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
icon
搜索文档
启明创投宣布人事变动
投资界· 2025-02-17 09:33
开启新一幕。 作者 |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今天(2月1 7日),启明创投对外宣布,长期担任主管合伙人的梁颕宇已正式离职。 启明创投和梁颕宇于2 0 2 4年11月启动了一项"管理团队传承规划",以确保顺利交接。作 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梁颕宇离任后,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和合伙人陈侃将共同领 导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成立19年,启明创投历来被视为创投基金本土化的典型样本。他们亲历了中国创投行业 的起起伏伏,如今悄然翻开新的一页。 启明创投管理团队传承 2 0 06年加入启明创投,胡旭波在2015年晋升为主管合伙人后,就与梁颕宇共同负责启明 的医疗投资。而启明内部则在去年底宣布,合伙人陈侃晋升为医疗健康行业共同负责人 (Co-Le a d)。 至此,启明创投的管理团队的规划日渐完善。去年5月,启明创投宣布晋升周志峰为主管 合伙人,负责科技投资。 胡旭波、周志峰、陈侃平均年龄40+岁,全新的管理层年轻化趋势明显。正如此前邝子 平曾谈及,于整个机构的发展而言,一个团队里面包含老中青阶梯形,是最健康的组织 结构。"我们希望有一个人才的年龄梯队,在未来十年能够让启明创投这条大船有年富力 强 ...
中国GDP十强省生变
投资界· 2025-02-15 15:50
省域经济格局变化 - 第五次经济普查导致全国GDP调增3.4万亿,所有省份均实现调增,区域经济版图重构[6][7][8] - 广东GDP突破14万亿,连续36年居首,但粤苏差距收窄至不足4万亿[11][12] - 山东GDP达9.86万亿,即将成为北方首个10万亿省份,获国家战略定位支持[12] - 四川以1000亿优势守住第五大省地位,河南因新能源汽车反弹紧追其后[13] - 上海GDP超5万亿跃居第九,北京反超河北重回京津冀第一,两地普查调增幅度均超13%[13][14][15] 东北经济复苏 - 辽宁经济增速连续多季度跑赢全国,大连、沈阳突破9000亿,有望诞生东北首个万亿城市[17][20] - 2024年辽宁投资增速达5.3%,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27.8%,创十年新高[20] - 地缘变局推动东北亚合作,黑龙江外贸总额创新高,辽宁出口额达2014年以来峰值[21][23] 资源型省份分化 - 内蒙古以12.97亿吨原煤产量超越山西(12.69亿吨),成为新晋20强守门员[26][27] -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爆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42.4%,装机量及发电量全国第一[28] - 山西受煤炭价格回落及安全监管影响,原煤产量降6.9%,名义GDP负增长[26][27][28] 2025年经济趋势 - 23省份增速持平或超全国水平,仅8省完成年初目标,15省市下调2025年GDP目标[30] - 新能源汽车产业淘汰赛持续,区域竞争聚焦新兴产业布局[35][36] - 房地产投资同比降10.6%,销售面积较峰值缩水46%,2025年或止跌但难现上涨[34]
国新100亿基金落地杭州
投资界· 2025-01-22 15:43
央企创投基金设立 - 中国国新联合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资设立100亿国新创投基金,重点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存续期限15年 [4][6] - 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落地杭州,将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 [10] - 出资方包括中国五矿、中国钢研、中国建材、中国有研、中国电气装备、杭州资本、兴湘集团等8家单位 [8][10] 基金投资方向 - 投资赛道围绕央企创新需求,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未来信息、未来制造和未来健康等重点产业方向 [10] - 通过母子基金放大方式,围绕"国家所需、创新所要、基金所能"进行投资布局,杭州、湖南、西安等一批子基金同时启动 [10] - 基金将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抓紧投资布局一批优质早期硬科技项目 [10] 央企创投行业趋势 - 央企联合地方成立创投基金正成为支持科创的重要力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设立15亿元国兵向新发展基金,中国诚通联合设立300亿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 [12] - 截至2024年12月,已有81家央企设立创投基金,累计出资237笔,投向113只基金,累计出资规模达3826亿元 [12] - 央企创投基金大多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 [12] 政策背景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9] - 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3] - 政策提出"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等容错机制,给予基金一定的容忍度 [13]
江苏最大母基金又来了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 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共22只 总规模408亿元 至此第一批和第二批基金总规模达到914亿元 [4] - 基金落地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等11个城市 形成全省产业竞赛格局 [4] 基金类型与产业分布 - 第二批基金包含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4只(313亿元) 未来产业天使基金4只(20亿元) 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4只(75亿元) [6] - 产业覆盖新材料 大健康 绿色低碳等主导产业 同时布局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6] - 新增高校成果转化基金 强化产学研融合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6] 重点城市基金分布详情 - 苏州市设立3只母基金(100亿元) 包括6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 20亿元低空经济基金 20亿元新型能源基金 [9] - 常州市设立30亿元高端功能材料产业母基金 南通市设立2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母基金 [9] - 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中 南京 常州 苏州 南通各设5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10] 省属企业专项基金构成 - 苏豪控股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基金 省沿海集团设立20亿元海洋经济基金 [11] - 省环保集团设立30亿元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 省数据集团设立15亿元数据产业基金 [11] 基金架构与规模效应 - 两批基金累计36只 总规模914亿元 省级母基金出资228.5亿元 预计通过三层架构放大至2800亿元规模 [12] - 首批基金采用25%出资比例 带动社会资本形成1106亿元规模 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15] 全国省级母基金发展趋势 - 湖南省计划整合形成3000亿元基金群 上海设立89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16] - 安徽省构建200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 重庆推出2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 [16] - 江西省设立3000亿元现代产业引导基金 杭州布局3只千亿级科创母基金 [16]
2025,第一篇投资人万字分享
投资界· 2024-12-31 19:41
欢迎来到2025。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是2025年的第一天。 2024年,创投行业依旧是洗牌与新生交织,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向上的拐点。 人来人往,身处河流中的每一位都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体会。 虽然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伟大的创新往往就诞生于周期低谷。 但是如何调整姿势,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投资人。 也许越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越会好奇别人怎么做。为此,投资界联系数十位一线创投人,带来这份 中国创投最新观察与思考。 (注:以下分享不分先后,以姓名音序排列) 曹毅 源码资本 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幕:AI正在重塑计算,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 身处浪潮,我们应思考在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对优秀商业模式的审美不能变,对好的创业者 的要求不能变,与时代和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变。 展望2025年,我们一方面会持续思考AI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则要脚踏实地, 用心体验眼前的具体的事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曹永刚 弘毅投资 过去一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周期性变化,以926政治局会议为起点,我国正式进 入"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模式,这标志着 ...
一级市场往哪走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科技向新和创投向实成为股权投资行业的核心主题,聚焦硬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3][6][7] - 硬科技投资热度上升,模式创新面临挑战,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撑和长期投入 [7][8] - 生物医药领域关注细胞治疗、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中药材科学化种植的创新应用 [5][6] - AI赛道商业化落地成为重点,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3D打印等细分领域存在机会 [6][7] 机构动态与策略调整 - 纪源资本投资节奏放缓,但看好未来五年宏观和地缘变化带来的机会 [5] - 松禾资本设立四支新基金,聚焦细胞与基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并向中型规模转型 [6] - 金石投资募资超百亿元,投资领域覆盖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半导体设备 [6] - 民营机构募资难度增加,投资策略转向前端布局,更加谨慎 [6][7] 政策与市场期待 - 呼吁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并购,简化上市公司并购程序 [8][10] - 期待国企与民企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创新 [9][10] - 希望政策支持流动性提升,包括IPO通道多样化和税收优惠 [10][11] -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需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共赢,扩大开放 [8][9] 细分领域机会 - 大模型、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受关注 [6][7] - 3D打印供应链80%-90%集中在中国,机器设备和上游材料存在投资机会 [6] - 中药材全生命周期溯源和复方制剂创新成为生物医药新方向 [5] - 职业教育实训环境的科技化改造需求增长 [5]
东方富海陈玮:告别行业低谷
投资界· 2024-12-13 15:38
新质生产力与创业投资 - 2024年是创投行业关键转折点,政策环境转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成为投资焦点 [5][6] - 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显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授予AI相关研究者,OpenAI融资66亿美元,英伟达市值达3.65万亿美元超越苹果 [6] - 中国股市在政策刺激下表现强劲:924国新办发布会后连续五天上涨600点,10月8日A股成交额接近3.5万亿元,科技型股票涨幅明显 [6] 中美资本市场对比 - 美国直接融资体系优势明显:最大上市公司市值超3.5万亿美元,万亿美元市值公司达8家,中国最大公司腾讯市值5000亿美元 [6] - 中国GDP与股市增长不匹配:过去20年中国GDP增长12倍但上证指数仅涨1.4倍,美国同期GDP增长2.6倍而纳斯达克涨6.5倍 [7] - 中国金融结构问题:M2达300多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50万亿元,但直接融资占比仍低 [7] 创业投资现状与挑战 - 中国创投规模仅为美国1/4:前三季度募资1万亿人民币,PE/VC总规模2万亿美元 [7] - 资金耐心不足问题:科创板企业平均创业16年,创业板14年,但国内基金存续期普遍短于美国十年期标准 [7] - 退出环境变化:2024年仅100家企业IPO,预计未来IPO数量减半,并购将成为重要退出渠道,《并购六条》政策支持力度显著 [7] 创新驱动案例 - 科技巨头成长路径:英伟达上市时市值3.9亿美元,二级市场涨幅近8000倍,美股40%以上科技企业亏损上市 [7] - 中国企业创新案例:小米市值从1600亿增至7000亿因跨赛道发展,比亚迪从1000亿增至8000亿因新能源转型 [8] - 新质生产力方向:半导体、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将替代传统过剩产能行业 [6] 政策与市场展望 - 政策环境持续宽松:2024年所有出台政策均为刺激性质,创投行业需要构建创新金融体系 [6] - 2025年关键预测:股市可能突破4000点,政策落地将推动经济复苏,行业低潮已过 [6][8] - 创新生态建设需求:需要建立包括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在内的完整创新生态,类似美国纳斯达克模式 [7]
今年不见抢项目了
投资界· 2024-12-13 15:38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4年股权投资行业整体呈现有序发展态势,头部机构在募投管退方面保持稳定节奏[6][8][10] - 投资数量与金额变化不一:启明创投新投30个项目+续投37个[8],君联资本投50个项目金额50亿元(数量降10%单项目金额涨50%)[8],高瓴创投阶段投60多笔(60%为种子/孵化轮)[8],达晨投资40余项目金额近30亿元[10],红杉中国投100+新项目(聚焦早期和国际化)[10] - 退出环境承压:A股IPO缓慢,机构IPO数量普遍下降(君联7-8个IPO数量较峰值降50%[8],高瓴12家IPO含地平线融资50亿港币[8],红杉10个IPO集中在港股美股[10])[8][10][11] 重点投资方向 - AI领域最受关注:启明创投重点布局具身智能(银河通用)和AI大模型(阶跃星辰)[13],君联资本追投智谱AI超10亿元[14],高瓴种子轮投出大模型头部企业[15],达晨布局智谱AI[14],红杉看好AI大模型技术突破及后续应用[13] - 硬科技持续加码:高瓴押注储能(某企业年收入10亿元利润1-2亿[15])、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16])、泳池机器人(海外收入千万美元级[16]),达晨深耕自主可控/进口替代产业链[14] - 创新药与全球化:启明创投关注License-out模式(礼新医药被默沙东33亿美元收购[8]),君联资本投资脑科学领域品驰医疗超10亿元[14] 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竞争强度下降:盲目抢项目现象减少(红杉称"没往年那么卷"[19],启明指出优质项目融资更理性[21]),机构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布局[20] - 投资策略转向:君联资本强调"自我竞争"(45岁以上投资人主导大额判断[18]),高瓴倡导"运动队精神"避免无效内卷[18],达晨提升投资标准避免重演互联网时代错失[18] - 募资结构分化:达晨逆势新增150亿管理规模(国有背景LP青睐[10]),高瓴推出30亿保护型策略基金[9],但美元募资下滑引发对创新生态担忧[21] 行业挑战与期待 - 退出机制待完善:机构呼吁建立可预见性退出路径(A股IPO闸口波动导致资源浪费[24][25]),期待并购市场活跃化[24] - 资金投入不足:君联指出国内对AGI等领域投入远低于欧美[26],需集中资金砸重要方向[27] - 2025年关键词:高瓴/启明提"希望"[27],达晨判断"拐点"将至(AI等方向应用场景明确化[29]),君联强调"万象耕新"的深耕精神[28]
一名国资投资人的年终汇报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6 11:32
2024年工作总结 - 完成两个投资项目,均实现上市退出对赌回购,创始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 - 其中一个项目实现down round,进入估值低于上一轮,提高安全垫 [1] - 促成返投落地项目一个,通过核心团队出走成立新公司形式完成实质性迁总部返投 [1] - 针对退出难项目发起集体诉讼,判决后创始人资产被强制变卖以保障权益 [1] - 识别基金有限合伙协议模糊概念,突破LP限制促成第二期资金到账 [1] 2025年工作规划 - 重点抓水下项目、落地难项目和退出难项目 [2] - 加强创投行业思想建设,统一国有资产不流失认知 [4] - 明确创始人需承担对赌回购责任并配合返投落地 [4] 工作方法 - 采取"抓牢、抓细、抓实、抓稳、抓深、抓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方式 [3] - 听从合伙人领导,募投返退统筹兼顾 [5] - 发动项目创始人,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