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我国11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01 13:58
"十四五"期间,我国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今年以来,各城市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加速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重点支持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海洋功能与特色;推动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做强海洋优势领域;引导秦皇岛、连云 港、北海、三亚等城市向海发展。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主任张平表示,从北到南,沿海城市积极布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产业化、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制造,一批新业态在这里孕育。 上海则以长兴岛为中心,加快建设船舶海工的研发设计制造高地。记者在江南造船、上海交大长兴海洋实验室等创新基地看到,AI建模、数字孪生等尖端 技术,已深度融入船舶装备研发与制造核心环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助理杨明龙表示,让AI替我们识别图纸,提取数据,帮 助我们进行自动化三维建模。原来设计员要花费一二十人一两个月时间完成的工作,缩减到一两个人一两周来完成。 而深圳则着手建立深圳海洋大学,着力弥补海洋城市发展人才不足的短板。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 ...
釜山全力打造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商务部网站· 2025-08-30 09:33
推进委员会汇集了当地产业界、海洋研究机构、海洋金融、大学、媒体和市民团体等60多个机构, 将通过设立分科委员会、运营委员会和政策协商会,提出涉及海洋新产业和研发的政策方案,并向政府 建言,发挥沟通与政策引领作用。 同时,该委员会还将兼任去年成立的海洋智库政策合作网络和北极航路开拓专门组织的控制塔,并 协助细化下月初公布的"全球海洋枢纽城市愿景战略"。釜山市政府表示,未来还将就相关特别法和立法 方案展开协调,力求推动法案统一和政策落地。 韩国《韩联社》8月20日报道,釜山市20日表示,已成立"全球海洋枢纽城市推进委员会",旨在发 掘全球海洋经济议题并确保主要政策动力。该委员会以"东北亚海洋首都愿景"25周年、釜山港开港150 周年以及海洋水产部及相关公共机构迁移为契机,推动釜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原标题:釜山全力打造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
我国加快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数据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还多 [1]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 - 数据交易规模从2015年亿元级增长至2024年千亿元级 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元 [4]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据基础制度意见 明确市场制度建设框架 [2] - 上海浙江贵州等省份开展数据交易试点 形成场内交易与场外协商并行模式 [2] - 全国挂牌或运营数据交易机构超50家 构建"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立体化矩阵 [4] 数据基础设施发展 - 2025年1月三部门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开启新一轮布局 [3] - "东数西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枢纽节点利用绿色电力降低算力成本 [3] - 计划到2029年基本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 [3] 行业应用成效 - 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 供应链金融中数据链向上下游延伸 [3] - 中国海油构建海洋立体感知体系 依托340多座海上设施和8600公里海底管道 [6] - 国家能源集团煤炭设备诊断大模型覆盖27类设备 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0% [6]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江扬电缆生产效率提升25% 万魔耳机研发周期缩短40% 瑞达国际作业效率提升80% [5] - 步科电气通过数字化转型缩短制造周期86% 成品库存降低40% 库存周转率提升30% [5] 市场发展挑战 - 数据确权缺乏国家标准 各地产权登记规则差异显著 [7] - 数据定价缺乏权威基准 买卖双方价值认知差异大 [7] - 数据流通存在技术标准和安全问题 企业2023年弃用数据达38.93% [7] - 算力资源分布不均 跨域调度体系缺失 供给需求匹配度均值仅0.41% [7] 未来发展重点 - 需加快出台数据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明确三权分离与行使规则 [8] - 重点发展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 提升数据流通安全性与可信度 [8] - 培育专业化数据服务商 形成采集清洗标注评估交易完整产业链 [8]
深汕“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12.4%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2:23
地区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 [3]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4% [3] 重点行业增长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3% [3]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3% [3]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5.0%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2% [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5.4%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以比亚迪为龙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4] - 比亚迪工业园总投资超300亿元 涵盖四期项目 [4] - 一期项目16栋厂房174条产线全面投产 [4] - 二期项目西地块日产整车1300辆 2024年生产整车超25万辆 [4] - 三期四期项目主攻电池组装 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4] - 四期电池包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半年 [4] - 汇聚近30家知名企业包括京西智行 佛吉亚 东风李尔等 [4] 产业投资与布局 - 产业投资促进大会签约15个项目 涵盖新能源热管理系统 汽车特种涂料 半导体精密设备等领域 [5] -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为深圳首个华南唯一 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6] - 产业园引进瑞华泰 华特鹏 博纯材料 德方纳米 高发气体等项目 [6] - 鲘门片区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 引进华睿丰盛 显控科技等机器人企业 [6] - 加快建设红海湾海上风电陆上集控中心及海洋牧场项目 [6] - 联动中集集团 中海油集团布局临港海工装备产业 [6]
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19:06
政策方向 - 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1] - 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区、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 [1]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1] 金融支持 - 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1] - 持续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 [1] - 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现路径 [1] 产业建设 - 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 [1] - 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
浙江探路山海新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7:17
浙江山海新经济发展 - 浙江通过破解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出经济活力[1] - 宁波至温州沿海地区正在经历"蓝色变革",推动海洋经济向低碳循环转型[1] - 浙江生态农业焕发新机,乡村文旅融合创新模式形成特色致富路径[1] - "一山一海"发展模式探索出浙江经济可持续增长新范式[1]
城市24小时 |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大学梦”,终于要圆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22:23
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 - 陕西省教育厅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事项,进入社会监督阶段[1] - 榆林学院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2] - 升格计划始于2013年陕西省委政策支持,目标在"十四五"末完成更名,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一流应用型大学[3] - 榆林作为中西部非省会经济强市(2022年GDP占陕西14%),高教资源薄弱,升格将助力解决科技创新与人才短缺问题[3][4] 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 - 广州安排20亿元专项债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占新增72.5亿元专项债的27.6%[5] - 江苏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5] - 北京6月发行100亿元10年期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用于创业投资项目及子基金[5] 海洋经济政策动向 - 国家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海洋强省支持政策[6] - 重点推动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建设,落实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指导意见[6] - 拟出台海水淡化、海洋药物等产业专项政策,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服务平台[6] 消费与产业动态 - 河南省8-9月面向全国发放五档文旅消费券,最高满900减300[7] - 绍兴首次参与杭甬双城记市级联席会,签署跨区域科创合作协议[8] - 云南提出打造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建设低空飞行应用与出口基地[9] 宏观经济数据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7%,1-7月累计增6.3%[11][15]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28.8万亿元,同比增1.6%,制造业投资增6.2%,房地产开发投资降12%[15]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3.7%,1-7月累计增4.8%[13] 高等教育排名 - 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内地222所高校上榜,13所进入百强[17][20] - 清华大学首进全球前20(第18位),北京大学(23)、浙江大学(24)等5校排名较去年提升[19][21] - 中山大学(65)、华中科技大学(73)等7校保持百强,22所内地高校首次上榜[20][21]
【独家】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0:36
国家层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建设政策文件[1] - 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 持续更新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1] - 落实《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1]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1] - 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 地方层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山东省新版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即将出台 为新时期海洋强省建设提供空间支撑[2] - 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2] - 海南省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2] - 福建省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七个专项行动计划[2] - 青岛市研究推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海洋重点项目和企业调研[2] - 珠海市以海上新基建为牵引 重点建设信息 融合 创新三类设施[2] - 湛江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海洋产业向集聚化 高端化 品牌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2] - 河北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 海上光伏规范有序建设[2] - 三亚市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2]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推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船舶等[2]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命健康 海水淡化 滨海旅游等[2] -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深海装备制造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1][2] - 建设海洋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2] -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特别是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1] - 构建空天陆海潜一体化融合平台[2]
珠海发布一批海洋经济暨海上新基建项目 允许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1 16:11
围绕"在全国率先打造支撑海洋发展基础体系"的目标,珠海将聚焦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民生海洋、生 态海洋、平安海洋五大领域,谋划推动海洋经济暨海上新基建项目108个,总投资1100.1亿元。其中, 已签约项目65个、意向项目33个,战略合作单位10家。 8月8日下午,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会上发布108个海洋经 济、海上新基建项目,总投资1100.1亿元。 当前,珠海市正大力推进海上新基建,打造"四通一联"海洋基础设施体系,降低企业涉海发展成本压力 和经营风险,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与生产能力,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允许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是以制度创新终结资源僵化的破局之策。据介绍,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 区拥有142座无居民海岛,其中大头洲岛、直湾岛等22个海岛具备较高价值。 借鉴"点状供地"模式和牛头岛广东首个"部分出让"的经验,大会发布"点状供岛"创新政策:根据市场需 求"量身定做"单岛保护利用规划,市场化出让,便于有意向的企业获得海岛使用权并开发利用。 ...
上半年丹东到资亿元以上项目79个
辽宁日报· 2025-07-31 09:52
丹东市招商引资成果 - 丹东市纳入省重大工程项目的隆强科技机械密封、五一八大型镦锻曲轴、辽宁机电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4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1] - 纳入省重点央地合作项目的东港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风机电气控制装备制造、风机大部件装备制造、锂电储能设备制造、上海电气新材料制造等6个项目进度不断刷新 [1] - 丹东市上半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50余场,各县区部门开展招商对接483次,同比增长125.7% [1] 各地区招商举措 - 元宝区制定"5+1"决胜图谱和招商引资图谱,实施"春季突破"方案 [2] - 振兴区开展38次"走出去"活动,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地 [2] - 国投集团联合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和"补链强链"行动,推出"携企走请"等创新举措 [2] 上半年招商数据 - 丹东市引进内资项目610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工业类项目占比同比增长4.3% [2] - 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同比增长147.4%,总投资额406亿元 [2] - 已落地开工项目272个,落地率达到83% [2] 夏季招商计划 - 丹东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攻势",推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加速 [3] - 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招大引强"目标导向 [3] - 推动项目实现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产的全周期管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