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至,3.8亿辆老车咋办?回收体系加速解忧
环球网资讯· 2025-07-24 16:17
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高达约3.8亿辆,已成为日常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 [1] - 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但存在使用时间长、保养条件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威胁公众安全 [1] 新国标政策与配套措施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于9月1日起实施,工信部正积极推进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1] - 工信部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检测流程和回收要求 [1] - 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引导骨干企业处理电动自行车废锂电池 [1] 回收专项行动进展 - 自2022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 [2] - 2023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专项行动,加快回收工作推进 [2] - 各省已摸清老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均超过3000万辆,另有14个省份超过1000万辆 [2] 未来工作重点 - 精准定位使用超过5年的电动自行车及其使用者 [2] - 老旧锂电池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已纳入各省安全生产考核巡查重点指标 [2] - 各地需加大力度督促以旧换新,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 [2]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1日正式实施 四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管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7-24 15:28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政策 - 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推进标准实施 [1] - 标准实施涉及生产环节的研发设计、原材料调整和生产线改造,检测认证环节的流程更新,以及流通销售环节的营销体系重建 [2] 政策实施具体要求 -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五个方面提出七项工作要求 [2] - 销售环节将严查非法销售不符合标准产品,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打击非法改装和假冒伪劣行为 [3] - 登记环节严格审查相关凭证,严禁为电动摩托车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 [3] 锂电池回收处理措施 - 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 [4] - 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利用现有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处理电动自行车废锂电池 [4] - 在四省市开展试点后,今年3月在全国范围开展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专项行动 [4] 市场现状数据 - 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四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均超过3000万辆 [4] - 全国有14个省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4] - 将建立覆盖周边的健康评估和回收服务网点体系,方便消费者检测锂电池健康状况 [5]
四部门强化电动自行车新标 设3个月销售过渡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5:02
政策背景与标准实施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落地实施[1] - 新版《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距离实施仅剩1个月左右[1] - 标准实施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检测认证机构、电动自行车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推进[1] 政策核心内容 -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 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2] - 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标准的产品可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进口 并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 - 对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进口且在2025年11月30日前销售的 可办理登记[2] - 对既不符合新标准也不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一律不予办理登记[2] 更新换代与补贴政策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交回老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并换购符合规范电池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3] - 各地要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 细化补贴规则[3] 政策实施目标 - 保障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有效供给 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3] - 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2]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18
新标准修订内容 - 修订历时8个月 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1] - 生产环节实施时间为9月1日 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12月1日 [1] 火灾安全改进 - 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5.5%以下 延缓火灾蔓延速度 [1] - 降低燃烧强度 减少有毒气体释放量 [1] 行驶安全提升 - 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 确保无法超速行驶 [1] - 最大制动距离降低为原来一半左右 [1] - 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 保障爬坡工况 [1] 防篡改技术升级 - 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 [1] - 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技术方案 [1] - 增加互认协同功能 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1] 主动安全系统 - 增加蓄电池状态动态监测要求 便于识别异常 [2] - 铭牌和合格证标注建议使用年限 提醒产品淘汰 [2] 使用体验优化 - 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 [2] - 续航里程可达60-70公里 减少充电频次 [2] - 取消脚踏骑行装置强制安装要求 [2] - 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 提高行驶安全性 [2]
多晶硅、工业硅、碳酸锂盘中直线拉涨,或系这些消息所致!
金十数据· 2025-07-24 12:31
多晶硅市场动态 - 多晶硅、工业硅、碳酸锂早盘开盘集体下跌但随后反弹 碳酸锂主力合约涨至77000元/吨涨幅近8%逼近涨停价77240元/吨 多晶硅一度涨超3%扭转早盘超4%的跌幅 [1] - 多晶硅盘面异动拉涨或与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有关 [1] - 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修订 1级、2级、3级分别从≤7.5、8.5和10.5(单位:kgce/kg)修订为≤5、6和7.5 以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1] - 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业开工率38.6%-44.1% 多晶硅低于成本销售超过14个月 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1] - 建议强化企业自律并积极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1] 光伏行业现状与建议 - 行业发展面临内外双重考验 供应链稳定性受损 [2] - 建议强化行业自律 企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则和秩序 坚决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报价 [2] - 协会将配合主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 强化治理监督 坚决遏制恶性竞争 [2] 碳酸锂市场动态 - 碳酸锂价格上涨或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发布有关 [2]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 [2]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推动电动自行车全产业链调整和适配 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 [2] 电动自行车电池回收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3] - 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 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3] - 去年8月已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展开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 [3] 光伏行业后市展望 - 6月光伏装机量14GW证实抢装结束后国内需求断崖下跌 月度终端需求将下降至45GW左右 [4] - 硅料企业近期复产将带动供应增至10-11万吨 粗略折算可满足下游48-50GW需求量 供需勉强维持平衡 [4] - 当前行情主导因素政策>资金>基本面 商品指数回补缺口后补涨面临阻力 [4] - 多晶硅涨停板开板放量下跌 短线若难突破前高则大概率阶段性见顶 但在政策和现货价格支撑下下跌空间有限 [4] 碳酸锂后市展望 - 6月锂精矿和碳酸锂进口环比减少 7月初锂矿发运量下滑 叠加国内矿山采矿证扰动和盐湖减产 市场担忧供应缩减 [4] - 江西大矿采矿证能否续期仍无确定性结论 沽空仍有风险 [4] - 后市需关注商品氛围、采矿证审批及社会库存变化 [4]
四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快讯· 2025-07-24 10:37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 [1]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推动技术规范落地 [1] - 意见旨在加快优质电动自行车产品市场供给 [1] 政策部署方向 - 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 [1] - 推动老旧车辆更新换代、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长效机制 [1] - 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调整和适配 [1] 行业影响 - 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 [1] - 监管模式将同步调整以适应新标准 [1]
工信部: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快讯· 2025-07-24 10:33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7月24日举办的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主要开展 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修订发布《新 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发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的作 用,兼顾把电动自行车报废电池一并综合利用处理。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去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 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展开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人民财讯) ...
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整治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
央视新闻· 2025-07-24 10:32
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现状 - 企业忽视品牌、质量、技术竞争,为获取短期市场份额和利润降低成本投入,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1] - 恶性竞争行为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滑,直接影响百姓消费权益,破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生态 [1] - 企业忽视品牌卷价格、牺牲质量卷成本,罔顾规则卷下限 [1] 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成因 - 供需结构性失衡,部分行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现有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有限市场空间内进行竞争 [2] - 部分企业关注眼前利益,缺乏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意识,习惯于拼成本、打价格战,甚至故意制假售假 [2] - 部分领域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给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突破底线以可乘之机 [2]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措施 -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14类27种重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管理,统筹企业增量和存量 [2] - 加大网售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力度,2025年计划抽样批次较2024年增加70% [2] - 推动开展10种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标识核验试点工作 [2] - 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建筑保温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2] - 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对电线电缆、钢筋、摩托车、储能电池等企业实施精准帮扶 [2] - 探索推进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工作,构建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 [2]
双绝大师终极进化:小牛电动携手新能安、赛福制动达成战略合作,定义电自新巅峰
财富在线· 2025-07-22 11:27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小牛FXT Ultra 2025与小牛NXT Ultra 2025双旗舰电动车,主打"真续航电池技术"、"电摩级性能架构"、"百万级安全标准"三大突破 [1] - 新品首发5小时内全渠道销售额突破2.28亿元,销量超2.06万台,包揽多个电商平台电动车行业单品交易榜冠亚军 [1] - 两款产品首发价11999元,提供12期免息等权益降低拥车门槛 [2] 产品性能 - NXT Ultra大师版77%核心零部件重新开发优化,实现105km真实续航与1.92秒0-25km/h加速 [4] - 搭载行业首创12寸超能满盘电机,新能安超增压真续航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极寒放电容量保持率超95% [4][2] - FXT Ultra大师版采用机甲美学设计,配备赛福双通道阀式真ABS系统,响应时间5毫秒 [6] - 产品配备汽车级毫米波雷达、RCW追尾预警系统、5英寸彩屏导航等智能配置 [4][6] 技术突破 - 公司与新能安(宁德时代控股)合作开发超增压真续航锂电池,突破高电流输出、能量密度提升与极寒放电的"不可能三角" [4] - 电池通过针刺、50kN挤压、2m高空跌落等极限安全测试,实现"车电同寿"五年长效 [9] - 与赛福制动联合开发阀式双通道ABS系统,刹车摆动幅度降低60%,推动汽车级制动技术落地 [9] 产业生态 - 公司构建由新能安、赛福制动等数十家领军企业组成的顶级产业生态圈 [8] - 通过深度供应链协同,突破传统续航与安全的博弈,打造性能与安全兼备的新物种 [8] - 整合中国顶尖技术力量,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迁 [11] 市场定位 - 公司以技术壁垒、品牌溢价和生态协同构建三重护城河,重新定义高端电动自行车市场规则 [2] - 不争夺现有市场份额,而是创造属于自己的高端增量市场 [2] - FXT Ultra定位年轻用户群体,强化个性化属性和社交功能,成为表达态度的移动画布 [6]
上半年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44.7%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10:53
电动自行车火灾形势 - 2025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火灾7048起,同比下降44.7% [1] -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根本性问题未完全解决 [1] 停放充电设施建设 - 全国住宅小区已建成充电端口3900余万个,总体配建比约20%,距离30%目标仍有差距 [1] - 区域发展不平衡:江西、宁夏建设较快,广东、广西、山东等地配建比较低 [1] 老旧车辆淘汰情况 - 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总量约3.8亿辆 [1] - 上半年通过以旧换新政策置换旧车846.5万辆,但短期内难以全部置换为符合新国标车辆 [1] 违规停放问题 - 上海杨浦居民楼火灾案例显示部分居民风险意识和安全使用习惯不足 [1] - 楼外停车棚近在咫尺仍发生楼梯间停放导致的自燃事故 [1] 非法改装现象 - 广西南宁已形成非法改装产业链,市场内数十家店铺提供改装服务 [2] - 电商平台存在销售改装一条龙服务,使用摩托车配件改装电动自行车 [2] - 2025年各地开展质量监督抽查1583批次,立案查办非法改装案件1767件 [2] - 召回缺陷产品974批次共11.9万件,但查处力度仍不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