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成立新公司做预制菜?西贝回应来了
第一财经· 2025-10-13 20:09
公司业务澄清 - 西贝方面回应称新注册公司为用于开展门店经营的主体 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 [3][4] - 西贝门店销售的部分饮料如自有品牌瓶装沙棘汁和西贝杂粮月饼属于预包装食品 [3][4] - 该注册行为不代表西贝将开展涉及预制菜的新业务 [3][4] 新公司股权结构 - 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30日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元 [6] - 公司由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出资95万元 持股95% [6] - 深圳市本康美好餐饮管理合伙企业出资5万元 持股5% [6] 新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预包装食品销售和预包装食品互联网销售 [6] - 公司经营范围同时包括餐饮服务管理等 [6]
西贝紧急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10-13 19:36
公司新设主体与业务澄清 - 西贝餐饮集团于2025年9月30日成立新公司“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2][3] - 新公司由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5%,深圳市本康美好餐饮管理合伙企业持股5% [3]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预包装食品销售及互联网销售,但西贝官方紧急澄清其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不代表公司将开展涉及预制菜的新业务 [5] - 西贝强调新公司是用于开展门店经营的主体,门店销售的瓶装沙棘汁、杂粮月饼等属于预包装食品 [5] 市场策略与价格调整 - 在预制菜舆论风波后,西贝面向到店就餐客户发放100元堂食无门槛代金券,全国门店均可参与 [10] - 公司对菜品价格进行调改,降价幅度达10%至40% [11] - 2025年10月9日至10月31日期间,西贝推出消费实付每满50元送1张50元代金券的促销活动,满100元送2张,满150元送3张 [11] - 公司表示将持续进行菜品调改,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6]
新公司涉及“预包装食品”,西贝回应称该公司仅用于开展门店经营
贝壳财经· 2025-10-13 19:33
公司新设主体 - 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于9月30日控股95%成立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由西贝餐饮与深圳市本康美好餐饮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后者持股5% [1] - 新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万利商务中心 [1] 公司业务范围与定位 - 新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销售和食品互联网销售等领域 [1] - 公司明确表示新设主体用于开展门店经营,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不代表将开展预制菜新业务 [1] - 公司门店销售的部分产品,如自有品牌瓶装沙棘汁和杂粮月饼,属于预包装食品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将持续进行菜品调改,致力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
九毛九10月13日斥资100.27万港元回购49.4万股
智通财经· 2025-10-13 19:16
九毛九(09922)发布公告,该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斥资100.27万港元回购49.4万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 为2-2.05港元。 ...
西贝回应新公司涉及“预包装食品”:仅用于开展门店经营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8:46
公司业务澄清 - 西贝方面回应称新公司为用于开展门店经营的主体,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不代表将开展涉及预制菜的新业务 [1] - 西贝门店销售的部分饮料(如西贝自有品牌瓶装沙棘汁等)、西贝杂粮月饼属于预包装食品 [1] 媒体报道与市场动态 - 有媒体报道称西贝成立新公司开展预包装食品业务,被视为西贝要卖预制菜 [1]
成立新公司卖预制菜?西贝回应:不代表将开展预制菜新业务
新浪财经· 2025-10-13 18:40
公司业务定位澄清 - 公司注册新公司主要用于开展门店经营,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 [3] - 公司明确表示该注册行为不代表将开展涉及预制菜的新业务 [3] - 公司将持续进行菜品调改,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3] 新成立公司详情 - 新公司名称为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由西贝控股 [3]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3]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销售预包装食品及食品互联网销售 [3] 股权结构与现有业务说明 - 公司持有新公司95%股权,深圳市本康美好餐饮管理合伙企业持有5%股权 [3] - 公司门店销售的部分饮料(如自有品牌瓶装沙棘汁)和杂粮月饼属于预包装食品 [3] - 新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万利商务中心 [3]
西贝澄清:成立新公司,并非是为卖预制菜。
齐鲁晚报· 2025-10-13 18:33
公司业务动态 - 西贝餐饮通过控股95%的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于9月30日成立 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销售和食品互联网销售 [1] - 西贝官方声明该注册行为不代表公司将开展预制菜业务 新公司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 旨在为西贝门店提供支持 [1][2] 产品与服务范围 - 新公司主要为西贝门店制作自有瓶装饮料 例如西贝自有品牌瓶装沙棘汁 [1][2] - 新公司同时生产西贝杂粮月饼等预包装产品 [1][2] - 公司强调将持续进行菜品调改 专注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
炒菜机器人正在“炒”掉厨师
经济观察报· 2025-10-13 13:09
文章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正静默而迅速地展开一场由炒菜机器人驱动的后厨革命,以应对厨师流动性高、人力成本攀升和连锁化复制困难等挑战 [2] - 炒菜机器人通过标准化操作显著降低了人力与原材料成本,提升了出餐效率和稳定性,成为连锁餐饮企业扩张的重要工具 [1][5][9] - 尽管在成本效益和标准化方面优势明显,但餐饮老板对消费者接受度存在顾虑,导致该技术应用多在非高端餐厅,市场预计将走向特色餐厅与标准化连锁餐厅并存的分级局面 [11][12][13] 餐饮业面临的挑战 - 传统厨师团队是运营中最不可控的环节,其流动性、不稳定性及难以管理的“大厨脾气”对社区食堂和连锁餐厅的稳定运营构成挑战 [1][4] - 连锁餐饮品牌在规模化扩张中遭遇“人才复制”瓶颈,厨师的培养周期长、流动性高,个人状态直接影响菜品口味,成为扩张道路上的阻碍 [5] 炒菜机器人带来的变革 - 引入炒菜机器人后,后厨人员数量减少,人力成本显著下降,例如兰州幸福食堂每家食堂节省约一名帮厨每月近6000元的人力成本,厨师部分转型为菜品研发人员 [7] - 餐厅组建专门研发团队将菜品转化为标准化参数,确保所有门店出品口味一致,维护食客体验和品牌声誉 [8] - 以每天稻餐厅为例,采用炒菜机器人后,150-200平米门店的月人力成本从7.5-8万元骤降至约1.9万元,尽管每台机器人一次性采购成本超1万元,但相比持续人工支出仍很划算 [8] - 炒菜机器人实现精准投料,固体调料精度达±0.5克,避免了人为浪费,调料成本降低约30%,同时减少食材损耗,成本核算更清晰 [9] - 使用炒菜机器人后,出餐效率大幅提升,每天稻餐厅从点餐到结账全程平均只需26分钟,8-10个菜的订单10分钟内可全部上齐,翻台率提升,餐厅净利率提升至20%-25%,而一般中餐厅净利率仅10% [9] 餐饮企业的考量与市场接受度 - 餐饮老板鲜少公开谈论使用炒菜机器人,因消费者认知中“现炒”仍意味大厨掌勺,部分消费者对机器人表现出抵制 [11] - 炒菜机器人被视为兼顾菜品现炒需求与风味保障的辅助工具,尤其在今年预制菜风波发酵后,更多餐饮企业将其作为替代选择 [12] - 人均消费几十元的餐厅适合使用炒菜机器人,但高端餐饮因售卖厨师独特烹饪理念和文化体验,难以应用该技术,市场将走向分级局面 [12][13] 炒菜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炒菜机器人公司销售数据增长迅猛,橡鹿科技每年增速超过200%,去年订单量1万台;添可食万星厨2024年上半年卖出约1000台,合作商家拓展至200多家,预计2024年全年销售达去年5倍增长 [13] - 行业正试图攻克中餐标准化最后的技术堡垒,如复杂调料体系的精准定量,并研发基于视觉的反馈系统,让机器能“看”会“想”,实现从复制菜谱到创造菜谱 [13]
爆火的“表演饭”,开始被年轻人避雷
36氪· 2025-10-13 07:57
行业核心观点 - 沉浸式“表演饭”餐饮模式正席卷全国,从高端主题餐秀到平价连锁业态快速扩张,其核心是通过融合表演、场景和互动来提供情绪价值,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和提升溢价能力的新筹码[8][26][29] - 该模式持续迭代升级,呈现出进入商场、体验更沉浸、形式更多元、价格更下沉四大趋势,扩大了受众基础并延长了市场热度[9][14][19][22][23][24] - 行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挑战,部分餐厅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菜品质量,使用预制菜导致体验不佳,可能造成消费者流失[31][32] 市场热度与规模 - 全国沉浸式主题餐厅热度惊人,以“宫廷”“国风”为主题的“进宫吃饭”模式尤为火爆,代表性品牌“宫宴”需提前至少7天预约,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开设三家门店[5][7] - 品牌扩张迅速,“叙宴”自去年5月在上海开设首店后,已落子北京、杭州、深圳、台州、合肥等城市,并于今年5月开放加盟,将“剧场餐饮”发展为连锁业态[7] - 根据《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2023年底,全国沉浸餐饮市场项目数量为117项,消费市场规模达10.82亿元,项目数量从2019年至2023年增长303.4%,消费市场规模增长266.8%[25] 模式迭代与趋势 - 沉浸式餐饮从景区进入商场等生活场景,例如全国首家开心麻花主题戏剧餐厅“开心麻花·江湖饭局”在北京超级合生汇开业,人均消费不到100元,看剧票180元起[9] - 表演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从过去的背景音或气氛组(如海底捞的舞面条和“科目三”)演变为深度沉浸体验,食客从踏入餐厅起即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表演不再是餐饮的附属品[14][15][18] - 形式更加多元,从高端餐厅延伸至街头摊贩,例如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通过网梗和互动营造“活人感”,证明了无需剧本也能成就“餐饮小剧场”[19][21] - 价格持续下探,早期沉浸式餐秀人均达八九百元,现在出现地域价差,例如北京体验需五六百餐费加妆造接近千元,而河南洛阳同类体验仅168元包含妆造和十七八道菜,性价比更高[23][24] 消费者驱动因素 - 近6成(56.3%)Z世代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该占比较2024年增长16.2个百分点,同时有44.8%的青年关注“品质升级”,显示年轻人追求更好的体验感而非盲目悦己[27] - 青年最愿付费的情绪价值前四位分别为:价值共鸣(37.6%)、自我疗愈(34.2%)、仪式感(32.3%)和审美契合(31.1%),表演饭的走红是这些情绪价值具象化的结果[28][29] - 海底捞的夜宵主题店通过DJ打碟等表演形式成功吸引年轻人,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突破1000万,在抖音播放量超900万,上半年已在多个城市布局近30家夜宵主题店[13] 行业挑战与风险 - 部分餐厅过度侧重形式,菜品质量被轻视,甚至出现“连预制菜的水准都达不到”的负面评价,甜品和小菜占据菜单一半却像“摆拍用的道具”,实际用餐体验差[31] - 沉浸体验的配套环节如妆造、服饰、道具质量参差不齐,选择少、质感差、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让本应制造仪式感的环节反而成为扣分项,影响整体情绪引导[31] - 表演可以成为食物和品牌的增值媒介,但无法替代食物本身,在表演饭时代,菜品质量与体验感必须同步提升,否则沉浸感将沦为空洞噱头并导致客户流失[32]
炒菜机器人正在“炒”掉厨师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07:55
行业驱动力 - 厨师流动性高、人力成本攀升以及连锁化复制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促使餐饮企业寻求变革 [1][4] - 预制菜风波后,餐饮企业探索新路径,将目光转向炒菜机器人以兼顾现炒需求与风味保障 [8] - 连锁餐饮品牌在规模化扩张中遭遇“人才复制”瓶颈,厨师的培养周期长、流动性高成为主要障碍 [4] 成本与效率效益 - 兰州幸福食堂引入炒菜机器人后,厨师数量减少一半,调料等原材料成本下降30%以上 [1] - 幸福食堂每家店节省约一名帮厨每月近6000元的人力成本 [5] - 每天稻餐厅规模150至200平米门店,月人力成本从7.5-8万元骤降至约1.9万元,后厨人员从10人(5名厨师+5名帮手)减少至2名操作员操控6-7台机器 [6] - 炒菜机器人实现精准投料,固体调料精度达±0.5克,减少人为浪费和食材损耗 [7] - 每天稻餐厅使用炒菜机器人后,从点餐到结账全程平均时长26分钟,8-10个菜的订单10分钟内上齐,翻台率提升,净利率达20%-25%,高于一般中餐厅10%的水平 [7] 运营模式变革 - 炒菜机器人操作模式可总结为“1个厨工+2台机器”替代“3个大厨+3个灶台”,降低用人门槛 [7] - 后厨角色转变,部分厨师转型为菜品研发人员,公司组建4-5人团队负责将菜品转化为标准化参数 [5][6] - 实现出品高度稳定性,所有门店当天炒出的同一菜品口味一致,利于维护食客体验和品牌声誉 [6] 市场应用与接受度 - 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人均消费几十元的餐厅,高端餐饮因售卖独特烹饪理念和文化体验而难以适用 [9][10] - 餐饮老板对公开使用炒菜机器人态度谨慎,担忧消费者因认知中“现炒”等于大厨掌勺而产生抵触 [8][9] - 市场预计将走向特色餐厅与标准化连锁餐厅并存的分级局面 [10] 行业发展与技术前景 - 炒菜机器人公司认为行业处于爆发前夜,橡鹿科技年增速超过200%,去年订单量1万台 [10] - 添可食万星厨商用设备2024年卖出400-500台,2024年上半年卖出约1000台,合作商家超200家,预计全年销售达去年5倍 [10] - 技术研发聚焦于复杂调料体系精准定量、基于视觉的反馈系统,以及攻克炒、烩菜品类以达到酒店级标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