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触觉传感器
搜索文档
“中国科技第一展”迸发强劲新磁力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09:38
展会规模与影响力 - 第27届高交会吸引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3天累计入场突破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 [1] - 展会举办重大活动200余场,促成1023项供需对接和投融资项目签约,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 [1][6] - 高交会国际采购商占比10%,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036个采购团到场洽谈 [5][7] 前沿技术成果展示 - 展会90%以上实物展品为高精尖技术与产品,超20%是首发首展展品 [2] - 展示领域涵盖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包括智能温控薄膜、艾滋病治疗性核酸疫苗、多模态内容生成智能体 [2] - 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戴盟机器人首发新一代视触觉传感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展示桥梁检测机器人,启迪知行推出智能巡逻机器狗 [3] 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3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带来前沿成果,如PicoRio处理器芯片、多维单分子动态成像平台、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仪 [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展示125项成果,涵盖高端医疗器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 [6] - 展会通过"136"计划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省内采购商占比30%,省外采购商占比60% [5] 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布局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区促成技术交流,吉尔吉斯斯坦展商KANI TTS多语种AI模型与深圳智能硬件企业洽谈合作,巴基斯坦企业与比亚迪、南方电网在电动汽车供电领域形成互补 [7] - 中俄在多个领域推进15个互补项目,突破传统产品出口模式,构建创新共同体 [9] - "深圳星"亚太6D卫星已为东南亚国家提供通信服务,新能源和储能项目与80余个国际采购团深度对接 [8] 资本对接与产业生态 - 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红杉资本、贝恩资本、IDG资本等30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为科创企业搭建金融桥梁 [5] - 高交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展示,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 [6]
人形机器人“大闹”高交会:炫技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风暴?
南方都市报· 2025-11-15 12:17
人形机器人“大脑”竞速 - AI大模型的“灵魂注入”正让机器人从执行预设程序的自动化设备转变为“能干”的“打工人”[2] - 具身智能的“大脑”进化体现在两条路径:一是有形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二是无形的数智员工[2] - 智平方公司的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搭载自研具身大模型GOA,具备工厂搬运、上下料等能力,已获得惠科旗下公司三年部署不少于1000台的大单[5] - 晨昏线科技展示“专用大脑”,其机器人能根据语音指令实时分析乐曲节奏声调并生成最适合机器人弹奏的指法[5] - 在无形路径上,“AI数智员工”已上岗,如今日人才推出的“销售大师·AI数智员工”可处理从线索获取到交付回款的七个销售步骤[7] - 行业观点认为机器人大脑发展将先专用再通用,通过在特定场景积累经验后再逐步走向通用化[5] 机器人硬件“手上功夫”升级 - 机器人的“手”和“脚”代表的硬件能力决定了其操作水平,精细操作能力如触觉是需要加强的方面[9] - 晨昏线科技自研的灵巧手拥有21个自由度,成本仅为四五千元,远低于市面普遍5万到10万的区间,使机器人在3C产线等场景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10] - 戴盟公司的视触觉传感器能让机械臂清晰感知物体表面精细纹理,实现抓取过程中的纠偏,在PCB板抓取、小物件分拣等工业场景中发挥价值[10] - 硬件的快速迭代为实现多机器人协同完成完整任务交付的宏大场景奠定了基础[11] 高交会从展示平台转向交易场 -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首发首展产品占比达20%以上,吸引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参展[12] - 超1000个专业采购团、3万余家采购商登记采购需求,全球采购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12] - 展会首次设立国际采购商对接区,定向邀请摩根士丹利、高盛、红杉资本等30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12] - 开展首日,星尘智能、百度智能云以及极数迭代正式签署订单及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本届高交会“AI+机器人”的首单落地[13] - 深圳被视为全球科技潮流的风向标,拥有将技术瞬间转化为产品和市场的魔力[13]
具身智能撬动千亿“感知市场”传感器打响国产替代与技术突围战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4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兴起正强力撬动中国传感器市场,为国产传感器厂商提供了份额增长和技术突围的重大机遇,海外厂商的技术统治力正被逐渐打破 [1][4][6] 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重要性 - 机器人上肢的操作能力及其应用价值高度依赖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由软硬件共同决定 [1] -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融入人类环境,对视觉、触觉、力觉等感知能力要求更高,推动传感器向“智能感知”阶段跨越 [3] - 传感器作为机器人的核心“感知系统”,在机器人成本中占比约20% [4] 传感器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61.2亿元,同比增长11.4% [4] - 预计到202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793.4亿元 [4] - 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该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 [6] 国产传感器技术突破 - 国产传感器企业在多个领域展示技术实力,例如戴盟机器人打造了全球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量产能力的毫米级厚度视触觉传感器,将厚度从厘米级缩小至毫米级 [4] - 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有柯力传感、坤维科技、蓝点触控等企业持续发力 [6] - 在电子皮肤领域,越疆、途见科技等企业已在全球展会展示实力 [6] - 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化率显著提升,从4年前的19%提升至2024年的57.8% [6] 国产传感器面临的挑战 - 高端传感器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IMU前五大外资厂商占据88%的市场份额,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由美日主导 [4] - 国内传感器芯片制造能力不足,产线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难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许多公司依赖海外晶圆厂流片 [6] - 海外厂商产品经过长时间大规模市场应用,建立了“客户壁垒”,国内厂商突破需技术、价格优势及时间积累 [6]
隆盛科技 | 2025Q3:归母高增 机器人布局全面推进【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21 22:59
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8.10亿元,同比增长10.13%;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36.89%;扣非净利润1.30亿元,同比下降13.53%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86亿元,同比微增0.48%,环比下降5.28%;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83%,环比增长129.13%;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45.11%,环比下降32.51% [2]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5.23%,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8.02%,同比提升9.3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57个百分点 [3] - 归母净利润及净利率同比高增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0.87亿元所致 [3]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3%/4.19%/4.14%/1.43%,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主要系管理用资产折旧增加所致 [3]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公司与尼得科在新能源汽车装备领域围绕"技术赋能+产能协同+市场共振"展开多维合作,针对电驱动系统、电机铁芯半总成等核心部件,未来有望在设备供应和产业链资源共享上形成合力 [4] - 公司与尼得科在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已就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加工业务协作达成合作升级共识,旨在匹配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增长需求 [4] - 2025年7月,公司战略投资深圳叠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全球首创将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与视触觉传感器结合,研发出全球首个毫米级高性能视触觉传感器 [5] - 投资叠动科技旨在形成"硬件+感知"的协同效应,其核心技术将赋能公司及生态公司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灵巧手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机器人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 [5] 业务格局与未来展望 - 公司EGR龙头地位稳固,形成"传统业务+新能源业务+国际化布局"的三维驱动格局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2.30亿元、40.76亿元、50.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3.81亿元、5.29亿元,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33元、1.67元、2.32元 [6] - 以2025年10月20日53.66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40倍、32倍、23倍 [6]
隆盛科技(300680):系列点评二:25Q3归母高增,机器人布局全面推进
民生证券· 2025-10-21 14:10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6][8] 核心观点 - 公司EGR龙头地位稳固,形成“传统业务+新能源业务+国际化布局”的三维驱动格局 [6]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109.83%,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87亿元驱动 [3][4] - 公司在新能源装备与人形机器人领域与尼得科达成深度合作,并通过战略投资叠动科技布局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技术,机器人业务布局全面推进 [5][6]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Q3营收5.86亿元,同比微增0.48%,环比下降5.28% [3][4] - 2025Q3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83%,环比增长129.13% [3][4] - 2025Q3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45.11%,环比下降69.83% [3][4] - 2025Q3毛利率为15.23%,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8个百分点 [4] - 2025Q3归母净利率为18.02%,同比提升9.3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57个百分点 [4] - 2025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3%/4.19%/4.14%/1.43%,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主要系管理用资产折旧增加所致 [4]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30亿元、40.76亿元、50.65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3.81亿元、5.29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3元、1.67元、2.32元 [6][7] - 以2025年10月20日收盘价53.66元计算,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0倍、32倍、23倍 [6][7] 战略合作与业务布局 - 与尼得科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电机铁芯半总成等核心部件领域深化合作,聚焦技术、产能与市场的协同 [5] - 与尼得科就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加工业务达成合作升级共识,匹配机器人领域增长需求 [5] - 2025年7月战略投资深圳叠动科技,布局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技术,形成“硬件+感知”的协同效应,赋能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灵巧手应用 [6]
又一个机器人种子明星诞生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0-16 18:30
公司概况与融资进展 - 千觉机器人是一家成立于2024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以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体灵巧操作 [5] - 公司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三轮融资,近期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孚腾资本领投,理想汽车、彬复资本、科实资本等共同参与,高瓴创投等老股东持续加注 [4][5]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团队扩建及市场拓展方面的布局 [5]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技术为解决机器人精细化操作和感知交互温度的核心要素——触觉技术,旨在弥补视觉存在的盲区、遮挡、光照变化等局限 [6] - 公司基于视触觉传感器,能够提供三维力场分布、触觉图像等多模态高精度的接触面物理信息,满足运动控制、模型训练等不同类型客户需求 [6] - 创始人马道林为国际最早研究触觉和机器人精细控制结合应用的MIT团队核心成员,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依靠触觉构建空间感知”的机器人操作新路径 [6][7] - 公司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超越人类手指感应能力方案的公司,打通了“高精度多模态触觉感知系统到智能控制算法”的全链条技术路径 [7][8] 产品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产品矩阵布局完善,已布局全域应用场景的全系列触觉传感器、触觉数采系统、触觉仿真器、触觉执行器及触觉控制系统 [9] - 公司不仅是一家传感器公司,还是一家“触觉智能感知”解决方案与平台型公司 [10] - 产品已在具身灵巧操作、工业精密装配、触觉检测、柔性物流、家庭智能体等场景得以验证和应用,并与智元、理想汽车、欧莱雅中国、海尔、谷歌DeepMind等头部客户形成紧密合作 [11]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全球人工智能正从大模型走向物理世界,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成为核心载体,特斯拉、英伟达、华为、阿里等巨头纷纷入局 [2][11]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深圳等十余个省市出台行动计划,目标指向千亿级产业规模 [12] - 行业领袖高度看好,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波浪潮,腾讯张正友相信未来机器人数量可能达100亿台 [12]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累计部署10亿台,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 [13] - 触觉技术存在巨大空白市场,2024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突破150亿美元,未来数年将超350亿美元,并有望随具身智能发展突破万亿美元规模 [13]
千觉机器人获上海具身智能基金、理想汽车等亿元投资 年内已完成三轮融资
证券日报网· 2025-10-16 11:50
公司融资与股东背景 - 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一年半内完成第三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为亿元级别 [1] - 本轮融资由孚腾资本(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领投,理想汽车、彬复资本和科实资本等共同参与,老股东高瓴创投、元禾原点、戈壁创投持续加注 [1] -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半,已获得高瓴创投、璞跃中国、交大菡源基金、智元机器人等众多机构投资 [1] 公司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核心是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专注智能体灵巧操作 [2] - 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触觉赋予智能体感知能力,推动具身从精细操作到通用感知 [2] - 公司技术已在具身灵巧操作、工业精密装配、触觉检测、柔性物流、家庭智能体等场景验证应用 [2] - 公司产品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肯定,与智元机器人、理想汽车、欧莱雅中国、海尔、谷歌DeepMind等形成紧密合作 [2] 技术与市场竞争力 - 公司在触觉感知领域实现全球性突破,产品关键指标达国际顶尖水平,并已通过商业验证 [2] - 公司布局具备"传感+算法+软件"全链条能力,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2] - 触觉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涵盖工业制造、人形机器人、精准医疗、物流分拣等领域,是机器人从"观赏"走向"实用"的关键环节 [2] 投资方观点与行业前景 - 孚腾资本认为物理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千觉机器人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超越人类手指感应能力方案的公司 [3] - 彬复资本认为视触觉方案是当前唯一可提供比人类手指更多触觉感应单元数量的方案,对千觉团队的技术突破和工程落地探索充满信心 [3] - 科实资本指出触觉感知是具身智能场景落地关键技术卡点,千觉机器人能提供三维力场分布、触觉图像等多模态高精度物理信息 [4] - 公司创始人为国际最早研究触觉与机器人精细控制结合的MIT团队核心成员,其研究成果获国际顶尖会议认可 [4]
千觉机器人再获亿元PreA轮融资!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领投,理想汽车等产业资本入局
新浪证券· 2025-10-16 09:32
近日,具身触觉头部企业千觉机器人(Xense Robotics)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这是千觉今年内完 成的第三轮。本轮融资由孚腾资本(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领投、产业方理想汽车、彬复资本和科实资本 等知名市场化机构共同参与,高瓴创投、元禾原点、戈壁创投等老股东持续加注。 从投资逻辑来看,当下行业和资本已形成共识——触觉是解决具身精细化柔性操作和带来感知交互温度 的核心关键因素,优质的触觉数据无疑是决定具身操作模型上限的"战略矿产",从高精度多模态触觉数 据的获取、反馈到操作控制,对企业的综合研发实力、触觉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产品及解决方案定 义和交付能力及多模态融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千觉机器人恰好具备这几大核心优势,专注触觉领 域,打通从高精度多模态的触觉感知系统到智能控制算法的全链条技术路径,在具身智能产业中具备高 度稀缺性。 孚腾资本负责人表示,千觉机器人以视触觉感知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突破物理交互的感知与智能挑战, 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提供超越人类手指感应能力方案的公司。具身智能是上海市重点战略方向,千觉机 器人作为上海本土创新企业,以工业具身为起点,为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核心触觉感知与控 ...
隆盛科技(300680):机器人、商业航天双轮驱动 谐波、灵巧手、传感器全面布局卡位
新浪财经· 2025-09-01 18:47
核心业务布局 - 公司形成三组成长曲线 第一曲线聚焦做强EGR业务 客户包括比亚迪 奇瑞 吉利等头部企业 第二曲线拓展新能源及精密零部件板块 客户包括金康动力 联合电子及某外资电动汽车 第三曲线重点布局航天卫星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1] 机器人技术突破 - 谐波减速器通过双曲线齿形设计实现更高精度 寿命及疲劳强度 轻量化产品减重30%-40% 并推出PEEK材料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模组 预计2026年一季度形成年产7万台产能 [1] - 战略投资叠动科技布局视触觉传感器 全球首创将MEMS工艺与视触觉传感器结合 毫米级高性能产品获第50届日内瓦发明奖金奖 由于宏宇教授领衔研发 [1] - 灵巧手搭载视触觉压阻多模态电子皮肤 采用"摄像头+硅胶弹性体"集成设计 实现上万个传感单元的超高分辨率 切向力测量精度大幅优于传统电学信号传感器 [2] - 兰森二代以新能源驱动电机质检为切入点 解决重载抓取 缺陷检测 柔性搬运三大痛点 形成"灵巧手+制造业场景大模型+电子皮肤"核心技术矩阵 [2] 电机业务升级 - 电机铁芯半总成业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及核心竞争力 主要包含定子总成(铁芯 绕组 绝缘材料)和转子总成(铁芯 磁钢 转轴)[2] - 子公司隆盛茂茂2024年11月设立 2025年1月获赛力斯半总成项目定点 同年6月实现首套定转子半总成产品下线 [2] - 问界新M7将于2025年9月上市 车身尺寸5080/1999/1780mm 轴距3030mm 采用HUAWEI ADS 4系统 有望成为业务重要增量 [2] 产能扩张计划 - 2025年8月隆盛茂茂拟投资2亿元在重庆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 用地71亩 生产驱动类零部件 热管理及轻量化部件 规划驱动类 泵阀类 传感器产品线 [3] 航天业务进展 - 与银河航天深度合作研发卫星能源模块 通讯模块及控制模块核心精密零部件 2025年上半年卫星模块和无人机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 [3] - 新增三家重要客户: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东方空间(江苏)航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3] 财务表现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38亿元 42.33亿元 53.42亿元 同比增长35.1% 30.7% 26.2%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亿元 4.19亿元 5.13亿元 同比增长38.4% 34.9% 22.4% 对应PE为31.6X 23.5X 19.2X [4]
隆盛科技(300680):机器人、商业航天双轮驱动,谐波、灵巧手、传感器全面布局卡位
浙商证券· 2025-09-01 17:04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维持)[4] 核心观点 - 公司形成三级成长曲线:第一曲线聚焦EGR系统(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第二曲线拓展新能源及精密零部件,第三曲线布局航天卫星及人形机器人[15] - 机器人领域全面布局谐波减速器、灵巧手和传感器,技术优势显著[7][16][29] - 新能源电机零部件业务向半总成升级,产品附加值提升,配套赛力斯等头部客户[2][37] - 商业航天业务与银河航天深度合作,卫星模块和无人机项目上半年业务量翻倍增长[3][5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32.38/42.33/53.42亿元,同比增长35.1%/30.7%/26.2%;归母净利润3.11/4.19/5.13亿元,同比增长38.4%/34.9%/22.4%[8][10] 机器人业务布局 - **谐波减速器**:控股子公司蔚瀚智能(持股51%)采用双曲线齿形设计,精度、寿命及疲劳强度性能优于传统产品;推出轻量化产品(减重30%-40%)及PEEK材料谐波减速器,预计2026年一季度产能达7万台[7][16][22] - **传感器**:战略投资叠动科技(持股5%),其全球首创MEMS工艺与视触觉传感器结合,获日内瓦发明奖金奖;技术可实现上万个传感单元的超高分辨率及高精度切向力测量[2][29] - **灵巧手**:搭载视触觉压阻多模态电子皮肤,采用"摄像头+硅胶弹性体"集成设计,性能大幅优于传统电学信号传感器[2][35] - **兰森机器人**:第二代产品以电机转子质检为切入点,解决重载抓取、缺陷检测、柔性搬运痛点,形成"灵巧手+制造业场景大模型+电子皮肤"技术矩阵[2][36] 新能源电机零部件业务 - 电机铁芯半总成(定子总成、转子总成)提升产品附加值,子公司隆盛茂茂2025年1月获赛力斯项目定点,6月实现首套产品下线[2][37] - 在重庆投资2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配套赛力斯产业链,规划驱动类零部件、泵阀类及传感器生产线[2][3] - 问界新M7于2025年9月上市,预计为业务带来重要增量[2][44] 商业航天业务 - 与银河航天合作研发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及控制模块精密零部件[3][52] - 2025年上半年卫星模块和无人机项目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3][52] - 新增三家重要客户: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东方空间航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3][53] 财务与估值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32.38亿元(+35.1%),归母净利润3.11亿元(+38.4%),对应PE 31.6X[8][10] - 可比公司平均PE为2025E 45.1X、2026E 30.7X、2027E 23.7X,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