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
搜索文档
新一批敲钟人,已在路上
36氪· 2025-10-24 09:32
近期的创投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久违的躁动,募资、投资、退出节奏开始同步加速流转。 拐点,往往在共识凝聚之前便已到来。 当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公开论坛上直言,海外"长钱"对中国资产的认知已从"不能投"转变为"不能 不投"时,一级市场等待已久的发令枪,响了。 IPO的钟密集敲响 "退出大年"来了。 在历经多年蛰伏后,一级市场在今年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多项指标悄然回温,而港股闸门大开, 给"退出"这个老大难题,注入了新的希望。 "去年还在为项目退出发愁,今年好几个项目都被券商建议尽快启动港股上市流程。"一家双币基金合伙 人表示,退出预期的改善,直接盘活了整个投资链条。一方面,基金更有底气去和LP沟通后续募资; 另一方面,对于面临"融投管退"中最后一环的后期项目,明确的上市路径也使其估值体系得以重构,避 免了"流血融资"的尴尬。 除了直观感知以外,数据端也同样火爆。 10月22日,在2025HKEX中国机遇论坛上,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介绍:港交所新股发行规模 大幅增长,截至9月底的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同时,新股市场的 强劲势头仍在持续,上市科正在处理的公开上市申请近 ...
高盛、瑞银 看多中国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23:20
高盛对中国股市的展望 - 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主要受企业盈利增长和估值修复推动 [1][2] - 建议投资者思维模式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1][3] - 指数相对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弹80%,但期间经历了四次大幅回撤 [2] 支撑股市的积极因素 - 政策利好窗口开启、企业盈利增长提速至12%、当前估值较低、资金面强劲是四大支撑因素 [2] - AI资本支出、“反内卷”政策、企业“出海”共同提升趋势性每股盈利增速 [2] - 居民资产转配股票可带来数万亿元潜在资金流,中国市场已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 [2] 高盛推荐的投资策略 - 建议关注中国民企龙头、AI题材、出海领军企业、“反内卷”概念和A股小盘股等成长型股票 [3] - 可通过股东回报投资组合获取高现金收益率以实现平衡 [3] - 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和3% [3] 瑞银对中国股市的看好 - 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相较于印度市场更看好中国股票 [1][4] - 中国企业营收和每股收益增长更快,资本回报率在改善,而印度市场基本停滞 [4] - 当前中国市场的估值较印度市场折价约33% [4] 市场风格切换与科技股前景 - 10月以来A股市场风格切换,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回调较深,沪深300指数和红利指数表现坚挺 [5] - 科技板块股价回落已部分释放仓位拥挤风险,成交金额占比从38%下降至32% [5] - 中国科技股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领域领先,具备强劲基本面和有吸引力的估值 [5][6]
中国资产深夜拉升,苹果涨超4%股价创新高,黄金、白银狂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3:46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高开,道指涨0.94%至46624.16点,标普500指数涨1.05%至6733.85点,纳指涨1.35%至22986.57点 [1][2] - 主要股指期货同步上涨,纳指100期货涨1.17%,标普500期货涨0.87% [2] - 费城半导体指数大涨2.21%,盘中创出历史新高 [3] 美国科技巨头及芯片股表现 - 美国科技七巨头集体上涨,苹果领涨4.12%至262.68美元/股,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3.91万亿美元 [2] - 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报告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早期销售强劲,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国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2] - 除苹果外,脸书涨1.78%,谷歌涨0.97%,亚马逊涨0.85%,微软涨0.67%,特斯拉涨0.65%,英伟达涨0.17% [3] - 芯片股集体走高,美光科技一度大涨超6%创历史新高,安森美半导体大涨超6%,AMD大涨超4%,ARM涨超3%,台积电、英特尔、应用材料涨超2% [3] 中国资产及商品市场表现 - 中国金龙指数涨超2%至8281.67点,宝尊电商以10.64%领涨,爱奇艺涨超5%,金山云涨超4%,极氪、阿里巴巴、文远知行等涨超3% [2][4]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上涨0.74% [4] - 国际金价触及新高,现货黄金报4348美元/盎司,短线拉升超2%,COMEX黄金大涨逾3%至4364.9美元/盎司,现货白银和COMEX白银均涨超2% [4] 宏观消息面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将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75%-4.00%区间 [6] - 美国政府处于"停摆"状态,多项经济数据推迟发布,美国劳工部计划在10月24日发布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6]
中国资产又一次爆发了
36氪· 2025-10-20 18:53
港股市场复苏 - 港股在周五大跌后迎来全面复苏,主要受中美谈判出现利好提振 [1][2] -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将中国股市评级调升至"有吸引力",特别强调AI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浪潮强化了对可持续资本开支周期及收入能见度的信心 [2] - 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计算池化解决方案"Aegaeon"成功入选顶级学术会议SOSP 2025,该技术已落地阿里云百炼平台,为AI行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2] - 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智元机器人合伙人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最终将比汽车产业还要大 [2] iPhone 17系列销售表现 - iPhone 17系列在中美上市后10天内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 [3] - 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国销量与iPhone 16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两个市场销量平均增长31% [3] - 由于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苹果决定减少100万台超薄机型17 Air的产量,调整后17系列出货预期从8800万台上升至9400万台 [4] - 苹果智能手机收入预计在最新财年增长4%至2093亿美元,2026财年增长5%至2189亿美元 [5] 美股市场动态 - 投资者转向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日常消费品等防守型板块,这三个板块有望在本月领涨标普500指数,为2022年6月以来首次 [6]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三个月中下降近0.5个百分点,上周四跌至4%以下,为一年来首次 [6] - 区域性银行、零售商、房屋建筑商和航空公司股票在过去一个月全部下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和汽车贷款机构Tricolor意外破产引发担忧 [7] - 摩根大通报告与Tricolor相关的1.7亿美元坏账冲销,齐昂银行报告5000万美元坏账冲销 [7][8] 韩国散户投资动向 - 韩国散户投资者蜂拥至杠杆VIX产品,资金流入约1.3亿美元的2倍做多VIX期货ETF成为最受青睐的美国上市ETF之一 [9][10] - 该ETF在7月是韩国投资者第七大买入的ETF,增持资金约占其全球资金流入量的五分之一 [10] - 韩国散户投资者曾大举押注于与特斯拉及英伟达相关联的高杠杆ETF产品实现巨额获利 [10]
不可不投 全球正重估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3
□本报记者 王雪青 王国辉,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APS)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策略官。拥有44年投资经验,曾任花旗 信托日本首席投资官、花旗银行香港高级基金经理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级投资官。 "世界正重估中国资产,已经到了不可不投的阶段。"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毕盛资产 (APS)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策略官王国辉如是说。 毕盛资产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外资机构。创始人王国辉出生于马来西亚,先后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 司(GIC)、花旗等多家海外大型资管公司任职,拥有超过40年的投资经验。这位亲历日本股市泡沫、 美股互联网泡沫、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时刻,并屡次在逆向投资中获得成功的国际知名投资者,近年来 坚定地选择"专注中国投资"。 王国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MIT"优势,即制造业(Manufacturing)、创新 (Innovation)和人才(Talent),这是他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 "我坚信,中国最辉煌的岁月还在前方,因为中国的'MIT'属于一流水平。"王国辉的话掷地有声,"今天 的中国已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已大幅下降,很多公司会出现20%-40%的市盈 ...
行情又遇“颠簸”,倒车接人模式或开启
搜狐网· 2025-10-17 19:28
步入四季度以来,在外部扰动频袭下,A股又起波澜。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面临回调压力。对于如何度 过颠簸期,在业界看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外部局势的冲突和扰动所造成的资 产下跌反而是买点。地缘冲击和调整难免,但时间不会久,幅度可控,或是增持中国资产的良好时机。 结构上,短期稳定类和受益政策预期类的板块相对占优,但中期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因此对于想要提前 备战来年的投资者来说,眼下的回调或许是冬藏播种的窗口期。 展望后市,多数券商认为,虽然短期海外扰动下,风险偏好驱动资产和顺周期资产可能调整,但与4月 相比当前投资者心态已发生深刻变化,短期回调难改中长期向上趋势。投资者与其为指数涨跌起伏而纠 结,不如以长期思维来淡化焦虑心态,把握回调采用基金定投或者逢低分批买入绩优权益基金的方式来 积攒优质筹码,或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法宝。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典型如在投资上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少年感的老将邹唯,不断打破路径依赖,扩大自己的能力圈,逐渐形 成了"以行业公司框架为主,宏观策略框架为辅"的投资框架。邹唯领衔在管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基金以 中长期行业景气度的边际变化作为投资线索,锚 ...
中国资产全线爆发,美股反弹,美联储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0-13 22:47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也直线拉升翻红。 今日,A股则表现出较强韧性,盘中,科创50盘初直线拉升,不到2分钟时间就率先翻红,上证指数、沪深300、上证50等也仅以微跌报收,市场成交小幅 萎缩至2.37万亿元。 而美股今日反弹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上周五的恐慌性下跌。 10月13日晚间,美股集体反弹。 截至发稿,道指、纳指与标普500指数涨幅均超1%。美股 黄金股走高,科尔黛伦矿业涨逾6%,哈莫尼黄金涨近6%,纽曼矿业涨逾3%。 博通涨逾8%,OpenAI宣布与博通达成合作,联合生产其首款自主设计的人工智能处理器。OpenAI将负责芯片设计,博通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开发和部 署,计划推出总算力达10吉瓦的定制芯片。 中国资产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今晚中国资产集体爆发,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3%,个股普涨,阿里巴巴、未来涨超4%,金山云涨逾3%。 | < W | |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 10-13 09:54:18 | | Q | | --- | --- | --- | --- | --- | --- | | | | | 8018.79 | | | | 8278.35 | | 昨收 | | 成交额 | ...
关税引发波动 多家券商解读
新浪财经· 2025-10-12 14:37
核心观点 - 卖方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今年4月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波动不会重演 对权益类资产无需过度悲观 [1] - 关税冲突短期或对市场带来一定扰动 但中长期不改A股继续走牛特征 [1] 市场影响与趋势 - A股或现小幅波动 但向上趋势不变 伴随市场风格切换 [1] - 短期不确定性上升将降低市场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 [1] - 前期获利盘较大使得投资者将重新审视市场定价是否合理 [1] 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 - 特朗普加征关税概率大 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 对经济基本面的实际影响有限 [1] - 中国逆周期政策仍具有较大空间 增量储备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1] - 二季度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已起到良好稳市作用 未来若市场波动较大 稳市机制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
南方基金副总裁、基金经理史博: AI驱动市场持续上涨 中国资产估值仍处提升阶段
证券时报· 2025-10-10 05:56
在第十九届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专家评审会上,南方基金副总裁、基金经理史博从两方面分析了本轮中国 资产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同时提示投资者关注潜在市场波动风险。史博认为,海外中长期资金增加对 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处于起始阶段,增配空间很大。中国资产值得全球投资者长期重视。 史博表示,从本轮AI对资产价格驱动模型来看,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很大的变量,除了传统的宏观背 景、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新变量就是科技变化。 史博认为,本轮市场变化最大的是中国资产价格系统性提升。价格提升的宏观大背景是美元资产的变 动,美元贬值带来了多重效果,一方面是黄金等资产的价值提升,同时美元贬值也促进了中国资产价格 的提升。另一方面,低利率的货币环境结合上市公司的分红提升,使得相对于固定收益类投资而言,上 市公司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长期稳定的回报。史博表示,中国资产价格还在提升阶段,中长期信心充 足。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包括局部估值偏高、科技变化的复杂性、投资者心态等因素。同时还需警惕投 资者风险偏好快速上升的潜在风险。风险偏好有很强的周期性,而且它的变动速度要比基本面的变化速 度快得多。"当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提升的时候,我们需 ...
南方基金副总裁、基金经理史博:AI驱动市场持续上涨 中国资产估值仍处提升阶段
证券时报· 2025-10-10 02:20
史博表示,现在感受到市场热度充分,但在不同板块风格之间,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我们要把眼 光从传统的三驾马车模型驱动宏观经济及股市的角度拓展开来,寻找支持市场长牛的新的驱动力。"史 博预测,AI带来的科技变化、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未来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对经济增长和 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传统的三驾马车带来的影响更大。 史博表示,从本轮AI对资产价格驱动模型来看,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很大的变量,除了传统的宏观背 景、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新变量就是科技变化。 在第十九届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专家评审会上,南方基金副总裁、基金经理史博从两方面分析了本轮中国 资产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同时提示投资者关注潜在市场波动风险。史博认为,海外中长期资金增加对 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处于起始阶段,增配空间很大。中国资产值得全球投资者长期重视。 史博认为,国内投资便利、可投资的中国资产,过去主要以A股为主。现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 港股通的发展,港股逐步成为了一个国内投资者便利投资的中国资产。史博表示:"从中长线来讲,海 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重视刚刚开始,配置角度来讲,尤其海外长期资金也是增配的,而且机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