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监管执法与风险防控并重 稳中求进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全国两会注册制改革 改革基础与现状 - 科创板累计上市391家企业 IPO募资5478.48亿元 总市值5.21万亿元 平均市盈率63.89倍 [2] - 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282家企业 IPO募资2436.86亿元 总市值2.29万亿元 平均市盈率49.28倍 [2] - 资本市场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 改革实施原则 - 需平衡"稳"与"进"关系 坚持稳中求进 [1][2] - 需以注册制改革为主线 完善信披、交易、退市等配套制度 [1] - 需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1] 配套制度建设 - 需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 明确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功能 [2] - 需完善发行定价、IPO企业股东核查、现场检查和辅导验收规则 [2] - 需加大权益类产品供给与创新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风险防控措施 - 需形成有效市场约束 提升中介机构定价和风控能力 [4] - 需全面贯彻"零容忍"方针 强化打击欺诈发行和财务造假 [4] - 需推动监管系统能力全面提升 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机制 [4] 退市机制优化 - 目前退市率依然偏低 需进一步优化退市标准和程序 [4] - 需完善强制退市标准 优化退市流程环节 重视退市配套机制 [4] - 提高退市率可加速形成优胜劣汰市场机制 [5]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需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 实现优质公司被选择 劣质公司被淘汰 [5] - 需严格事中事后监管 加强财务造假监管 提高违法违规处罚力度 [5] - 需健全外部约束机制 完善并购重组制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 [5]
证监会: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五 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进一步统一思想、锚定目标、奋勇作为,以更加严实的作 风落实全国两会部署,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纠错】 【责任编辑:任想】 一要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领导,持续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 本市场。 3月17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 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就证监会系统的贯彻落实作出部署安排。 四要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切实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扎实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 地见效,推动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同进步、共提升。 会议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 征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任务重大、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深入团组,发表一系列重要讲 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总结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深 刻指出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有利条件",立意高远、内涵 ...
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将加速推进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 - 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 强调加快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 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 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 [1] -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1] - 支持渠道包括推进科技信贷服务 强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 提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 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 [1] 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银行对科技创新信任度增强 主动介入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并创新融资产品 [2] - 通过激励政策促进金融机构降低对中小科技企业信贷门槛 [2] - 人民银行推出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 利率1.75% 采用先贷后借机制 对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支持 [2] 资本市场支持创新 -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 北交所开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开辟新融资路径 [3] - 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主板上市 推动更多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新三板上市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3] - 坚持底线思维 统筹金融支持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 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金融机构需跟进风控措施 [3]
增强吸引力与包容性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将持续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17
资本市场吸引力提升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 同比增70% 环比增19% 今年以来单月开户数均超150万户 [2] - 政策协同性增强 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落地 公募基金改革 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强化 [2] -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多部门推出稳市场"组合拳" 战略力量集结效应显现 [2] 稳市机制建设 - 需加快构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重点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建议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 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2] - 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提升市场监测监管有效性 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 [3] 投融资生态包容性增强 - 2021年以来A股新增1427家上市公司 科创板376家 创业板520家 北交所232家 合计占比80% 集中于信息技术 新材料 医疗领域 [4] - 政策向"新"倾斜 包括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北交所设立 全市场注册制推行 "科创板八条"和"1+6"改革措施出台 [4] - 融资端将侧重支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投资端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6] 投资者保护强化 - "十四五"期间拓宽维权渠道 包括特别代表人诉讼 先行赔付 投保机构代位追偿等案例落地 [7] - 将加大"打大打恶打重点"力度 从严惩治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7] - 整治股市"黑嘴" 非法荐股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运用大数据精准打击 [8]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将持续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资本市场吸引力提升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70%,环比增19%,年内单月开户数均超150万户 [1] - 政策组合拳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公募基金改革、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等 [1] -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政策协同性增强,"十四五"期间稳市基础夯实 [1]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 天风证券预计政策重点将聚焦长期资金入市及考核机制调整 [2] - 中证金融研究院建议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2] - 招商证券提出需优化创业投资制度,引导资金投向硬科技,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并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 [4]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2021年以来A股新增1427家上市公司,科创板376家、创业板520家、北交所232家,合计占比80% [2] - 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等领域企业占比突出,硬科技领域集聚效应显著 [2] -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北交所设立、注册制全面推行等改革加速 [3] 投融资生态包容性 - 融资端政策将支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侧重差异化上市标准及多层次市场建设 [3] - 投资端政策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业板改革深化举措值得期待 [3] - 监管部门严把IPO入口,强调逆周期调节,避免大规模扩容 [4] 投资者保护制度 - "十四五"期间通过康美药业、泽达易盛等代表人诉讼案拓宽维权渠道 [4] - "大投保"体系优化市场生态,未来将强化"打大、打恶、打重点"举措 [5] - 深圳大学建议加大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运用资金罚与资格罚 [5] 市场环境净化 - 整治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等纳入规范重点,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并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打击 [6] - 清华大学提议完善示范判决机制和司法解释,提升投资者维权效率 [6]
新华解码|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新华网· 2025-08-09 17:46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部署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1] - 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健康发展需要两者相辅相成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1] 吸引力和包容性的具体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2] - 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全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2] - 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2] - 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现实需求 [2] - 监管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避免大规模扩容 [2]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表现 - 去年9月以来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定有力,包括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稳住股市等 [3] - 今年以来各方共同努力,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市场韧性增强 [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3] - 新"国九条"等举措持续落地见效,市场生态加快形成 [3] 资本市场改革的进展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 [6]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6] - 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6] - 上市公司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回购23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融资端改革提升包容性,科创板推出"科创板八条"、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 [6] 未来改革方向 - 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7] - 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 [7] - 推动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7]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7]
中上协发布2025年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6:51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强调上市公司分红劲头持续增强 内驱力不断提升 [1] - 榜单分为现金分红总额 股利支付率 股息率三个子榜单 每个榜单包含100家公司 注重诚信合规底线 将异常分红行为纳入负面调整因素 [1] - 榜单对分红数据进行三到五年长周期评价 增加多年连续分红 分红连续增长等前置条件 鼓励公司连续稳定多次分红 [1] - 榜单综合考量分红金额和分红比例 结合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激励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 [1] 沪深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情况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度增长9% 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度有9家公司现金分红超500亿元 33家超100亿元 61家超50亿元 [2] - 在4445家上市满三年的公司中 2447家近三年连续现金分红 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12% [2] - 在3569家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 1681家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 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其中210家近五年分红连续增长 [2] 上市公司股息率和股利支付率表现 - 沪深A股有466家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3% 133家超5% 股息率榜单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达6.73% [3]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9% 1411家公司近五年平均股利支付率大于40% 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24% [3] - 股利支付率榜单公司近五年平均股利支付率为49% [3]
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41
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涵盖投资和融资功能[1][2] - 增强吸引力包括提高市场稳定性、上市公司质量、投资价值和投资者保护[2] - 增强包容性需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2]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去年9月以来一系列稳市政策组合拳增强市场韧性,外资上半年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 - 5月和6月外资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增强[5]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上市公司分红4.2万亿元、回购2300亿元创历史新高[8] 资本市场改革进展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8] - 融资端改革提升包容性,科创板推出"八条"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8] - 证监会将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深化科创板"1+6"政策,推出创业板改革举措[9] 市场生态优化 - 新"国九条"落地推动市场生态改善,注重提高稳定性、上市公司吸引力和投资者回报[5] - 中国资产估值低、股息率高优势凸显,配置价值上升[5] - 监管部门严把IPO入口关,逆周期调节避免大规模扩容[3]
新华解码丨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新华网· 2025-08-08 21:45
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政策部署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调投资和融资功能协调发展[1] - 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1] - 监管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IPO扩容[2] 投资者吸引力提升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吸引力包括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2] - 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2024年至2025年7月底上市公司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回购23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6] - 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6] 科技创新支持举措 - 增强制度包容性以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 - 科创板推出"科创板八条"后,今年继续改革包括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6] - 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将推出,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7] 市场稳定发展态势 - 今年以来各方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资本市场经受住外部冲击,韧性增强[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3] - 中国资产估值相对低、股息率较高,配置价值上升[3]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加快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6]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6] - 未来将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健全稳市机制[7]
新华解码|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搜狐财经· 2025-08-08 21:44
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1] - 吸引力和包容性涵盖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1] - 一系列政策部署包括健全投资融资协调功能、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等一脉相承[1] 投资者吸引力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吸引力需提高市场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保护[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3]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6] 融资端包容性改革 - 资本市场需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2] - 监管部门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2] - 科创板推出"八条"改革,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6]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去年9月以来政策组合拳增强市场韧性,回稳向好态势巩固[3] - 新"国九条"落地推动市场生态改善,上市公司吸引力提升[3] - 中国资产估值低、股息率高,配置价值上升[3] 深化改革方向 - 当前存在支持科技创新不足、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获得感待提升等问题[5]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市公司分红4.2万亿元、回购2300亿元创历史新高[6] - 未来将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投资者保护、科创板"1+6"政策落地等举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