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获授牌
快讯· 2025-04-27 14:17
行业动态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举办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1] - 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获授牌 [1] - 惠山区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约共建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1] - 锡山经开区与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1] 项目合作 - 人形机器人地铁安巡检场景应用项目等7个采购意向项目签约 [1] - 人形机器人电池工厂场景应用项目等产业项目签约 [1] - 6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入驻惠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园 [1]
人形机器人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合力,投融资市场显著增长
环球网· 2025-04-27 10:48
行业动态 -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其意义在于作为综合检验平台,在非理想环境、长距离运动压力测试下进行极限演练,推动产业链联动,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合力 [1] - 人形机器人成为近两年政策端的关注热点,我国机器人政策持续加码,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应用标准制定上蓄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1] 技术进展 - 目前人形机器人功能主要集中于多模态感知、不同地形平稳行走或奔跑、手部细节动作等 [1] - 多模态感知使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精准识别与理解 [1] - 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上保持平衡并平稳行走或奔跑,展现出较高的运动灵活性和适应性 [1] - 人形机器人具备了较为精细的操作能力,能够完成抓取、操作工具等复杂任务 [1] 投融资趋势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及总金额在逐年上升,近几年均有1亿美元以上级别的融资事件 [3] - 2025年将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市场爆发的一年,仅2025年一季度融资金额就已超越2024年融资总金额的65% [3]
人形机器人空间广阔,月狐数据判断三大应用场景或将率先落地
环球网· 2025-04-27 10:48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处于量产化初期,暴露问题将倒逼产业优化升级 [1] - 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是大国AI科技竞争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 [1] 产业端落地应用场景 工业领域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具有突破性意义,可实现无中心控制的智能调度及自主环境认知协作 [2] - 汽车制造厂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首批规模化应用场景之一 [2] - 2025年南京天创电子发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可在复杂工业环境下高精准作业 [3] 养老服务领域 - 多国研发专用于养老服务的人形机器人 [2]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的"小五"可实现扶抱老人移动、携人避障等功能 [2]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具备叠衣、分拣物品、炒菜等复杂技能 [2] - 日本AIREC机器人可协助完成穿袜子、炒鸡蛋等家务 [2] 应急管理领域 - 需要适应多种地形环境并能执行精细化操作的机器人 [3] - 应用场景包括搬运、急救、开关闭合等需手部及四肢协调的操作 [3]
机器人“泉城论剑”,济南底气何在
齐鲁晚报网· 2025-04-27 09:45
文章核心观点 济南举办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暨供需对接活动,展示了各类机器人产品和零部件,当地机器人产业已基本捋顺全产业链,市场前景广阔,“济南造”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未来济南应借鉴其他城市经验,从多方面发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2][4][8] 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企业与产品情况 - 全市机器人企业近百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150亿元,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 - 本土企业优宝特2024年初研发出山东省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其能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 - 济南制造的首款陪伴机器人融入儿童算法大模型,能与儿童自然流畅互动;已形成涵盖230 - 1200公斤的大重载工业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众多场景 [2] 产业链情况 - 上游有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专用高精度谐波减速器等零部件,山东泽翔精密科技2026 - 2028年每年可配套关节等零部件10万套以上,产值达2.8亿元 [3] - 中游拥有工业、服务、特种三种机器人的整机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 [4] - 下游机器人产业与济南现存多产业耦合,有丰富应用场景,“市场驱动”潜力强,有望实现本地产本地用 [4][5] 行业市场情况 全球与国内市场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指出,全球约428万台机器人在工厂运行,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连续三年超50万台,新部署工业机器人中中国安装量占全球总量51% [7] - 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8] 济南市场 - 济南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产品,“济南造”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产业发展建议与规划 借鉴经验 - 济南应借鉴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经验,结合自身优势,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挖掘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9][10] 政策规划 - 济南已拟定《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推动机器人领域产业基金组建,拟设立规模50亿元的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10] 融合创新 - 济南可推动数字技术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利用自身四大主导产业基础,打造本地特色机器人应用场景 [10]
机器人“派对”各展“身手” 解码人工智能新未来
央视新闻· 2025-04-27 09:11
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开幕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活动持续两天 展示各类智能机器人技术 [1] - 现场展示包括会下棋的元萝卜AI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 养老机器人 以及能潜水探索 做咖啡烤烧烤的多功能机器人 [1] - 某智能科技公司通过算法技术将大型机械臂成本从十几万降至千元级别 未来计划开发更多家庭端机器人设备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 江苏某机器人科技公司落户无锡后迅速整合技术 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 推出"天鹤C1机器人" 具备讲解 导游 教育等多功能 [2] - 公司目前聚焦数据采集和机器人强化学习 以更快进入工业作业和交互场景 [2] - 无锡已形成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势 是全国首批科技与产业创新试点城市 [2] 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 - 江苏某机器人科技公司攻克一体化伺服关节模组技术 实现人形机器人全身关节灵活转动 成为国内头部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3] - 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供货周期从国外6-9个月缩短至可量产 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到1/4 [3] 工业应用场景拓展 - 无锡某自动化工程公司建立国内首个参考汽车制造工况的机器人实训基地 模拟汽车工厂生产流程采集作业数据 [4] - 公司计划搭建工业实际场景进行数据采集训练和算法优化 解决机器人应用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 [4]
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解码人工智能未来
快讯· 2025-04-27 09:05
行业动态 - 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开幕,吸引众多机器人参赛 [1] - 运动会展示的智能机器人具备多种功能,包括下棋、帮助行走、陪老人聊天等 [1] - 机器人技术突破使其更接近家庭应用,价格更加亲民 [1] 技术进展 - 江苏机器人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进展,如一体化伺服关节模组 [1] - 无锡已形成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势 [1] 应用与推广 - 运动会聚焦机器人"落地"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1]
「机器人+」对话松延动力投资人、英诺天使管理合伙人周全:人形机器人半马是暴露缺点的机会,投资赚的就是非共识的钱
华夏时报· 2025-04-26 22:07
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逻辑 - 英诺天使基金长期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标的选择标准包括技术独特性、产业链关键核心零部件、细分隐形冠军及潜在被大厂并购标的[2] - 投资人对于早期项目存在非共识判断,技术革命初期认知偏差普遍存在,投资机会源于非共识[3] - 重点关注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高精尖新质生产力方向[3] 松延动力核心竞争力 - 核心团队来自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浙大竺可桢学院等顶尖学府,90后/00后为主兼具学术严谨与创业冲劲[4] - 工程化能力突出,种子轮后1个月内完成首款人形机器人N1从设计到行走测试全流程[4] - 技术-场景-成本三角模型构成壁垒:定价3.99万元主打教育展览场景,模块化设计实现"一机多用",量产数据反哺算法迭代[5] - 半马比赛中N2机器人"小顽童"实现完全自主奔跑,展现产品实战能力[6]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 行业处于技术路线分化与场景深化关键阶段,正从"炫技表演"转向"实用落地"[5] - 半马比赛暴露续航短、稳定性差等问题,但作为里程碑事件推动技术迭代[6] - 运动控制、通用AI决策、成本控制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技术路线存在被颠覆可能[10] - 应用场景当前聚焦高校科研/工业,未来爆发点可能来自未探索领域[11] 行业长期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中国继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9] - 制造业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趋势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养老场景应用[10] - 最终胜出企业需具备"硬件+AI+供应链+场景"全栈能力,大厂在跨行业整合方面具优势[11] 半导体产业支撑能力 - 国产半导体在成熟制程、功率器件、封装等环节已具备支撑新兴产业基础能力[12] - 高端先进制程(7nm以下)在EDA工具、生产设备、材料、AI算力芯片等方面仍需突破[12] - 短期可通过Chiplet+先进封装等系统级创新缓解"卡脖子"风险[12] 企业发展战略 - 松延动力技术路径与宇树机器人存在显著差异,避开高端市场直接竞争[5] - 未来需持续迭代硬件算法,通过首批量产明确市场定位,拓展应用场景[13] - 创始人姜哲源具备技术极客特质,在创新、团队管理、量产营销等多维度展现卓越能力[7]
康奈尔大学新突破!代码数据集全开源:你的动作已被机器人破解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6 17:50
人类行动迅速,常常左右手交替同时执行多个动作任务——这样的演示视频,机器人该如何学习? " 只 要 人 类 的 移 动 方 式 与 机 器 人 不 同 , 现 有 方 法 就 会 立 即 失 效 , " 康 奈 尔 大 学 计 算 机 科 学 助 理 教 授 Sanjiban Choudhury如是说。"我们的想法是,'能否找到一种原则性的方法来解决人类和机器人执行任 务方式之间的这种不匹配问题?'" ○ 从全局语义匹配出发计算最佳传输距离。将机器人视频分割为短序列,从人类视频库中检索整体任务 意图最接近的片段。这种方式对动作风格差异较大的情况具有鲁棒性。 近日, Choudhury教授团队Kushal Kedia和Prithwish Dan等人在机器人模仿学习领域取得突破, 提出 了全新框架 RHyME (Retrieval for Hybrid Imitation under Mismatched Execution)。 该架构无需 任何人机配对数据,仅凭跨形态的语义对齐,就能在仿真与真实环境中将任务成功率提升 50% 以上,精 准复现复杂的长时序操作。 ▍ 为何机器人对人类视频的动作模仿总是"学废了"? ...
Science Robotics见证中国无人机完爆人类顶尖飞手!浙大出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6 17:50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高飞教授团队研发的创新算法系统使普通四旋翼无人机在特技飞行中表现远超人类顶尖飞手,成功率高达100%,而人类飞手仅为12.5% [1][16] - 该研究颠覆了"硬件决定天花板"的传统认知,通过智能算法弥补硬件短板,突破传统飞行极限 [3][5] - 研究成果发表在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 [6] 技术突破 - 从自然界猎鹰和蝙蝠的飞行智慧中汲取灵感,在动力学极限边缘寻找最优解 [7] - 构建两套标准:动作-意图转换标准和风险-收益评估标准 [9][12] - 在规划算法上做乘法,而非硬件上做加法,优化动作编排 [9] 实验验证 - 在非结构化超大室外环境中实现220米自主飞行,连续完成三个经典特技动作,动力限制在普通商用水平(1.5g净推力和4弧度每秒角速度) [13] - 在仅3.5米高的狭窄障碍空间里,完成倒飞穿过直径80厘米的圆环、隧洞中连续蛇形机动等动作,最高7米/秒速度穿越障碍时保持15厘米内跟踪精度 [14] - 与人类飞手对比测试中,连续穿越6道1.2米窄门,系统5次飞行全部成功(100%),人类飞手24次尝试仅成功3次(12.5%) [16] 应用前景 - 火山监测:实现喷发口边缘的探针抛投部署 [17] - 灾害救援:快速探测坍塌建筑内狭窄缝隙 [17] - 太空探测:为航天器在太空陨石密集区的安全机动提供理论参考 [17] - 传感器视场受限场景中,通过复合动作轨迹最大化数据采集质量 [19] 未来展望 - 进一步探索处理未知和动态环境的方法,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 [20] - 通过算法优化显著提升系统能力,为硬件受限情况提供经济高效的突破路径 [19][20]
直击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企业“十八般武艺”秀肌肉,产业格局“硬强软不弱”
经济观察网· 2025-04-26 17:26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增机器人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5] - 深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非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激光雷达、芯片、舵机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1] - 人形机器人硬件60%至70%由深圳及周边城市产业链企业提供 [1] 行业展会与企业动态 -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展出180余家产业链企业,包括优必选、越疆、乐聚机器人等整机厂商及兆威机电、速腾聚创等上下游企业 [2] - 优必选"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量达100台,售价低于30万元,拥有20个自由度,移动速度10km/h [3] - 腾讯"小五"机器人采用轮足复合式设计,集成五指灵巧手和感知系统,面向养老场景 [3] 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 - 领益智造推出自研工业机器人系列,含减速器和控制器,已进入北美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 [4] - 戴盟机器人发布"视触觉传感器",可高分辨率捕捉三维力分布,应用于灵巧手精准操作 [5] - 逐际动力研发"多形态双足机器人",适配三种足端形态,适用于全地形移动和安防巡检 [6]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优势 - 深圳形成完整机器人生态链,从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到机械臂、灵巧手均可快速匹配优质供应商 [7] - 《白皮书》指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完备,非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种类丰富,呈现"硬强软不弱"格局 [7] - 奥比中光双目3D相机G330系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睿尔曼智能开发仿人协作机械臂并集成力觉反馈系统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