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团餐
icon
搜索文档
起底上海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董事长曾任新希望六和总裁
华夏时报· 2025-09-18 17:54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的学生午餐中虾仁炒蛋出现"发臭"或"有沙"问题 导致学校临时停供该菜品并补发饼干面包作为替代 [1][2] - 公司回应称"不是所有批次都存在问题" 承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 [1][2] 公司背景 - 绿捷公司实控人为香港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 受益所有人及董事长为陶煦 其曾担任新希望六和总裁董事 [7] - 公司股权关系延伸至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陶煦同时担任冻品汇董事长 [7] - 公司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8] - 2025年8月中标多个学校餐饮服务项目 中标金额从118万元至485.57万元不等 [9] 运营问题 - 家长反映午餐中大部分包含油炸菜品 且经常使用冷冻复炸的猪排鱼排鸡肉等食材 [4][5] - 每份午餐价格为18元 A套餐和B套餐均包含虾仁炒蛋 其中虾仁20克鸡蛋60克 [2][3] - 公司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 2020年至少涉及4起相关民事案件 [7][8] 行业监管 - 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占整个餐饮业近半 涉及全国46万所中小学幼儿园超过2.37亿学生 [11] - 《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将于2024年12月1日实施 要求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 实行大宗食品集中采购 接入明厨亮灶系统 并建立48小时留样制度 [12][13] - 专家指出校园团餐存在制度缺失和监管处罚力度不足问题 需通过严格处罚措施改善现状 [1][5] 市场地位 - 绿捷公司是上海市规模较大的学生营养餐供应企业之一 自建冷链物流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 [11] - 公司在招投标中因"类似业绩最多 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食品安全保障较强"获得高分中标 [10] - 上海同期主要配餐企业还包括上海振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龙神食品集团等 [11]
上海学生午餐虾仁炒蛋紧急停供,有家长称孩子反映“是臭的”,监管部门正展开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4:04
事件概述 - 上海多所学校因虾仁存在细沙问题紧急停止供应虾仁炒蛋菜品 涉及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餐业务 [1][3][4] 公司回应 - 公司确认虾仁存在细沙问题 称并非所有批次受影响 且留样显示不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1] - 公司承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 [1] 监管与校方行动 -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关注事件并开展调查 [3] - 徐汇区教育局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了解情况 称事件源于市供餐公司菜品供应问题 已撤回相关菜品且无学生食用 [3] - 校方发放饮料及面包(125毫升水蜜桃复合果汁及巧克力味夹心牛角起酥面包)作为午餐补偿 [4] 家长反馈与历史问题 - 家长反映学生未获得正餐(米饭/蔬菜/肉类) 仅获得替代食品 [4] - 有家长指出虾仁炒蛋存在异味问题 [4] - 学校通知显示取消原因为虾仁质检未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4] - 家长长期抱怨午餐质量差 20元餐食标准下配菜多为冷冻复炸食品 分量与口味不如便利店盒饭 [4] - 学校禁止自带食品进校园 理由包括避免食品安全责任及保证正餐摄入 [4] 公司背景与业务规模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 法定代表人葛均锋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含餐饮管理及食用农产品批发 [6] - 公司主营学生营养午餐业务 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6] - 公司宣称通过科学管控手段确保餐食安全、营养、美味 [6]
上海学生午餐虾仁炒蛋紧急停供,有家长称孩子反映“是臭的”,监管部门正展开调查,上海绿捷:系学校反馈虾仁里有细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4:03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的学生餐中虾仁炒蛋因虾仁被指含有细沙及质检未达标而被紧急停止供应 [1][3] - 事件发生于9月15日,相关学校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撤回了该菜品,部分学校以饮料和面包作为替代或补偿 [2][3] - 公司回应称问题仅存在于特定批次虾仁,不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并表示将加强监管和进行深刻反思 [1] 公司运营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食用农产品批发等 [5] - 公司业务覆盖上海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5] - 公司自称成立20多年来,通过科学管控确保学生营养餐安全、营养、美味 [5] 产品质量与家长反馈 - 除此次事件外,有家长反映学生午餐质量长期存在问题,例如使用冷冻复炸的猪排和鱼排,餐食口味差且分量不足,20元餐标价值被质疑 [3] - 有家长表示孩子反映涉事批次的虾仁炒蛋有臭味而未食用 [2] - 学校曾以食品安全和管理为由禁止学生自带食品入校 [3] 监管与调查跟进 -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徐汇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已关注到此事并积极开展调查 [2] - 教育部门表示全方位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相关科室正在跟进调查 [2]
潘多拉饮⻝集团荣膺“企业国际化ESG优秀实践案例”殊荣
金投网· 2025-09-17 16:42
获奖事件与认可 - 潘多拉饮食集团于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荣获“企业ESG优秀实践案例”奖项 [1] - 该奖项是对公司长期致力于ESG理念实施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其行业领先地位和国际市场广泛认可 [1] - 公司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奖标志着权威机构对其在绿色低碳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及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努力的高度认可 [5] ESG实践的具体领域 - 公司的卓越表现体现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通过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5] - ESG理念已深度融合于企业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旨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福祉与环境保护做贡献 [9] - 公司致力于推动自身乃至整个团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8] 活动背景与战略意义 - 交流活动由中国国际商会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及联合国馆同步举行 [3] - 活动汇聚了联合国高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全球知名企业领袖,共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思考与实践经验 [3] - ESG已成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强化ESG管理对致力于高质量国际化的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7] 未来承诺与展望 - 获得殊荣是对公司表现的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和全新起点,标志着公司在品牌建设、价值共创及可持续增长战略上取得显著进展 [8] - 公司承诺将持续推进ESG领域的积极实践并引领变革,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9] - 未来公司将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国际化且注重ESG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9]
潘多拉饮 集团荣膺“企业国际化ESG优秀实践案例”殊荣
金投网· 2025-09-17 16:39
获奖事件与认可 - 潘多拉饮食集团于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荣获【企业ESG优秀实践案例】奖项 [1] - 该奖项是对公司长期致力于ESG理念实施的高度肯定 彰显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1] - 奖项由权威机构主办 包括中国国际商会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等单位 活动汇聚了联合国高级官员 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全球知名企业领袖 [2] ESG实践与成就 - 公司的ESG卓越表现使其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 [2] - 权威机构高度认可公司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通过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2] - 此次获奖标志着公司在品牌建设 价值共创及可持续增长战略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4] 战略意义与行业背景 - ESG已成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3] - 对于致力于品牌塑造 价值共创及可持续增长的高质量国际化企业而言 强化ESG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3] - 作为中国团餐行业的一员 公司深刻理解其肩负的社会责任 [4] 未来规划与承诺 - 公司将ESG理念深度融合于企业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之中 旨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福祉与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5] - 公司致力于推动自身乃至整个团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4] - 秉承引领变革的企业信念 公司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国际化且注重ESG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5]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24 08:05
文章核心观点 - 团餐行业作为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支柱 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正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 头部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整合提升运营效率 同时行业社会价值凸显 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景[1]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端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 团餐行业高度适配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 有望向低线城市加速渗透 地方政府积极协同团餐企业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4] - 政策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 目标到2035年机械化率总体达70%以上[5] - 食品安全政策要求提升全链条质量监管能力 头部团餐企业借数字化供应链溯源体系增强招标竞争力[7]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推动学生餐营养健康水平提升 县域小学客群团餐渗透率较低 未来增长空间显著[9][11] 需求端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 高水平食品消费量为团餐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12] 供给端 - 2024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达5.9亿人 占全国网民53.4% 外卖超时率降至4.8% 倒逼团餐企业通过菜品创新带动供给升级[15] 资本端 - 团餐行业融资主要用于三产融合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和跨区域整合扩张 例如麦金地2021年8月获3亿元战略融资用于三产融合及信息化系统建设[17][19] 技术端 - 社会餐饮数字化技术如点单服务、收银及营收分析等有望应用于团餐领域 打破数据孤岛并提升运营能力[20] 行业发展历程与规模 - 行业从"大食堂"模式向多模式并存演进 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道路[23] - 2024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 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 行业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28][29] 客群分布与特征 - 学校场景营收占比52.7% 其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医院9.6%[34] - 各客群需求差异显著:中小学餐标约16元/天 年营业210天 大学餐标25元/天 医院需全年全天候营业且餐标30元/天[33] - 县域中小学正成为学校场景增量 工厂等企业场景份额可能压缩[34] 运营模式分析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约90% 食材成本占42% 净利润率约6%[40] - 集体配餐模式配送成本约3% 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42] - 平台模式依托社会餐饮资源 收入来自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45] 行业利润与竞争 - 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 进入微利时代[47] - 招标频率提升 评分体系向质量倾斜 关注全链条规范化、供应链数字化和场景化解决方案[49] - 中国团餐市场CR3仅6.7% 显著低于北美80%和欧洲45% 存在整合机会[59] 创新与趋势 - 中央厨房普及推动集体配餐模式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8%[69] - "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县域热餐配送问题 支持三产融合企业优先受益[76] - 增量市场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78] - 区域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及精细运营能力推动区域内集中度提升[81]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04 08:04
团餐行业概述 - 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重要支柱,承载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规模化餐饮需求,直接关系民生服务效率与食品安全保障 [1] - 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加速演进 [1] - 头部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整合,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1] - 2024年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3.5万亿元,保持稳态增长 [29]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驱动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团餐行业适配乡村三产融合类项目,通过政府合作加速渗透 [4] - 食品安全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要求借助数字化手段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 [7]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引导下,"学生餐"成为保障青少年营养健康的重要场景 [9] 需求驱动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为团餐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12] - 学校、医院、企业等场景具有规模化且稳定的日均消费基础 [12] 供给驱动 - 2024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5.9亿人,占网民53.4%,外卖体验升级倒逼团餐供给升级 [15] - 头部社会餐饮品牌数字化程度较高,其技术应用经验可帮助团餐企业打破数据孤岛 [20] 资本驱动 - 行业融资主要用途:三产融合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跨区域整合扩张 [17] - 典型融资案例:麦金地2021年8月获3亿元战略融资用于三产融合项目 [19] 市场特征 - 客群以学校为主占52.7%,其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医院9.6% [34] - 学校场景年营业天数210天,餐标约16元/天;医院场景全年无休,餐标约30元/天 [33] - 当前市场集中度CR100仅6.7%,显著低于北美80%和欧洲45% [59] - 行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进入微利时代 [47] 运营模式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约90%,食材成本占42%,净利润率约6% [40] - 集体配餐模式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配送成本约占3% [42] - 平台模式收入主要来自交易额抽佣与系统接入费,利用成熟外卖网络优化配送成本 [45] - 中央厨房普及推动集体配餐模式渗透率有望从当前水平提升至18% [69] 发展趋势 - 县域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热餐配送难题 [76] - 老年餐、夜间供餐等细分场景拓展成为增量市场重要方向 [78] - 区域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及精细运营扩大优势,推动区域内集中度提升 [81] - 三产融合价值释放,团餐企业通过融入地方乡村振兴巩固市场份额 [53]
跨界失败,云海肴永久退出团餐市场,究竟做错了什么?
36氪· 2025-07-23 13:53
事件概述 - 知名中餐品牌云海肴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新加坡国家法院处以7000新元罚款 并宣布永久关闭团餐业务及涉事分店 [1][3] - 事件起因于2024年7月30日为字节跳动新加坡总部供应的团餐中 爆炒鸡丁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安全标准2000倍(每克超过20万个菌落)导致171名员工食物中毒 [4] 战略失误 - 公司跨界团餐业务时存在系统性误判 未充分评估风险 传统门店运营经验与B端团餐业务存在本质差异 [4] - 事发当日供餐量远超门店承接能力 后厨流程崩溃 供应链断裂 中央厨房到运输配送的温度控制体系失效 [6] - 新加坡食品局突击检查发现纳福城分店存在严重卫生问题 包括操作台未清洁 货架后塑料垫下发现超过10只活体蟑螂 [6] 管理漏洞 - 供应链管理全面失效 未建立原料溯源-加工-存储-运输的有效监控机制 运输环节温度与时间管理失控导致致病菌增殖 [8] - 品控机制失灵 运营六年未建立第三方食安审计机制 自检体系形同虚设 法官认定公司"缺乏重视态度" [10] - 危机应对迟滞 从CEO认罪到判决落地历时半月才发布首份道歉声明 严重损害品牌公信力 [10] 行业启示 - 团餐行业存在专业壁垒 涉及集中采购 大规模加工 配送 HACCP体系等模块 传统"前店后厂"模式无法直接复制 [11] - 低价竞争导致成本错配 部分企业通过减少品控人员 降低设备投入压缩成本 最终引发食安危机 [11] - 成功案例显示 独立团餐运营体系是跨界关键 如莆田餐厅因建立专属体系在此次事件中未受影响 [11] 损失与影响 - 7000新元罚款背后是品牌价值数千万的隐性损失 公司永久关停团餐业务并启动食安体系重建 [13] - 新加坡食品局重申"所有经营者必须确保环境卫生"原则 强调团餐行业生存铁律不容妥协 [13] - 事件警示万亿级团餐市场需坚守专业主义 食安必须内化为企业文化核心 任何管理漏洞都将付出百倍代价 [13]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21 16:25
团餐行业核心观点 - 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重要支柱,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2.7万亿元,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行业韧性显著强于整体餐饮市场[29][30] - 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三产融合,中央厨房+集体配餐模式成为县域渗透关键路径[4][5][77] - 行业集中度CR3仅6.7%,显著低于欧美市场(北美80%/欧洲45%),存在整合空间[60] 政策驱动因素 - **乡村振兴导向**: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获政策倾斜,2023年《农产品初加工意见》明确2035年初加工机械化率达70%以上[5][6] - **食品安全监管**:2019年《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意见》建立"四最"标准体系,推动团餐企业供应链溯源数字化[8][10] - **学生餐规范化**: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强制要求食堂供餐,县域中小学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12][35] 市场需求特征 - **客群结构**:学校场景占比52.7%(中小学餐标16元/天),医院/企业/政府机构分别占9.6%/26.3%/10.8%[34][35] - **消费基础**:2024年人均食品消费量达粮食124.4kg+蔬果176.1kg+肉蛋奶92.4kg,支撑规模化需求[13] - **竞争倒逼升级**:外卖用户5.9亿人(占网民53.4%)推动团餐企业菜品创新与配送效率提升(外卖超时率降至4.8%)[16] 资本与技术动态 - **融资方向**:2021-2023年头部企业融资集中于三产融合(麦金地获5亿元)、数字化(美餐E轮10亿元)、区域扩张[18][20] - **技术应用**:社会餐饮数字化渗透率超50%,点单/收银系统有望破解团餐数据孤岛问题[21] 运营模式演变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90%,食材成本42%+净利率6%,受合规要求挤压利润[41] - **集体配餐模式**:配送成本3%,净利率<5%,中央厨房普及推动占比有望升至18%[43][70] - **平台模式**:抽佣+系统接入费盈利,依托成熟外卖网络优化边际成本[46] 区域与细分机会 - **县域市场**:"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热餐配送难题,政策优先支持三产融合企业[74][77] - **增量场景**:老年餐(60岁以上人口超20%)、医院夜间供餐、赛事定制餐等潜力显著[79] - **区域集中度**:30-50亿营收企业增速领先,区域内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势加速整合[82] 行业挑战 - **利润承压**: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招标频率提升加剧隐性成本[48][50] - **同质化竞争**:124家企业营收1-5亿,跨区域扩张受供应链成本制约[60][82]
团餐“二代”登台:万亿市场的代际传承之战
36氪· 2025-07-18 17:25
行业代际更替现状 - 团餐产业规模已破万亿,行业Top50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达58岁,超六成企业开始实施交班计划[3][7] - 新生代领导者中51%拥有海外高等教育经历,远高于父辈水平[9] - 年轻接班者普遍具备国际视野与现代管理理念,常从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或商学院MBA起步[10] 代际更替驱动因素 - 第一代创业者面临知识结构更新滞缓、精力减退等现实挑战[8] - 市场对食品安全溯源、数字化管理、营养定制等需求升级,传统管理模式力不从心[11] - 行业专家指出接班问题比资本并购更复杂,本质是观念与市场环境的碰撞[8] 接班面临的核心挑战 - 权力交接存在信任困境,父辈对移交数亿资产管理权存在顾虑[12] - 年轻接班者难以快速获得元老团队认同,曾出现人事调整引发区域经理集体离职案例[13] - 标准化改革遭遇阻力,元老团队常以"以前没规矩也做好"质疑创新[15] 新旧经营理念差异 - 第一代视数字化为工具,新生代视其为行业生存根基[16] - 父辈将团餐定位为"解决吃饱的民生服务",新生代挖掘出健康轻食、绿色供应链等新价值[17] - 典型案例:94年CEO投资500万建智能菜品研发中心,突破传统经营理念[17] 成功接班实践路径 - 分步交班模式:要求接班人在子公司独立经营两年并达标后再进入总部决策圈[19][20] - 设立创新"特权区":为年轻一代开辟新品牌孵化或特定市场探索空间[21][22] - 结构化传帮带机制:通过季度创新沙龙、父子面对面等制度化交流平台实现知识传承[23] 新生代带来的产业变革 - 重新定义食堂价值:从就餐场所升级为融合社交、美学的重要生活场景[24] - 推动供应链全面技术重构,将午间30分钟转化为休憩享受时段[24] - 行业专家认为代际交替既是挑战更是产业升级的历史契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