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职业球员仅3人却火遍全国,这场 "半业余" 足球赛凭啥让A股涨停?
36氪· 2025-06-05 10:54
赛事概况 - 江苏省举办城市间足球比赛"苏超",516名球员代表13个城市参赛,每队仅限3名职业运动员,其余为大学生和个体商户[1] - 赛事设计强调属地代表性,对户籍和学籍有严格限制[1] - 积分榜采用网络热梗命名,如"太湖三傻"、"环高铁之都"等,常州队因积分垫底被戏称为"丨州"[9][10] 传播机制 - 官方主动利用"散装江苏"网络梗,通过二次创作和反差萌营销吸引年轻群体[3][12] - 比赛宣传语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强化地域竞争趣味性[3] - 短视频平台成为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号通过玩梗实现流量增长[12] 市场反应 - "苏超"概念股受资本追捧,金陵体育开盘涨停成交额达3.34亿元,共创草坪等个股涨幅超5%[17][18] - 赛事门票定价10元左右,常州赛区推出9.9元门票+餐饮套餐凸显性价比[16] 行业趋势 - 体育产业获政策支持,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金融对体育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扶持[18] - 娱乐消费呈现结构性变化:逛公园/City Walk等健康活动增长超200%,传统娱乐方式如KTV下降87%[13][16] - 非职业赛事展现商业潜力,通过轻竞技模式实现参与度与传播度双提升[12][19] 文化现象 - 赛事成为江苏地域文化的具象化载体,通过体育竞技强化城市认同感[2][19] - 积分榜设计融合地域经济特征(如"苏南弃子")和历史梗(如"吊州"),形成持续话题效应[7][9]
当一名世界冠军,被允许吞下禁药
虎嗅· 2025-06-05 10:35
增强运动会概况 - 首届增强运动会将于2025年6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涵盖田径、游泳、举重等药物显著影响成绩的项目[5] - 赛事允许并鼓励参赛者服用禁药,冠军奖励50万美元,打破短跑/游泳世界纪录奖励100万美元[55] - 前澳大利亚游泳世界冠军詹姆斯·马格努森成为首位签约运动员,主动服用睾酮、生长激素等违禁药物[4][10] 组织架构与资本背景 - 创始人阿隆·德索萨为澳大利亚商人,拥有墨尔本大学与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创建管理520亿澳元资产的Sargon公司[16] - 美国总统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通过风投公司1789 Capital入股,该公司2022年成立后已投资1.4亿美元给制药平台BlinkRx[21][28] - 合伙人克里斯蒂安·安格迈尔为生物科技行业背景,其创立的Ribopharma制药公司持续产生收益[29] 核心主张与争议 - 宣称通过科技突破人类生物学限制,德索萨提出"死亡是疾病,可通过医学治愈"的激进观点[34] - 以"权利与自由"辩护药物使用,但规定参赛者性别由染色体决定,与保守派投资方立场一致[35][36] - 公开指控国际奥委会腐败,指出IOC年收入80亿美元中运动员获益甚微,并引用巴黎奥组委被搜查事件佐证[38][41] 行业影响与竞争态势 - 国际泳联率先明确禁止运动员参与增强运动会,马格努森等参赛者将失去传统赛事资格[66] - 奥运会面临赞助商流失(丰田、松下等退出)和收视率下跌,尝试引入电竞等新项目吸引年轻观众[49][50] - 反兴奋剂机构WADA因对运动员辛纳药检争议处理不当,遭美国拒付360万美元年度款项[47] 商业化模式 - 官网设置99美元"增强服务"付费入口,向公众销售运动员同款药物[56] - 采用"运动员-药企-资本"闭环:签约运动员作为活体广告,带动关联制药公司商业利益[10][28][29]
十五运会女足U16小组赛战罢 粤沪苏居小组头名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0:01
C组方面,江苏队以2比0击败浙江队,山东队以1比0击败辽宁队。江苏队三连胜占据头名,山东队积6 分排第二,浙江队积3分排第三,辽宁队三连败小组垫底。 6月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下称"U16女足赛")结束了 小组赛第三轮的角逐,广东队、上海队、江苏队均以小组赛头名晋级8强。 A组方面,东道主广东队在天河体育场凭借方珍珠的进球以1比0小胜陕西队,三连胜锁定A组头名。陕 西队三战积4分排名A组第二。本轮同组另一场比赛,江西队以4比1击败宁夏队,江西队积3分获得小组 第三名,宁夏队积1分小组垫底。 B组方面,上海队以1比2输给四川队,云南队以2比0战胜湖北队。上海队以6分排名小组第一,四川队 和云南队同积4分,四川队以净胜球优势排名小组第二,云南队排名小组第三。湖北队积3分小组垫底。 根据竞赛规则,小组赛前2名和成绩较好的2个第3名晋级8强。3个小组的第3名进行比较,B组的云南队 积4分排位最高,A组的江西队和C组的浙江队均积3分,但浙江队的净胜球多于江西队。因此,云南队 和浙江队成为两个成绩最好的第3名晋级8强。 U16女足赛排位赛将在6月6日进行。其中,1至8名 ...
丰富供给“助攻”赛事经济 金融服务踏上体育产业“绿茵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赛事经济与银行布局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成为现象级事件,总冠名商江苏银行获得超高品牌曝光度 [1] - 江苏银行通过冠名策划消费券、出行补贴等活动满足全民健身消费需求 [2]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强化对体育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1][3] 金融赋能体育产业模式 - 银行支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场馆、服务综合体等)利好对公业务,支持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信用卡、消费贷等零售业务 [2] - 兴业银行在浙江文旅产业业务余额超220亿元,并冠名西湖半程马拉松参与文旅消费场景建设 [3]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计划5年内为武汉体育经济提供200亿元专项授信,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提供不低于2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重庆体育强市建设 [3] 产品创新与业务机遇 - 部分银行通过优化流程、创新金融贷款及供应链融资产品帮助体育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5] - 银行结合信用卡、借记卡优惠权益打造运动消费生态圈,挖掘赛事零售业务机遇 [5] - 金融机构通过资本投入、服务创新满足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提升赛事金融服务质效 [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2024年4月发文要求构建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推动体育运动普及,催生对相关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 [5] - 银行布局"赛事金融"服务模式,覆盖体育制造、消费全产业链机会 [4]
重视情绪经济潜力,创造更多消费“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01:44
文化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亿元 同比增长20 1% 观影人次达1176 67万 同比增长22 18% [1] - 龙舟赛事和足球比赛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形成跨区域影响 带动周边餐饮 住宿 文创等产业链联动发展 [1] - 广东佛山"龙超"赛事融入漂流 急刹等炫技元素 将传统民俗转化为竞技娱乐 [1] 消费需求转变 - 消费从"实用需求"转向"情感需求" 年轻群体更倾向为汉服巡游 粽子盲盒 龙舟剧本杀等创新产品买单 [2] - 泡泡玛特盲盒爆火和演唱会一票难求现象反映消费者偏好转向个性化 社交化和即时满足 [2] - 消费者从关注商品功能性转向追求心理满足与情感共鸣 推动潮玩 宠物 疗愈等领域发展 [3] 供给端创新 - 江苏"十三太保"足球竞赛以文化IP为纽带 实现注意力和收益双丰收 [1] - 企业从生产功能产品转向创造情感价值 通过情感化 场景化创新实现传统行业升级 [3] - 文化IP创新开发与场景化重构使假日经济超越"节日限定"范畴 [4] 市场发展趋势 - 情绪消费爆发将依赖技术深化 文化融合和个性化服务 [3] - 可持续文化消费市场需构建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3][4] - 高质量供给与多样化需求结合可形成撬动内需的长效机制 [4]
“比赛第一”的“苏超”爆火:有为政府可以激活有效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22:46
赛事影响力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地方性业余赛事,影响力远超全国性职业赛事,迅速成为全国互联网热门话题 [1] - 赛事门票瞬间售罄,场外人流拥挤,单场上座超万人,这些场景在"苏超"成为常态 [1] - "苏超"成功将地域劣势转化为流量爆点,利用"散装江苏"的传播力展现地域多样性 [2] 经济拉动效应 - 端午假期期间,9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带动6个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3] - 常州、徐州、镇江针对客队市民推出景区免票优惠政策,盐城、南京、泰州定制"看球+旅游+美食"文体旅套餐 [3] - 类似"村超""村BA"等赛事已带动当地旅游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广东龙舟比赛也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3] 成功因素分析 - 2021年江苏苏宁队解散后,江苏高水平足球赛事长期空缺,市场存在供给缺口 [4] -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精准抓住竞技体育核心,契合球迷对激烈竞争的需求 [4] - "散装江苏"的地域特色加剧比赛竞争性,形成独特吸引力 [4] - 政府"搭台"、民间"主演"的模式,贴合市场真实需求的定位,结合地域特点放大活动效应是关键成功因素 [4]
“南哥”威武能多久
IPO日报· 2025-06-04 14:06
体育赛事热潮与投资机会 - 江苏省"苏超"联赛引发全民参与热潮,场均观众超1万人,盐城/徐州场达2.2万人,二手门票炒至500元,远超中甲联赛热度 [2] - 赛事设计结合地域文化竞争(如"盐水鸭vs水蜜桃"主题),激发城市荣誉感,抖音相关视频点击量破亿 [2] - 区域性赛事(如贵州"村超"、江苏"苏超")成功要素包括地域文化认同、草根情绪价值满足及地方政府支持 [3] 政策与产业规划 - 2025年足球产业规模目标占体育产业40%(2万亿元),央行等四部门发文支持场馆建设、青训及赛事IP开发 [4] - 赛事经济带动系数达1:13(旅游业1:8),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套餐"活动带动特产销量翻倍 [4] 相关上市公司受益逻辑 - 金陵体育(300651)作为赛事器材供应商,可能承接场馆改造项目,股价两天两个20CM涨停 [1][4] - 共创草坪(605099)作为全球人造草坪龙头,受益于草根赛事需求增长,股价三连板 [1][4]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 - 中国制造业需转向内需市场,民众文化精神需求增长空间大,体育赛事成为消费升级重要载体 [3][4] - 区域性赛事填补全国性足球联赛低迷的空白,反映群众对本土化、低门槛体育活动的偏好 [3]
水陆竞逐精彩纷呈,运动之城绽放体育魅力
长江日报· 2025-06-04 09:14
国际级马术赛事 - 2025浪琴表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武汉站吸引22个省25个市的60多个俱乐部及8国骑手参赛,总计547对人马组合[3] - 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创立于1978年,连续举办46届,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级别最高的单项马术官方赛事[3] - 武汉首次举办国际马联星级赛事,填补本地空白,现场观众坐满,展现中国马术发展潜力[3] 国家级冰雪赛事 -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冰球联赛武汉赛区吸引北京、武汉等5地约400名选手参赛,济南队9名选手携10余名家属形成"比赛+旅游"模式[10] - 武汉冰雪场馆数量逐年增加,"三伏天"打冰球成为市民新风尚[11] - 端午假期武汉举办10余项赛事,包括跳水冠军赛、滑板锦标赛等,带动周边旅游、餐饮消费增长[11] 群众体育赛事 - 江岸区"大江金岸"杯足球赛30支球队600名运动员参赛,58场比赛吸引大批居民观赛,60岁前国脚艾志波担任教练[13] - 该赛事连续9年举办,规模与水平逐年提升,将选拔球员参加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15] - 武汉市运会预计吸引近百万人参与,配套全民健身活动掀起热潮[15] 城市体育战略 - 武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赛事名城",形成"春汉马、夏渡江、秋武网、冬冰雪"的四季IP赛事体系[3] - 2025年5-6月密集举办女足亚冠、沙滩排球等国际赛事,下半年将举办武汉网球公开赛[4]
“苏超”爆火 “村超”怎么样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04 07:29
江苏省民间足球联赛("苏超") - 赛事热度极高,第二轮联赛吸引5 9万余名球迷入场,场均观赛人数达9852人,接近中甲联赛的9520人水平 [2] - 第三轮赛事热度持续攀升,南京场1 3万余个座位三次放票全部售罄,徐州场临时更换至奥体中心并涌入超过2 2万名观众,打破中国业余比赛观众记录 [2] - 门票销售火爆,扬州站9 9元门票售罄后二手平台出现加价200元求购现象,并有60-300元代抢票服务 [2] - 赛事由江苏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银行作为赞助方每周二在其APP发放免费门票 [3] - 端午假期期间超过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带动主场6个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 63% [6] 贵州"村超"赛事 - 2023年赛事全网综合浏览量突破580亿次,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6亿人次 [4] - 2024年赛程从5月提前至1月,球队规模从20支提升至62支,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108支 [4] - 目前热度趋稳,抖音平台直播间观看人次约在10-20万量级,相比高峰时期上千万次有所下降 [4] - 采取"品牌市场化"策略,已与三十余家公司签约授权,包括与贵州习酒开发"村超"系列酒类产品,与赛可度开发家具产品 [5] - 计划举办2028年"村超"世界杯,王老吉刺柠吉已成为首个签约品牌 [6] 赛事比较 - "村超"以村落为单位参赛,"苏超"则是跨城市的地域性比赛 [6] - "村超"由民间自发组织,"苏超"获得地方政府系统化运营支持 [6] - "村超"在商业化上较为克制,球场核心区域未见商业广告,"苏超"则明显带动了地方消费 [5][6]
“苏超”出圈,彰显中国体育消费巨大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02:04
体育赛事创新模式 - "苏超"联赛前两轮12场比赛场均观众达8798人次,超过同期中甲联赛上座率,第三轮在端午假期几乎场场爆满 [1] - 联赛516名球员中65%来自非职业群体(教师、学生、快递员等),采用"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理念和"一城一队一主场"模式 [1] - 赛事通过低门槛、地域情感连结及文旅配套政策,形成体育、文化、旅游多维度联动的消费链条 [1] 全民健身消费潜力 - 马拉松、Citywalk、露营等非职业运动兴起,显示国内体育消费潜力巨大,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2] - 参与型体育赛事外地参与者的直接消费对吃住行间接消费带动比例达1:13 [2] - 政府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列为扩大内需重点,文体旅商融合成为乡村振兴和消费增长手段 [2]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 需培育新业态、新场景,从赛事和制造业两端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目标融合 [3] - "苏超"案例显示需统筹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转播权、赞助、周边开发),保持可持续性 [3] - 丰富群众赛事需增加全民健身设施供给,吸引青少年参与,避免昙花一现 [3] 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 前海与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成立体育知识产权与赛事资源交易平台 [4] - 上海政企协同打造体育消费资源整合平台,构建市场化资源流通机制 [4] - 平台旨在实现体育资源精准对接,加速"一赛兴百业"辐射效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