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搜索文档
新华解码|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新华网· 2025-08-09 17:46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部署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1] - 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健康发展需要两者相辅相成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1] 吸引力和包容性的具体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2] - 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全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2] - 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2] - 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现实需求 [2] - 监管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避免大规模扩容 [2]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表现 - 去年9月以来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定有力,包括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稳住股市等 [3] - 今年以来各方共同努力,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市场韧性增强 [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3] - 新"国九条"等举措持续落地见效,市场生态加快形成 [3] 资本市场改革的进展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 [6]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6] - 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6] - 上市公司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回购23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融资端改革提升包容性,科创板推出"科创板八条"、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 [6] 未来改革方向 - 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7] - 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 [7] - 推动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7]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7]
新华解码丨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新华网· 2025-08-08 21:45
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政策部署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调投资和融资功能协调发展[1] - 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1] - 监管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IPO扩容[2] 投资者吸引力提升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吸引力包括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2] - 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2024年至2025年7月底上市公司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回购23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6] - 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6] 科技创新支持举措 - 增强制度包容性以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 - 科创板推出"科创板八条"后,今年继续改革包括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6] - 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将推出,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7] 市场稳定发展态势 - 今年以来各方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资本市场经受住外部冲击,韧性增强[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3] - 中国资产估值相对低、股息率较高,配置价值上升[3]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加快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6]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6] - 未来将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健全稳市机制[7]
一揽子金融政策持续强化 资本市场韧性与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6-16 01:58
债市"科技板"的作用 - 债市"科技板"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使科创企业基于技术价值和创新能力获得资金支持 避免因短期资金链紧张错失技术突破机遇 [1] - 债市"科技板"构建涵盖多种发行主体 多元投资主体及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加强债券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1] 券商在债市"科技板"中的角色 - 券商扮演科技企业融资"种树匠"和资本市场"投资专家"角色 提供"承销+投资"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模式 [1] - 作为"种树匠" 券商通过专业评估筛选 精准识别符合国家科技战略方向且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 并定制融资方案 [1] - 作为"投资专家" 券商通过发行科创债将募集资金以债权 股权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壮大科创"资金池" [1] 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方向 - 应以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主线 从投资端 融资端 金融机构自身三个层面协同推进 [2] - 投资端需加快健全"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 深化公募基金改革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2] - 融资端需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与包容性 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 完善发行上市 并购重组 转板退市等制度 [2] 融资端具体措施 - 健全差异化上市条件 优化发行审核机制 支持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上市 [3] - 构建与科技企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债券融资工具体系 完善债券市场多层次结构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3] 金融机构的战略定位 - 证券公司应着眼长远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推动经济向高质量 可持续方向发展 [3]
国元证券董事长沈和付:一揽子金融政策持续强化资本市场韧性与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6-16 01:58
一揽子金融政策特点 - 政策时机精准:在二季度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抬升、外贸承压时率先推出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体现未雨绸缪思路 [1] - 政策谋划全面:覆盖提供中长期流动性、稳定房地产市场、活跃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外贸企业纾困等多领域 [1] - 政策措施精准:包含总量型政策和针对特定领域、行业扶持的结构性政策 [1] 资本市场影响维度 - 稳定市场:中央汇金等"国家队"协同多方力量有效稳定市场情绪,抵御美"对等关税"引发的全球股市动荡 [1] - 活跃市场: - 投资端: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强化投资者利益绑定机制,健全"长钱长投"制度体系,引导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 [2] - 融资端:加快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升并购重组效率与资源配置功能 [2] 债市科技板作用 - 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基于技术价值和创新能力获取债券市场资金支持,避免短期资金链紧张阻碍技术突破 [3] -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涵盖多元发行/投资主体及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债券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3] - 券商角色:提供"承销+投资"综合服务,精准筛选高成长科创企业并定制融资方案,通过科创债壮大科技创新资金池 [3][4] 券商推动资本市场举措 - 投资端改革: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上市公司质量以形成"回报强—资金足—市场稳"循环 [5] - 融资端优化:健全差异化上市条件,支持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构建匹配科技企业的债券融资工具体系 [5] - 服务国家战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6]
上海:370余家公司2024年合计分红近390亿元
快讯· 2025-05-30 11:09
科创板公司动态 - 近200家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金额近180亿元 [1] - 370余家公司推出2024年分红方案 合计分红近390亿元 [1] 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 - 对违法违规退市的科创板企业和实控人进行立体化追责 [1] - 与司法机关建立纠纷多元化解等保障机制 [1] - 与仲裁机构协作开展证券仲裁试点 [1] 政策推进方向 - 持续抓好"科创板八条"落实落地 [1] - 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1]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32天内两度召开民营企业相关座谈会 证监会主席吴清一席讲话透露哪些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3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证监会召开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态度,民营企业家提出资本市场领域诉求,吴清对民营企业家寄予期望 [1][3][4] 分组1:监管动态 - 4月3日消息,证监会近日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吴清主持,李超参加 [1] - 3月2日,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李超表示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支持民营企业股债融资 [1] - 多个中央部委相继召开会议讨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举措 [2]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态支持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促进政策,保护合法权益,推进清欠工作 [3] 分组2:监管支持态度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1] - 尊重市场规律,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增强规则透明度、可预期性,完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分组3:民营企业家诉求 - 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制度,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提升投融资便利度和效率 [3] - 完善科技企业发现培育、识别筛选和IPO支持机制,增强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包容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则 [3] - 支持境外已上市科技企业回归,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丰富优质投资标的 [3] - 加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培育壮大长期投资力量,为民营企业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3] - 给予企业无本续贷贷款展期等信贷支持 [3] - 在债券融资中获得与同评级国企相同的票面利率待遇 [3] 分组4:监管期望 - 吴清希望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回报投资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4]
证券行业周报:资本市场重要性凸显,关注券商板块配置价值-2025-03-13
湘财证券· 2025-03-13 15: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府工作报告凸显资本市场重要性,深化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活跃度有望提升支撑券商业绩和估值修复,并购重组提速优化行业格局提升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头部券商和有并购重组预期的券商,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7][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上周(3.3 - 3.7)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 300 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1.6%、2.2%、1.4%、1.6%,申万非银金融指数上涨 1.2%,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1pct,券商指数上涨 0.7%,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7pct,券商指数 PB 为 1.43x,近十年估值分位数为 37% [3] - 上周涨幅最大的五家券商为国泰君安(+5.9%)、信达证券(+3.5%)、华西证券(+3%)、华创云信(+2.9%)、首创证券(+2.7%) [3] - 跌幅最大的五家券商为光大证券(-0.9%)、天风证券(-0.9%)、西部证券(-1.1%)、国联证券(-1.8%)、中国银河(-2.2%) [4] 行业周数据 经纪业务 - 上周(3.3 - 3.7)沪深两市日均股票成交额为 15064 亿元,环比下降 9.1%,春节后四周增长后连续两周下降,但 1.5 万亿交易额仍处年初以来较高水平 [5][15] - 上周(3.3 - 3.7)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新发份额分别为 70 亿份、44 亿份、64 亿份,环比分别为 -71%、+588%、-64%,整体在 2 月最后一周发行高峰后环比回落,混合型基金因低基数大幅增长 [5][19] 投行业务 - 上周(3.3 - 3.7)6 家公司股权融资 96 亿元,其中 IPO 3 家融资 17 亿元,再融资 3 家(均为定增)融资 79 亿元 [5][23] 资本中介业务 - 截至上周五(3.7),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 19110 亿元(环比 +0.7%),春节后一个月内持续增长创近两年新高,融资余额 18992 亿元(环比 +0.6%),融券余额 117 亿元(环比 +5.9%),融资规模创 2021 年以来新高,融券规模环比小幅回升但总体仍处低位,融券余额占比 0.61%,两融余额占 A 股总流通市值比例为 2.57%,占比较稳定 [6][23] - 股票质押数量为 3178 亿股(环比 -0.3%),质押股数占总股本 3.94%,质押总市值 2.83 万亿(环比 +2.1%) [6][23] 投资建议 - 关注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头部券商,以及具备并购重组预期的券商,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