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餐
搜索文档
刚搞完预制菜,又杀入团餐赛道,京东要革了谁的命?
搜狐财经· 2025-11-21 10:46
布局预制菜后, 七鲜小厨杀入团餐赛道 封面图来源:小红书@諳。 11月14日,京东旗下餐饮品牌七鲜小厨正式宣布推出团餐业务,将全面承接各类企事业单位食堂运营及线上团餐订餐业务,服务范围涵盖校园、职场等多 元团餐场景。 此前不久,京东零售成立了预制食品事业部,且该部门在组织架构上与3C数码事业群、家居家电事业群、大商超事业群等京东零售C1级部门平级,负责 人直接向京东集团CWO许冉汇报。这意味着,京东将预制食品事业部提升至战略地位。 搞完预制菜,又来搞团餐,京东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1 11月11日,有消息称,京东零售近期正式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目前该部门在组织架构上与3C数码群、家居家电事业群、大商超事业群等京东零售C1级 部门平级,负责人为Andy Tian,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这意味着,京东集团正在把预制菜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据了解,京东零售预制食品事业部,主要负责预制食品自有品牌的商品开发,致力于预制食品工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好吃又健康的 食品解决方案。 针对京东在预制菜市场的新动作,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表示:"京东拉高预制食品业务部权重,本质上是进军外卖上游供 ...
【龙昌动保特约】绿捷事件、千喜鹤争议、高端猪肉……新希望密集回应!
新浪财经· 2025-10-11 18:11
与上海绿捷的关联关系及影响 - 公司强调上市公司与上海绿捷不存在股权、管理及业务联系 [2] - 新希望创始人家族通过KGF间接控制绿捷,且前公司高管陶煦曾担任绿捷董事长,引发投资者对非公开渠道关联关系的质疑 [2] - 上海绿捷食品安全事件对公司品牌造成连带负面影响,暴露出校园团餐领域的监管漏洞 [3] - 公众关注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是否应推动建立更严格的供应链监督机制 [4] 与河北千喜鹤的关联澄清及风险 - 公司澄清从事团餐业务的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旗下从事生猪屠宰的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无股权关联 [5] - 企查查数据显示河北千喜鹤饮食的控股股东为石家庄国坤世纪,持股78.1%,与公司子公司体系无直接关联 [6] - 尽管股权关系被切割,但同名企业屡陷法律纠纷(司法案件超过120条)可能对公司政府及军队采购领域的信誉产生不利影响 [7] 业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公司解释盈利并非仅靠养猪业务,饲料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54.79亿元,占比68.7%,毛利率为5.38%,是核心现金流支柱 [8] - 养猪业务完全成本从2024年的13.6元/公斤降至13元/公斤以下,部分优秀场线成本达到12.1元/公斤,接近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8] - 公司坚决贯彻国家降产能政策,通过淘汰低效产能等方式将生猪出栏均重控制在115公斤,避免供应过剩 [9] 其他业务布局与财务举措 - 公司在高端猪肉市场为初步试探性布局,每年饲养小几十万头黑猪,占比不大 [10] - 为应对利息支出压力,公司积极推进闲置资产处置,2025年上半年处置收益达到1.2亿元 [11]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02 08:03
核心观点 - 团餐行业是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支柱,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正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 [1] - 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7万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超3.5万亿元,增长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 [29] - 行业正经历根本性转变,进入微利时代,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企业需通过政企合作、精细运营、高附加值场景拓展应对挑战 [48] - 对标海外,中国团餐市场集中度(CR100为6.7%)显著低于北美(CR3约80%)和欧洲(CR3约45%),龙头企业存在市场整合机会 [60]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端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团餐行业高度适配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有望借此向低线城市加速渗透 [4] - 政策推动团餐行业持续规范化发展,强调食品安全为红线,要求借助数字化手段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 [7]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引导下,"学生餐"成为保障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的重要场景,县域小学客群渗透率较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10] 需求端 - 中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量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为团餐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13] 供给端 - 在线外卖平台持续普及,2024年用户规模达5.9亿人,占网民比重53.4%,其发展倒逼团餐企业通过菜品创新带动供给升级 [15] 资本端 - 行业持续获得资金注入,融资主要用途包括: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三产融合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建设、通过企业整合实现跨区域扩张 [17] - 代表性融资案例包括:麦金地2021年8月战略融资3亿元用于三产融合项目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美餐2021年E轮及E+轮累计融资超10亿元用于数字化创新及供应链完善 [19] 技术端 - 头部社会餐饮品牌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如点单服务、收银及营收分析、客群运营)有望在团餐领域应用,打破数据孤岛,提升运营能力 [20] 市场规模与客群特征 - 2024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3.5万亿元 [29] - 学校场景是核心客群,营收占比约52.7%,其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和医院(9.6%) [34] - 不同客群需求差异显著:学校场景年营业天数约210天,餐标约16元/天,客流高度集中;医院场景需全年无休运营,餐标约30元/天;企业及政府机构场景年营业天数约250天,餐标约20元/天 [33] 运营模式分析 - 行业存在三种主要运营模式:承包入驻模式(当前占比约90%)、集体配餐模式、平台模式 [38] - 承包入驻模式食材成本占比约42%,净利润率约6%,依赖客户关系构筑护城河,难以规模化扩张 [40] - 集体配餐模式依托中央厨房,配送成本约3%,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但更灵活,适配小规模场景 [42] - 平台模式是社餐外卖在团餐领域的延伸,收入来源于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依托成熟外卖网络优化配送边际成本 [4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央厨房普及推动集体配餐模式渗透率提升,艾瑞预计未来三年其占比有望从当前水平提升至18%左右 [70] - 县域市场成为重要增量,"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能有效解决热餐配送与食品安全问题,支持当地三产融合的团餐企业将优先受益 [77] - 增量市场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如拓展老年餐、医院夜间供餐、定制化菜品服务等 [79] - 区域市场集中度将提升,30-50亿营收体量的团餐企业增速显著,区域内头部企业有望通过客群维护、供应链建设等形成竞争壁垒,完成整合 [82] 招标与竞争格局 - 行业招标逻辑转向规范化,评分体系由低价向质量倾斜,关注全链条经营规范化、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场景化 [50] - 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外卖平台企业、连锁餐饮企业、物业企业纷纷依托自身供应链与品牌优势布局B端市场 [63]
【国企动态】顺招公司强翼领航 助推改革向纵深推进
搜狐财经· 2025-09-30 03:36
培训活动概述 - 公司组织“强翼领航”系列培训首期活动 聚焦“求变突围”与“绩效考核”核心主题 [1] - 共有来自各职能部室及所属企业的18名骨干成员参与此次培训 [1] 业务运营与对标学习 - 聚焦主营业务及经营管理难点 特邀全国知名团餐企业西安亿阳餐饮管理团队进行专项培训 [3] - 培训围绕经营策略、管理架构、考核机制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3] - 参训人员实地走访亿阳餐饮3个标杆项目 汲取标准化运营经验 [3] 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 为精准对接公司即将推行的绩效考核改革 邀请原华为考核中心资深专家进行授课 [5] - 专家以实战案例解析形式 详细讲解绩效考核体系搭建逻辑 为管理团队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5] - 公司党总支副书记介绍了对部室和二级公司负责人过渡期考核办法的详细讲解 [6] 创新业态与商业模式研究 - 实践研学组织学员深入探访陕西新东方烹饪学校 考察职业教育机构在产教融合、技能培训体系搭建方面的创新做法 [7] - 重点学习标准化课程设计与市场化运营逻辑 [7] - 走进“永兴坊”非遗文化商业街区 解码特色商业体通过文化IP打造、场景化消费体验实现传统业态创新的模式 [7]
臭虾仁事件调查:上海供餐巨头背靠新希望集团却以“小企业”身份竞标?
新浪财经· 2025-09-29 21:12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向50多所学校供应生虫发臭的虾仁,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公安机关已立案并控制相关人员[3] - 该公司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6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60万份[12] 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绿捷实业隶属于境外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 Ltd(KGF),KGF由Ananta信托(以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女儿刘畅为设立人)持股45.44%,由厚生资本持股38.95%[5] - 绿捷实业早在2020年已被KGF全资收购,但官方事件通报中仍称创始人“张某某”为实际控制人,与实际股权情况存在矛盾[5] 财务与经营规模 - 母公司KGF在2024年全年总收入逼近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超过6000万美元,同比激增74.1%[4] - 2025年第一季度,KGF收入继续增长5.8%,息税前利润接近翻倍[4] - 绿捷实业旗下子公司绿捷发展2023年营业收入为2.12亿元,总资产1.73亿元[8] 招投标合规性问题 - 绿捷实业子公司绿捷发展以“小企业”身份参与校园食堂项目竞标,并出具声明函称“不存在控股股东为大企业的情形”[6][8] - 根据工信部标准,绿捷发展因从业人员仅69人可划为小型企业,但其控股股东绿捷实业社保人数超1000人且子公司年收入超2亿元,应属大企业[8] - 政策规定对小微企业投标价格给予10%至20%的优惠扣除[7] 产业链关联交易 - 问题虾仁的供应商上海优合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同为KGF旗下关联公司[9] - 负责为上海400多所学校进行食品检测的品测科技与绿捷实业注册于同一地址,且股东张美华为绿捷实业创始人张国华胞妹,存在关联关系[11] - 绿捷实业关联集团控制了从原料供应、餐食配送到食品检测的多个环节[4][11][12]
争议中的上海绿捷,“校园团餐背后的资本巨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6 08:25
公司背景与资本结构 - 厚生投资2011年成立 早期为财务投资者 参与海底捞、新希望乳业、美团等食品消费项目[3] - 2013年厚生投资进行首笔控股并购 以跨境方式收购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 Pastoral Company 后更名为Kilcoy Global Foods(KGF)[3] - KGF通过离岸架构控制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SHLD) 收购对价1.7亿美元 分三步完成收购(60%、10%、30%) 末次收购附有对赌协议[12] - KGF股权结构中 Ananta信托(刘氏家族信托)持股45.44% 厚生投资持股38.95% 鲲行投资持股5%[21] - 新希望集团通过LP出资、家族信托持股及参与公司治理等方式深度嵌入KGF资本网络 新希望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KGF最大股东Ananta信托的相关持股公司[24][26][27]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绿捷2017年校园膳食收入达8471.2万美元 毛利率24.4% 净利润率15.7% 净利润1331.8万美元[28][30] - 绿捷2017年获得政府补助95.2万美元 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益34.6万美元[33][34] - KGF膳食解决方案业务在中国市场增长显著 2018年前九个月收入达3820万美元 较2017年全年340万美元增长十倍以上 销量增加22500公吨[36][37] - 2019年前九个月绿捷为KGF贡献390万美元利润 占整体净利润14.4%[39] - KGF整体营收从2018年10.7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1.95亿美元 规模翻倍[42] 资本扩张与战略布局 - KGF通过全球收并购扩张业务 旗下包括澳大利亚牛肉加工、美国蛋白解决方案、中国膳食解决方案等子公司[36] - KGF背后战略投资者包括淡马锡、ADM、IFC国际金融公司、三井物产、阿伯丁资管、海底捞等机构[43][45] - 海底捞既是厚生投资的被投企业 又反向投资KGF 形成资本共生网络[45] - KGF曾于2020年申请赴港上市未果 2025年6月转战美国SEC递表[7][10] 产能与架构调整 - 绿捷上海工厂年产能从香港招股书披露的8.2万吨骤降至美股招股书的1.6万吨 缩水80%[40][42] - KGF通过离岸架构控制绿捷 中间嵌套三家套娃公司(香港GreenExpress Foods, Ltd.、BVI的GreenExpress Foods (BVI), Ltd.、开曼的KGF Asia Holding, Ltd.)[9]
偷偷给孩子带饭的上海家长们
虎嗅· 2025-09-25 10:47
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上海市中小学生最大的营养餐供应企业,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学校,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每份价格在13至17元人民币之间[13] - 集中供餐制已在上海各大中小学广泛推广,但供应商市场存在寡头特征,主要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11][13] - 行业历史问题频发,例如2018年上海中芯学校霉变食材事件涉事企业为国际团餐巨头康帕斯旗下公司,表明问题具有反复性[36] 产品与服务问题 - 校园餐被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包括食材品质低下,如淀粉含量过高的炸肉丸、合成鸡腿、面目模糊的鱼排等[15] - 多次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例如2025年9月上海多所学校发生虾仁炒蛋发臭事件,以及过往的绿豆汤事件导致一个班级40多人中有30多人腹泻发烧[12][16] - 餐食被指大量使用预制菜,如汉堡坯、鸡排、洋葱圈等,且口味不佳、过于油腻,导致学生普遍食欲不振[15][22][26] 企业运营与危机处理 - 上海绿捷实业在发现问题虾仁原料异常后,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令下属对供应全市211所学校的相关产品下架销毁,并统一对外口径规避责任,目前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5] - 企业应对公众质疑时否认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将问题归咎于虾肠外溢有泥沙,与官方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12][35] - 公司在其成为最大供应商后,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但质量控制体系未能同步跟上发展速度[13][35] 客户反馈与沟通机制 - 校方设立的反馈渠道如校长信箱、学生代表大会、调查问卷等,被指流于形式,无法有效传递和改进问题[27][29][33] - 家委会与学校关系密切,但更多站在校方立场,导致家长零星的声音难以引起重视,沟通后学校几乎不理不睬[32] - 学生提出的具体意见,如希望调整油腻菜品,被校方以挑食为由驳回,反映出沟通机制存在根本缺陷[29] 竞争环境与行业影响 - 行业缺乏有效竞争压力,学生和家长作为最终消费者选择权有限,导致供应商改进动力不足[42] -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会引发监管介入和供应商更换,但有观点指出单纯更换供应商可能治标不治本,需从根本上公开食材来源、成本并改善供餐形式[42] - 公众舆论和社交媒体成为推动问题曝光的重要力量,例如2024年9月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意外引发对校园餐质量的广泛声讨[12]
上海绿捷为啥能掌控50万学生的校园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5 08:04
公司核心事件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因校园午餐"虾仁发臭"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公司发布48字致歉声明但未回应核心争议和提出整改措施[5] -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公安局、市监局、教育委三部门联合通报,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8] - 绿捷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市场,服务约三分之一上海中小学生[5][33] 公司控制权与资本网络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未出现在公开资料中的张某某,而非工商登记显示的总经理葛均锋,真正决策者隐身幕后[11][12] - 总经理葛均锋名下关联数十家公司,其参股的上海易亨投资管理中心由新希望资产管理控股,股东包括刘永好(最终受益股份70.5286%)及其女儿刘畅(最终受益股份6.4936%)[14][15] - 绿捷的唯一股东为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 Limited,其三名董事张天笠、王航、陈云仪均来自私募基金厚生投资,该基金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组建,刘永好为基石投资人[25][26] 关联供应链与业务协同 - 葛均锋在多家食品企业担任监事,包括威海味岛食品、上海芸味食品,这两家公司均为澳大利亚企业Kilcoy Global Foods的下属企业[16][17] - Kilcoy Global Foods于2013年被新希望集团及旗下产业基金以约5亿元收购,刘永好家族持有其45.44%股权,该公司是呷哺呷哺、百盛中国、麦当劳中国的重要供应商[17][20] - 绿捷被指午餐中冻肉、炸物比例偏高,与葛均锋关联的供应链企业业务重点(如味岛食品主营裹粉炸制半成品)存在潜在关联[16][17] 公司扩张与财务模式 - 绿捷在2021年香港公司接手后加速扩张,短短几年内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24][33] - 公司采用预付费模式,家长提前一个月缴费人均约400元,以50万学生计算账面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35] - 以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为例,绿捷中标价231万元折算每餐成本不到3元,但家长实际缴费18元/餐,全年收费超过500万元,几乎是中标金额的两倍[36] 行业竞争与监管架构 - 绿捷以境外公司作为唯一股东,采用"红筹/离岸SPV直控内地运营主体"模式,该架构可实现融资灵活和税务优化,但将股东信息隔离[31] - 层层嵌套的架构使决策者和受益人隐身幕后,运营层面的"执行人"成为问责对象,而幕后资本可置身事外,且境外非上市公司无需披露详细财务和交易信息[31] - 校园餐供应商合同往往锁定三到五年,中途更换极为困难,学生的"用脚投票"难以实现[35]
校园餐要经得起审视 | 经观社论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10:54
事件概述 - 上海多所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因虾仁含细沙被供餐企业紧急撤换,学生收到饼干和面包作为替代,但有学生家长反馈菜品有臭味 [1] - 上海市教委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检验结果将在一周内出具 [1] - 此次事件引发家长对校园餐长期不满的集中反馈,问题包括菜品质量差、油炸食品过多、孩子吃不饱等 [1] 行业规模与背景 - 中国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校园配餐涉及面非常广 [1] -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非上海独有 [2]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7月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这是关于校园配餐服务管理的首个国家标准,将于12月1日起执行 [2] - 该标准从人员配置、原料采购、制作运输、召回程序等多个方面树立规范 [2] - 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的要求在2019年4月实施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已明确,但有的地方落实不到位 [3] 行业治理关键点 - 公开透明被视为关键,包括每日食谱及食材信息公示、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展示,以及向家长开放食堂、让家长代表参与供餐企业遴选等前置环节 [2] - 推行师生同餐是保障公正性的重要措施,能促使餐品质量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 [3] - 赋予学生和家长选择权被视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当前许多学校不允许学生中午回家吃饭或自带便当,导致消费者缺乏博弈可能 [3] - 校园餐的治理需要将国家标准的刚性约束、执行的透明公正、家长的深度参与以及市场的有序竞争有机结合 [3]
鼎馨私厨:八年坚守从佣金溃败到企业食堂服务自营归来| 员工餐解决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9-20 21:06
公司战略重启 - 公司正式重启并深耕食堂团餐业务,核心聚焦“放心饭菜” [1] - 旨在联合合作方打破行业乱象,共赢高品质团餐市场,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8]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将“米其林品质”下沉至团餐,落地米其林食材标准与品控逻辑至企业日常供餐 [4] - 依托团餐供应链能力,覆盖企业员工婚宴需求 [4] - 借助2000家企业高管资源优势,从食材直采、品控监管到服务优化全链条赋能合作企业食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