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
搜索文档
国投智能(300188.SZ):Agent 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各类业务场景中
格隆汇· 2025-11-26 17:12
格隆汇11月26日丨国投智能(300188.SZ)在互动平台表示,Agent 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各类业务场景中。 公司以 "天擎" 大模型为底座,打造 Qiko 智能体平台,通过可视化编排业务流程、融合垂类知识库,灵 活构建专属 Agent。目前相关应用已覆盖公共安全、政务司法、企业数字化等数十个行业,开发线索预 警、智能预审、智能办公等超 300 个智能体。 ...
中兴通讯屠嘉顺:从酷技术到好应用,Agent堵点在哪里
和讯· 2025-11-21 18:15
AI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生成式AI技术高速发展但商业落地缓慢 美国公司采用付费AI产品的比例出现停滞迹象 麻省理工学院报告指出95%的生成式AI应用项目效果不佳或中途夭折[2] - 约90%的垂直企业并未真正理解AI技术 存在生搬硬套问题 需要定制开发专业大模型和Agent数字人才能融入企业业务流程[3] 大模型技术演进路径 - 行业共识认为AGI未来将是融合多模态输入的世界模型 针对特定场景可通过裁剪提升效率降低成本[6] - 主流大模型持续进化 百度文心5.0多模态理解能力突出 MiniMax M2专为Agent和代码设计 成本仅为Claude 3.5 Sonnet的8% Kimi k2 Thinking在token效率等工程化方向迭代[6] - 发展路径包括科技巨头研发终极通用模型后通过蒸馏剪枝技术适配不同场景 以及先发展行业专有模型实现商业闭环再向通用大模型迈进 例如特斯拉从自动驾驶FSD模型逐步升级至机器人应用[7] Agent技术落地进展 - 2025年Agent技术成为产业热点 开始落地到医疗教育5G网络运维等领域 中兴通讯与上海第十医院合作的医疗总检系统已投入应用[8] - 2026年Agent将大规模出现在各行业 但当前规模化落地仍受限于大模型多模态能力不足 多模态训练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8][9] - 算力紧缺是国产AI产业瓶颈 国产GPU企业如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加速上市进程 推动国产替代 DeepSeek OCR等多模态模型进化将促进Agent进步[9] 端侧AI发展趋势 - 2026年端侧AI产业链将加速成熟 手机端侧大模型可能率先突破 Super CLUE实验室测试显示手机小模型在自动点单等场景准确率超90% 中兴星云小模型在13款应用中获银牌[10][11] - AR眼镜等设备受硬件限制难快速突破 电池小导致续航差 摄像头过热问题未解决 普及仍需时间[11]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演示多依赖人工遥控 工业场景中存在机械自主动作控制等技术难点 C端缺乏可靠技术支撑[12] - 人形机器人需要兼容人类社会环境 制造方案中具身大脑的自主控制能力最为稀缺 是商业落地瓶颈[12][13] - 发展路径将先从B端工业场景开始 环境相对简单任务流程固定 可实现7×24小时作业 3C电子和汽车制造领域已实现突破[13][14] - 走进C端家庭预计还需5-10年 因生活场景对灵活性安全性要求极高 当前价格昂贵 但资本投入有助于加速产业链迭代[14][15]
洞察AI-DRIVEN的创新机会|第五届HiPM产品创新力峰会圆满落幕!
搜狐财经· 2025-10-27 15:52
大会概况 - 第五届HiPM产品创新力峰会于10月17-18日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msup与北大科创园联合举办 [2] - 大会主题为“洞察AI-DRIVEN的创新机会”,旨在引领行业实现智能与产品的深度交融 [2] - 大会开幕式采用线上+线下形式,旨在帮助产品经理、设计师及企业负责人全面了解2025年产品创新路径及趋势 [3] - 大会综合评分达9.6分,参会者反馈信息密度高,对AI产品创新前沿理念及大厂应用探索思路有深入理解 [7] 参会企业与嘉宾 - 邀请到Google、Notion、微软、飞书、腾讯、字节跳动、蚂蚁集团、顺丰等业界标杆企业的产品负责人参与 [2] - 开幕式嘉宾包括北大科创园总裁邓仲明、Plug and Play中国区副总裁刘佳诺、创维汽车联合创始人贾凡、飞书产品副总裁施凯文、msup创始人刘付强等 [5] - 大会总计有55位讲师进行分享,设有15大专题演讲分论坛,每天5个分会场同步进行 [6] 核心议题与分享内容 - 开幕式演讲涵盖从产品思维到产业思维、技术共生到价值共赢的跃迁、以新生态重构产品力等方向 [5] - 在Agent产品化落地实践专场,矩阵起源产品经理魏旭东和网易数智副总经理肖钰妍分享了企业级Agent落地的困难现实与产品设计思路 [6] - 在AI助推运营提效专场,汇丰科技内部开源技术委员会主席李渭宁指出AI Agents和MCP正引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深刻变革,并已将多个Agent+MCP方案集成到VS Code、GitHub Copilot等主流开发工具中 [6] - 个推开发者事业部产品总监张颖楠从“能力构建”、“决策提效”和“生态共建”三个层面结合案例进行分享 [6] - 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一致认为AI并非简单取代人类,而是作为工具提升效率、打破职能界限、创造新机会,促使人类更专注于创意、问题发现和管理能力 [5]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大会合作伙伴包括汇丰科技、个推、快递100、网易数智、矩阵起源、msup等领军企业,通过沉浸式展区展示前沿技术与互动体验 [9] - 合作推广伙伴包括Get笔记、科大讯飞、Gitee、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创业邦、开源中国、CSDN、亿欧等多家机构 [13] - 大会成功汇聚生态之力,与会者通过亲手体验和与产品团队零距离交流,共同见证生成式AI等创新技术从概念走向落地 [9] 特别活动与未来展望 - 大会设有HiPM答谢晚宴,飞书设计负责人朱斌作为主持人与Notion、飞书、腾讯、微软的AI产品负责人围绕“AI时代的产品、团队进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1] - 晚宴讨论内容涵盖真实工作流程变革、适应的“快与慢”之辩以及具体可行的“AI友好”行动方案,对智能化转型的“道”与“术”有更清晰认识 [11] - 大会主办方对15位出品人、55位讲师及所有支持者表示感谢,并期待明年再次相聚 [13]
给 Agent 接搜索功能,有哪些「坑」需要特别注意?
Founder Park· 2025-10-26 10: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为AI Agent构建高效可靠的搜索系统面临显著挑战,其交互逻辑、内容呈现和接口配置均与传统人类搜索引擎有本质区别[2] - 信息检索的质量是决定Agent推理能力和任务完成度的关键因素[3] - 行业正积极探索在检索深度与调用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并关注搜索结果的精准度和实时性[3] AI搜索与传统搜索的差异 - 人类单次搜索动作未来可能演变为Agent的10次搜索,AI会将复杂指令拆解为多个子问题进行多轮迭代式检索[2] - 给人用的搜索和给AI用的搜索在交互逻辑、内容呈现、接口配置等方面完全不同[2] - 行业需明确区分“AI搜索”和“给AI用的搜索”这两个概念[6][8]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关注点 - 构建靠谱高效的Agent搜索系统存在技术难点,实际接入外部搜索API时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潜在问题[3][6] - 行业重点关注如何保证搜索结果的精准度和实时性[3] - 行业探讨Agent接入搜索的具体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8]
券商首席解码:四中全会公报里的“十五五”投资线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37
会议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定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2] - 全会公报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等12项重点内容展开,预计将对资本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 [2][3]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 - 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航天强国”表述 [5] - 新增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内容,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十五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5] - 科技战略进入“塑优势”阶段,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科技驱动将成为“十五五”增长中枢,预计将强化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扩大内需与消费提振 - 内需政策更注重供求平衡,表述调整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7] - 政策注重长期培育消费,而非短期刺激,未来消费提振着重创造新供给撬动就业、改善民生打开消费空间、财政投资结合人口结构三大维度 [8] - 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认为促消费需惠民生与消费补贴相结合 [9] 对外开放政策 - 公报延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法,并将“开放”部分提前,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9] - 在“扩大自主开放”前新加“积极”二字,预计未来自主开放速度或进一步加快 [9] - 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与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9] 资本市场展望 -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有助市场信心提升 [10] - 全会核心精神是以科技创新破结构瓶颈、以效率改革对冲内卷压力,这既是产业结构重定价起点,也是科技成长与高端制造板块战略布局窗口 [10] 重点投资方向 - 中金公司建议重点关注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内需消费、生物科技等领域 [11] - 数字科技方向包括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空间经济包括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深海科技 [11] - 内需消费方向包括新消费、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增量 [11] - 华福证券建议关注绿色低碳与能源转型(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等)、民生消费与银发经济(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等) [12]
Boston Scientific(BSX)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2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65亿美元,报告增长率为20.3%,其中外汇波动带来90个基点的有利影响 [20] - 剔除3800万美元外汇收益后,第三季度运营收入增长率为19.4% [20] - 已完成的收购贡献了420个基点的销售额,第三季度有机收入增长率为15.3%,高于12%至14%的指导区间 [20]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75美元,增长19%,超过0.70美元至0.72美元的指导区间上限 [5][20]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71%,较去年同期提升60个基点,主要得益于电生理和Watchman产品组合的强劲增长 [22] - 第三季度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28%,较去年同期扩张80个基点 [5][22] - 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1.63亿美元,运营活动现金流为13.43亿美元,资本支出为1.81亿美元 [23]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自由现金流约为35亿美元 [2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12.75亿美元,总债务杠杆率为2.0倍 [23] - 公司将2025年全年有机收入增长指引上调至约15.5% [5] - 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为0.77美元至0.79美元,2025年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上调至3.02美元至3.04美元,代表20%至21%的增长 [5][25]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调整后运营利润率将扩张约100个基点,处于此前75至100基点指引区间的高端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心血管业务销售额增长23% [12] - 介入心脏病疗法销售额增长3%,其中冠状动脉疗法实现两位数增长 [12] - 心脏节律管理销售额增长2%,诊断业务实现低两位数增长,低压业务实现低个位数增长,高压业务出现低个位数下降 [14] - Watchman业务增长35%,累计治疗患者超过60万 [14] - 电生理业务销售额增长63% [15] - 泌尿外科业务运营销售额增长27%,有机增长5% [8] - 内窥镜业务增长9%,美国市场增长11% [9] - 神经调控业务增长9%,脑部业务实现低两位数增长,疼痛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9] - 外周介入业务运营销售额增长16%,有机增长6% [10] - 介入肿瘤学和栓塞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运营增长27%,增长基础广泛 [6] - 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运营下降2%,主要受Accurate瓣膜停产和ERP系统升级导致的积压订单影响 [6] - 排除上述不利因素,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长可达高个位数 [6] - 亚太市场运营增长17%,日本和中国市场均实现强劲的两位数增长 [7] - 中国市场增长中双位数,尽管外周业务面临带量采购压力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资本配置优先战略为高增长相邻领域的补强收购,其次是股票回购 [23] - 近期完成了对Alucia Bioenvelope资产的收购,并宣布了收购Nalu Medical的协议 [10][23] - 在电生理市场,公司目标是不仅成为脉冲场消融领域的领导者,更要成为整个电生理市场的领导者 [17] - 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脉冲场消融渗透率将达到50%,到2028年增长至约80% [17] - 对于Watchman市场,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 [15] - 公司2026年至2028年的长期财务目标包括:平均有机收入增长10%以上,每年调整后运营利润率扩张约50个基点,实现杠杆化的两位数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以及70%至80%的年自由现金流转换率 [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表示满意,归因于创新产品组合、强大执行力和全球团队 [5] - 公司对维持高于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 [5] - 在欧洲市场遇到的ERP系统问题导致约3000万美元的积压订单,预计第四季度将得到改善 [6][70] - 尽管中国存在带量采购压力,但通过新创新和发布能够持续抵消价格压力 [36] - 管理层未发现任何表明业务出现程序提前进行的信号 [36] - 公司对泌尿外科业务在2026年的增长改善抱有期望 [8] - 外周介入业务中的Silk Road在9月份转为有机增长,表现改善 [10] 其他重要信息 - Accurate瓣膜于2025年5月停产,影响了去年第三季度约5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6] - Watchman Flex Pro设备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已开始商业发布 [7] - Exonics F15在欧洲获得了批准 [8] - Hypethro临床研究已完成入组,预计2026年公布数据 [11] - ROEN和OCLUDE两项重要试验已完成入组 [11] - STANCE试验于8月开始入组 [12] - FRACTURE试验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 [13] - Therapulse脉冲场消融技术已治疗超过50万患者 [15] - 接触传感功能已发布,本月将全面推出 [16] - Optimize试验将于2025年底开始入组 [18] - 法律准备金为3.06亿美元,其中4600万美元已通过合格结算基金支付 [2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Watchman作为关键增长驱动力的前景 [30] - Watchman是公司的瑰宝,通过强大的临床证据创造了市场 [31] - 伴随手术的采用继续超出预期,预计25%的Watchman手术将以伴随形式进行 [31] - 公司对长期计划期间20%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感到满意,考虑到Watchman的强大势头和服务不足的患者群体 [32] - 中国的Flex Pro批准将有助于加强2026年的表现 [32] 问题: 关于中国业务和程序提前进行的看法 [35] - 未发现任何表明业务出现程序提前进行的信号 [36] - 中国团队表现出色,第三季度实现中双位数增长,尽管面临带量采购压力 [36] - 公司通过新创新和发布能够抵消带量采购价格压力,并对长期计划期间的双位数增长感到满意 [36] - 电生理、Watchman和介入心脏病疗法将继续带动增长并抵消带量采购的不利因素 [37] 问题: 关于Watchman和左心耳封堵市场的增长展望 [40] - 公司倾向于提供准确预测并超额完成承诺 [41] - 对长期计划期间20%的增长预测感到满意,考虑到目前指示人群的渗透率严重不足 [42] - 其他试验如PROG-17和OPTION增强了公司对Champion试验结果的信心 [42] - Alone AF和OCEAN试验的结果可能支持更多患者接受房颤消融以停止服用血液稀释剂,这对Therapulse的增长是利好 [43] - 伴随手术未受到Alone AF发布的实质性影响 [43] 问题: 关于利润率表现和未来展望 [48] - 对季度业绩和全年运营利润率扩张100个基点的预期感到满意,尽管有关税影响 [49] - 强劲的毛利率表现主要由产品组合驱动,特别是Watchman和电生理业务 [49] - 预计2025年全年毛利率将较2024年略有改善,尽管有关税不利因素 [49] - 2026年将进行年度运营计划流程,预计每年运营利润率将扩张约50个基点 [50] - 销售和管理费用将继续带来杠杆,研发费用将维持在9%至10%的水平 [50] 问题: 关于电生理和Watchman之外业务的增长动力 [54] - 医疗外科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健康的8%增长 [55] - 内窥镜业务表现强劲,2026年将有新产品发布 [55] - 泌尿外科业务预计在2026年加速增长 [55] - 神经调控业务表现良好,Nalu收购将增强疼痛业务组合 [56] - 介入心脏病疗法业务已转型为高增长业务,由成像业务和Agent产品引领 [57] - 介入肿瘤学持续表现良好,静脉产品组合实现两位数增长 [58] 问题: 关于脉冲场消融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前景 [64] - Therapulse脉冲场消融技术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持续性房颤的标签扩展 [64] - 对于新发持续性房颤,脉冲场消融的应用已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66] - Therapoint导管和Cortex技术将有助于治疗更复杂的再手术病例 [67] - 在新发持续性房颤人群中已经看到Therapulse的高采用率,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 [68] 问题: 关于3000万美元积压订单的影响 [70] - 积压订单是由于ERP系统在Kerkrade分销中心的实施问题所致 [70] - 影响主要集中在医疗外科和外周介入业务,对电生理和Watchman影响较小 [70] - 团队已取得良好进展,预计积压订单在年底前将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70] 问题: 关于Nalu Medical收购的细节 [73] - 公司曾是Nalu的风险投资投资者,一直看好周围神经刺激领域 [74] - Nalu团队在产品组合构建、临床证据和报销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74] - 收购时机成熟,因为神经调控团队已证明其整合能力 [75] - Nalu将为神经调控和疼痛业务增加一个新的相邻领域 [75] 问题: 关于心脏节律管理业务的增长节奏 [78] - 对Lux设备的性能感到满意,该设备是市场中较小但表现良好的部分 [79] - 正在投资名为Denali的全新平台,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至长期计划期间发布 [79] - 对进入无引线起搏器市场感到兴奋 [79] - Alucia收购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技术,可预防并发症 [81] - 传导系统起搏技术增长强劲 [82] 问题: 关于2026年利润率扩张的展望 [85] - 尽管有关税和Accurate撤回的影响,2025年仍预计实现100个基点的利润率扩张 [85] - 2026年的计划正在制定中,将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供更多细节 [85] - 预计将继续扩张运营利润率并实现杠杆化的两位数每股收益增长 [85] 问题: 关于Agent药物涂层球囊的增长前景 [87] - 即使在STANCE试验完成之前,Agent仍有持续增长的空间 [88] - STANCE试验有望将适应症人群扩大一倍 [88] - 更多关于Agent的数据将在TCT会议上公布 [88] - 在药物涂层球囊领域,紫杉醇相比其他药物具有根本优势 [89] 问题: 关于房颤消融在门诊手术中心的报销提议 [91] - 在不需要特许经营证的州,对门诊手术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 [92] - 预计这将有助于缓解医院Therapulse的积压问题 [92] - 公司处于有利地位,得益于Therapulse的可靠性和信任度 [92] - 估计美国40%的房颤消融手术位于不需要特许经营证的州 [93] - 门诊手术中心的影响在2026年将较小,是一个缓慢的爬坡过程 [95] - 脉冲场消融的旅程仍处于早期阶段,新账户开设和医生培训将继续推动渗透率 [96]
长上下文窗口、Agent崛起,RAG已死?
机器之心· 2025-10-19 17:17
RAG技术演进与行业观点 - 行业出现“RAG已死”的论调,Chroma公司CEO Jeff Huber主张以“上下文工程”框架取代对RAG术语的狭义依赖 [1][2] - RAG自2022年以来成为解决LLM输入长度限制(如GPT-3.5的4K tokens)的行业标准解决方案,其核心逻辑类似于搜索引擎 [3][4] - 长上下文窗口的崛起和Agent能力的进化正在动摇RAG的核心地位,引发其是否过时的讨论 [5][6] RAG的进化:智能体检索 - LlamaIndex提出RAG正在演进为“智能体检索”,AI智能体成为更强大的RAG架构核心,超越了早期“朴素的区块检索”阶段 [7][8] - 技术演进分为四个阶段:从基础的Top-k检索,到引入轻量级agent的自动路由模式,再扩展到多个知识库的复合检索API,最终构建完全由agent驱动的双层智能系统 [9][10][11][13][15][17][18][19] - 高级检索服务通过分层、智能的能力,成为高级AI智能体不可或缺的“知识骨干”,简单的RAG已经过时 [21] RAG作为工程学科的深化 - 行业专家认为RAG正进化为构建可靠、高效AI应用的核心工程学科,其本质(为LLM提供外部知识)是永恒需求 [22][23][24] - 需要升级评估范式,传统搜索引擎基准(如BEIR)与RAG目标不符,新基准FreshStack更注重覆盖率、多样性和相关性等真实性能指标 [26][27][28][29][33] - 新一代检索模型具备推理能力(如Promptriever)和采用无损压缩技术(如延迟交互模型ColBERT),小模型(150M参数)在特定任务上可超越大模型(7B参数) [34][35][39] 对RAG架构的批判与替代方案 - 批评者指出RAG架构存在“原罪”:切分导致上下文割裂、向量搜索在专业领域失灵、系统复杂性和延迟问题突出 [37][38][41][48] - 智能体(Agent)和长上下文窗口(如Claude Sonnet 4达200K、Gemini 2.5达1M、Grok 4-fast达2M tokens)被视为更优替代方案,采用“调查”而非“检索”范式 [42][43][44][45][49] - 在新范式下,RAG被“降级”为Agent工具箱中的一个组件,与代码解释器、API调用等工具并列,场景需求决定架构选择 [47][50][51][52][54] 行业共识与未来展望 - 行业共识是初级的、朴素的RAG(Naive RAG)已无法满足复杂需求,但其核心思想——为LLM提供外部知识——是永恒的 [50][51] - 未来技术图景是多元化融合:Agent驱动的工程化RAG适用于海量数据初筛,而“长上下文窗口 + Agent调查”范式在深度分析场景具优势 [52][54] - 开发者需理解不同技术范式优劣,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组合,构建最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52]
中金深度:“十五五”投资蓝图初探
中金点睛· 2025-10-17 07:32
"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 - "十五五"规划将于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建议,2026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纲要[2][13] - 规划期为2026-2030年,是2035年远景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3][13] - 规划编制流程包括前期研究、形成建议、起草草案和审议通过四个阶段[12] 历次五年规划期间A股市场表现特征 - 2001年以来五个五年规划期间上证指数涨跌幅分别为-44.0%、+141.9%、+26.0%、-1.9%、+13.3%,呈现涨多跌少特征[5][39] - 年化波动率从"十五"的21.5%降至"十四五"的15.8%,市场韧性增强[5][39]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5][39] - 市场表现呈现"首尾较强"特征,规划初期和后期表现相对较好[5][40][41] - 规划发布存在事件驱动效应,《建议》发布前60天至当日涨幅均值6.3%,《纲要》发布后60天涨幅均值6.2%[5][42] 五年规划对行业板块的影响规律 - "十五"期间银行、钢铁等周期板块相对抗跌,跌幅-23.87%至-35.72%[58][63] - "十一五"期间美容护理、电力设备领涨,涨幅分别达698.90%和651.94%[59][63] - "十二五"期间传媒、计算机涨幅居前,分别达215.88%和193.60%[60][63] - "十三五"期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表现突出,涨幅分别为312.49%和98.14%[61][63] - "十四五"至今通信、有色金属领涨,涨幅分别为29.10%和76.67%[62][63]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6][62] "十五五"期间重点投资方向 - 数字科技领域关注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特别是AI+硬件、软件应用和产业链自主化[4][9][18] - 空间经济领域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4][9][20] - 高端制造领域关注具身智能、航空航天新质装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2050年达22.8万亿元[4][9][22] - 内需消费领域关注新消费、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增量,我国消费率56.6%低于全球79.8%平均水平[4][9][16] - 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2024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27亿人,参保率95%[4][9][17][28]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机遇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8][9] - AI科技浪潮中中国凭借市场、产业、算力等优势有望充分获益[8][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在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8][9] - A股具备"长期"、"稳进"条件,估值处于合理区间[9]
港股异动丨利好叠加,汇通达网络再度大涨10%,创逾一个月新高
格隆汇· 2025-09-29 12:21
股价表现 - 汇通达网络股价再度上涨约10% 两日累计涨幅近20% 突破17港元关口创逾一个月新高 总市值达95.5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阿里云于今年8月达成全栈AI全面合作 聚焦智能体矩阵建设与数据资产价值挖掘 [1] - 双方计划在2024年内基于下沉市场零售场景联合部署超过13款Agent 服务乡镇夫妻店及上游生产企业 [1] 商业模式 - S2B2C产业赋能模式获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加码 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1] - 公司作为中国下沉市场S2B2C模式先行者 已构建覆盖全国21个省、超25万家B端会员店的平台网络 [1] - 平台具备轻资产、高价值、强现金流特征 成为行业稀缺的产业赋能样本 [1]
杭州,会是中国AI的宇宙中心吗?
36氪· 2025-09-25 12:11
杭州AI产业发展背景 - 杭州从"天堂之城"和"电商之都"转型为"中国AI宇宙中心",被外媒称为下一个硅谷[1][2][3] - 城市具备科技热点崛起三大特征:创业文化活力、政府民间资金支持、高校人才储备[3] - 发展模式结合政府产业政策与民营经济创新,实施"八八战略"和"数字浙江"建设[4] 阿里云战略布局 - 阿里云宣布三年投入3800亿人民币建设AI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能耗规模计划提升10倍[18] - 实施"公共云优先"战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加速海外扩张[19] - 在巴西、法国、荷兰新建云计算节点,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等数据中心[18] 开源生态与技术优势 - 通义Qwen系列开源模型反超Llama,多次登顶全球开源榜单[1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消耗10.2万亿Tokens,阿里通义占比17.7%位列第一[22] - 具备端到端技术壁垒:自研CPU/GPU芯片、算力集群、基础模型和上层应用[28] 应用落地与Agent生态 - 云栖大会展示超200个智能体应用,覆盖金融、工业、医疗、零售等领域[25] - 模型厂商展示十余个AI软硬件合作产品,重点从模型展示转向实际交付案例[23][25] - 开发框架和低代码平台形成Agent分工生态,吸引投资人关注落地应用[27] 特色小镇创新模式 - 云栖小镇聚集400多家企业包括富士康、英特尔,形成云计算产业生态[29] - 完成两次产业跃迁:从云计算到空天信息产业,引进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机构[33][34] - 良渚文化村出现"一人公司"新型组织形态,数字游民开展AI社群活动和Demo Day[37] 政府支持与产业基金 - 杭州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案,计划通过产业基金群撬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38] - 采用"场景招商"模式,以应用场景吸引企业,企业反哺城市产业势能[29] - 构建"算力-模型-应用"完整AI产业生态,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34][3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云计算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存在价格和产品内卷现象[11] - 工业领域代表指出当前Agent应用仅能打20分,需求从概念转向实际用例[41] - 需解决城市经济体量提升、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探索AI产业国际化等新问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