规范,产品上保持专注和技术领先 [9] - 系统稳定性是核心壁垒,尤其在双11、618等大促节点,服务器稳定对电商客户至关重要,一旦建立稳定口碑则难以被新进入者取代 [9][10] - 公司清楚自身边界,在商业布局上有所节制,例如出海业务到后期才尝试,整个SaaS市场趋向理性,更注重项目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0] 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未来机遇 - SaaS行业成熟是多种因素日积月累的结果,类似国产电动车发展,产品迭代、用户习惯养成、数据协同和理性竞争共同促进行业进步 [11][12] - 聚水潭未来可更深入参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领域,探索为中小电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可能涉足SaaS领域的并购 [14] - 出海和AI带来广阔机遇,AI agent能帮助提升产品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SaaS+AI是重要发展方向,公司已具备客户和销售渠道优势 [15] 投资视角与行业展望 - AI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变革核心,但行业格局未定,投资人应关注"长雪坡"效应,行业演进是流动的,不用对终局轻易下结论 [17] - 聚水潭收入已达到10亿规模,其IPO成功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为行业其他公司证明了价值实现的路径 [18][19] - 随着中小电商出海、多渠道经营和精细化管理需求增长,公司围绕核心产品形成的软件生态有望提升毛利并放大企业价值 [19]
Roundtable CEO James Heckman on why most crypto treasury mergers fail — and how Roundtable is different
Yahoo Finance· 2025-10-16 06:05
Roundtable CEO James Heckman says his company’s upcoming merger with fintech firm RYVYL Inc. (NASDAQ: RVYL) marks a turning point for blockchain in media, one that focuses on real operating utility instead of speculative token plays. In a conversation with TheStreet Roundtable host Scott Melker, Heckman discussed Roundtable’s NASDAQ progress, its $75 million merger with RYVYL, and why he believes this deal separates genuine innovation from the wave of crypto treasury companies that have recently tried, an ...
Codeword Accelerates Growth With Wins Across AI, Insurtech, and SaaS
Globenewswire· 2025-10-14 22:00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新增三家客户:Demandbase、Root Insurance和Octave,业务覆盖人工智能、保险科技和B2B SaaS领域 [1] - 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新增多家客户,创下公司单季度最高客户获取率,企业科技品牌相关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5% [2] - 公司近期晋升Gabie Kur为合伙人兼增长主管,以推动投资组合多元化和业务扩张 [2] 客户合作背景与需求 - Demandbase聘请公司旨在巩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并执行全方位的创意活动 [6] - Root Insurance与公司合作旨在构建强大的叙事引擎,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 [6] - Octave在关键发布阶段聘请公司提供全面的战略咨询,包括通过媒体关系触达新受众和制定主动危机沟通计划 [6]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定位 - 客户选择公司的原因是其能将技术复杂性转化为文化相关性,并拥有深厚的垂直专业知识和整合能力 [3] - 公司被客户评价为最具创意、精明且充满活力的代理商之一,拥有卓越的媒体洞察力和执行能力 [4] - 公司的客户名单包括知名科技品牌如Google、Android、Lowe's、ASUS和高增长颠覆性企业如Rev和Alphabet's Wing [4]
聚水潭启动全球发售:2024年盈利后2025年上半年再转亏 老股东高盛上市前浮盈50%离场 发...
新浪财经· 2025-10-14 18:45
上市方案概览 - 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启动全球发售,预计10月21日挂牌,发行价定为30.60港元/股 [1] - 基础发行股数约6817万股,对应发行规模20.9亿港元,上市后市值将达130亿港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规模可增至27.6亿港元 [1] - 募集资金净额的55%将用于研发,25%用于销售与营销,10%用于战略投资,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1] - 本次上市采用机制B,香港公开发售比例为10% [1] 上市背景与动机 - 公司历经2023年6月、2024年3月、2024年11月、2025年5月四次递表后,终于在2025年10月启动全球发售 [2] - 上市时间点恰好踩在“2025年底前完成上市”的对赌协议节点上,带有为满足对赌要求而冲刺的紧迫性 [2] 业务发展轨迹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以电商SaaS ERP为核心切入市场,后拓展为集多平台订单管理、库存协同、业财一体化于一体的SaaS协同平台 [3] 基石投资者结构 - 本次IPO累计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1.3亿美元,对应认购股数3306.29万股,占基础发行规模的48.5%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蓝湖资本、纪源资本、红杉资本三家老股东,以及汇添富基金、景林、高毅等国内机构和部分海外投资者 [4] - 基石阵容缺少产业投资方及外资长线基金,三家老股东的参与或说明公司未能成功说服更多新投资者 [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2亿元、7.0亿元、9.1亿元,三年复合增速31.9%,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5.2亿元,同比增速降至24.4% [6]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1亿元、-4.9亿元、0.1亿元,2024年账面扭亏主要依赖约900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贡献,若剔除该因素,2024年除所得税前仍亏损约8000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收益2.7亿元,但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亏损调整影响,整体净亏损0.4亿元 [6] 估值水平评估 - 此次IPO对应市值130亿港元,较2020年C轮融资的60亿元人民币(约65.7亿港元)翻近2倍 [9] - 该市值对应的2024年市盈率高达1175倍,2024年市销率为15.7倍,TTM市销率为14.1倍,均远超港股SaaS公司7.6倍的平均水平 [9] - 港股SaaS龙头金蝶国际2024年市销率为10.3倍,TTM市销率为9.8倍,显著低于公司估值 [9] 老股东动向 - 高盛曾参与公司2020年C轮融资,但未担任本次IPO保荐人,并于2025年5月通过股份回购彻底退出,回购价为原购买价的150%,合计约7560万美元,获得50%浮盈 [10] - 在上市前关键节点,老股东高盛的退出动作放大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2][10]
B端战场的AI叙事:一场极致的效率和场景争夺战|AI观察系列策划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9:05
AI投资与商业化趋势 - AI领域投资重点转向B端项目,核心考量商业化闭环和变现能力[1] - Token调用量成为衡量AI公司实际采用规模与增长潜力的核心标尺,如同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1] - 大模型调用场景发生显著变化,从离线的打标和娱乐性场景,转向在线任务大幅上升,互联网公司和消费电子企业的大部分交互已开始由大模型取代[1] Token消耗规模与增长 - 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000亿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突破30万亿,一年半时间增长超过300倍[2][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较2024下半年大增363%,已超过10万亿Tokens[4] - 大模型企业级市场呈爆发式增长,调用量最大的公司是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企业,其次制造业、传统企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调用量也有增长[4] 大模型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大模型市场前三名份额合计超40%,其中阿里通义占比17.7%,字节豆包占比14.1%,DeepSeek占比10.3%[4] - 企业正从追求单一最强模型,转向为特定业务场景寻求最优解,对不同模态、尺寸和落地场景匹配的需求将爆发[4] - 模型供给呈现丰俭由人态势,快速匹配多元化市场需求[5] 行业应用与AI Agent发展 - 中国AI应用以生产力工具为主导,垂类行业的B端需求强劲,AI+工业的政策空间和应用空间较大[5] - 企业基于业务需要和成本考量,更倾向选择适配自身需求的底层大模型,而非一味追求大尺寸和强性能[6] - AI Agent被视为有望替代原有SaaS系统的技术,企业正加大布局,中基宁波集团计划在内部搭建100个有效智能体[5][6][7] 企业选型考量与模型趋势 - 企业在模型侧的选择主要考量五个方面:稳定性、效率、成本、服务响应和易用性[6] - 模型小型化成为未来几年的关键趋势,务实和好用成为B端企业调用大模型的基本原则[6] - 对于需要快速识别的场景使用小模型以降低Token消耗成本,对于深度推理则使用满血版模型[6] SaaS行业变革与商业模式 - SaaS行业长期面临用户付费意愿低、企业盈利难的问题,AI浪潮下有望改善边际,通过帮客户创造新价值来分得更多利润[7] - 钉钉颠覆SaaS商业模式,推行按结果付费,发布十余款AI产品,强调商业结果可交付[9] - AI应用的竞争最终将回到行业认知、模型工程能力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用户只会为效果买单[11] 技术演进与未来挑战 - AI技术从单一的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演进,从Copilot切换到Agent,从纯软件端向软硬件一体摸索[1] - AI Agent在稳定性方面有严格要求,不同企业对智能体的算力部署方式会提出严格要求,能力还需不断迭代[6][10] - 垂类行业应用中,知识库和数据库的沉淀积累将成为AI Agent企业的护城河,从数据到语料的处理是主要挑战,50%至70%的客户指导时间用于处理此关系[8][12]
畅捷通:股东结构优化,获高瓴、高成投资,有助于公司价值发现
财富在线· 2025-09-24 15:33
交易概况 - 高瓴资本和高成资本于9月17日大幅入股及增持畅捷通 导致公司股价当日上涨近20% [1] 估值分析 - 交易价格为7.60港元 与市价基本持平 无显著折价 体现买卖双方对公司价值的共同认可 [2] - 交易前公司市值约25亿港元 现金及银行结存达人民币13.3亿元 [2] - 基于上半年自由现金流约0.8亿元推算 全年可能达到1.6亿元 [2] - 当前估值隐含13亿元现金加7.5倍自由现金流倍数 对转型完毕的SaaS企业不昂贵 提供较高安全边际 [2] 流动性改善 - 交易增加公众持股比例 改善股票流动性 [3] - 流动性不足曾制约价值发现机制 导致价值折价 [3] - 流动性预期改善有望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关注 优化估值体系 [3] 股东结构优化 - 引入高瓴资本和高成资本等重要机构投资者 [4] - 控股股东表示将深化与长期价值投资者的联结 拓宽股东基础 [4] - 专业投资者可能推动改善治理结构 提高分红比例或实施股份回购 [4] 投资者背景 - 高成资本为专注企业服务赛道的成长型基金 早在2021年已持股畅捷通 此次大幅加码体现长期发展认可 [5] - 高瓴资本作为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投资机构 曾布局用友网络 此次入股用友体系内的畅捷通体现对企业服务赛道及用友生态的持续看好 [5] 行业前景 - 中国SaaS行业正进入"开悟之坡"阶段 可能被低估复利成长潜力 [5] - 中国企业数智化需求持续爆发 畅捷通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6]
绚星智慧科技董事长卢睿泽:面对大厂竞争,根本不会怕他们!大厂做不好ToB,因为弯不下腰、吃不了苦
搜狐财经· 2025-09-24 09:22
公司战略转型与定位 - 2025年3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云学堂正式更名绚星智慧,宣告向AI科技企业全面转型 [2] - 公司董事长卢睿泽认为,面对大厂竞争无需惧怕,因为企业服务行业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大厂习惯于高利润业务,而创业团队更具拼搏精神 [2][14] - 公司坚持“聚焦中大客户”的战略定位,在SaaS行业整体下滑明显的背景下,业绩未出现大幅下滑,表现相对稳健 [3] 业绩与产品进展 - 战略焕新半年后,所有产品均已完成客户验证,团队从产品发布状态进入业务保障状态 [3] - 业绩成长最快的是学习发展和人才发展相关的AI业务,其AI收入成长最快 [6] - 销售AI业务表现超预期,签单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平均周期不到同行的三分之一,能在一周内敲定合作 [6] - 销售AI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基于行业真实数据与场景训练的垂直模型,客户使用越多模型越精准,形成自我优化闭环,带来显著技术门槛和客户黏性 [7] AI业务差异化与竞争优势 - 公司认为企业服务领域真正能解决核心问题的AI应用凤毛麟角,多数产品停留在“有趣却非必需”阶段 [4] - 公司从三年前就开始系统化搭建“智立方AI BOX”平台,坚持三年如一日地将资源全力投入AI基础能力建设,在行业中几乎没有看到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这样做 [4] - AI产品界面简洁但背后算法与数据架构复杂,极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 [7] 未来目标与市场规划 - 公司内部设定目标,计划用两年时间“结束这个赛道的战斗”,关键指标包括达到一定规模的收入、签约客户数达300家以上以及覆盖行业数 [8] - 达到300家以上客户意味着覆盖中国主流行业并获得大量头部客户,这些客户提供高质量业务场景和数据,反哺模型训练,使公司拥有行业最领先的数据源和最具竞争力的AI模型 [8] - 公司对出海态度积极且坚定,首选美国与日本市场,因为中国软件市场极度“内卷”,而出海后同样人工成本创造的价值不同 [9] - 海外业务预计明年3月份真正落地,先做日本和美国市场,会谨慎地与当地大系统集成商合作 [10] - 美国市场氛围积极,企业更愿为有价值的新技术付费;日本市场心态开放但行动保守,IT系统普遍陈旧,错过了移动时代 [11] 行业观点与竞争策略 - 公司董事长认为近期SaaS行业洗牌的核心原因有两个:经济环境下行导致企业端整体采购需求降低,以及部分企业在自身增长不佳时觊觎别人市场搞价格战 [12] - 公司反感低价竞争,认为定价需保证企业活下去,赚钱才是硬道理 [13] - 公司认为企业服务需要帮助企业做落地和数据训练等“苦活”,这些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需要行业经验和基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