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王炳华:核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新华财经· 2025-04-29 13:56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安娜)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29日表示,当 前,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同行的共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照数字化转型 从"规范级"到"生态级"的五个发展阶段,后续相关企业在推动核能数字化转型中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王炳华是当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数智化转型分论坛上作出上 述表述的。 据王炳华介绍,对照相关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核能行业各企业数字化 转型的发展阶段与水平已普遍跨过了规范级(初始级)阶段;部分企业实现了场景级(单元级)的信息 系统集成,业务应用向全企业的领域级(流程级)延伸和覆盖,单企业或局部的数字化成果价值点往往 散布在局部场景或业务领域,这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投入很大,但容易出现整体效益不明显、能力 转换没有达到预期的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产生失望、迷茫和懈怠情绪。 "我坚信,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必将走向产业链供应链广泛协同创新,数据驱动、知识赋能、智能自主 纵深发展的平台级(网络级)数字化转型阶段。"王炳华说,核能企业数字化将建立在更大范围、更深 程度汇聚和协同开发利用社 ...
【干货】2025年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4-29 13:08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原材料,包括超导磁体材料、金属钨、钽等稀有金属、特种钢材、氘和氚等燃料 [1] - 中游主要为各类设备以及反应堆工程建设,以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例,相关设备包括磁体系统、真空系统、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等核聚变主机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1] - 下游主要为核电站运营,用于科研及发电,但目前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1][3] 产业链上游企业布局 - 提供超导磁体材料的企业有久立新材、上海超导、联创超导等 [2] - 包层材料企业包括章源钨业、楚江新材 [2] - 可制备氘的企业有上海众巍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东方钽业生产的高纯铌材是核聚变的重要靶材 [2] - 白银有色的金属加工材料可用于核聚变超导电缆 [2] 产业链中游企业布局 - 西部超导制备的Nb3Sn超导线被行业广泛采纳 [2] - 安泰科技制备的低杂波天线钨串式限制器已用于东方超环(EAST)装置 [2] - 东方精工生产真空泵为核聚变装置提供真空环境保障 [2] - 国光电气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微波加热系统 [2] - 上海电气布局核聚变领域的高温超导电机 [2] - 中国核工业集团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的主要主体,其"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不断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2] 下游应用现状 - 可控核聚变尚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3] - 目前主要用于试验科研,国内在建装置包括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 [3] 区域分布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5日,中国可控核聚变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170家 [7] - 安徽省相关机构数量最多达24家,广东省19家,北京市17家,上海、四川和江苏分别有13、13和12家 [7] - 上市企业共47家分布在15个省份,江苏省数量最多达8家,四川和陕西各有7家和6家 [9] - 形成以合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徽产业圈,以及以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装备产业圈 [10]
西班牙核安全委员会:所有核反应堆运行安全稳定。
快讯· 2025-04-28 23:05
西班牙核安全委员会:所有核反应堆运行安全稳定。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发布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电力报· 2025-04-28 15:58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商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 [1] - 2024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797小时累计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居全球第二占全国发电量4.72% [1] - 福建、辽宁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1] 核能产业链与供应链 - 国内最大天然铀生产基地"国铀一号"开工建设形成万吨级铀纯化转化能力 [2] - 铀浓缩产能扩建有序推进核燃料元件加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覆盖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需求 [2] - 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2024年累计交付114台套较2023年增长一倍 [2] 国际合作与技术发展 - 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累计出口7台核电机组 [2] - 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工程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 - 预测2030年在运核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装机达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2] 未来发展建议 - 利用沿海厂址资源推进开发通过扩建、复用煤电退役厂址增加储备 [3] - 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战略设立快堆核能系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国家科技专项 [3] - 加强铀资源、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3]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14:08
核聚变能发展 - 我国正在合肥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5年内有望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人造太阳"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标志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完成ITER到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 [1] 核电行业规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1]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全球关注度日益提升 [2] -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商业示范 [2]
重要领域!中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多只ETF,集中上市!“广州第一芯”,冲刺IPO→
新华网财经· 2025-04-28 08:38
核能行业 - 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总装机容量达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6] - 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 [6] - 商运核电机组58台,总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 [6] 半导体与IPO动态 - 粤芯半导体提交IPO辅导备案申请,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专注于国产模拟芯片制造 [13] - 粤芯半导体被视为"广州第一芯",填补广东半导体生产空白 [14] 消费与零售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超1.2亿人次参与,销售额超7200亿元,涵盖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 [5] - 三只松鼠提交港交所招股书,2024年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 [19] 金融与保险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规范万能险市场,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以防范利差损风险 [6] - 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等关闭异地信用卡分中心,信用卡业务转向属地经营 [9][10] - 两家民营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华通银行2-5年期个人定存利率分别降至2.00%、2.45%和2.50% [14] 汽车与科技 - 小米第一季度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19%,重返中国市场第一 [16] - 深蓝汽车发布大六座旗舰SUV深蓝S09,售价23.99万-30.99万元 [16] -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提出四条安全相关倡议 [18] 医药与健康 - 人福医药控股股东当代科技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14] - 国家疾控局等发布2025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新增互联网诊疗、精神卫生等监管领域 [6] 人工智能与科技 - 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增强多模态、逻辑推理和代码能力 [18] - Meta将发布LLaMA 4 Behemoth模型,目标超越GPT-4.5与Claude Sonnet 3.7 [20] 工业与经济数据 - 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制造业利润增长7.6% [4] 房地产与公积金 - 多地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退休后5年 [14]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首次回购股份107.53万股,成交金额2.55亿元 [21] - 川大智胜因财务指标触及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变更为"*ST智胜" [14]
多项指标世界领先!《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4-27 17:59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与前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居全球第三年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机组安全运行指标世界领先 [4] - 在建28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核电工程投资创历史新高核能供暖等综合利用加速拓展 [4] - 铀矿产能布局优化核燃料元件加工跻身世界前列核电主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关键医用同位素批量化生产多款新型放射性药物获批上市 [4] 核能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 "国和一号""华龙一号"等先进堆型持续优化多种新型堆型研发有序推进核燃料循环技术不断创新 [4] - 中国累计出口7台核电机组与多国在多领域展开合作 [4] 未来发展预测与建议 - 预计2030年前中国运行核电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3][5] - 建议推动核电均衡发展提升核科技创新加强铀资源开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5]
专家预计:中国5年内将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灯”
观察者网· 2025-04-27 17:20
核聚变技术发展 -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具有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特点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5年内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技术路线图包括实验装置、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和原型电站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目标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1]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堆)发展 - 未来10年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 [4] - 小堆有近百种设计方案,涵盖水冷、气冷、液态金属冷却和熔盐冷却等多种技术 [4] - 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 [4] - 小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 [4] 核能发展前景 - 核电是双碳目标下替代煤电的最佳选择,国家能源局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3]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2050年全球核能装机突破11亿千瓦,小堆将占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4(约3亿千瓦) [3] - 小堆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退役煤电等方面有广阔商业前景 [6] - 预计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6] 核能技术协同发展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与可控核聚变协同发展被视为人类能源革命的"双引擎" [7] - 小堆兼具三代堆成熟性与四代堆创新性,是未来10-20年的战略必争领域 [6] - 聚变技术仍需解决材料、成本和工程化等问题,预计20年内完成实验堆和示范堆环节 [6] - 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2030年达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AI应用生态繁荣将增加算力需求 [6]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王炳华:小型堆发电、供热成本较燃气机组具有优势
快讯· 2025-04-27 16:55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王炳华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全世界 范围内正在掀起核能小型堆开发热潮。小型堆综合利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需求广阔。初步测算表明, 小型堆发电、供热成本较燃气机组具有优势。王炳华介绍,初步测算,单一"供暖"小堆单位千瓦热比投 资约为0.7万元/kW(t),"供暖+工业供汽"小堆单位千瓦热比投资约1.2万—1.5万元/kW(t)。考虑热电转换 比约3:1的条件下,总体来看,当前阶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单位千瓦建造成本约为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 项目2倍。初步测算,平准化电价、热价水平较天然气发电、供热具有优势。未来,在批量化规模化发 展条件下,市场竞争力将显著增强。我国小型堆发展还面临一定问题和挑战。王炳华建议,国家层面统 筹制定小型堆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中接续设立小堆专项,支持小型堆型号研发,形成一批 国家级小型堆型号序列;建立健全适应小堆发展的法规标准和审评体系;将小型堆作为实施我国核 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核能小型堆产业化初期,给予产业扶持政策。(上海证券报) ...
双擎驱动能源升维!专家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2030年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20
核聚变能发展 -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具有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特点[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5年内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1] -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技术路线图包括实验装置、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和原型电站[1]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1] 核电发展现状与规划 - 核电被认为是双碳目标下替代煤电的最佳选择[1] - 国家能源局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1] - 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2] - 中国有望率先建成全球首个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发展 - 未来10年是SMR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2] - SMR有近百种设计方案,涵盖多种反应堆技术[2] - 与大型核反应堆相比,SMR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2] - SMR还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少、退役成本低等特点[2] - 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2] 能源应用前景 - 预计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2] - AI应用生态繁荣将带来更大算力需求[2] - SMR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退役煤电等方面有广阔商业前景[2] 技术路线比较 - SMR兼具三代堆成熟性与四代堆创新性,是未来10-20年的战略必争领域[3] - SMR需通过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证明竞争力[3] - 聚变堆还需解决材料、成本和工程化等问题[3] - 预计未来20年内可能完成聚变实验堆和示范堆环节[3] - SMR和聚变堆将共同引领世界能源绿色转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