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前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尽显A股活力,累计成交额同增2倍
凤凰网· 2025-09-17 22:13
从驱动因素来看,投资者信心回升、两融余额攀升、A股成交额翻倍等成为移动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券商普遍预测,在宏观经济复苏、长期 资金入市等支撑下,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将持续。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单月实现2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5.97%,环比7月的151亿元增长66%,创下年内单月次高纪录。 从累计数据来看,2025年1-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累计达118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53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一数据延续了今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 回溯近18个月数据,2024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处于低位,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持续下滑。而进入2025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政策 红利释放,证券交易印花税呈"阶梯式攀升",7月、8月几个关键节点同比大幅增长,且8月单月同比增幅突破200%,标志着年内市场活跃度迈入新高峰。 | | | 月度证券交易印花税月度 | | | --- | --- | --- | --- | | 指标名称 | 证券交易印花税 | 证券交易印花税当月 | 证券交易 | | | 当月值/亿 | 同比/% | 年累 | | 2025年8月 | ...
ETF市场突破5万亿元 实现跨越式增长
央视新闻· 2025-09-07 11:48
ETF市场规模增长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截至9月4日达到5.02万亿元[1][4] - 较2023年末增加1.29万亿元 增幅超34% 总份额达2.89万亿份 较去年增长2397.17亿份[4] - 从4万亿到5万亿规模仅用四个多月 而突破万亿历时16年[10] 产品结构与投资特征 - ETF本质为一篮子股票组合 按消费、科技、基建等类别打包[2] - 产品数量超1200只 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等多元领域[12] - 金融ETF和机器人ETF成为份额增加最大的行业和主题指数ETF[4] - 科创债ETF首批产品上市一个月规模从289.89亿元增至1161.25亿元 增幅达300%[8] 市场驱动因素 - 股市走稳向好带动基金净值上升[6] - 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供制度支持[6] - 产品创新推动投资者认知度与认可度提升[6] - 投资理念从短线题材炒作转向稳健资产配置与长期价值投资[14] 外资配置动态 - 外资通过ETF加速增配中国资产 巴克莱银行持仓ETF数量从135只跃升至200只 瑞银集团从57只增至141只[18] - 海外5只主要中国股票ETF合计规模达266亿美元 较7月底增幅超10%[21] - 外资重点关注AI、机器人、新消费及创新药等行业[20] - 海外中国主题ETF持续升温 资金最终投向中国上市公司[21] 市场影响与意义 - ETF成为资金入市重要通道 吸引耐心资本和长期资金进场[16] - 指数化投资有助于市场结构健康化 减少非理性波动[14] - 形成"长钱长投"良性循环 提升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匹配度[16] - 外资流入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认可度 体现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信心[23]
2Q25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深度跟踪:重点加仓通信、银行,新进集中银行、医药
中泰证券· 2025-09-03 18:55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2025年二季度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深度跟踪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保险股 [7] 报告核心观点 -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是大势所趋,2Q25险资重点加仓通信和银行,新进集中在银行和医药行业 [4][6] - 2Q25末股票投资在险资运用余额占比8.8%,余额环比1Q25末提升8.9%,明显加仓 [4][18] - 1H25产寿险合计增配股票余额达6,406亿元 [4][20] - A股慢牛有望改善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投资生态,新准则实施后股票持仓上涨对险企盈利弹性逐步放大 [8]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趋势 - 当前保险资金新钱投资收益率预计为2.67%,存量净投资收益率2025-2027年预计分别下降39/18/16bps [17] - 2Q25末五大类标准金融产品在险资中占比逐步上升,股票占比达8.8% [19] - 政策持续推动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1月证监会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26][31] - 2025年《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预计权益配置上限增加近5000亿元 [34][36] 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体系介绍 - 根据Wind平台险资重仓流通股数据构建分析样本,2025年初至9月2日组合绝对回报12.24%,相对回报-1.88% [5][58] - 体系涵盖传统险、分红/万能、寿险公司、财险公司、投连、集团公司、资管公司等资金来源分类 [52] 2Q25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跟踪 - 2Q25末险资出现在638只A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频次913次,合计持股604亿股,持股市值6,007亿元 [8][64] - 持股市值排名前五行业:银行(3,018.8亿)、公用事业(443.3亿)、交通运输(424.8亿)、通信(350.5亿)、电力设备(185.3亿) [8] - 持股个数排名前五行业:电子(55)、医药生物(55)、电力设备(50)、机械设备(46)、汽车(40) [8] - 重点加仓通信、银行、食品饮料、建筑装饰和钢铁等22个行业,其中国寿增持中信银行、中国电信、伊利股份、中国移动 [8][75] - 新进行业集中在银行、医药生物、通信、传媒、家用电器等,新华新进杭州银行和上海医药,国寿新进中国银行 [8][94] 不同类型资金偏好分析 - 人身险传统险业务偏好低PB、高股息、大市值蓝筹股,重仓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长江电力等 [99] - 分红/万能账户持仓标的股息率较低且周期性更强,重仓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金地集团等 [100] - 寿险公司直接投资中银行股占近半壁江山,主要意图银保业务协同 [102] - 大型险企持仓主要集中在银行、交运和公用事业,国寿系重仓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平安系重仓京沪高铁、长江电力 [104][106] 投资策略与标的选择框架 - 险资选股侧重企业长期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经营稳健性、股东回报能力和估值因素 [47] - 高股息策略与成长性布局平衡,静态高股息行业包括水电、运营商、银行等,动态高股息包括公共事业等 [47][48] - 投资框架需确保标的满足长期稳健增值需求,关注ROE、现金流、分红趋势等指标 [47]
招商证券:25H1险资投资余额超去年全年 高股息OCI类配置型股票规模近万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4:57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9% 上半年净增量为2.98万亿元 [2] - A+H股主要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合计21.2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4% 占全行业比例略降至58.7% [2] 资产配置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债券占比过半创新高 银行存款和非标继续被减配 [3] - 股票投资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占比提升至8.8% [1][3] - 主要上市险企股票在总投资资产占比达9.3% 较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净增加4189亿元 占行业股票净增量65.7% [3] 上市险企配置差异 - 中国太平债券占比76.5%为上市险企最高 较年初上升2.0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2119.15亿元 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 为上市险企中规模和占比提升最多 [3] OCI股票配置 - 主要上市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 较年初净增加2847亿元 在股票中占比39.8%持续攀升 [1][4] - 全行业保险资金高股息持仓规模接近万亿元 [4] - 中国平安计入FVOCI科目高股息股票规模最大占比最高 中国人寿OCI股票占比提升最多 [4] 行业持仓偏好 - 险资A股持仓数量占比前五行业为银行 交通运输 通信 房地产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单季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 通信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略有下滑 [4] 个股持仓特征 - 二季度末险资重仓前十大流通股主要集中于银行板块 持仓数量无变动 平均股息率3.8% [4] - 中国人寿重点加仓中信银行 中国电信和中国建筑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重点加仓京沪高铁 [4] 举牌活动趋势 - 2025年截至8月末险企举牌达30次创近年新高 [1][5] - 举牌主要集中在港股银行 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 举牌同业在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 [1][5] 长期投资试点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累计批复规模达2220亿元 [7]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规模全部落地 重点加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合计持股超10亿股 持股市值超120亿元 累计分红预计接近5.5亿元 [7] ETF配置动态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重仓持有1501只ETF产品 较2024年末增加230只 [8] - 持有ETF基金市值2809.97亿元 较年初增长7.6% [8] - 持续加仓A500 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加大细分策略/主题ETF布局 上半年加仓港股ETF力度显著 [8] 投资收益率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2%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平均总投资收益率3.9%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中国平安FVOCI股票账户浮盈超600亿元 [9] 未来配置展望 - 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延续两位数增长 股票和基金增量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10] - 股票是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 新质生产力 新经济等成长性领域和高股息股票是重点关注方向 [10] - 保险公司将拓展黄金投资 互换便利等新业务试点 关注"南向通"渠道和海外投资 [10]
资管年会共议大资管再造竞争力:应对市场新变化 实现能力重塑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20
核心观点 - 资管行业面临市场波动加大但结构性机会显现 需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策略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应对变化 [1] - 理财公司需进行市场化机制转变 搭建多元资产获取和组合能力 并将买方思维嵌入产品营销服务各环节 [3] - 资管机构再造竞争力重点在于提高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3] - 需对市场发展未雨绸缪 从产品体系重塑 核心投研能力培育和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加快转型 [3] - 理财行业需持续打通资本市场堵点 提升多策略多资产投研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3] 市场变化与机构实践 - 资管行业市场环境与格局经历深刻调整 各机构积极求变涌现新创新探索 [4] - 资产管理基础性市场发生很大变化 传统资产荒延续但权益市场向好发展 [4] - 居民财富再配置加速 存款从表内溢出 理财产品客需不断增加 行业享受制度红利 [4] - 过去一年是理财行业大年 农银理财主要做三方面工作 把握市场确定性机会 把握行业趋势苦修内功 保持逆向思维布局 [4] -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新机遇 资本市场在经济基本面回暖及产业趋势支撑下展现积极向好走势 [4]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基金行业发展有更明确方向 [4] 资产配置与产品策略 - 组合管理很重要 固收+产品以债券打底加股票增厚收益 需输出主动可控波动和收益 [5][6] - 多数银行理财客户希望波动较低收益适度结果交付 部分客户逐渐接受波动略高收益较好产品 [6] - 受益股市行情向好 固收增强型产品业绩改善 产品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和投资者财富新发力点 [6] - 中银理财资产配置发生明显变化 权益占比稳步提升 将固收+产品和偏债混合类产品作为战略性发展重点 [6] - 对理财公司而言股债两大核心资产至关重要 债市要充分拥抱波动 股市要摒弃熊市思维 核心是将市场机会转化为客户产品收益 [6] - 未来债市可能长期维持震荡格局 对股票寄予更高期望 资本市场可给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 [6] 行业格局与竞争策略 - 理财行业是新旧交融行业 未来格局变化取决于三大因素 建立真正独立市场化机制 多元资产获取和组合能力 客户服务能力构建 [7] - 传统低风险低波动理财产品仍是市场偏好投资对象 应充分尊重并尽可能满足 但需未雨绸缪加快转型 [7] - 理财公司可定位成固收产品主要供给者 含权产品重要供给者 [8] - 固收产品作为第一增长曲线载体 含权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载体 有序推进建设有利于银行理财可持续发展 [8] - 外部代销版图扩大对渠道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需从产品销售导向转为投资者需求导向 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 [8] - 需反内卷 通过行业协会或自律组织建立统一规则 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8] - 理财公司要实现差异化竞争 不要在低波固收等狭小赛道做同质化竞争 [8] - 围绕理财行业生态 要从客户渠道理财公司市场等多层面强调产品+服务能力导向 做好资产配置到财富管理综合性金融服务 [8] 长期资金入市与经济展望 - 权益市场在政策引导下展现新发展态势 长期资金入市作为核心政策导向正深刻改变市场结构与运行逻辑 [9] - 未来将继续顺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从养老支持含权产品等方向加大理财业务布局力度 [9] - 大力发展养老产品 持续引导理财资金入市坚持布局含权产品 [9] - 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将重塑市场生态 与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形成共振 [9] - 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核心力量 入市步伐显著加快 [9] - 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如有效落实 将引导更多养老保险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市场 优化投资者结构 促进优质资产价值重估与合理定价 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稳定发展动力 [9] - 长期资金作为高效逆周期稳定器 有效降低市场波动率提振投资者信心 [9] - 国家队投资范围从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扩展至科创50创业板指ETF等标的 覆盖范围逐渐多元化 显著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半导体AI算力等战略新兴产业 有效改善市场生态结构减少投机交易 [9] - 长期资金入市仍面临多重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应抓紧深化落实政策引导市场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轨道 [10] -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5.4% 二季度经济顶压前行实现5.2%增长 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5.3%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10]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规模较去年翻倍 以旧换新未来方向将决定投资逻辑和方向 [10] - 一线城市房地产表现相对稳定 需关注中央因城施策下各城市政策对人口流向产业及投资的作用 [10] - 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展现较强韧性 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增速高于全年目标水平 显示强大内生动力 [11] - 消费对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 内需支撑作用明显 经济基本面稳固全年增速将维持在5%目标区间 [11] - 后续驱动经济发展力量和亮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扩大内需 上半年内需对GDP贡献率66.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机会 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增长动力加速推进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11]
浦银安盛基金张弛:聚焦三大业务发展战略,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6:13
公司战略布局 - 浦银安盛基金确立全球科创家、指数家与固收家三大业务发展战略 目前均已初步发展成型 [1] - 全球科创家战略持续布局细分策略与产品 覆盖前沿科技、全球科技、港股科技等领域 [2] - 指数家战略重点布局指数增强基金及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硬科技指数产品 [2] - 固收家战略不断丰富信用策略、指数策略与固收+策略 年内发行行业首只顶格募集的定开债基 [2] - 通过内部梯队建设与外部人才引进双轮驱动机制 优化投研团队知识结构 [2] - 围绕三大战略构建互联网平台、银行零售与机构业务等多维度品牌合作体系 [2] - 应用量化工具和量化指标初步打造数智化投研体系 [2] 行业发展环境 - 资本市场在经济基本面回暖及产业趋势支撑下展现积极向好走势 [1]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提供明确发展方向 [1] - 长期资金作为逆周期稳定器有效降低市场波动率并提振投资者信心 [4] - 国家队投资范围从沪深300ETF、中证500ETF扩展至科创50、创业板指ETF等标的 [4] - 投资覆盖范围多元化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半导体、AI算力等战略新兴产业 [4] 宏观经济形势 -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达5.4% 二季度经济增长5.2% 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5.3% [3] - 上半年内需对GDP贡献率66.8% 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 [3] - 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左右 显示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积聚 [3]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规模较去年翻倍 [3] - 贸易多元化持续推进 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3]
东方证券副总裁陈刚:保险资金是“耐心资本”的核心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1:51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并发布新一轮战略规划和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3] - 大财富业务聚焦客群经营并构建数字化财富管理生态 投顾业务规模超170亿元 其中公募基金投顾规模近150亿元 [3] - 大投行业务聚焦科创投行、能源投行及并购投行 持续推进"投行+投资+投研"三投联动模式 [3] - 大机构业务深化"资本+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3] - 东证资管业务净收入稳居行业前三 管理总规模近2400亿元 主动权益产品业绩长期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3] - 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超1.1万亿元 综合实力排名基金行业前10 [3] 长期资金入市影响 - 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核心力量入市步伐显著加快 [1][3] - 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将引导养老及保险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市场 优化投资者结构并促进资产价值重估 [1][4] - 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与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形成共振 重塑市场生态结构 [3]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增速高于全年目标水平 消费贡献率超50% 内需支撑作用明显 [5] - 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展现较强韧性 全年增速预计维持在5%目标区间 [5] - 科技创新政策见效快 反内卷政策需时间沉淀 宏观政策提供托底保障 [5]
增强吸引力与包容性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将持续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17
资本市场吸引力提升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 同比增70% 环比增19% 今年以来单月开户数均超150万户 [2] - 政策协同性增强 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落地 公募基金改革 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强化 [2] -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多部门推出稳市场"组合拳" 战略力量集结效应显现 [2] 稳市机制建设 - 需加快构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重点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建议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 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2] - 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提升市场监测监管有效性 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 [3] 投融资生态包容性增强 - 2021年以来A股新增1427家上市公司 科创板376家 创业板520家 北交所232家 合计占比80% 集中于信息技术 新材料 医疗领域 [4] - 政策向"新"倾斜 包括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北交所设立 全市场注册制推行 "科创板八条"和"1+6"改革措施出台 [4] - 融资端将侧重支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投资端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6] 投资者保护强化 - "十四五"期间拓宽维权渠道 包括特别代表人诉讼 先行赔付 投保机构代位追偿等案例落地 [7] - 将加大"打大打恶打重点"力度 从严惩治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7] - 整治股市"黑嘴" 非法荐股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运用大数据精准打击 [8]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 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快讯· 2025-07-30 19:0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会议将资本市场改革置于"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与"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重框架下,强调其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市场预期的核心功能。王鹏建议,为落实 会议要求,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制度供给,深化注册制改革,建立"硬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二是吸引长期资金,推动个人养老金入市、扩大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严惩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健全退市补偿机制,同时加强 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上证报) ...
【机构策略】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走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09:19
市场走势分析 - A股市场周二先抑后扬、小幅震荡上行 呈现上攻态势 三大指数延续上攻 [1][2] - 上证指数站稳3500点后继续上攻 维持在5日均线上方 逐步逼近3600点 整体运行中枢有望上移 [2] - 预计短期A股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 延续震荡偏强运行 8月前处于做多窗口期 [1][2] 行业表现分化 - 煤炭 光伏设备 电池 酿酒等行业表现较好 [1] - 银行 游戏 通信服务 互联网服务等行业表现较弱 [1] 资金面支撑 - 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ETF规模稳步增长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 形成显著托底力量 [1] - 增量资金入场叠加投资者情绪改善 利好市场催化 [2] 政策与外部环境 - 权益市场核心定价逻辑体现在"国内大循环"和"反内卷"政策预期强化 [2] - "反内卷"政策落实到位可缓解"增收不增利"困境 可能推动指数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2]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降息路径存不确定性 明确降息信号将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1] 投资策略建议 - 在市场宽基指数未明显破位时 可保持较高权益市场仓位 顺势而为 [2] - 需密切关注政策面 资金面及外盘变化情况 [1] - 各类主题性投资机会活跃 支撑市场震荡上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