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运河商务区举行!发布旅游打卡精品线路
和讯网· 2025-06-24 18:52
通州文旅战略升级 - 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举行,主题为"古韵映通州 文旅新高地",标志着通州文旅发展迈入战略升级新阶段 [1] - 大会由中国旅游报社、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多方高层领导出席,包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孟景伟等 [1] - 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是其主导功能之一,市委市政府赋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3] 文旅发展理念与规划 - 大会坚持北京高质量发展路径,融合全域、全季、全时理念,深化"文旅+百业"模式,旨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3]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愿景发布,擘画未来文旅发展蓝图与路径 [7] - 推出包括酒店行业发展引导规划、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等在内的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政策包 [7] 文旅资源与特色 - 通州以"运河上的通州"为文旅品牌,拥有燃灯佛舍利塔等名胜古迹和花丝镶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5] - 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是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北运河等河流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 [5] - 140余家博物馆等文博空间开放,文艺氛围清新 [5] 文旅产业与活动 - 各类赛事活动与演出季丰富,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商业综合体与特色体验区吸引众多市民 [5] - 副中心文旅热度持续攀高,入选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 [5] - 首批惠企政策兑现成果集中发布,以"真金白银"提振文旅市场 [7] 重点项目与成果展示 - 集中展示副中心公园活化利用空间、北京环球度假区、"湾里"、北投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园、易宝支付文旅交易服务等五大文旅重点项目 [7] - 发布"运河上的通州"文商旅体农共创联盟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旅游打卡精品线路及文化旅游AIGC宣传片 [7] - 特邀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政府相关部门参会,推介北三县非遗、美食、文创产品 [7] 参会单位与合作 - 首旅集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院校及国企领导参会 [8] - 京津冀地区、通北示范区,山西长治、内蒙古等协作地区代表,文旅企业、专家学者参会 [8]
湖北“取经”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以“网红”生态重构“长红”逻辑|湖北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6:46
湖北文旅发展战略 - 湖北省委书记亲自担任文旅首席推介官,提出文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1] - 湖北锚定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计划打造万亿文旅支柱产业 [1] - 2025年目标为旅游接待8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万亿元以上 [4] - 2024年一季度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收入近2千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 湖北文旅资源禀赋 - 拥有大山大湖自然资源和三国文化、长江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谱系 [1] - 622个A级旅游景区,16个5A级景区,包括黄鹤楼、武当山、长江三峡等知名景点 [2] - 被称为"千湖之省",兼具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 [2] 湖北文旅产业现状 - 2024年接待游客8.73亿人次,旅游收入9011亿元,落后于河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 [3] - 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不足,黄鹤楼排名最高仅第52位 [3] - 存在品牌传播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 [1] 品牌IP建设 - 2023年推出"知音湖北"新文旅品牌形象,源于"高山流水遇知音"文化典故 [8] - 已开展多场国际推广活动和省外推介会,在广州落地主题门店 [8] - 专家建议需强化龙头产品运营推广,形成"一市一特色"的IP体系 [9][10] 产品体系规划 - 重点打造"520100"景区品牌体系:5家世界知名景区、20家5A级景区、100家精品景区 [12] - 规划"神武峡"和"赤黄红"两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12] - 目前缺乏沉浸式产品和新业态,主题乐园等产品不足 [12] 市场营销策略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外省游客2353万人次,入境游客7.5万人次 [12] - 借鉴互联网思维,但需避免短期"轰动效应",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11] - 强调市场化导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3] 服务质量提升 - 强调友善好客的服务品质和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14] - 需针对客群和商户两类人群提升服务体验 [14] - 重视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以引客留客 [15]
“桃”醉四方染云裳——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乡村振兴侧记
人民网· 2025-06-24 11:45
产业升级 - 杨家村自2013年起建设460余栋智能温控大棚,覆盖5800亩土地,实现玉米单产每公顷14吨 [3] - 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750万元,人均纯收入2.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49万元 [3] - 通过五项核心技术实现年均粮食产量5600吨,并发展高端果蔬产业,包括9公顷蟠桃园年产值30万元和3000吨蔬菜基地 [3] - 引进南方特色品种如油蟠桃和火龙果,获得4个国家有机认证 [3] 文旅融合 - 每年7月举办蟠桃节吸引游客,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并促进周边三村协同发展 [4] - 2023年蟠桃节吸引3万游客,未成熟果实被预订一空 [8] - 开发古榆树广场、太公亭、猕猴桃长廊等景点,结合契丹风情民宿和农耕认领区形成文旅产业链 [8] -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果蔬花期错落,形成"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摘"的全年旅游格局 [8] 生态治理 - 完成25公里道路硬化,安装202盏路灯,实现自来水入户和网络全覆盖 [6] - 通过"三治融合"模式处理垃圾,包括300余份村规民约、垃圾转运协议和堆肥厂资源循环 [6] - 建设4300米文化墙、7平方公里绿化区和2200棵桂花树,获评"吉林省最美乡村" [6] 数字农业 - 投资150万元建设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引入5G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业试验区 [10] - 规划百公里精品旅游环线,开发数字农业平台实现生产销售全流程监控 [10] - 计划开展采摘节、丰收节、赏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全年采摘新格局和节庆经济新业态 [10]
这三条路,为啥“最具人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11:18
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 - 内蒙古清水河冯家塔至老牛湾公路、江苏南通龙游湾路、安徽宣城广卢路入选2024年"十大最美农村路"最具人气路 [1] - 龙游湾路通过拆除非法码头、复垦复绿,将工业岸线转变为5.5公里生态农路长廊 [2] - 广卢路通过预防性养护、加宽硬化路肩及播撒花籽覆绿,实现"路即是景"的微改造 [2] 农村公路对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 冯家塔至老牛湾公路延伸至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景区,打造12处特色景观和40多个打卡点,2024年接待游客131万人(同比+68.4%),旅游收入3.95亿元(同比+44.2%) [3] - 广卢路串联筓山竹海旅游度假区,引入露营基地、登山步道等十余个文旅项目,沿线农家乐集群35家,日接待量达万人次 [3] 农村公路促进乡村产业与就业 - 清水河县依托公路发展特色农业,建成2000亩海红果基地和1500亩小香米基地,带动16个自然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6.5万元 [5] - 龙游湾路推动长青沙西瓜、稻田蟹品牌提升,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5] 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464.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84.6%,优良中等路率达94.8% [2][5] - 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带动农村整体面貌改善 [5]
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调研行”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4 10:13
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调研行活动 - 活动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 为期5天 媒体记者团将探访海南代表性景点 [1] - 调研行分为热带生态文化溯源 环岛滨海文化探索两条主题线路 覆盖10余个市县旅游点 [1] - 活动旨在展示海南如何围绕特色资源"量身定制"文旅项目 提升旅游服务和产品供给 [1] 海南文旅产业发展举措 - 近年来海南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全省联动丰富旅游业态 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2] - 海南将2023年定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 印发相关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 [2] - 计划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和智慧化 打造良好旅游品牌形象 [2] 媒体宣传报道方向 - 媒体将记录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和成果 [2] - 活动将从文艺繁荣 非遗守护 创意文旅等角度推介定制版旅游主题线路 [2] - 旨在解锁海南暑期玩法 打造特色文旅名片 [2]
香港400人旅游团到访龙华 深港文旅交流再掀热潮
深圳商报· 2025-06-23 22:50
在民治,多元丰富的文旅资源也正在不断释放独特吸引力。想要感受历史与人文的厚重,可前往白石龙 社区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若想体验休闲与消费的乐趣,开市客、8号仓、红山6979、天虹龙华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能满 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而深圳图书馆北馆和深圳美术馆(新馆)则是静心看展或读书的好去处。 【深圳商报讯】(记者 曾智辉 通讯员 王飞亚 伍霓虹)深港两地文旅交流合作掀起新的热潮。6月22 日,10辆旅游大巴组成的车队驶入龙华区民治街道上河坊·港澳湾,400名香港游客在导游的引导下有序 下车,这是民治街道继5月份接待100人学生研学团后,迎来的规模最大的旅游团。 香港游客兴致勃勃地步入上河坊·港澳湾,迎面而来的是一场传统的婚庆节目表演。喜庆的锣鼓、华丽 的服饰,引得香港客人纷纷驻足拍照。同时,由民治街道妇联组织的特色市集也吸引游客,街区内的各 种特色美食也令游客胃口大开,尽情品尝。旅游团还参观了位于街区内的龙华区港人服务中心,详细了 解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项目。这个刚刚投入运营的服务中心,是民治街道精准对接香港游客需 求、提升服务便利度的最新举措,其"一站式"的服务理念给香港游客留下了深刻印 ...
暑期出行需求旺盛 “旅游+铁路”助“燃”各地文旅市场
央视网· 2025-06-23 11:59
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调整 新增客运列车及旅游专线 - 全国铁路7月1日新增客运列车236列,重点沿热门旅游景区开行,为暑期出行提供新通道 [1] - 西安北站至长沙站增开G3763/G3764次高速动车组1对,途经汉中、成都、重庆、武隆南、张家界西等地,串联秦岭、巴蜀文化及武陵源景区 [4] - 重庆至黔江段7月1日开通运营后,张家界西站动车组开行数量将达108趟 [4] 暑期消夏旅游专线 - 福建东南沿海新增D6286/5次、G9834/3次等列车,福州—厦门、平潭—福州区间平均每15分钟一班,方便游客体验沿海城市风光 [6] - 南昌至景德镇间加开8趟城际列车,运行时刻设计优化,每小时可抵达新景点 [6] - 鄂尔多斯与呼和浩特间城际动车组由4对增至10对,实现6点56分至19点50分公交化运营 [8] - 呼和浩特与北京间动车组最高每日开行54对 [8] 高铁提速及标杆列车增加 - 京哈高铁京沈段、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开展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试验 [11] - 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新增时速350公里标杆列车1列 [11] - 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增开标杆列车36列,目前杭长段高标试验进行中,预计近期完成 [11]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600余天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串珠成链,“黄金通道”添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3
高铁运营数据 - 沪宁沿江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串联8个车站,开通600余天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 [1] - 线路全长279公里,贯穿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与沪苏通铁路共线接入上海枢纽 [2] - 太仓站4月10日新运行图后开行列车137列,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高峰日超16400人 [5]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句容茅山风景区因高铁开通引流12万人次,句容市2024年接待游客1754.56万人次(同比+16.6%),旅游总收入138.80亿元(同比+15.0%) [4] - 沙溪古镇2024年接待游客34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高铁促进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发展 [5] - 江阴市开发"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万人坐高铁游江阴"活动,推动文旅消费 [6] 物流运输优化 - 沪宁沿江高铁分流客运压力后,无锡西站物流园货运列车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7] - 无锡西站物流园2024年"公铁水"多式联运吞吐量达1172万吨,其中铁路到发运量322万吨 [8] - 园区形成中欧接续班列等"五线齐发"运营格局,覆盖200公里范围内5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和120家省级产业园区 [8] 基础设施维护 - 巡检团队每日零点至凌晨4点进行轨道尺寸测量、钢轨探伤、道岔调试等作业,道岔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3] - "智能检测+人工精调"模式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报团限制多、旅行社“不接待”、被强制消费……老年人跟团游阻碍如何破解?(民生一线·关注老年人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6-23 05:55
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 旅行社普遍对70岁以上老年人设置报团门槛,包括签署免责协议、要求直系亲属陪同等[2] - 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操作,如保险公司低价吸引老年人后转卖给当地旅行社的"渠道团",以及以赠送礼品为诱饵诱导购物的"鸡蛋团"[2][3] - 线下旅行社受旅游电商冲击严重,部分线路长期入不敷出,难以开发高品质产品[5] 行业痛点分析 - 旅行社拒接高龄游客主因是安全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及老年客群附加消费额低于中青年群体[5] - 现有银发专列产品存在线路不固定、稳定性差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利用政策套取补贴现象[5] - 老年旅游产品在服务质量、行程安排、文化体验等方面普遍未能满足需求[6] 市场需求特征 - 老年群体年均出游频次达3-4次,需求趋向多元化但优质供给不足[4] - 刚退休群体更聚焦健康生活与精神追求,对差异化产品有独特偏好[6] - 当前市场缺乏适老化线路设计,普遍存在无医护人员配备、游览节奏过快等问题[4][6] 行业发展方向 - 需开发融合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产品,增加深度体验、养生疗养等专项服务[7] - 应注重老年人社交心理需求,在产品中增加互动交流环节[7] - 法律层面明确禁止年龄歧视,旅行社需在免责协议中保留基本安全保障义务[6]
中消协发布2024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
北京商报· 2025-06-22 12:41
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召回缺陷汽车1088.9万辆和缺陷消费品428.5万件 [1] - 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40.9万批次,下架封存召回食品5364吨,合格率达99.2% [1] - 查获"特供酒"66万瓶,捣毁制假窝点219个 [1] - 查处民生领域消费欺诈案件31.46万件,发布典型案例9693起 [1]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176.19万件,解决121.13万件,解决率68.75%,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 [2] 突出问题领域 - 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 [1][2] - 服装用品行业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1][2] - 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持续存在 [1][2] - 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 [1][2] - 互联网消费和绿色消费领域出现新型侵权问题 [2] - 老年医疗保健消费欺诈现象突出,保险消费需规范 [2] -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非理性消费问题严重 [2] - 儿童智能手表存在信息安全和诱导消费问题 [2] 行业监管重点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1]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打击消费欺诈 [1] - 需要加强职业闭店人侵权问题的监管治理 [2] - 建议强化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营销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未来工作方向 - 建议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 [3] - 推进法律制度完善和基础性法律修订 [3] - 加强消费领域司法保护能力和共治共建机制 [3] - 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 [3] - 推进消费教育和维权宣传,提升理性消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