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测绘
icon
搜索文档
“AI+雷达点云”提升实景三维数据生产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8 17:18
实景三维技术发展 - 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持续开展实景三维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AI+LiDAR点云"技术融合,显著提升数据生产效能 [1] - 实景三维数据通过高精度建模生成具有空间真实感的三维模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资源 [1] - 公司承担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任务,助力构建多尺度、多类型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1] AI+LiDAR点云技术应用 - 2024年公司将AI深度融入LiDAR点云数据采集、处理、优化全链条,显著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 [2] - 该技术使2米格网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为复杂场景建模提供支撑 [2] - 在陕西、甘肃、新疆等项目中,AI技术实现移动物体、植被、建筑物等全要素自动分类,准确率超越传统软件 [3] 技术创新与成果 - AI模型通过增加机器学习样本持续优化,数据量越大、密度越高则分类效果越优 [3] - 公司组织专题培训分享AI点云分类技术路线,推动技术在实景三维项目中的场景完善 [3] - 将人工智能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形成"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成果输出"的创新链条 [4]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生产效率瓶颈,推进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4] - 提升海量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4] - 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体系,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4]
耸立在原点的“山峰” 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管护团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9 15:48
行业背景 - 中国统一高程基准面以青岛长期验潮计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零起算面[3] - 新中国成立前各地高程零点不统一导致相邻省份高度差达五六十米[3] - 青岛具备中纬度区位优势、100多年连续验潮资料及稳定地质条件成为水准原点选址关键因素[3] 技术体系 - 水准原点网由原点/附点/参考点/验潮站组成 20世纪70年代增设备用原点网[4] - 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立水准原点海拔72.260米并沿用至今[4] - 开发集成GIS/大数据的电子保护区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护[7] 运营维护 -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62年持续管护 每半月例行巡查 特殊时期加密频次[6] - 管护流程包括清理旱井积水/玛瑙石保养/周边环境维护等多道工序[5][6] - 隧道净空测量效率从全站仪7天/公里提升至三维激光扫描仪2小时/公里[9] 应用场景 - 支撑全国1.2万公里水准路线观测 实现珠峰8848.86米高程精准测量[8] - 为青岛轨道交通提供全周期测绘服务 包括施工定向控制/轨道铺设监测等[9] - 开展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科研项目 提升隧道断面监测能力[9]
省政协领导班子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学习调研
陕西日报· 2025-06-07 08:05
省政协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 省政协领导班子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 [1] - 调研团队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 了解发展历程和先进事迹 感悟测绘人忠诚于党、爱国报国的崇高境界 [1] - 参观国家(省)航空、卫星遥感数据生产基地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产业基地 [1] - 与测绘工作者深入交流 了解测绘工作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徐新荣讲话要点 - 强调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回信10周年 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 [2] - 要求传承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2] - 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 发挥专业优势 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工作大局 [2] - 重点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防灾救灾等工作 [2] - 强调要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全面提升测绘综合业务服务能力 [2] - 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协作用 宣传测绘人精神 讲好测绘人故事 [2]
一场50年的科技攀峰——珠峰高程测量见证中国测绘技术跃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09:56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发展 - 1975年首次自主完成珠峰精确测量,测得海拔高程8848.13米,采用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精度±0.35米 [3][8] - 2005年首次采用GPS、雪深雷达等技术,测得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精度提升至±0.21米 [4][8] - 2020年北斗卫星和国产装备主导,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和峰顶重力测量,测得高程8848.86米,精度达±0.05米 [6][8] 测绘技术突破 - 从传统光学测量到数字化测绘(卫星遥感、GPS),再到信息化测绘(北斗导航、无人机航摄),技术体系持续升级 [12][14] - 自主研发资源三号卫星、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北斗芯片等核心装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 [12][18] - 2020年测量数据量达1.44亿条,数据处理引入新技术,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6]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智能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效率与精度大幅提高 [16][19] - 未来重点攻关方向包括空天地海全要素感知、三维数字空间构建、时空智能计算引擎等 [19] -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地理实体建模自动化,如武汉大学自主飞行测量机器人等成果 [18] 国产化与全球竞争力 -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成部署,海洋综合时空体系装备实现PNTC功能一体化 [18] - 摄影测量装备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国内市场,倾斜摄影技术超越国际企业 [12] - 预计2035年前完成智能化测绘转型,强化时空基准、动态感知等核心技术 [19]
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用足用好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日报· 2025-05-21 11:10
行业政策支持 -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被定位为基础测绘的"国家队",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 - 西安市将全力支持该局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并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1] - 市级部门被要求加强对接,拓宽测绘地理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1] 技术应用拓展 - 强调用足用好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加强科技赋能并拓展应用场景[1] - 完善秦岭"空天地网"一体化监管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范等监管功能[1] - 提高智慧化监管系统的实时化程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1] 考察调研重点 - 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航空卫星遥感数据生产基地等核心设施[1] - 实地察看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1] - 听取时空信息产业基地相关应用平台运行情况介绍[1]
追光者/踏遍陇原绘山河——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测绘工程院高级工程师郑三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6 10:39
测绘行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测绘成果质量合格率达93.3%,其中测绘航空摄影、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等类别合格率超95%,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等超90%,摄影测量与遥感等超85% [11] - 自然资源部门建立"统一检查事项、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尺度"的监督机制,实现国省市县四级联动,避免重复检查 [11] - 全国现有31家测绘质检机构和45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库,覆盖全部测绘资质类别 [12] - 测绘行业正推进智能化质检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标准研制及装备研发,强化地理空间数据要素质量保障 [12] 技术创新应用 - 甘肃省首次采用大范围稀少控制点卫星影像整体区域网平差技术,显著提升西部测图工程精度 [4] -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完成全省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首次实现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 [8] - 湖北省竹溪县推广无人机在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等场景应用,全县50台无人机降低40%林业生产成本 [14] - 科技应用方向包括构建"卫星遥感+5G+AI"智慧林业平台,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园 [15] 标杆人物成就 - 郑三君团队完成3000多个测量标志普查维护,主持西部无人区测图等国家级项目 [4][8] - 其技术成果被誉为"免检产品",培养的技术团队包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和团体一等奖 [8] - 推动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转型,主持完成甘肃省首个自然资源三维登记模型 [8][10] - 驻村扶贫期间使贫困人口从464人降至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5% [10] 地方实践案例 - 陕西省建立查后帮扶机制,组织受检单位集中整改共性质量问题 [12] - 湖北省开展测绘项目上门服务,解决企业质量控制流程难题 [12] - 广西柳州卫星分中心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为农业、应急等提供遥感服务 [18] - 四川省在23个县市开展三维地图应急演练,提升灾害响应能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