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
搜索文档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9 16:59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十四五”水利建设预计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世界最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3] 水旱灾害防御成效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水文测站13.3万处 [2]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有效应对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 [2] - 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2]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3]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3] - 在经济总量和粮食产量增长背景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3] 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 - 系统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4] - 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和高保真数字流场模拟数学模型系统 [4] -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有效赋能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 [4] 水利治理体系现代化 - 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颁布实施 [5] - 120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 [5] - 流域统一治理管理进一步强化 [5]
超级水利中国!水利部答21:“十四五”水利建设投资年均破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5:28
水利投资规模与成就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 2024年达到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十四五"时期预计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总额将达到5.4万亿元 [1] 投资资金来源与增长 - "十四五"前4年各级财政年均投入水利建设7042亿元 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3.9% [2]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2.3倍 [2] - "十四五"前4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1040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8倍 [2] 政策支持与融资渠道 - 党中央国务院将水利作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 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2] - 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领域 2024年及2025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重点支持水利 [2] - 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拓展投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2] -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及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项目建设 [2]
2025四季度宏观策略报告-20250929
光大期货· 2025-09-29 14: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处于投资向消费转型的再平衡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回升需中央加大财政杠杆,消费领域存在结构性问题,需通过改革释放潜力,通胀有望企稳回升以促进消费复苏 [2][25][5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中央财政有望加大杠杆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回升需中央加大财政杠杆,房地产收储和基建资金问题凸显此需求 [8] - 房地产下行惯性大政策加码,但刺激需求端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收储进展加快,中央财政资金是解决收储难题的关键 [9][10][11] - 基建投资增速下滑,资金面临中央加杠杆、地方去杠杆,结构分化将延续,预估全年基建增长2.6%左右 [14][18][20] - 制造业“反内卷”限制资本开支和产能扩张,投资增速将放缓 [22] 消费:经济再平衡的结构性改革 - 中国正经历经济再平衡,政府考核方式或转向提高消费占GDP比重,未来政策或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释放消费潜力 [25] - 中国家庭消费率低,收入结构分化和城乡差距影响消费能力和倾向,消费结构存在短板,服务消费占比低 [28][33][37]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力扩围 [42][47][48] - 消费政策重心未来或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以旧换新政策支撑边际减退 [50] 通胀:稳预期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 释放消费潜力需通胀温和回升,通胀回暖带动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增加,实现消费复苏 [52] - CPI存在核心CPI和CPI、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的分化,未来通胀将企稳回升,下半年处于“弱现实和强预期”,数据回升或在明年上半年 [55][58]
水利部: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达5.4万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1:17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 2024年达到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十四五”时期预计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总额将达到54万亿元 [1] 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 “十四五”前4年各级财政年均投入水利建设7042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39% [1]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23倍 [1] - “十四五”前4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1040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8倍 [1]
水利部: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是“十三五”的1.6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0:10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1]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 [1] - 预计“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总额将超过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水利工程进展与优化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1] - 水利基础设施在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方面加快优化 [1]
广西前八月水利建设投资增速全国第一
广西日报· 2025-09-27 09:46
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 1-8月全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45.8亿元,同比增幅达42.4%,占全年500亿元投资目标的69.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1] - 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总体完成率为54.5%,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投资完成率42.1%,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项目投资完成率46.7%,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项目完成率最高,达62.5% [1] - 1-8月全区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 [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截至8月底全区重大水利项目完成投资62.7亿元,崇左市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开工建设,为今年全国首个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 [1] - 南宁市邕北灌区开工建设,是目前广西在建的最大灌区 [1] - 全区14个市级和72个县级水网建设规划均获得批复,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1]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规划 - 广西县级及以上单一水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方案明确2025年实现10座城市多水源供水,2026年11座,2027年11座,2028年5座 [2] - 截至8月31日,全区37个县级以上单一水源城市中,4个县已基本具备供水条件,13个县处于施工阶段,20个城市处于前期阶段 [2] - 2025年度项目总投资15.75亿元,已落实资金11.23亿元,资金落实率达71.3% [2] 行业政策与改革成效 -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水利投融资改革等工作成效得到水利部高度肯定 [1] - 自治区水利厅计划抢抓汛后施工黄金期,攻坚奋战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500亿元水利建设投资目标 [2]
最新的贪腐案件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是如何“做业绩”的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6 08:07
导语:"个别监管安排、地方输血、企业造假"的结构,相比以往贪腐方式,更柔性、更隐蔽,但危害更大。 金融系统反腐已进入 " 高频时刻 " 。 上市公司方面,则借此虚增收入、制造增长假象,以维持资本市场的存续地位,或顺利过会 IPO ,或避免退市。 一纸批复的时机、一笔债券发行的承销安排、一份 PPP 合同的对接,均可能成为利益交换的方式。 与传统腐败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往往具有表面合法性。所有文件、合同和公告看上去都符合法规,却在桌面之下, 完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绑定。 从监管高层到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从地方国资平台到产业园区,密集出现的落马案例背后,一种隐秘的腐败模 式,逐渐浮出水面。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收受贿赂, 这类模式往往通过制度性通道实现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呈现出个别监管高 层、地方国资与城投平台、上市公司三方之间的 " 软交易 " 。 所谓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指的是监管权力 带来的资源 ,被转化为可交易的资源。它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而 是把监管环节制度化的权力,变成企业可以购买的 " 隐性服务 " 。 这种交易在表面上保持了 " 合规外观 " ,利益交换也不再通过直接转移现金或财 ...
计划投资3500亿元!“十五五”期间,湖北初步谋划推进重大水利项目近百项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5:17
展望"十五五",张俊勇说,湖北省水利厅将切实扛牢"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政治责任,加快 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 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全力打造安全韧性 现代水网先导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利改革发展示范区、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创新引领区。 据介绍,"十五五"期间,湖北将重点实施六大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系统提升洪 水"挡、排、控、蓄"能力;二是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依托"三江两库"资源禀赋,构建"三江多支 贯通,百库千湖联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三是完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纵深推进长江大保 护,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幸福河湖样板;四是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 域、工程全覆盖;五是夯实民生水利保障体系,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水利帮扶成果,推 进民生水利建设;六是完善水利现代化治理管理体系,深化水利投融资、水权水价、工程管护"三项改 革",增加内生动力。 9月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 ...
长江河湖建设有限公司同日连收四张罚单
齐鲁晚报· 2025-08-29 12:52
公司违规处罚事件 - 长江河湖建设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因多项违规行为被武汉海事局连续处以四张罚单 [1][2][3] - 具体违规案由包括:船舶未持有有效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使用过期的船舶国籍证书或临时证书、未按规定报告船舶进出港信息、未按规定开展船舶自查或保存自查记录 [2][3] - 其中一项违规(船舶未持有有效安全配员证书)被处以人民币10,000元罚款 其余三项违规行为均被认定为"不予处罚" [2][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国有企业 成立于1999年11月22日 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邵亮 [5][6] - 主营业务涵盖堤防工程、河道湖泊整治、环保疏浚、农田水利、港口航道工程及水库电站建设 [5] - 拥有海狸3800型、海狸1600型绞吸式挖泥船及20余艘辅助船舶 配备多种先进施工机械设备 [5] 股权结构与经营状态 - 公司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管理中心全资持股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6] - 登记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营业期限至2029年11月22日 注册地址为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1863号 [6]
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降本增效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迎新规
经济日报· 2025-08-29 09:4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指导意见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 旨在提升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益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1] - 指导意见从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建设 推动已运营项目平稳运行 强化政策支持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1] - 政策发布有助于明确政策预期 回应各方关切 推动PPP存量项目高质量发展[1] 运营期项目管理 - 约70%存量项目已进入运营期 运营情况直接关系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2] - 强调坚持按合同办事原则 合同是项目管理根本依据 相关方责权利均在合同中明确[2] - 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履约 按效付费 将政府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 不得以拖延验收或延迟绩效评价等方式拖欠付费[2] - 要求社会资本方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公共服务[2] 降本增效措施 - 推动项目瘦身健体 减少不必要建设内容 节约后期运营成本[2] - 合理调整投资回报率和资金折现率等收益指标 适当延长合作期限[2] - 引导社会资本方创新运营模式 引入先进技术 改进管理手段 提高运营专业化水平[2] 在建项目保障 - 对已开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项目 重点保障顺利建成完工 及时发挥前期投入效益[3] - 根据当地发展需要 项目性质和财力状况 优先实施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3] - 2024年底前未开工项目原则上不再采取PPP模式实施 确有必要开工的可采取其他模式[3] 资金支持机制 - PPP存量项目分为完全政府付费 可行性缺口补助和使用者付费三类 前两类需政府补贴支持[3] - 地方政府要将PPP项目相关支出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按照绩效评价结果及时付费[4] - 可统筹运用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以及中央转移支付 地方自有资金用于政府支出部分[4] - 省级政府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 统筹各方资源支持存量项目稳健运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