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8-21 19:30
港交所交易机制改革 - 港交所研究推行24小时交易机制以提升市场效率和吸引外资参与 [1] - 延长交易时间需谨慎权衡市场效率与交易稳定性 [1] 外资对中国市场情绪 - 韩国散户对港股持股量达24亿美元创四年新高 [1] - 高盛发布《做多中国,精彩不限于此》报告明确看好中国市场 [1] ETF市场表现 - 科技与人工智能相关ETF遭遇大规模抛售 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过去一年上涨81% 引发大幅回调风险关注 [1] - 网波十年投资计划年内回报率达113% 累计超额利润2122.46% [2] 市场结构分化 - 大型宽基ETF表现强劲 中小创板块面临回调压力 [2] - 微盘类和科技类ETF存在高位回撤风险 [2] 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就公用事业领域反垄断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2] - 金融监管总局逐步落实并购贷款新规 为并购交易提供新指导 [2] 短期市场展望 - 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预计周五强震荡回落 [2] - 2025年可能成为新投资机遇窗口 分化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2] 投资机会评估 - 部分高性价比ETF在低位时仍具较大投资价值 [2] - 投资者需关注量能变化和市场风格切换信号 [2]
果然财经|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两百多家企业递表港股
齐鲁晚报· 2025-08-21 19:1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 [1] - 收入及其他收益较2024年同期增长33% [1] 交易机制研究 - 港交所正研究延长交易时间机制 [1] - 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1] 市场动态 - 超过两百家企业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港交所重申: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研究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8:27
市场交易时间延长建议 - 市场人士建议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间并借鉴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的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1] - 香港交易所重申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研究 [1] 港交所立场与考量 - 港交所对所有相关建议持开放态度但强调延长交易时间对市场整体影响很大且挑战不小 [1] - 延长交易时间需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意见 [1] - 24小时不间断交易将失去数小时问题修补空间 [1]
香港交易所(00388):市场活跃度高涨驱动业绩高增,新股市场重回全球首位
华创证券· 2025-08-21 17: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香港交易所(0388 HK)"推荐"评级,目标价494 0港元(当前价441 2港元)[1][8] - 基于可比公司PE估值法,给予2025年36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12%上行空间[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40 76亿港元(同比+32 5%),归母净利润85 19亿港元(同比+39 1%)[1] - 2025Q2营业收入72 19亿港元(同比+33 2%/环比+5 3%),归母净利润44 42亿港元(同比+40 8%/环比+9 0%)[1]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EPS为13 72/15 03/16 90港元(前值:12 32/13 61/15 25港元)[8] 收入结构分析 - 交易费+结算费+存管服务费合计占比62 0%(同比+5 9pct),投资收益净额占比20 4%(同比-3 3pct)[2] - 现货市场相关收入59 95亿港元(同比+71%),衍生品交易费12 98亿港元(同比+14%)[3][8] - 沪深港通收入18 13亿港元(同比+195%),创半年度新高[3] 市场交易数据 - 2025H1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ADT)达2228亿港元(同比+122%),港股通日均成交1110亿港元(同比+196%)[3] - 衍生品日均成交张数170万张(同比+11%),结算所基金规模2272亿港元(同比+14 9%)[8] IPO市场表现 - 2025H1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716%),重回全球首位,共44家公司上市[4] - 联交所上市费4 35亿港元(同比+1%),衍生权证及牛熊证上市费3 81亿港元(同比+30%)[4][8] 战略发展亮点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政策利好,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吸引优质企业[8] - 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外部组合于2025Q2全数赎回[8]
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
第一财经· 2025-08-21 17:44
港交所交易时间延长建议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公司对所有市场建议持开放态度 但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评估并征求市场参与者意见[3] - 部分市场人士将陈翊庭关于延长交易时间的回应解读为"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3] - 港交所强调延长交易时间对市场整体影响重大且面临不小挑战[3] 港交所市场发展策略 - 港交所一直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3]
港交所回应24小时交易机制建议称需审慎评估
财经网· 2025-08-21 17:13
港交所市场效率提升措施 - 公司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并对所有相关建议持开放态度 [1] - 延长交易时间对市场整体影响很大且挑战不小需要非常审慎 [1] - 需要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意见以评估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 [1] 24小时交易机制潜在问题 - 24小时不间断交易可能导致出错时没有几小时修补问题的余地 [1] - 市场人士建议延长交易时间但部分人士误解行政总裁表态为研究24小时机制 [1] - 公司澄清当前表态聚焦审慎评估而非立即实施24小时交易 [1]
港交所上半年营收净利增超3成,港交所今年股价大涨50%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49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4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公司上半年利润达到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 [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业绩披露后快速拉升,8月20日收盘上涨1.71%至441.2港元/股 [1] - 公司股价8月21日再次上涨0.68%至444.2港元/股,逼近年内新高 [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52%,远高于恒生指数25%的累计涨幅 [1] 交易数据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飙升至1110亿港元,达去年同期近三倍 [1] - 港股交投活跃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1]
香港交易所(00388):2025年中报点评:各项业务表现强劲,中期业绩创同期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8-21 16:42
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6.18/188.76/200.46亿港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1.75/29.63/27.90倍 [2][9] 核心观点 - 中长期来看,伴随互联互通政策加持,港交所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及自身创新层面已具备复苏的基本条件,预计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2][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同比+32.53%),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39.1%),创同期新高 [6][9] 业务表现 收入结构 - 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49.12%,占比34.85%;结算及交收费同比+48.47%,占比22.41%;投资净收益同比+14.04%,占比20.42% [9] - 联交所上市费同比+12.55%,市场数据费同比+6.20%,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同比+23.25% [9] 市场表现 1. **现货市场** - 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同比+122.1%,沪深股通/沪深港通日均成交额分别同比+31.6%/+196.0%,带动交易费及结算费同比+99.6%/+59.3% [9] - 新上市公司44家,募资金额同比+716.4%,联交所上市费同比+29.6% [9] 2. **衍生品市场** - 衍生品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13.8%,上市费同比+29.6%至3.81亿港元,主要因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增加 [9] 3. **商品市场** - LME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额同比+3.8%,商品分部交易费同比+5.7% [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83.44/303.43/322.26亿港元,其中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为103.73/111.80/121.29亿港元,结算及交收费为67.36/75.10/76.97亿港元 [9][10] - EBITDA预计为224.43/240.73/256.12亿港元,税前利润为209.15/224.07/237.97亿港元 [10]
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盈测 目标价升至509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1 16:21
香港交易所第二季业绩分析 - 香港交易所第二季业绩高于预期 主要受投资收益带动 [1] - 撇除投资收益的核心利润同比增长约40% 符合预期 [1]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几乎翻倍 [1] 盈利预测及评级调整 - 高盛将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 1% 2% [1] - 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9港元 [1] 投资收益前景 - 管理层预计投资收益将转弱 因HIBOR回落及减持外部投资组合 [1] - 高盛预测今明两年投资收入同比下跌约17%及11% [1] - 仍预期下半年盈利增长将持续强劲 [1]
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00388)盈测 目标价升至50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6:17
业绩表现 - 第二季业绩胜预期 主要受高于预期的投资收益带动 [1] - 撇除投资收益的核心利润同比强劲增长约40% 符合预期 [1]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几乎同比翻倍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1%及2% [1] -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投资收益前景 - HIBOR回落及减持外部投资组合导致投资收益前景转弱 [1] - 预计今明两年投资收入将同比下跌约17%及11% [1] - 仍预期强劲盈利增长将于下半年持续 [1]