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重塑能源(02570)拟折让约27.93%配发合共197.18万股内资股 净筹约2.72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08 18:26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决议根据特别授权发行认购股份,与认购方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197.18万股内资股,认购价为人民币142元 [1] - 每股认购价较紧接认购协议日期前的交易日联交所所报每股H股收市价215.00港元(约人民币197.03元)折让约27.93% [1] - 认购股份总数相当于已发行内资股总数的约4.34%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29% [1] 融资资金用途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8亿元,扣除费用后净额约为人民币2.72亿元 [2] - 约34.90%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预计2028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 [2] - 约35.10%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应用于多元化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装备的研发活动,预计2028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 [2] - 约30.00%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集团营运资金,预计2026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 [2]
亏损加剧、商业化遇阻,氢燃料电池汽车深陷“政策依赖症”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2:21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与挑战 - 氢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面临严重亏损,2024年四家头部企业合计净亏损超18亿元,平均亏损增幅超60% [7] - 亿华通2024年营收3.67亿元同比下滑54.21%,净亏损扩大至4.56亿元 [3] - 上游制氢与材料企业业绩增长显著,长盈精密净利润增长856%,金发科技氢气销量增长570% [7] 亏损原因分析 - 应收账款危机加剧,亿华通两年以上应收账款从5.79亿飙升至10.53亿元,占比从28%跃升至48% [8] - 研发投入过重,亿华通研发费用9701万元占总成本14%,国鸿氢能三年研发叠加运营亏损超11亿元 [9] - 电堆价格持续走低,政府补贴发放延迟导致现金流枯竭 [8] 商业化困境核心矛盾 - 氢气成本与终端需求倒挂,灰氢成本约10元/kg而绿氢成本高达30-40元/kg [11] - 应用场景单一依赖重卡物流,2024年氢能重卡销量仅5405辆同比下滑12.6% [12] - 储运环节成本占比高达30%-50%,我国仅约150公里氢气输送管道且技术依赖进口 [12] 政策衔接关键诉求 - 产业界呼吁连续性政策供给,防止示范政策到期导致资本观望 [15] - 建立氢能高速全国一张网,目前仅11省市实施高速通行费减免且未跨省联通 [13] - 设立专项融资通道破解民企研发困局,中石化已发起50亿元氢能产业链基金 [17] 成本与场景突破路径 - 绿氢降本需电价压至0.13元/度才能与灰氢持平,当前实际电价为0.62元/度 [11] - 多元化场景拓展迫在眉睫,建议向钢铁、化工、船舶、储能等领域延伸 [18] - 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可提升效率,京津冀高速免费政策使旭阳氢能销量同比翻倍 [16] 行业发展前景 - 业内预计2028年行业将迎来转折点,2030年氢能重卡有望替代柴油车 [19] -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制定新政策,将更注重前瞻性和全面性 [19] - 行业面临洗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优秀企业将做大做强 [19]
基石解禁在即,实际流通筹码仅约3%的重塑能源(02570)何以应对新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5-30 11:1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上市后4个月内从发行价147港元最高涨至316.2港元,累计涨幅达115.1% [1] - 随后13个交易日内股价从316.2港元跌至118港元,跌幅达62.68%,较发行价下跌近20% [3] - 触及118港元低位后再次上涨,不到2个月最高涨至267.4港元,涨幅达115.19% [3] - 近期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20%,跌破10日均线 [3] 流通股情况 - IPO发售股份仅占总股份的5.6%,实际流通筹码约3% [4][5] - 基石投资者九江鼎创持股占已发行股份2.53%,将于6月6日解禁 [4][5] - 流通筹码稀缺导致股价波动远大于恒生指数 [4][5]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系统(50.95%)和零部件(36.31%),合计占比近90% [6] - 2024年海外收入5840万元,同比增长151.7% [9] - 非车用场景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额5410万元,同比增长132.6% [9]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收入复合增速30.77%,经调整净亏损从-6.23亿收窄至-4.71亿 [7] - 2024年收入6.49亿元,同比下降27.5% [7]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4.17亿元,同比收窄11.5%,主要因三费开支减少22.93% [7] 行业环境 - 氢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补贴收缩导致需求疲软 [8] - 2024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同比下降0.9%至7171辆,12月单月销量同比暴跌68.8% [8] - 行业价格战加剧,企业为争夺订单被迫降价 [8] 客户结构 - 2021-2023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5%、71.7%、69.3% [8] - 2024年前三大客户收入占比仍高达50.2%,最大客户占比22.4% [8]
先进制造行业周报:特斯拉Optimus软硬件迭代升级,小鹏计划明年推出第五代人形机器人-20250526
中航证券· 2025-05-26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意味着未来六个月行业增长水平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明确,至2030年全球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目前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看好Tier1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6] - 光伏设备N型渗透率加速提升,马太效应下头部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强化,看好平台型布局电池片、组件的龙头公司 [6] -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网的必备基础,政策利好落地,发电、用户侧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看好电池、逆变器、集成等环节龙头公司 [6] - 预计2030年半导体设备行业需求达14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提高但国产化率仍低,看好平台型公司和国产替代有望快速突破的环节 [6] - 自动化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的工业耗材,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预计2026年达557亿元,看好受益于集中度提高和进口替代的行业龙头 [6] - 绿氢符合碳中和要求,光伏和风电快速发展为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奠定基础,看好具备绿氢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龙头公司 [6] - 工程机械强者恒强,建议关注行业龙头,看好具备产品、规模和成本优势的整机和零部件公司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推荐公司 - 信捷电气、北特科技、汉威科技、兆威机电、恒立液压、纽威股份、软通动力 [4] 核心个股组合 - 信捷电气、北特科技、兆威机电、恒立液压、纽威股份、三花智控、双林股份、鸣志电器、五洲新春、莱斯信息、纳睿雷达、软通动力、航锦科技、华伍股份、华阳集团、万马科技、绿的谐波、埃斯顿 [6] 人形机器人产业动态 - 特斯拉更新Optimus视频,其仅依靠单一神经网络可完成各种复杂家务场景和工厂制造场景,量产计划稳步推进,软硬件能力持续进化 [6][7] - Figure发布视频,旗下机器人在宝马X3生产线上完成连续20小时轮班,且已持续数周进行10小时轮班作业,表明大模型可靠性和电池待机寿命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 [6][10] - 5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目标在2026年内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第五代机器人将搭载图灵芯片,提高端侧算力,强化学习小模型和分段式端到端,还将复用云端基础设施提高智能水平 [6][10] - 近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体标准,构建“四维五级”评价框架,为企业提供直观参照 [6][15]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方向 - 特斯拉链:关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北特科技、鸣志电器等高确定性企业,以及汉威科技、旭升集团等迭代新方向领先布局企业 [6][16] - 华为链:关注兆威机电、埃夫特、亿嘉和、柯力传感等产业链相关企业 [6][16] - 宇树链:关注长盛轴承、奥比中光等核心供应商 [16] - Figure链:关注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绿的谐波、领益智造等前期送样接触公司 [6][16] - 1X链:关注中坚科技等总成与技术新方向相关标的 [16] - 细分环节领先布局企业:信捷电气、双林股份、国茂股份、南山智尚、恒而达等 [16] 光伏、储能、锂电行业 - 光伏设备:N型渗透率加速提升,关注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等设备龙头企业;产业链价格中枢下移,关注奥特维等受益于降本增效技术和钙钛矿商业化加速的企业 [17] - 锂电设备:关注复合集流体相关设备商东威科技、骄成超声,大圆柱渗透率提升受益的联赢激光,平台型公司先导智能,星云股份等主业拓展企业,以及杭可科技等出口链企业 [17] - 储能:发电侧和用户侧均迎来政策利好,关注星云股份、科创新源等企业 [17] - 氢能源:看好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关注隆基绿能、亿华通、兰石重装、科威尔等企业 [17] 工程机械、半导体设备、自动化、碳中和、氢能源行业 - 激光设备:关注帝尔激光、联赢激光、大族激光、海目星等深耕细分高景气赛道的激光加工设备龙头 [18] - 工程机械:关注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等龙头公司 [18] - 半导体设备:预计2030年行业需求达14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提高但国产化率仍低,关注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企业 [6][18] - 自动化:刀具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557亿元,关注华锐精密、欧科亿等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和进口替代的头部企业 [18] - 碳中和:关注协鑫能科等移动换电及碳交易受益标的 [18]
特瑞斯:氢能源业务开展顺利 有望在该领域占据更有利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20:3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增加440.01万元,增幅0.6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38.73万元,同比增加59.28万元,增幅0.99%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48.53万元,同比减少2113.87万元,降幅38.00% [1] 业务发展 - 公司深耕天然气行业,积极探索新产品市场和新业务模式 [1] - 参与国内行业龙头公司"一带一路"项目,取得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国家燃气设备业务订单 [1] - 氢能源业务开展顺利,与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1] - 中标中石化新疆绿氢新能源天然气掺氢撬等重要项目 [1] 战略规划 - 公司对2025年业绩持积极态度,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 [2] - 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加速研发转型开展新产品研发 [2] - 巩固并拓展市场,力求实现业绩增长 [2] -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2] 技术优势 - 在计量设备、调压装置等关键核心装备方面具备成熟技术积累 [2] - 积极参与中俄东线等项目,针对气候工况开展设备适应性研发 [2] - 与部分国有能源企业建立长期配套合作关系 [2] 行业前景 -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氢能源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1] - 公司有望在氢能源领域占据更有利地位 [1] - 公司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专业力量 [2]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河北邯郸经开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招商引资成果 - 2024年邯郸经开区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8个,签约金额326.7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储备在谈项目库数量突破100个 [1] - 重点项目包括投资130亿元的中普电磁材料新能源用电工钢项目、投资32亿元的河北净菜现代产业园冷链物流园区项目、投资30亿元的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船氢能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等 [3] - 中普电磁材料新能源用电工钢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3] 主导产业布局 -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白色家电、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持续聚"链"成势 [3] - 在美的邯郸工业园和美的智能厨电产业园引领下,40余家涉及钣金、注塑、电子元器件、包装等行业的家电配套项目落户,形成完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 [3] - 依托七一八所、中船派瑞氢能、氢蓝时代等企业,大力引进氢燃料电池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产业链核心企业,打造北方重要新能源产业孵化和培育基地 [3] - 以汉光科技、汉光耗材、汉光重工、七一八所等核心企业为依托,数字光电信息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步成型 [3] 新兴产业培育 - 2024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 [7] - 总投资30亿元的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创新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成功签约8家数据行业领军企业 [7] - 空天AI智能研发生产、低空飞行器多元应用场景管控平台及指挥中心、模块化设施智能制造基地等新经济项目签约落地 [7] - 数字经济产业园涵盖邯郸智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三大板块,构建"双核、五类、十品"全产业体系 [7] 招商策略与服务 - 围绕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紧盯欧美发达国家及国内京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常态化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 [4] - 积极推进无人机质量检测中心、无创真空玻璃、第四代碳化硅生产设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洽谈,加强与施洛特、莱茵之父、阿里巴巴、鲸驰等企业对接 [4] - 健全包联帮扶责任制,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践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在建项目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驻点跟踪服务 [5] - 先后谋划实施总投资309.63亿元的73个基础设施项目,全方位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6] 数字经济产业园进展 - 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全市首个数字经济实体项目,一期预计7月建成投用 [2] - 项目于2024年4月12日开工建设,一期即将交付使用 [7] - 已签约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邯郸基地、中国电信天翼视觉超算云邯郸基地、新华三AIGC孵化创新中心等6个标志性支撑性项目 [8]
抢占新能源赛道,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齐鲁晚报· 2025-04-29 11:05
济南起步区规划与产业布局 - 济南起步区已形成"1+4+16+N"现代化田园城市规划体系并转入实施阶段 [1] - 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 [2] - 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 [2] - 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比亚迪济南基地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并下线首辆新能源汽车 [3] - 2023-2024年产能持续跃升 生产海豹06、元plus等爆款车型 [3] - 项目已吸纳2.2万人就业 带动上下游企业400余家 [3] - 二期和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即将启用 构建全产业生态 [3] - 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金固车用低碳新材料等项目年内开工 [3]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一期投产 转换效率达24.6% [4] - 爱旭ABC组件转化效率连续26个月全球商用组件第一 [4] - 国电投氢能基地年产能100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满产 [4] - 首批56辆氢能商用车已上路 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4] 产业园区建设 - 形成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 [4] - 山东未来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各具特色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大桥组团规划35平方公里 率先启动12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 [5] - 示范区100个项目中60个已开工 按"一年立框架"目标推进 [6] - 已形成"10桥1隧"跨河交通布局 平均间距4公里 [7] - 4条新跨河通道建设中 建成后平均间距将缩短至3公里 [7] 民生与公共服务 - 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 [8] - 累计开工25处中小学幼儿园 已投用6所 [8] - 今年秋季再启用5所学校 新增学位近1万个 [8] - 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 [8] - 博物馆新馆、黄河体育中心等文化设施同步推进 [9]
比亚迪济南基地二期和零部件配套产业园今年将全面启用
齐鲁晚报网· 2025-04-28 20:37
文章核心观点 济南起步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生态保护、新城建设同步推进,确定“3 + 1”主导产业方向,初步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园区发展格局特色鲜明,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 [3] 产业规划 - 济南起步区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生态保护、新城建设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3 + 1”主导产业方向 [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比亚迪济南基地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并下线首辆新能源汽车,2023 - 2024年产能持续跃升且产出新车型,目前多款爆款畅销,吸纳2.2万人稳定就业 [3] - 今年比亚迪济南基地二期和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将全面启用,构建全产业生态,带动上下游企业400余家,为济南工业强市战略和全省新能源汽车突破100万辆作贡献 [3] - 起步区今年将开工建设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金固车用低碳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引领济南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4] 新兴产业 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 光伏太阳能 -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2024年一期投产下线ABC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24.6%,ABC组件转化效率连续26个月蝉联国际同业“商用组件效率排行榜”第一,三期全部建成后将成投资和产值双过百亿元支柱产业 [4] - 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落地,建成北方第一条100MW中试量产线,形成“接二连三”可持续发展态势 [4] 氢能源 - 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3条生产线实现满产,氢能撬装站、综合能源站加快布局,匹配氢能无人机、氢能助力车电堆完成研制,首批56辆搭载起步区氢能电池商用车上路运行,氢能应用场景和产业链条集聚效应持续扩大 [5] 园区发展 - 济南起步区形成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为核心的五大园区各具特色发展格局,园区内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等92家,以科技创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 [5]
日本H,从遥遥领先变成遥遥落后?
虎嗅APP· 2025-04-03 21:27
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日本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曾占据技术垄断地位,但十年间市场应用显著落后,2023年底仅建成166座加氢站,远低于预期[4][5][6] - 日本氢能源乘用车销量低迷,2024年仅697辆,而中国以商用车为突破口,2023年销量达5800辆,占全球近40%[9] - 中国通过补贴政策降低氢能源重卡购置成本,某国产品牌49吨重卡售价150万元,补贴后与燃油版价格持平[19][20] 中国氢能源重卡优势 - 氢燃料电池重卡解决了纯电重卡续航与充电效率问题,适合固定路线运输,如京沪氢能走廊实现1500公里跨区域测试[12][13] - 重卡碳排放占中国汽车总排放量50%,1辆49吨柴油重卡相当于40辆燃油轿车排放,氢能替代对减碳效果显著[16] - 多地出台氢能重卡高速费减免政策,陕西、山东等地已实施,叠加购车补贴进一步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20] 氢能储运技术突破 - 传统高压气态储氢成本高,20兆帕长管车运输成本达10元/千克·百公里,中国探索氨气催化制氢路线,福州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一体站[24][25][27] - 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实现突破,上海交大研发的集装箱装置单次可运1吨氢气,密度达110千克/立方米,且镁可循环利用[28][29] - 中国启动"西氢东送"管道项目,首条400公里管道年运力10万吨,利用西部风光资源生产绿氢输送至东部[32] 氢能源战略意义 - 氢能助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减碳,水泥煅烧环节若改用氢能可减少13%全国碳排放量[37] - 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高,2024年前10个月进口原油4.57亿吨,氢能发展可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38][41] - 风光发电制氢可解决电网调峰难题,乌兰察布等地已布局风光电制绿氢项目,推动能源结构转型[46][47]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氢能产业链涵盖制、储、运、用多环节,中国通过技术投入保持国际竞争力,形成新经济增长点[47][48] - 全球氢能赛道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在商用车应用和基础设施布局上已取得领先优势[48][49]
Plug Power(PLUG)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05 01:33
Plug Power Inc. (NASDAQ:PLUG) Q4 2024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March 4, 2025 8: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Meryl Fritz -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Manager Andy Marsh - CEO Sanjay Shrestha - GM, Energy Solutions & CSO Paul Middleton - CFO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Colin Rusch - Oppenheimer Craig Irwin - Roth Capital Partners Saumya Jain - UBS Bill Peterson - JPMorgan Eric Stine - Craig-Hallum George Gianarikas - Canaccord Genuity Sherif Elmaghrabi - BTIG Chris Tsung - Wolfe Research Tim Moore - Cl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