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湛江湾1号
icon
搜索文档
视频丨首个、首次、首台!本周,大国重器再传好消息
央视新闻· 2025-11-21 14:54
江门中微子实验 - 实验在建成两个月后首次发布重大科研成果,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至1.8倍 [1] - 作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其核心探测器已达到设计要求,未来几年计划将精度再提高几倍 [1][2] - 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中微子的质量顺序问题,为探索未知物理世界打开新窗口 [2]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 - 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正式开建,核岛第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标志着山东招远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3] -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目前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堆型 [3] - 招远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能够满足5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 [3] 天然气长输管道能源利用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 [3] - 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4] 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 我国首个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项目(中国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储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绿电制氢+余电上网”协同模式成功落地 [6] - 项目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建立大容量电解槽在新能源并网制氢中的深度调整机制,完成全国首个大容量电解槽在化工行业持续稳定运行技术攻关,填补行业空白 [6] - 项目完成发明专利28项,发布企业标准3项,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 [7] 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 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在广东交付使用,平台长154米、宽44米,配备12个独立养殖区,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年产能2000吨至5000吨 [7] - 平台采用超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能适应深远海全域养殖,设计转场能力达1000海里,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的多项空白 [7] - 作为自航游弋养殖平台,其交付使用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从浅海迈向深海,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8][9]
首个、首次、首台!本周,大国重器再传好消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1 14:49
江门中微子实验 - 实验在建成两个月后首次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至1.8倍 [1] - 作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将助力科学家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 [3] - 核心探测器达到设计要求 未来几年计划将精度再提高几倍 [4] “华龙一号”核电站 - 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 标志着山东招远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5] -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是目前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堆型 [5] - 招远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能够满足5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 [5] 天然气长输管道能源利用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 [5] - 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 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5] 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 我国首个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 “绿电制氢+余电上网”协同模式成功落地 [7] - 项目攻克核心技术难关 建立大容量电解槽在新能源并网制氢中的深度调整机制 完成全国首个大容量电解槽在化工行业持续稳定运行技术攻关 填补行业空白 [7] - 项目完成发明专利28项 发布企业标准3项 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 [7] 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 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在广东交付使用 平台长154米、宽44米 配备12个独立养殖区 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7] - 平台可实现多鱼种同时养殖 年产能2000吨至5000吨 采用超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 能适应深远海全域养殖 [7] - 平台设计转场能力达1000海里 集海上半潜养殖、漂浮动 力定位等功能于一体 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的多项空白 [7][9]
推动我国水产养殖迈向深海 “湛江湾1号”交付使用
央视新闻· 2025-11-20 14:34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湛江湾1号"总设计师陈潇:首创船网融合设计,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提升渔获品质,配备电力推进 系统,可自主航行躲避台风,实现动静结合的优化养殖,集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通过绿色能源自供 给、智能投喂、实时监测等系统,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科学养殖。 "湛江湾1号"是自航游弋养殖平台,它的交付使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从浅海迈向深海,为现 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昨天(19日),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在广东交付使用。这艘新式的养殖平台有哪些新 科技? "湛江湾1号"长154米、宽44米,配备12个独立养殖区,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可实现多鱼种同时养 殖,年产能2000吨至5000吨。平台采用超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能适应深远海全域养殖,设计转场能 力达1000海里,集海上半潜养殖、漂浮动力定位等功能于一体,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的多项空 白。 ...
创新成果众多!智慧化养殖平台赋能 我国海水养殖业迈向深远海
央视网· 2025-11-20 14:04
项目核心特点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养殖网箱型工船,集合众多创新成果,智慧化程度领先 [1] - 采用超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适应深远海全域养殖,设计转场能力达1000海里,可在20米以上水深海域作业 [7] - 通过绿色能源自供给、智能投喂、实时监测等系统,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科学养殖 [7] 技术规格与产能 - 工船总长154米,总宽44米,配备12个独立养殖区,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为广东养殖水体最大平台 [1][4] - 可实现多鱼种同时养殖,年产能2000至5000吨,设计寿命20年 [4] 行业意义 - 作为自航游弋养殖船,其交付标志着海水养殖业向深远海迈进 [9] - 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9]
南农晨读 | 农艺筑梦
南方农村报· 2025-11-20 10:03
南农晨读 | 农艺 筑梦_南方+_南 方plus 清凉的海风掠 过,送来南海深 处咸鲜的气息。 这不是岛屿,也 不是船舶,而是 一座即将唤醒深 蓝的养殖重 器。"湛江湾1 号"犹如一座"海 上城堡",矗立 在湛江招商邮轮 城码头边上,正 静静伏卧在海天 之间,蓄势待 发。 第三届广东林业 博览会将在梅州 举办 11月18日,广东 省林业局、梅州 市人民政府在广 州召开第三届广 东林业博览会 (以下简称"林 博会")新闻发 布会。广东省林 业局副局长王华 接、梅州市人民 政府副市长代伟 介绍了本届林博 会总体安排及筹 备情况,并答记 者问。据悉,本 届林博会以"绿 美广东、绿色富 民"为主题,将 【今日关注】 "湛江湾1号"正 式交付,唱响湛 江耕海牧歌 于12月1日-3日 在梅州世界客商 中心举办,将邀 请近400家参展 企业与采购商参 会。 聚焦大湾区农交 会|"媒体+"擎 旗,采购商俱乐 部开启农品流通 新篇章 粤港澳大湾区农 产品流通体系正 迎来重要变革。 2025大湾区农产 品交易会暨土特 产精品博览会 (以下简称"大 湾区农交会") 将于12月12日至 14日在广州广交 会展馆B区举 办。值此盛会,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正式交付
新华社· 2025-11-19 23:35
这一网箱型工船"以静为主,动静结合",可实现漂浮式养殖、自主航行、紧急避台、绿色能源自供 给的大型可游弋式网箱平台,配置智能化饲料投喂、渔网清洗、平台监测、养殖监测、无线传输等功 能。 "湛江湾1号"总设计师、湛江湾实验室智能海洋装备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潇介绍,"湛江湾1号"最主要 是两大创新,一是首创船网融合设计,在保证结构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湛江湾1号"可实现自主航行和 水体自然交换,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以及日常养殖换水运营成本,同时实现深远海优良水质养殖环境,提 升渔获品质;二是创新性实现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从而能够摆脱锚固系统的依赖,可以长时间在超过 100米水深的水域低功耗运行,拓展了养殖海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表示,"湛江湾1号"对我国海水养殖起到很好的探路作用,把水产养殖从浅 海推向深蓝。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认为,"湛江湾1号"的交付意味着 我国从"靠海吃海"迈向"知海用海""智海兴海"的历史性跨越。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记者 杨淑馨)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网箱型工船"湛江湾1号"19日在广 东湛江正式交付,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再增新生力量。 "湛江湾1号"总长1 ...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14:31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 中新社广东湛江11月19日电 (梁盛 谢剑锋)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19日在广东湛 江交付投产。 11月19日,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图为市民在船上参观。谢剑锋 摄 据了解,作为中国海洋渔业装备的"国之重器","湛江湾1号"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总长154米、宽 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是全球首型透水式漂浮动力定位养殖工船,能同时养殖多种鱼类。该船 还搭建了覆盖"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收获加工"全链条的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 温、溶氧等参数,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判断鱼群健康状态,为实现"手机值守""无人化养鱼"打下坚 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表示,"湛江湾1号"以"漂浮式动力定位+工船化 养殖"的原创设计,集成了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年产2000吨名贵鱼品的卓越产能,更以"无限航区设 计""动态化养殖模式""智慧化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为中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型提供了"硬 核支撑"。它的交付投产,不仅填补了南海海域高端海洋装备的空白,更意味 ...
能源早新闻丨“黔电送粤”再添绿色能源动脉
中国能源报· 2025-11-07 06:32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贵州投资规模最大的单项电网工程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工程投运,总投资17.85亿元,为"黔电送粤"增添绿色能源动脉[3] - 北部湾海域最大油气平台涠洲11-4 CEPD平台完成浮托安装,平台应用2套国产25兆瓦级发电设备,机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5%[2] 绿色低碳发展 - 中国在世贸组织提出加强涉碳标准合作建议提案,旨在应对全球涉碳标准碎片化问题[2] - 宁夏将68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涵盖发电行业46家、钢铁行业4家、水泥行业15家及铝冶炼行业3家[3] -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交付使用,具备绿色能源供给功能,填补深远海智能养殖多项空白[4]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探获7亿吨冶镁白云岩矿资源[2] - 瑞典议会通过提案,自2026年1月1日起解禁铀矿开采,并将铀归类为"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金属"[5]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科研人员在乌毛蕨植物体内首次发现稀土元素生物成矿现象,观测到其形成"镧独居石"矿物,为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新路径[3] - 湘电重装交付首批具备KA认证的8吨矿用锂离子无人驾驶电机车,配置先进无人驾驶系统,提升运输作业效率[7] 企业资本运作 - 淮河能源重大资产重组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淮河能源电力集团89.30%股权[7]
为海洋强省建设强基赋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7:57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 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677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南通市作为海洋产业重点区域,吸引大批船舶海工企业集聚,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通州湾示范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海面积415亩,引进46个优质项目,拉动总投资553亿元 [15]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基地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计划2026年6月投产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后续将新建125万吨/年乙烯装置 [4][5] - 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200亿元,可年产2~3艘中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8][9] - 钦实佳美能源科技正在建设全球首创全海域养殖深水重器"湛江湾1号"和自升式多功能海上居住平台 [14] 行政审批效率提升 - 自然资源部蹲点服务组进驻江苏后已解决问题20个,召开座谈会19场,调研项目28个,收集诉求71条 [1][8] - 南通市创新"项目入库即提供服务"机制,动态跟进入库项目用海保障,节省流转时间15天以上 [5] - 全市今年已获批建设项目用海21宗,包括消防救援站和危化品停车场等配套项目 [5][6] 企业生产经营动态 - 惠生清洁能源启东分公司承接年产240万吨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订单,合同金额近20亿美元 [10] - 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完善基建投资计划,抓住船舶海工行业复苏机遇扩大生产 [15] - 通州湾示范区计划实现"三年千亿,五年两千亿,2035年撑起全市万亿绿色临港产业半壁江山"目标 [10]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6:50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3]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 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9% [5]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1] -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运 具备抗台风能力并开展鱼种筛选试验 [2]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 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 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3]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 总养殖水体1788万立方米 年新增渔获量2000吨 [4]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湛江推动"湛江湾1号"大型养殖平台下水 [4] 政策支持与金融配套 - 青岛出台政策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 近两年批准281宗用海项目 面积1 98万公顷 [5] - 广东通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推出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5][6] - 大连金融机构为船舶制造 渔业等提供41 98亿元信贷 覆盖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6]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青岛集聚全国30%涉海院士 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1] - 广东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省实验室 49个省重点实验室 [1] - 中广核"伏羲一号"开展关键技术试验 发挥海上科研实证平台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