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践行强农报国使命 培养知农爱农人才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育英才 - 推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 [2] - 把思政课堂搬到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资深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互促学”成长梯队 [2] - 建立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青年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目前已建立200多个科技小院,并推广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了30余万知农爱农人才 [6] 解民生 - 在河北曲周治理盐碱地,昔日的盐碱滩变身为如今的米粮川 [6] - 在甘肃民勤,揭示13种主要农作物和4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耗水规律,用高效的灌溉模式提升水资源价值 [7] - 在云南勐腊,通过打造兼具现代舒适性与民族特色的“瑶族妈妈的客房”发展休闲旅游,使贫困村成为打卡地 [7] - 野外实验站、教授工作站、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广泛分布于祖国各地 [7] 治学问 - 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起,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8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200余项 [8] - 成功研发出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将亲本选育周期从8代缩短至2代,育种速度提升4倍以上 [12] - 自主基因编辑器关键技术打破国外种业核心技术垄断,“丰登”“神农”“范蠡”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智慧农业系统装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12] - 首次发现可转移多黏菌素等耐药新基因及其机制,推动全球抗菌药物管理政策调整 [12]
探索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10-17 05:04
文章核心观点 - 应用型高校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培养高质量人才,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路径包括创新育人模式、优化育人路径和完善保障体系 [1][2][3] 模式创新:构建多维融合的育人体系 - 强化学科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对接,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和与龙头企业共建平台(如人工智能研究院),实现“企业出题、校企共答”的协同创新模式 [2] - 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行“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的培养机制,并通过成立独立法人的产业学院,实现“专业办学+企业经营”的深度融合 [2] - 依托数字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实体产线操作”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以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2] 路径优化:打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 建立“产业需求—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闭环机制,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深度融合 [3] - 推进师资队伍双元化转型,推行“产业教授+访问工程师”机制,以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 以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为载体,打造“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 [3] 实施保障:完善政策激励与生态构建 - 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以破解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 [3] -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测评”一体化联动机制,并通过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评价来持续优化培养方案 [3] - 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校企合作等国际模式,开发“中德双证融通”等课程,使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国内外认证,提升国际竞争力 [3]
海南自贸港发布7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改革成色足、示范意义强、涉及领域广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1:52
制度集成创新总体进展 - 海南自贸港已累计培育形成21批共173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1] - 本次发布第二十一批共7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2] - 制度创新具有改革成色足、示范意义强、涉及领域广三大特点 [2] 高等教育与医疗行业改革 - 海南医科大学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系统协同、育人为本、产教融合”的现代医科大学治理体系 [2] - 相关改革经验已在海南省内高等教育领域推广 [2] 制造业与跨省合作发展 - 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形成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为链主的产业集群 [2] - 配套申亿精密等上下游企业 [2] - 在全国率先联合发布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相关地方标准 [2] 农业与渔业转型升级 - 冯家湾探索“多层立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统一深海取水与尾水集中处理+生态退养+种业集成”新模式 [2] - 全国首创国有设施农用地地上设施所有权登记办法和国有设施农用地出让制度操作细则 [2] - 推动近海渔业“上楼养殖”集约化转型 [2] 生态环境与国土规划 - 创新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衔接体系 [3] - 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3] 营商环境与政府监管 - 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海南省涉企行政检查条例(试行)》 [3] - 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3] - 构建透明监管、风险分析和信用分级分类治理监管机制 [3] 未来制度创新方向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4] - 通过制度迭代升级、集成改革路径和创新破题之策持续推出改革成果 [4]
奖学金升级!上海财经大学2026年入学全日制MBA招生政策解读
搜狐网· 2025-10-16 16:59
项目与招生信息 - 项目为全日制MBA,学生毕业可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1] - 2026年招生计划为40人,2025年一志愿分数线为151分[13] - 报考条件要求截至2026年9月,本科毕业满3年、硕士及博士毕业满2年、高职高专毕业满5年[10] 学费与奖学金结构 - 2026年全日制MBA学费为29.8万元,分2学年缴付[3] - 新增普惠奖学金,标准为当年度应缴学费总额的2.5%,覆盖所有录取学生[2] - 增加新生助学金,第一学年为10000元,覆盖所有新生;第二学年根据学业成绩,前20%学生获12000元,后80%学生获10000元[4][5][6] - 保留滴高金奖学金,标准为12000元/两年,覆盖所有录取学生[7] - 保留学霸奖,一等奖为50%学费(14.9万元)奖励1人,二等奖5万元奖励3人,三等奖3万元奖励5人,基于统考成绩评定且可与其他奖项叠加[8] - 奖学金政策实行100%全日制学生覆盖[8] 课程与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强调复合型培养,理解行业前沿技术,构建高质量的金融+商科教育,输送具备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9] - 课程体系聚焦"金融+ESG+AI"的"新金融"融合方向,具体课程包括人工智能与ESG数据处理、大语言模型、区块链管理及其金融应用等[11][12] 就业支持服务 - 学生毕业后获得全日制应届硕士研究生身份[9] - 学院设有职业发展中心,提供个性化生涯咨询、职业发展前瞻指导系列讲座、企业联合实务课程、导师护航计划及企业面对面等服务[9][12]
青春华章|漫评:水韵激荡青春志,安澜报国正当时
环球网· 2025-10-16 14:22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12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 [4] - 活动以水为脉,以网为媒,将青春抱负与治水实践紧密相连 [4] 行业技术发展 - 智慧水利系统在南京的应用让长江保护更加精准高效 [4] - 杨涛教授团队构建“数字孪生流域”系统,实现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的深度融合 [5] - 在泰州,生态护砌和龙鳞坝设计让河流焕发新生 [4] 公司与机构角色 - 河海大学在2025年恰逢建校110周年,赓续中国水利教育的百年薪火 [5] - 刘光文教授开创性提出设计洪水研究,为三峡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5] - 河海大学见证了一代代河海人“水利报国”的使命传承 [5] 区域战略地位 - 江苏省是中国唯一兼具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 [4] - 水塑造了江苏省的自然肌理,并滋养其精神气韵 [4] - 在江苏省,水与城相融共生,水与人和谐共荣 [4]
2025级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在职博士DBA上海班企业发展与执行力
搜狐财经· 2025-10-16 11:17
学校概况与资质 - 法国克莱蒙商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法国精英教育体系大学校Grande Ecole会员单位[6] - 学校拥有顶级商科AACSB、AMBA和EFMD认证,全球不到3%的商学院同时获此三大殊荣[8] - 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百强商学院,英国金融时报管理学全球排名第67位[4][6] - 学校为中国涉外监管网认可高校,且中法双方签订文凭互认协议[4] 上海分校成立 - 法国克莱蒙商学院中国上海分校于2024年10月27日举行开业典礼[10] - 开业典礼获得当地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多位高校领导及行业协会嘉宾出席[12][15] - 学校校长与上海分校校长共同为分校开业剪彩并揭开幕匾,标志分校正式启航[21][24] 课程项目与优势 - 学校开设2025级在职博士DBA上海班,学费为申请费2000元加学费21.8万元人民币[4] - DBA研究方向包括ESG管理、财务金融、人工智能管理、数字经济等十余个方向[6] - 上海分校成立旨在更好服务中国同学,学生所获证书与本校留学证书完全一致[4]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新华社· 2025-10-16 09:44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 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 2025年10月15日 责编:卢思宇、姚凯红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 你们好!来信收悉。值此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
一高校2.95亿收购存量房作学生宿舍
第一财经· 2025-10-15 20:49
高校宿舍资源解决方案趋势 - 高校因扩招和校内土地不足面临住宿紧张问题,通过购买或租赁周边存量社会用房成为补充宿舍资源的新方向 [3][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初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 [5] - 收购现房可大幅缩短建设周期,避免交付风险,且因近几年房价调整,收购成本可能低于自建模式 [6] 高校购置存量房地产案例 - 2024年9月,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单一来源采购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项目,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预算金额29345万元,中南大学预算金额29538万元,合肥工业大学预算金额11760万元 [3][4] -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阳逻校区2024年2月整体购置352套存量商品房,总建筑面积37048.04平方米,新增床位2800个,项目估算投资1.98亿元,其中毛坯购置费用1.72亿元 [5] - 购置项目选址强调就近原则,例如中南大学购置的物业距离学院仅500米,湖北大学购置的楼栋距校门直线距离不足400米 [6][7] 高校租赁社会用房案例 - 浙江大学发布采购意向公告,拟在紫金港校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租赁社会用房,预算金额2360万元,要求提供床位不少于3000张 [7] - 租赁房源将面向202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由学校安排住宿,后续需自行解决,学校给予适当补贴 [8] 新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 收购存量房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供给层面的有效措施,未来使用方向多元化,包括高校宿舍、蓝领公寓、养老公寓等,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更新的方式 [6] - 管理模式从传统自建宿舍转变为对商品房小区的管理,涉及与物业、开发商等多方协调,管理难度增加 [8] - 长期需应对高校政策变化与人口结构转型,可根据未来学生规模变化将部分宿舍转为教师公寓或人才驿站 [9]
卅载同行路 传承启新程 | 南开大学商学院MBA联合会30周年纪念
央视网· 2025-10-15 18:23
活动概况 - 南开大学商学院MBA联合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于2025年10月8日举行,主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前行” [2] - 活动参与者包括学院师生、历届联合会主席及代表,共同回顾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使命 [2] - 联合会自1995年成立,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服务同学、联结校友,成为南开MBA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3] 学院发展与成就 - 南开大学商学院获得AACSB、AMBA、CAMEA几大权威认证,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 [5] - EMBA项目聚势新生,学院专业学位项目在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及教育培养、职业赋能等方面取得成果 [5][7] - MBA校友规模达9000多名,学院致力于让校友在时代变化中起到引领作用 [5] 校友会与联合会协同规划 - MBA校友会与联合会计划深化协同,共筑发展新篇,具体举措包括深化组织协同、聚焦价值赋能、共塑品牌形象 [6] - 未来将立足于情感联结、汇聚力量、深度合作,使联合会成为校友共诉情怀的家园、资源共享的桥梁、互助成长的平台 [6] - 发布“MBA联合会主席团联结计划”,旨在为联合会发展提供智囊团,更好地联结在校生和往届优秀校友 [11] 联合会创新与特色 - 联合会传承并创新了朋辈导师计划、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等切合同学实际需求的活动 [5] - 新特色包括学生公能团、职业发展中心、MCN媒体运营中心,以助力学院品牌建设,赋能学子职业发展 [9] - 历届主席代表分享了探索商学价值转化、深耕赛道迭代创新等主题的创业心得 [7] 活动亮点与文化交流 - 活动包含“继往”与“开来”篇圆桌论坛,畅谈赛事传承与职业生态,讨论联合会新特色 [9] - 南开大学商学院2025专硕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同期举行,中外学子联袂呈现7个跨界节目,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13][15] - 荣休教授张金成强调应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生源、完善管理体系,助力南开MBA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11]
青春华章|青春力量奔涌 绘就江河安澜“中国范”
央广网· 2025-10-15 16:07
科研平台与实力 - 行业展现了由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构成的全链条科研平台硬核实[1] - 科研领域覆盖水灾害防御、水资源利用与工程安全、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精细爆破、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以及水工综合实验研究等多个关键方向[1] 青年科研力量 - 大批95后和00后青年科研工作者正成为行业科研一线的核心力量,为守护江河安澜和优化水资源利用注入青春动能[1] - 青年人才从本科阶段即扎根水利专业,并持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并获得自信与成就感[3][4] 科研导向与精神 - 青年科研工作者将国家需求作为科研方向的第一选择,其学术追求与国家需求深度绑定,体现了为国创造的自觉意识[1] - 青年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各展所长的模式,在实验室研发、数据采集和模型推演等岗位共同推进科研攻关[3] - 行业青年学习先辈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的精神,努力将所学所想转化为解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实际成果[3][4] 重大工程成就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河海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其成功破解了从工程论证到移民安置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