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百位境外游客探秘西藏强吉村 千年古村展新颜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15:42
行业动态 -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组织"中国西藏·扎西德勒2025年国际旅行商西藏行活动" [1] - 来自16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00家旅行商共计105位境外游客组成考察团首次集体考察山南市琼结县强吉村 [1] - 西藏通过政策引导与社会力量参与推动30余处文物建筑转化为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公共空间 [2] 公司/项目发展 - 强吉村依托非遗青稞酒产业打造"强钦青稞酒""强钦庄园""强吉林卡"三位一体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区 [2] - 强钦庄园从封建农奴制庄园转型为山南市首个古建活化案例"强钦庄园公共文化中心" [1] - 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参与非遗传承展演等实现就近就业 [2] 文化传承 - 强吉村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达区域和汉藏交流重要见证地 [1] - 文成公主在强吉村改良青稞酒酿造工艺使该村成为"酒乡" [1] - 考察团观看了国家级非遗久河卓舞、卡卓扎西宾顿藏戏的现场展演 [2] 战略规划 - 强吉村是西藏"古建活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 [2] - 国际旅行商实地考察将推动"藏源文化体验"等主题产品纳入全球旅游线路 [2] - 随着"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深化强吉村将成为展示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2]
石斛满山 农旅相宜(寻找最美乡村·六郎城村)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地理位置与环境优势 - 六郎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82% [5] - 村落青山环绕,古木苍翠,阳光充足,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5] 石斛产业发展 - 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斛生长环境,规模化发展石斛产业 [5] - 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石斛+康养"产业链,游客可参与石斛采摘、品尝养生宴 [5] 旅游经济成效 - 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 [5] - 特色活动包括村民制作特色美食和编织鸡蛋兜 [4][5]
六五特刊 | 家庭“小美”汇成乡村“大美”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8:14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吉兴村依托国家4A级风景区吉林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经济,森林覆盖率达30%,负氧离子含量高[1] - 全村54户90人,曾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 - 初期因人口老龄化(平均60岁)及缺乏运营经验,传统农家乐模式效果不佳[1] 庭院经济实施策略 -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特色民宿、种养殖业(土豆/西瓜/蔬菜)及民俗作坊(蜂蜜/酱菜/煎饼/豆腐)[2] - 选择10户村居进行统一规划改造,保留乡村特色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成29家精品民宿可接待200人[3] - 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励环境维护,纳入"文明家庭"评比并实行"红黑榜"公示[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村民年收入从1万元增至3万元,带动30余人就业,75岁村民可通过煎饼坊获得收入[3] - 模式已推广至复兴村、吉乐乡等周边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效应[4] - 全国"十四五"期间新增6.7万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显著改善[4] 行业趋势 - 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结合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典型案例显示小规模精细化运营可行性[1][2][3] -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产业升级[4][5]
火山石筑成的古村落(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6-04 13:40
三卿村概况 - 三卿村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深藏于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旁,建设于火山熔岩台地之上,火山石筑成的屋舍因形就势、浑然天成 [8] - 2014年三卿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8] - 村内标志性建筑安华楼是一座由火山石干垒而成的碉楼,楼高三层,规整四方,外墙用石灰批荡以保护墙体,有哨岗枪眼设于顶楼四面 [10] 历史文化 - 三卿村的名字源于"三公九卿",是古时村民希望读书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寄托 [10] - 村内有拜亭遗存和三层石塔敬字塔,折射古村的重教传统 [10] - 抗战时期村民加入游击队伍,曾在安华楼站岗放哨并多次击退日军的袭扰 [10] 建筑特色 - 村内5条古巷交错蜿蜒,脚下道路有的保持熔岩冷却后的原貌、有的铺上了火山石板 [11] - 古巷两侧火山石砌成的院墙触手可及,蜂窝状、绳状的纹理清晰可见 [11] - 古屋多选用岩浆中段气孔均匀的石块砌成,村内的生活器具也多由石头打造而成,石桌、石磨、石凳遍布各家院落 [11] 经济发展 - 当前利用火山石屋打造了5间客房,"五一"假期很受游客欢迎 [12] - 归时·南小咖小院将一年利润的5%作为分红,助力村民增收 [12] - 像归时·南小咖小院这样将村庄古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小院已有6家 [12] - 村里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发展"庭院经济"、研学旅游,让更多新企业、新业态来到三卿村 [12]
沙漠村吃上旅游饭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2
文旅产业发展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关碾房村借文旅产业东风实现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农家乐、承包体验项目或在景区务工等方式参与文旅产业 [1] - 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为周边农牧民提供超150个岗位 与村民合作涵盖土地承包、生态工程建设、景区运维及文旅体验项目 [1] - 达拉特旗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 通过宣介资源、对接企业、举办活动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已建成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及示范村 [2] 景区运营与规划 - 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集沙漠生态建设、休闲观光、原生态度假为一体 [1] - 景区计划推出淡季特色项目如沙漠冰雪体验活动 同时加强与文旅企业合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1] - 达拉特旗文旅局将整合全旗文旅资源 重点打造精品民宿集聚区 加快集聚化、精品化、规范化发展 [2] 村民参与与收益 - 关碾房村村民马强作为首批民宿经营者 通过提供食宿玩乐全方位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1] - 村民从传统农牧业转向文旅产业 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转变 [1] - 文旅产业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情怀 | 在梯田上种出美丽风景
旅游发展模式 - 大寨村探索出"党建引领+政府+企业+梯田+村民"的旅游发展模式 [2] - 创新采用集体土地入股、村民农耕入股、公司市场化运营的"三合一"互动联营模式 [3] - 旅游公司与村民签订新合同,取消固定分红,改为门票收入7%给村里,并设立梯田奖补政策 [3] 经济效益 - 2003年大寨村民宿每间房每天收费15元 [2] - 新合同履行当年大寨村分到15万元分红,2010年达到28万元 [3] - 2019年大寨村实现整村脱贫,并带动周边8个民族村寨集体脱贫 [4] 基础设施改善 - 2003年大寨村旅游公路通车 [2] - 将砂石道路升级为沥青柏油路,升级村内旅游基础设施 [4] 产业转型 - 村民从传统农耕转变为"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4] - 实施"一田生五金"模式:梯田流转有租金、入股有股金、维护有奖金、务工得薪金、旅游挣现金 [4] 文化保护 - 成立"红瑶协会"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简办红白喜事 [5] - 推动统一种植水稻以保护梯田景观特色 [4]
小镇葡萄园里的“三产融合经”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农业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公司引进赤霞珠、西拉子等12个国际葡萄品种,采用智能化系统管理,包括物联网数据监测和滴灌技术,每亩节水40%以上 [1] - 基地通过宜机化改造300亩梯田,滴灌管道网络覆盖,实现精准灌溉和养分管理 [1] - 绿色技术应用包括套袋防虫、生物肥料和立体种植,减少农药使用量60%,三叶草种植辅助固氮和杂草抑制 [2]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经营 - 公司构建"种植—酿造—体验"全产业链,加工中心年产50吨葡萄酿制的红酒,通过"田间直供"模式3个月内售罄 [1] - 红酒研学课程吸引10万余名体验者,涵盖采摘、碎果到装瓶的全流程参与 [1] - 开发"农业+"模式,包括民宿改造(收入增长3倍)、生态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衍生业态年产值超千万元 [2][3] 旅游与消费升级 - 红酒主题街区融合酒桶咖啡座、葡萄藤拱门等元素,游客可扫码溯源购买农产品,菜农单日销售青菜超百斤 [2] - 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带动20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民宿、手作等渠道增收 [2] - 索道环线串联葡萄园与旅游设施,形成立体观光体验,夜间灯光景观增强吸引力 [2][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试种耐阴中药材,开发"红酒+康养"产品,包括森林康养步道和葡萄酒SPA馆 [3] - 推出"云认养"小程序,支持城市居民远程认养葡萄树并定制酒标,实时观看生长视频 [3] - 近期数据:单日新增认养订单37份,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25%,管护面积达200亩 [3]
四川出台11条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 资金保障与投融资渠道 - 鼓励统筹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项目 [2] - 探索设立文旅商贸投资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 [2] - 金融机构推出专属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机构开发适配业务保险机构开发定制化产品 [2] - 支持企业通过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融资鼓励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等形式投资 [2] 硬件设施与土地资源利用 - 将幸福美丽乡村路和旅游化改造项目纳入省级交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3] - 乡村旅游村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纳入市政工程统一规划智慧乡村旅游纳入数字乡村建设 [3] - 允许农民出租入股合作盘活闲置住房旧厂房仓库可经批准按原用途使用土地5年 [4] - 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用地不改变用途则不征收自驾车营地未利用地可按原地类管理 [5] - 矿山修复后土地建设非永久设施可不征收经营性营地项目依法复合利用土地资源 [5] 用地保障与市场主体培育 - 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其他项目由市县统筹调剂原贫困县每年专项安排600亩指标 [6] - 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或使用权入股联营方式保障用地 [6] - 鼓励乡村旅游带头人领办合作社民营资本兴办旅游企业可享财政贴息降费扶持 [7] 特色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 - 挖掘历史文化民俗非遗资源开发文化体验项目符合条件的可申报省级重点项目 [8] - 利用户外资源发展体育旅游支持举办消费季活动基地建设可获一次性奖补 [8] - 新认定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奖补200万元全国重点镇乡村分别奖补100万50万元 [10] 人才队伍建设 - 依托高校乡村振兴学院等开发实训项目可申报省级专项资金 [11] - 科研院所培养民宿管家研学指导师等人才每年遴选农旅融合指导员提供技术服务 [11] - 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11]
“人地钱技”破壁流动:解码广东“百千万工程”集成打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2:55
广东"百千万工程"战略实施成效 - 广东启动"百千万工程"旨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目标为"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2025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年 [1] - 2024年全省57个县(市)经济增速超全省均值,17区县跻身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从"发展洼地"跃升为"潜力板" [2][4] - 计划未来实现千亿县零突破,打造10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4]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案例 - 肇庆四会市依托小鹏汽车形成109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集群,2024年经济总量达818亿元,人均GDP超12万元,成为广东县域经济榜首 [3] - 四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端电子三大产业,从金属加工重镇转型为智能制造基地 [3] - 全省122个县(市、区)实施"一县一策",培育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3] 产业转移与要素重组 - 粤东粤西粤北布局12个产业转移园区,承接珠三角300+转移项目,投资超1100亿元 [6] - 清远广清产业园引入100+企业,带动2024年规上工业增速全省第一 [6] - 粤东西北在珠三角设立110+个"反向飞地",如汕头濠江区在深圳建"濠创园"吸引12家企业 [6] 生态经济与文旅融合 - 森林海度假区改造7个废弃矿坑为144公顷生态景区,年均游客160万+,经济收益3亿+,带动就业6500+岗位 [6][7] - 广东发布"东方爱情果"荔枝品牌,文博会签约1.5万吨采购(含5000吨出口),推动农产品文化IP升级 [7] - 全省打造123个"粤字号"品牌,如河源"紫金蝉茶"价值超35亿元,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形成百亿产业链 [7] 城乡居民收入变化 - 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7元(+4.3%),农村居民8021元(+6.1%),农村增速快1.8个百分点 [8] - 典型案例包括柏桥荔枝电商、四会汽车零件直供、长安镇千亿制造业、龙门县露营经济等 [8]
广东“造血”,喀什“焕新”:南疆明珠“粤”来越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2:24
广东援疆模式与喀什地区发展 核心观点 - 广东援疆采用"组团式"立体帮扶模式,覆盖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激活喀什内生发展动力[4] - 喀什地区GDP从2020年1129.81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88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速达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4][5] - 教育援疆从职业教育延伸到基础教育,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等项目培养本土技能人才[17][18][22] 医疗援疆 - 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9月运营,引进广东29家三甲医院资源,2024年门诊量3.3万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89.22%[7][9][10] - "院包科"模式帮扶42个临床专科,喀什医院数量从2020年137所增至2024年157所,执业医师达10241人[9][14][15] - 柔性援疆机制培训本地医生,如东莞眼科医生刘辉焜带教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11][14] 教育援疆 - 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2024年11月挂牌,培养100名粤菜专业学生,与5家餐饮企业建立产教融合[17][18] -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专业学生从11人增至860人,覆盖全产业链方向,2024年喀什纺织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2.1%[18][19] -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投入2.2亿元,引入广州协和学校托管,2024年喀什职业学校在校生达4.7万人[21][22] 产业与文旅发展 -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获广东4000万元援建,升级为国家3A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27][28] - 图木舒克市田园聚阳光餐厅等生态文旅项目带动2025年一季度旅游消费2.5亿元,同比增长17.92%[25][27] - 新地生物公司构建辣椒全产业链,2024年销售收入5560万元,采摘季雇佣上百名当地人[29][31] 经济数据 - 2024年喀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5.93亿元(+7.2%),规上工业增加值66.27亿元(+13.2%),社零总额363.05亿元(+11.1%)[31] - 纺织业2025年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54.5%,成为十大主要工业行业之一[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