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

搜索文档
桂品直供湾区!广西农产品借力“粤贸全国”挺进大湾区
南方农村报· 2025-07-08 14:04
活动背景 - "粤贸全国·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推广广西农产品选品对接交流会在广州市花都区举行,旨在促进粤桂两地农产品交流与合作[6][19]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流通协会及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代表参会[3][4][5] 广西农产品现状 - 广西农产品品质出众但面临品牌缺失与供应链短板,如沃柑低价销售(十元三斤)、巴马香猪供货不稳定等问题[10][11][12] - 农户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亟需突破市场拓展瓶颈[14][15][16] 合作机制 - "粤贸全国·乡村振兴"工程由广东省6个省直单位联动推进,目标打造百千亿级交易体量[22][23] - 计划通过直连1000+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线上平台设立广西农产品专柜,并采用出厂底价供货模式[29][30] - 探索"广西供原料+大湾区深加工+粤贸品牌返销"产业链协作模式[32][48] 实施路径 - 广东省将依托市场辐射能力和流通体系,线上线下结合展示销售广西农产品[25] - 广西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33][34] - 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需紧密合作推进品牌建设与供应链优化[35][36] 市场反馈 - 广西农产品深受大湾区消费者喜爱,但需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18][46] - 考察广东盐业等企业后,更直观了解大湾区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42][43][44] 未来规划 - 粤桂两地将继续加强合作推动农产品融入大湾区市场[38][39] - 重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47][49]
“胖花桃喜·靓仔给荔”福市集快闪活动来袭 畅通粤川两地农产品流通渠道
深圳商报· 2025-07-06 01:24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深农集团联合成都文旅集团于7月5日至13日在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举办"福市集"品牌快闪活动,旨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1] - 活动通过创新模式推动两地农业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加速农业品牌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1] 活动特色与IP营销 - 活动现场融合广东舞狮雄鸡"靓仔"、四川熊猫"耙耙潘"与成都熊猫"胖花"组成"粤川CP",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和品牌形象大使 [1] - IP形象同时承担"福市集"买手集合平台与"深农甄选"农产品品牌推广功能 [1] 供应链与物流能力 - 深农集团运用先进冷链技术实现岭南荔枝快速新鲜运抵成都,同时将成都龙泉驿水蜜桃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20个城市 [2] - 公司依托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专业优势,与成渝地区建立产地合作,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供应链体系 [2] 品牌与渠道创新 - 活动展示"深农甄选"品牌严选标准与全球视野,通过产品展销专区和直播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 [2] - 创新销售模式显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流通效率与市场占有率 [2]
实探华北最大的“菜篮子”:每天万吨果蔬进出,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7-05 21:02
市场运营规模 -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水果市场7月2日当天销售24.5万箱、144万颗榴莲 [1] - 该市场果蔬日吞吐量达4万-6万吨,旺季可达7万-8万吨,2024年实现年交易量1910万吨 [1] - 进口水果交易区占地占水果交易区30%,但交易总值占比超55% [2] - 孝感首衡城运营一年半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经营农产品品种达840种 [6] 产品结构 - 市场进口交易区主营东南亚榴莲、山竹、火龙果等,覆盖60多国冻品 [2] - 冻品区汇集猪肉、牛肉、海产品,预制菜占据整层楼,包含川粤名菜及高端菜品如佛跳墙 [3] - 预制菜采用SC食品安全认证,包含冷冻新鲜食材+调料包的组合形式 [3] - 国际供应链项目经营上百种海外生鲜,链接50多国100多家供应商 [4] 战略布局 - 形成高碑店(华北)、孝感(华中)南北双核,联动湖南永州、常德节点 [6] - 曹妃甸码头项目试航阶段吞吐量从20.5万吨提升至31万吨,预计三季度正式通航 [7] - 计划构建全国互联互通的食品商贸流通网络,完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 [6][7] 商业模式 - 商户采用"快进快出"销售模式,榴莲等产品最快半天售罄 [1] - 从初级农产品交易向精加工转型,带动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升级 [3] - 通过"一带一路"布局海外集采,搭建全球商贸流通体系 [4]
增城荔枝进京 新技术延长荔枝保鲜销售期延长至1周
北京商报· 2025-07-05 19:51
量子保鲜技术应用 - 广东增城荔枝进京采用量子保鲜技术 显著提升运输和保鲜效果 过去依赖冰块和冷链 销售期仅一周[1] - 使用新技术后 荔枝72小时褐变率下降91% 糖份流失率下降79% 货架期提升133%[4] - 量子保鲜技术保留荔枝脆爽口感和清甜滋味 让消费者以更实惠价格品尝高品质荔枝[4] - 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中 荔枝等损耗从30%-40%降至10%左右 且零添加零药残[5] 市场影响与消费体验 - 量子保鲜技术成熟后 首都"果盘子"将更丰富新鲜 消费者可经常品尝增城荔枝及国内外优质水果[5] - 新发地将深化农产品文化产业建设 推动产地文化展示与文创农业融合 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特色购物体验[5] 同期活动与电商助农 - 第三届新发地美食节以"社交+美食"模式开展 持续三周[5] - 第二届"新发地杯"乡村振兴电商技能大赛选拔6名电商人才和6支潜力团队 完成3款道地农产品标准化改造[5] - 通过"新发地口碑认证" 助力农产品品牌溢价提升30%[5] - 大赛提炼可复制"电商助农模式包" 将推广至全国分市场和基地 扩大助农实效[5]
绿色转型赋能乡村振兴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万人
证券日报网· 2025-07-05 10:11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 - 项目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即将迎来结项发布 [1] - 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聚焦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1] - 以流通端为切入点、产地协作为支撑,通过标准建设、能力培训、试点推广和基地评估等举措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1] 项目具体举措 - 面向产地端提升种植主体的绿色管理能力,推动消费端绿色理念普及 [1] - 连锁零售企业探索可持续供应链建设路径,强化"可持续农产品"概念的可视化展示 [1] - 牵头制定多项可持续果蔬供应链相关标准并推广应用,纳入部分地方政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 [2] 项目覆盖范围与成果 - 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重点聚焦多个重点果蔬产区 [2] - 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过1万人、合作社超2000家 [2] - 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 [2]
瞄准供应链绿色转型,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将结项
新京报· 2025-07-04 22:22
项目概况 -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历经三年半时间 旨在建立绿色种植与流通评价机制 形成企业基地协同改善样板 [1] - 项目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 [1] 项目成果 - 初步形成具备实践价值与可复制推广潜力的行业解决方案 [1] - 牵头制定多项可持续果蔬供应链相关标准 包括《食用农产品供应商生产评价要求植物类》团体标准 [1] - 首次编写《食用农产品进货验收操作指南》 助力零售企业提高生鲜农产品管理水平 [1] - 《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获政府部门采纳 升级为行业标准 [1] - 项目成果已纳入部分地方政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 [1] 项目覆盖范围 - 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 重点聚焦宁夏 内蒙古 云南 河北等重点果蔬产区 [2] - 累计培训农户超1万人 合作社超2000家 [2] - 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 [2] 企业参与 - 项目以流通端为切入口 帮助企业识别优质生产基地 如为叮咚买菜推荐优质荔枝生产基地 [2] - 协助基地项目进行评估和可持续种植提升 如喜茶的基地 [2] - 支持连锁企业建立更稳定的采购机制 提升农产品质量 [2] - 推动企业将标准工具内化到管理制度中 [2]
AI智链田与市,米梁源上农产品“慧”发光
江南时报· 2025-07-04 16:3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黑龙江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旗下平台,定位为特色名优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覆盖生态肉禽、粮油、果蔬、水产、特色酒水、调味料品六大类农产品 [1] - 平台直连源头供应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线上提供AI推荐和物流追踪,线下设展销专区和产地溯源活动 [1] - 平台被列为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核心目标是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并保障家庭餐桌品质 [1] 业务模式 - 线上功能包括AI数字人24小时推销服务,依托算法生成个性化营销方案,支持虚拟直播、图文讲解展示产品 [2] - 提供智能交易撮合系统,通过AI匹配买卖双方信息促进线上交易,同时支持线下展厅洽谈 [4][5] - 推出创新活动如"我在东北有亩田"稻田认领,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产业务 [2] 技术应用 - 采用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消费者偏好洞察、智能推荐搭配及交易风险评估 [2][6] - 开发便捷查询工具,支持关键词搜索和多条件筛选快速获取农产品价格、产量、质量信息 [3] 市场定位 - 聚焦东北地区农产品市场,提供实时动态数据服务,同时通过农文旅融合提升品牌内涵与用户粘性 [2] - 平台兼具助农增收和消费升级双重属性,强调产地直供与品质可视化 [1][2] 数据服务 - 对交易数据深度挖掘,输出市场趋势预测报告辅助决策,覆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分析 [6]
数字化赋能“菜篮子”!南昌海吉星打造农产品流通新标杆
央广网· 2025-07-03 16:22
市场规模与运营机制 - 南昌海吉星是江西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枢纽,占地近600亩,日均农产品吞吐量超15000吨 [1] - 市场保障南昌80%的农产品供应,辐射范围扩展至福建、安徽、湖南等周边省份 [1] - 公司采用创新驱动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移植深圳特区先进经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通过"电子追溯系统"与"深农聚合支付系统"的应用,市场"菜篮子"产品电子备案率达100% [1] 供应链与价格稳定 - 作为江西省农产品流通核心枢纽,公司构建全国保供网络实现跨区域市场联动 [1] - 在春节、中秋等消费旺季,公司能快速调配外地农产品入赣,确保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1] - 2024年数据显示,市场蔬菜交易量同比增长9.37%,水果增长17.12%,单日来货峰值达17399吨 [4] 食品安全与追溯体系 - 公司建立严密防御体系,引进国际认证第三方检测机构,执行严格日常抽检制度 [2] - 实现入场农产品100%品类覆盖检测,区块链技术应用使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完整流通信息 [2] - 追溯系统确保每批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零容忍"销毁政策 [2] 数字化营销与电商突破 - 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创新模式,单场2小时直播创下果蔬订单破万佳绩 [2] - 保持每天4小时、年均448场的直播强度,"走播"团队为商户免费推广优质农产品 [3] - 电商渠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单日订单达2777笔,标志着"农批市场+电商"新通路初步跑通 [4] - "赣智惠农"品牌矩阵和官方抖音账号强势赋能,带动更多商户加入数字化营销 [3] 乡村振兴与产业赋能 - 公司通过产地直采、产销对接等创新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高效流通 [4] - 赣南脐橙种植户通过"南深农智慧园"系统实现全程有机种植信息透明化展示 [3] - 数字营销理念强调农产品真实性,如鄱阳湖藜蒿短视频获20.8万次播放 [3]
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7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成效 - 京津冀三地首次携手举办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标志着农业协同发展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1] - 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42.5%,成为北京蔬菜市场供应第一大省 [1] - 协同打造种植、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条,产业化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1] - 京津科技资源加速在河北转化,联合发布绿色节水、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等高效抗逆主导品种和成熟适用主推技术 [1] - 共同支持雄安新区乡村振兴,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智慧农业场景,促进智能农机装备、智能采摘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落地转化 [1]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 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2] - 城市建设和生活生态发展的用地用水需求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2] - 农业产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够强 [2] - 农产品品质与消费者需求有差距 [2] - 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还有提升空间 [2] -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转化渠道不通畅,"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还不成熟 [2] 未来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方向 - 推动京津冀共建更多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京津冀地区农产品应急供应基地 [3] - 共同培育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样板和区域农业品牌,提高区域农业整体竞争力 [3] - 深化休闲农业合作,提升京津冀休闲农业整体吸引力 [3] - 深入推进"净菜进京",持续扩大在京市场份额 [3] -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共研,开展京津冀农产品产销形势季度会商 [3] - 发挥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3] - 河北将与京津合作突破一批适合河北盐碱地和气候特点的种源"芯片"关键技术 [3] -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模式 [3] 京津冀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共享互通 [4] - 发挥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面源污染防治 [4] - 持续开展农药化肥控量增效行动,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 [4] - 多渠道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4] - 推动白洋淀流域化肥农药控量增效、畜禽粪污防治提升工作 [4]
佛山禅城设立50亿元“耐心资本”投向新质产业丨“百千万”周周见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21:32
产业基金与资本投入 - 佛山禅城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1+1"产业基金体系,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8][59][60] - 该基金体系由佛山市禅城启航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和佛山市禅城领航股权投资基金组成,采用市场化运作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目标8年内建成总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 [63][64] - 中科谛听、星尘科技等优质科创项目签约意向落户,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投贷联动,中信证券、国投证券等头部券商成为战略合伙人 [61][6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广东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包括佛山市环西江-北江区域、河源市环万绿湖区域等8个县(区)、地区 [12][13][14] - 韶关浈江区以"主题线路+沉浸式体验"模式打造精品文旅IP,深挖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资源 [6][74][79] - 肇庆市聚焦道路美、农房美等"六美"领域开展乡村美学价值共创行动,计划到2027年底各县(市、区)至少建成5家乡村酒店(民宿) [35][38][43]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 广州番禺区加速构建"2104"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智造+智核"升级,强化产城融合标杆区建设 [9][70] - 珠海市加快建设辐射珠西、粤西及大西南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枢纽,强化湾区农产品保供能力 [10][44][51] - 阳江市紧抓产业根本,加强产业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53][54]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 - 江门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房整治和污水治理专项工作,计划9月底前完成183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 [17][21][22] - 2025年一季度江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5元,同比增长5.9%,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产值226.59亿元,同比增长15.67% [25][26] - 肇庆市推动村庄"景村一体"改造,计划到2027年底各县(市、区)至少将2条自然村改造为A级旅游村庄 [41][42] 人力资源开发 - 佛山市出台《关于加快"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支持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措施更加完善 [27][30] - 方案提出实施用工护航、就业扩容、技能强基、权益保障、福祉增进"五大行动",共部署15项举措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