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红旗坡农牧投集团全链条发展——产业升级促农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29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 - 公司从传统粗放种植模式转变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共同体模式,统一种植标准、采摘计划和销售渠道[1][2] - 公司积极发展“林果+文旅”新业态,开发果树认领、民宿体验等项目,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参与经营[3] - 公司推动业务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全链条融合升级,实现从“卖鲜果”到“卖产品”、“卖品牌”、“卖体验”的转变[3] 公司运营效率与产能提升 - 公司完成低产低效苹果园改造1700多亩,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使优果率从10年前的不足50%提升至目前的75%左右[1][2] - 公司核心果园面积近19万亩,年产苹果约30万吨,并建成6条加工生产线,开发出苹果干、果酒、浓缩果汁等12类产品[2][3] - 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农户实现亩均增产16%、亩均增收1680元,有社员果园年收益突破10万元[2] 公司市场拓展与销售成果 - 公司浓缩果汁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销量达5000余吨,成功开拓国际市场[3] - 公司依托阿克苏地区建设环塔里木优质特色林果基地的机遇,在销售到品牌端构建起立体化网络[2] - 公司通过展示和试吃“红旗坡”品牌商品,直接促进游客消费,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终端销售[1]
从“多子多福”到“中国标杆”:枣庄石榴“一二三产”融合跃迁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14:47
产业规模与产值 - 石榴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拥有650余万株石榴树,年产量超过1.2亿斤 [2] - 2024年枣庄市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8亿元,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升至32亿元 [1][4] - 2025年新栽植石榴53万株,良种覆盖率提升至41%,引进27个优质品种 [2] 深加工与产业升级 - 深加工企业从2018年的12家增至77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6家 [4] - 2024年新落地石榴深加工项目25个,总投资79亿元,开发出化妆品、保健品等100多个品类 [3] - 深加工技术实现石榴皮、籽、叶、花全组分利用,推出红石榴益生菌牙膏、面膜、酵素等新产品 [3]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 枣庄市政府制定《枣庄市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3] - 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石榴》正式发布,明确了术语定义、质量要求等核心内容,融入枣庄生产经验 [6] 三产融合与品牌发展 - 形成"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文旅"的价值闭环,2025年上半年农文旅融合项目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 [4] - 石榴果实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C含量较苹果高出1至2倍 [5] - 通过产业大会、文化座谈会等方式推动品牌从"卖果实"向"卖产品、卖文化"升级 [5][6]
乡村里的“甜蜜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行业概况 - 肥城桃产业拥有超过1100年的栽培历史[1] - 当地已形成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1] - 产业正值桃子收获季节,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发往各地[1] 公司运营 - 黄桃种植基地订单已排至下个月,显示需求旺盛[1] - 当地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采用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和瞬时高温灭菌技术[1] - 公司桃汁饮料订单持续攀升,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1] - 公司在传统桃汁基础上研发出桃仁代用茶等新产品[1] - 公司今年新增3条饮料灌装生产线[1] - 新增生产线后公司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1]
枣庄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石榴全链条生态体系
大众日报· 2025-09-24 11:00
产业规模与产值 - 2024年全市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8亿元 [1] - 石榴盆景盆栽年产25万盆,在园总量超过30万盆,产值近6亿元 [2] - 产业带动从业人数4万人,年旅游人数180余万人次 [4] 产业链与加工能力 - 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全链条生态体系,形成“种质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 [1][4] - 石榴原汁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石榴饮料产能达到12万吨以上 [2] - 全市石榴产业上下游关联加工企业达到53家,其中峄城区石榴深加工企业20家 [4]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石榴系列加工产品增加到近200款,石榴根、皮、籽、花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3][4] - 发布王老吉·正官庄·美果来红参石榴汁饮品,标志产业向中医药保健领域升级 [3] -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石榴木雕工艺品,非遗传承人年销售额突破70万元 [2] 技术与品牌建设 - 石榴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融合古法技艺与现代滴灌技术 [3] - 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合作研发石榴保健品,实现深加工技术突破 [3] - 举办2025石榴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发布深加工新品,强化“全国石榴看枣庄”品牌地位 [1][2]
枣庄|枣庄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石榴全链条生态体系
大众日报· 2025-09-24 09:18
产业规模与产值 - 2024年全市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8亿元 [2] - 年产石榴盆景盆栽25万盆,在园总量超过30万盆,产值近6亿元 [3] - 石榴盆景非遗工坊年销售额突破70万元 [3] 生产与加工能力 - 全市石榴原汁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石榴饮料产能达到12万吨以上 [3] - 峄城区石榴深加工企业达到20家,石榴系列加工产品增加到近200款 [4] - 石榴的根、皮、籽、花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4]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全链条生态体系,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2] - 形成“种质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加工企业达53家 [5] - 产业年带动从业人数4万人、旅游人数180余万人次 [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与王老吉、韩国正官庄合作发布红参石榴汁饮品,标志向中医药保健产业升级 [4] - 冷榨技术提取的石榴籽油可做化妆品原料,获评“药食同源”后附加值有望翻倍 [4] - 通过电商平台将石榴工艺品销往全国,变异品种“粉精灵”石榴盆景小苗售价上百元,成盆达300元 [3] 行业活动与品牌建设 - 2025石榴产业发展大会在枣庄峄城区举办,以“榴火燃情聚枣庄 籽籽同心创未来”为主题 [2] - 峄城区在全国盆景展上斩获2金4银1铜,加快崛起“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产业新高地 [3][5]
土特产“论个卖”
经济日报· 2025-09-24 06:12
核心观点 - 灵宝市通过苹果产业全链布局实现价值跃升 从传统种植转向高附加值加工 品牌价值达218亿元 带动农户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1][2] 产业转型 - 苹果种植从论筐卖(每斤不足1元)升级为论个卖的精品果 引进瑞雪/蜜脆等新品种 通过农技指导实现首年亩均增收3000元 [1] - 构建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 开发苹果脆片/果酒等20多种深加工产品 附加值提高3倍以上 [2] - 建设3000吨智能冷库 采用气调保鲜技术实现错峰销售(存至次年5月) [2] 经济成效 - 丰收节期间签约农产品采购项目23个 总金额8.7亿元 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1] - 现有苹果加工企业42家 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 带动3万余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2.8万元 [2] - 灵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18亿元 位列2025年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前列 [2] 区域发展 - 依托寺河山海拔1200米的地理优势(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丰富) 打造"亚洲第一高山果园" [1] - 推进"苹果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 与信阳毛尖/开封花生共同构成豫农优品矩阵 [2] - 河南省已认定豫农优品品牌326个 年销售额超180亿元 [2]
国民水果打国球,看伽师新梅“乒”出精彩|疆品运动会④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2:05
文章核心观点 - 将伽师新梅与乒乓球运动进行类比,突出其作为“国民水果”凭借卓越产品品质、强大全产业链支撑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在广东援疆支持下成功开拓大湾区市场,展现出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8][9][33][34] 生长环境与产品品质 - 伽师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均日照超2800小时,昼夜温差15℃以上,有利于糖分积累和养分锁定 [11][12] - 境内有克孜勒河、盖孜河及天山冰雪融水滋养,独特的沙质土壤培育出果大核小、肉厚汁多、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的优异品质 [13][14] 全产业链布局 - 种植环节培育新梅1号、2号、3号等优良品种,并研发涵盖土壤、气候、水肥等六个方面的种植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种植 [17][18][19][20] - 在广东援疆支持下,粤伽新梅现代产业园引进25家知名企业,建成总库容达50万吨的三级冷链仓储体系 [22][23] - 开发出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 [23][24]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通过开通新梅专机、冷链专列,“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构建了直达国内一线城市的高效运输网络 [26][27] - 顺丰数据显示,新梅疆外快递业务中广东省占比位居榜首,大湾区消费者对伽师新梅表现出深厚喜爱 [27] - 伽师新梅连续四年在广州塔、千灯湖等湾区地标亮相,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28]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应 - 伽师县已成为全国新梅产业核心产区,全县种植面积达57万亩,年产量突破41万吨 [31][32] - 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38.06亿元,带动当地人均增收1.9万元以上 [32][33]
“柑”甜飘香三峡岸 看广发银行“贷”动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新华网· 2025-09-17 17:21
核心观点 - 广发银行重庆分行通过提供专项信贷支持与产业链金融服务 助力重庆三峡柑橘产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1][2][3] 金融支持措施 - 针对果农销售回款慢痛点 与重庆三峡柑橘集团合作提供2000万元授信专项用于原产地采购 确保及时支付果农货款[1] -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和企业发展规划 为集团提供针对性融资支持 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2] - 通过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构建从种植 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完整柑橘产业生态圈[2] 业务成效 - 资金迅速到位使柑橘顺利进入忠县鲜果集散处理基地加工 经渝北区分拨中心发往全国[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重庆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26.5%[2] - 涉农贷款增幅11.1% 普惠涉农贷款增幅36.1%[2] 战略规划 - 继续扎根巴渝大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3] - 将服务柑橘产业的成熟经验复刻到更多特色领域[3] - 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力量[3]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0:07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今年产量预计25万吨 产值预计15亿元 [3] - 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 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达6万户 [3]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预计超过200万斤 [3] - 天鹰果业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700万斤至750万斤 [3] 产业链发展 - 已构建从种植 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事南果梨产业的企业50余家 [1][5] - 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 [5] - 共有储藏保鲜库1538座 储藏保鲜果品8万吨 [5] - 鲜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过50% 天鹰果业全部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3] 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荣获国际烈酒大赛梨类烈酒冠军及国际金奖 [4] - 梨源香年均南果梨鲜果加工量200万斤 开发果脯 梨膏及南果梨茶等产品 [5] - 计划研发南果梨果粉 精油 低糖果干及胶原蛋白果片等保健食品 [6] - 梨源香南果梨果脯供不应求 公司始终处于零库存状态 [5] 科技合作与创新 - 与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7]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技术 建立南果梨种植标准化体系 [7]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南果梨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基因库与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8] - 通过微生物技术开发专用肥料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防治 [7]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实现南果梨规模化 标准化 产业化生产 [2][10] - 目标实现产量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培育3至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10] 市场拓展 - 天鹰果业拥有出口资质 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 泰国 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3] - 俊铮合作社线上销售旺季月销量达10万单 [3] - 计划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9] - 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9]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一线监督打通堵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6 08:29
产业发展现状 - 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发展高山黄桃特色产业 通过土地流转与政策支持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 种植面积达3000亩 [1] - 年产鲜桃150万公斤 引进黄桃干 罐头等8类深加工生产线 年产值近2000万元 [1] - 产业带动近200户农户增收致富 成为“黄金产业” [1] 监督保障措施 - 纪委干部实地走访 靠前监督 摸排问题线索 了解产业发展困难 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1] - 县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 成立联合监督组 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种植 加工 销售等各个环节 [1] - 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问题治理 紧盯惠农政策落实 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 [2] 问题发现与整改 - 今年以来县纪检监察机关发现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领域问题线索113条 立案77件108人 党纪政务处分39人 [2] - 针对早期合作社与农户联结不够紧密 带动作用有限等问题 督促引导规范“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2] 联农带农机制 - 乡纪委跟进监督合作社章程制定 利益分配机制 订单合同履行等环节 [2] - 确保农户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 土地入股分红 入园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稳定增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